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2000字论文,题目《浅谈对海尔公司薪酬制度的认识》
一、 企业概况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海尔现有员工2万多人,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 、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二、 海尔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 (一)"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1."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 海尔认为,每一个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这个斜坡的角度越大。员工的惰性是人才发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克服惰性,不断向目标前进,才能发展自己,否则只能滑落和被淘汰。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动力是人的素质。在海尔谈到素质,人们都认同这样一种理念: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从严格的管理中逼出。为此,海尔实施了全方位的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解决在最短的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在海尔集团深入人心,为每个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动力。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自觉地为自己"上坡"加"油"。 2."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变相马为赛马",实际上是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的一种体现和保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海尔领导集团看来,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不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了。为了把每个人的最为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品牌",率先转变大多数企业干部处的职能,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发挥员工潜能的政策。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 "赛马"遵循着"优胜劣汰"的铁的规律。任何人,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有创业,没有守业;谁守业,不进取,谁就要被严酷的竞争所淘汰。另外,海尔的"赛马"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所有的岗位都可参赛,岗岗是擂台,人人可升迁,而且向社会开放。在这里, 没有身份的贵贱、年龄的大小、资历的长短,只有技能、活力、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相马"将命运交给了别人,而"赛马"则是将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是人才,赛中看,在海尔,是每个人自己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 3."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对已经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海尔的用人制度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判。市场经济中人的本质关系是利益驱动关系,信任不信任一个干部是依据个人感情还是依据对干部工作能力的考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海尔集团依据这个原则制定了:"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4."海豚潜下去越深,跳得就越高" 这是海尔的沉浮升迁机制。一个干部要负责更高层次的部门时,海尔不是让他马上到该岗位任职,而是先让他去该岗位的基层锻炼一个时期。有的已经到了很高的职位了,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门来锻炼。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锻炼了干部,培养了其综合能力。 5.定额淘汰制 定额淘汰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有百分之几的人员被淘汰。在海尔没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说,"无功便是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的比例实行定额淘汰。海尔实行"三工转换制度"。该制度是将企业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通过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使所有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努力者,试用员工转为合格员工乃至优秀员工。不努力者,就会由优秀员工转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更为严格的是,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确定试用员工,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一种新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谁砸海尔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 (三)"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机制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在新的经济时代,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为此海尔设计了市场链的思路。 1."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公"--市场链 海尔认为:企业内外部有两个市场,内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员工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外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海尔内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一个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负责的主体。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他就代表用户,或者他就是市场。每位员工最主要的不是对他的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市场负责。 2.即时激励--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为鼓励员工搞技术发明,集团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根据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 三、企业发展战略是薪酬制度确定的基础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于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1992--1998年),用7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以后),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1/3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海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随时调整薪酬制度。 (一) 名牌战略阶段的薪酬制度 国际上认为,企业20世纪80年代应该以品质作为企业主题,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这个阶段海尔把主要的工作放在质量上,因此薪酬管理制度也就以质量为主要内容。以质量为主的薪酬管理制度主要是改变员工的质量观念。企业的薪酬制度特点是把工资考核制度的重点放在考核质量上。当时海尔建立了质量价值券考核制度,要求员工不但要干出一台,而且要干好一台产品。其次考核重点是遵章守法,凡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是摆样子,而是建立一项就执行一项、考核一项、兑现一项。所以,此时的分配制度主要同质量挂钩,谁出质量问题,就按考核规定扣掉谁的工资,这种做法对后来进入国际市场非常有利。 (二) 多元化阶段的薪酬制度--多种工资模式 多元化阶段的薪酬制度是由原来的4种模式完善规范到13利模式,实行分层、分类的多种薪酬制度和灵活的分配形式。科技人员实行科研承包制,营销人员实行年薪制和提成工资制,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辅助人员则实行薪点工资制。海尔工资分档次发放,岗位工资标准不超过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岗位工资+国家补贴=工资总额。每月无奖金,年终奖金不超过两个月的工资。科研和销售人员实行工效挂钩,科研人员按市场效益和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销售人员如果是外聘的推销员,收入和推销的成果挂钩。 在工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海尔一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岗位、每个动作都进行了科学的测评,计点到位,绩效联酬。每位员工都有一张三E卡(三E--每人:Everyone,每天:Everyday,每件事Everything),劳动一天,员工就可根据当天的产量、质量、物耗、工艺等9大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计算出当日的工资,即所谓"员工自己能报价"。管理人员则根据目标 分解为:年度目标--月度目标--日清,计算出当月的应得工资。人人的工资都公开透明,只按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同效同酬观念。在海尔,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三) 国际化战备阶段 --市场链、 市场链就是增强职工的市场竞争观念,并在工资分配中加以体现的一种机制。市场链机制为SST(两索一跳),索酬就是通过为服务对象服好务而获得报酬;如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则要被索赔,如果既不索酬又不索赔,第三方就会跳闸,闸出问题来。通过这种内部模拟市场进行分配的形式,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薪酬制度的具体操作原则 在具体的薪酬制度设计中,海尔重点掌握 了以下原则: 1.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如动态的工资考核,静态的补贴、津贴等)。 2. 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原则(直接:工资、津贴、奖励等;间接:住房、班车、休假、福利等)。 3. 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显性:现金部分;隐性:投保、福利部分)。 4. 整体与部门、部门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按效益计算到整体 ,按效率考核到部门,按效果兑现到个人)。 5. 品行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处理问题的观念与效果)。 6. 主要与次要相结合的原则(主指标与辅指标)。 7.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海尔的发展是个奇迹,但这个奇迹的背后是海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员工的"源头"作用的结果。在海尔独特的管理哲学(以人为本、系统协调、日清日高)中,"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同时,海尔一直把分配工作列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所有出现的问题都是分配问题"的观点,在集团内部形成了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配的良好氛围。也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海尔集团才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薪酬管理制度,这套制度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员工潜能,确保企业高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㈡ 海尔集团给研究生的福利如何
我在青岛哦~~
虽然我不是海尔的员工,但也听不少人谈论过海尔哦,海尔的待遇在青岛算是很好的了,节假日工作的话都是两倍或者三倍加薪的,再者海尔是跨国企业,资金信誉以及合同签订履行约定都是有口皆碑的,大家都知道海尔的待遇好,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幸运儿哦~~~海尔的工作量没有很大,但不知道你应聘的是什么部门什么职业?不同部门肯定是不同的,人事管理相对轻松,销售压力就比较大了,拉客户还是必须的,供应部门是油水大但也相对付出的哦~~~~
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建议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海尔……
海尔每年都会允许青岛的大学生进行随时实地参观的,既然他敢于透明的让大家参观考察,就一定有他够硬的资本,我个人是很看好海尔的,也相信作为研究生的你会有很好的发展的!预祝你前程似锦!!(*^__^*) 嘻嘻……
㈢ 海尔集团员工待遇
实习期间工资:
研究生:2000元/月
本科生:1500元/月
专科生:1000元/月
福利待遇:五险一金,住房补贴,上下班公交车,大学生公寓免费提供住宿10个月。实习期一年,转正后工资:研发中心:6000-8000(本)
在海尔转正后不再按照学历拿工资,而是根据岗位拿工资,所以有可能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拿一样的工资.完全根据能力来.不过来的大学生很大部分都分到开发部,市场部和海外推部门.都比较好,薪水都比较高,可以让大家过的很舒服.但是总是有一小部分不幸的学生被分到事业部搞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工资一般.压力也很大,很忙.被领导骂是经常的.毕竟搞生产管理的领导都是在海尔工作过的老员工.学历比较低,素质差了点.呵呵.希望想来海尔的做好心里准备.不过总体来说来应届生来海尔还是很不错的.很能锻炼人.签约3年.从海尔出去发展也比较好.一般都能找到更高薪水的工作.
在青岛.海信招聘的原则就是:只要是海尔工作过的,海信统统要.并且在以前海尔的工资上涨500左右.级别也提一个等级.这就是海尔的牛比之处.因为人家都知道海尔的管理很严格,培训也很多,在海尔工作过的一般都比较强.说白了就是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很强.呵
㈣ 对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的优化建议
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的优化建议:核心竞争力简而言之,就是竞争对手短时间无法模仿的、使本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竞争力!
