Ⅰ 为何大小非和首发限售股的成本很低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没有支付对价的人可以拥有股票,不是白给吗
“成本很低”只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他只是看到了账面上的成本而没有从实际出发,研究获得“成本很低”的股票他所做的工作和一些不体现在账面上的努力的代价。
另外如果考虑到企业的重置成本、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等因素。低、低到一定的程度绝对是可以理解的。
“怎么形成”:
1.上市前的原有股东,(包括原来的: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上市后自然形成的。
2.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的入股。
3.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兼并重组导致股权结构改变形成。
4.内部的职工股、股权激励机制形成。
5.股权质押给人拿去拍卖买回来的。
“哪个更低”:纯粹看财务就是大小非低,但是如果考虑到我之前讲的因素如果没有实例和数据是没法比较的。
“持有它们的都是些什么人”:任何人都有可能,不过绝大多数是原有的国有股、法人股的股东。和上面1-5的那些人。
“支付对价”:股改前由于存在不同股不同权的问题,限售股股东为了使他的股票获得上市资格取得流通权而作出的利益让渡。其实就相当于“买”流通权的那个意思。
股改是一向致力于解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不同股不同权,从而造成恶性圈钱、市盈率过高、股票市场定位模糊,不能有效与国际接轨问题的一项举措。成果如何就见人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