1990年5月至6月的 HBR杂志上,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中特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
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 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先生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公司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几个知识领域而成为最好的获得成功的公司。"
国内许多刊物上也出现了对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见解,总的来说,"形不同而质同",可归结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海尔企业是如何成长的? 由小到大
◆海尔有没有核心业务? 冰箱
◆海尔过去的核心业绩是什么? 品牌
◆海尔今天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国际化
◆海尔明天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国际文化的融入!!!!!!!!!! 多元化也可视为价值主体凸显的结果。在很长的时间里,个体被巨大的意识形态所笼罩,自身的特征与个性显露不出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体真正成为价值的主体,不同主体的需要就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倾向。具体到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由于正处于青春发育 期,本身就充满着矛盾和困惑。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就曾经把青少年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十个相互矛盾的方面,诸如“自尊和卑谦并存”、“孤独感和归属感并立”、“保守与激进之间穿梭”、“自私与利他轮替”等等。这种生理、心理上的特点也会对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产生重要影响。 价值的多元化是时代与个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它的实质就是容纳不同的价值标准与追求。比如说80年代,人们还是更多的讨论一些涉及理想主义、终极价值目标的话题多一些,而我们这一代人则更多的追求一种务实的、更能体现个性和自我价值的目标。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的趋向,而无所谓“价值重建”或“价值迷失”,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追求,应该受到理解和尊重。
㈤ 海尔集团的工资待遇
实习期间工资:
研究生:2000元/月
本科生:1500元/月
专科生:1000元/月
福利待遇:五险一金,住房补贴,上下班公交车,大学生公寓免费提供住宿10个月。实习期一年,转正后工资:研发中心:6000-8000(本)
在海尔转正后不再按照学历拿工资,而是根据岗位拿工资,所以有可能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拿一样的工资.完全根据能力来.不过来的大学生很大部分都分到开发部,市场部和海外推部门.都比较好,薪水都比较高,可以让大家过的很舒服.但是总是有一小部分不幸的学生被分到事业部搞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工资一般.压力也很大,很忙.被领导骂是经常的.毕竟搞生产管理的领导都是在海尔工作过的老员工.学历比较低,素质差了点.呵呵.希望想来海尔的做好心里准备.不过总体来说来应届生来海尔还是很不错的.很能锻炼人.签约3年.从海尔出去发展也比较好.一般都能找到更高薪水的工作.
在青岛.海信招聘的原则就是:只要是海尔工作过的,海信统统要.并且在以前海尔的工资上涨500左右.级别也提一个等级.这就是海尔的牛比之处.因为人家都知道海尔的管理很严格,培训也很多,在海尔工作过的一般都比较强.说白了就是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很强.呵
㈥ 对海尔公司今后的发展的建议
张总,广告太少啦,在天气预报后面打长期NB的广告,例如:全球家电航母,以航空母舰为蓝本,霸气的广告。不然过几年美的就把中国霸占啦。 ———曾经的永远的海尔人 PY 留
㈦ 来自对海尔的建议。。
我靠 我就是在海尔干过的 我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海尔的东西质量不好 但是 售后还可以 我们很累的 经常挨骂 还不定点吃饭和睡觉 搞的我们经常得胃病 还有关节炎而且 我还有两天两夜不睡觉的经历 就是打了几个盹 搞的我们看见枕头就像看见亲人一样 海尔的东西质量确实不怎么地 海尔总公司 不把我们当人看 我们中间都有人半年没发工资了 我们的工资也都少的可怜 我们能有劲干活吗 现在那里 换人和换水差不多快 我们有共同语言 那就是 够了 而且 我们的老板不给我们福利和保险 有一个空调工从三楼掉下来把腿摔断了 最后老板一分钱没给 我们的工具也都是用了很多年的了 还有过电锤的锤头飞出去伤人的事件 我强烈反对海尔 大家不要买海尔的东西 质量太差了 总公司对我们要求还挺多 总罚款 我们恨不得每个月倒搭钱 联系客户的手机费也不报 而且 30公里以内不报路费 我们都倒搭钱 我工作上还被刀划伤手 缝了几针 公司不给报 还训斥我不小心 怎么地的 气死我了
㈧ 海尔的员工待遇怎么样,急!!!!!
听人说:“海尔集团的名气很响,但是服务很差,对员工也是,它的钱都用在了国外创品牌上了,还有高层的待遇非常好。”
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自己先进去看看实情,不要很相信道听途说的。
【转载】海尔员工自曝管理内幕
说到在海尔工作的3年,是很有收获的3年,也是让人困惑和迷茫的3年,我认清了毕业后接纳我的第一家公司、将来的500强企业海尔,需要的不光是赞颂和崇拜,还需要理性的思辩和清理。
新员工入职
我于1998年毕业,怀着对中国家电前10名企业以及对张瑞敏的崇拜,走进了海尔的大门。这一次与我一起进入海尔的有一百多位同样怀揣美好远大理想的同学,因为当时住的是集体宿舍,所以大家晚上经常聚在一起指点江山,那时候的愿望相当美好,可是现在的我不得不丈量着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新员工一入职,首先接受的是海尔企业文化培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洗脑)。而洗脑的形式和方法却是如此的落后和呆板。 什么木桶理论,斜体小球理论,80/20原则,赛马不相马……我们一个一个的背诵,然后一个一个的写感想,写得好的感想会在一种叫《海尔人》的内部刊物上发表——以表大学生的决心。
然后就有专门搞宣传的和培训的进行案例讲解,当然了,他们所选取的案例都是激励型的——以后才知道这些案例要么是编的,要么是夸大其词。我们于是一遍一遍的再写感想,我那时候一直很老实自觉的完成各种感想,于是就被培训老师列入了一级培养目录中——这是后来我辞职的时候人事主管找我谈话时泄漏的……
军训完了以后就是进工厂劳动,学习冰箱、洗衣机、空调的生产流程。进工厂劳动之前,培训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多向工人师傅学习,多写合理化建议,多写宣传稿,要勇于表现自己;特别是要对自己严格要求,8小时工作时间,除了吃饭,其他时间哪怕是累得不行了,也不要坐下;要听车间主任和各个班长的分配,对工作不挑不拣,不怕脏不怕累……我们也是满怀着下基层锻炼的理想到车间里去了。我去的是一个冰箱厂,一到车间,车间主任就笑了,说:“以后我们车间的宣传稿和合理化建议就靠你们了!”于是我们被下放到各个班组,一进班组,班长便拍着我们的肩膀说:“这个月4篇宣传稿就靠你了,记得有一篇要中稿哟,合理化建议你要分担两条……至于劳动么,你们就在旁边看着吧,长得白白嫩嫩的,哪是干活的料?”以后这半个月,他们真的是一点活都不让我沾,班长也不怎么管我,满以为这是对我的关照,怕我累着。后来与早一年来的大学生聊天才知道,人家每个岗位都是有质量要求的,一点点划伤,一点点不干净都是要扣工资的,而你们干错了不会扣你的,肯定是扣这个岗位上的人的,所以这么一来,谁敢让你干啊?后来我就听说我们这批大学生里有个在冰箱厂,帮师傅装冷藏室的瓶架,一不小心将门弄了个裂缝造成这个门体报废,结果扣了她师傅30多块钱。所以我们在车间劳动的日子,就天天在车间里转悠,时间很难打发,苦不堪言。回到宿舍里还要琢磨着宣传稿怎么写,合理化建议怎么提……为了提高宣传稿的中稿率,那段时间竟然学会了吹、捧、夸大事实。如果宣传稿、合理化建议完不成任务,那么你的实习成绩表上的评定将会是合格以下。
就这样在车间里“锻炼”就是大半年,
㈨ 对公司福利待遇的意见或建议
公开公正,奖励也可以分等级,工资需要保密,但积分分值却可以公开。福利、奖励、选人用人不靠感觉、经营管理一切看数据。让好的员工不吃亏,彻底解决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通过积分制管理,好员工付出的更多,获得的积分也会更多,从而拥有的福利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