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受车市下行影响,博世等零部件商遭冲击,他们未来会如何发展
日前,德国零部件巨头博世对未来车市表达了悲观的看法,认为未来3年汽车市场将会陷入“停滞”。网通社获悉,博世首席执行官福尔克马尔·登纳(Volkmar Denner)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该集团也无法保持2018年营业利润率为7%的利润率水平。
今年初,德国轴承制造商舍弗勒宣布计划裁员900人,原因是其汽车部门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速放缓,而且遭到了电气化的冲击,因为电动汽车一般不用轴承。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今年一季度营收环比下降20.7%,净收入环比下跌19.2%。该公司表示,收入下滑的原因是中国及欧美市场汽车产量连续下滑。与其他零部件企业相比,博世集团的优势恰恰在于在为电动车提供零部件方面取得了进展。
㈡ 在华投资超250亿,如今大刀阔斧变革,这家巨头有多疯狂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众多企业的目标都变成了“活下去”。如那些死里逃生的人所经历的事情一样,企业也会在危机中迅速重新评估目标和“真正重要的事”,并在行为上作出深刻转变。即便是欧洲第二大零部件企业大陆集团在近一年也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诸如采取了调整组织架构、重组业务流程、消除浪费和加强创新等举措,都是为了攀登一座有雪崩危险(传统业务下滑)、气候条件恶劣(全球汽车环境下行)、暗藏冰隙裂口(疫情突袭)的山峰。
今年,也是大陆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25周年。回顾这25年,大陆在中国投资总额超过250亿元人民币。逆境当前,这家百年德国供应商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又有着怎样的变化?针对当前市场,又有哪些布局?在6月30日大陆集团举办的线上媒体沟通会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结语:
经历此次疫情,虽然短时间内对整个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长远来看,整个行业正在回归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为未来实现电气化、完全商业化的自动驾驶技术铺平道路。大陆集团大刀阔斧的变革方案或许也给中国零部件厂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在“新四化”的方向上,中国零部件企业们是要做扎营者(再维持一下眼前的利润),还是攀登者(壮士断腕去抢占先机)?值得整个行业进一步去做深度思考。(文/汽车之家彭斐)
㈢ 博世/大陆/佛吉亚等争相入局 “氢车”何时才能熟路
凭借零排放、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性,氢燃料电池汽车正逐渐进入小规模商用阶段。以国内市场为例,2019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就达到了2,737辆,相较于2018年的1,527辆,大增79.2%。按最新规划,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争取实现5,000到1万辆的规模,2025年实现5万到10万辆的规模,到2030年争取实现百万辆规模。
氢燃料电池汽车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近两年吸引了众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纷纷布局。例如本田、丰田、现代等整车厂,目前均已推出了可量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另外诸如大众、奥迪、宝马、雷诺、吉利、长城等也在进行相关的技术探索。而在零部件领域,博世、盖瑞特、佛吉亚、现代摩比斯等巨头亦在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的投入。
氢燃料电池未来可期?跨国零部件巨头争相布局
近日,佛吉亚宣布其已获得现代汽车重要订单——为现代汽车提供完整的储氢系统,包括10,000台储氢罐。据悉,这些产品均将在佛吉亚位于法国巴旺、专注储氢罐技术研发的全球技术中心内进行生产,预计2021年初开始交付。2019年7月,佛吉亚投资了约2,500万欧元在其位于法国巴旺的佛吉亚研发中心内成立全球技术中心,用于研发储氢系统,该中心计划于2020年第二季度起投入运营。
图片来源:福田汽车
京津冀地区,围绕2022年冬奥会,目前也在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早在2018年,张家口市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就开始投入运营,首批上线49辆,2019年10月22日,张家口市公交集团公司再次投入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到现在该市累计投入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达到174辆,仅次于佛山。与此同时,张家口市也在大力推进制氢厂和加氢站建设。按照规划,到2022年张家口全市将完成19个县区加氢网络全覆盖。
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尤其是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技术等的不够成熟,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空压机、氢循环泵等关键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制氢技术和成本还无法平衡,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以氢气的储存和运输为例,众所周知作为一种热值极高的燃料,氢气需要在低温或者高压条件下储存、运输,然而这样不但成本高,还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正是基于这些挑战,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高效、续航里程长等优点,但目前主要应用在商用车领域,如公交车、客车、物流车、卡车等,其要想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要走,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协调发展才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Continental 大陆集团工资怎么样
这样发贴很难找到,也很少有人回答,建议你去当地劳动局的人力资源市场,那里有大量的招工信息,相对来说,更会注重劳动相关法律,当然了也不排除利益最大化,存在钻法律空子甚至不执行的问题,建议你到一个新的单位前提条件要签订劳动合同,你自己手上要有,合同的约定要明确,自己要留个心眼,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和单位的劳动关系,要有证据证明单位出现的违法行为,以便将来你通过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记住无论是劳动仲裁还是劳动监察以至将来的法院,都是需要证据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书面的。
申张正义团队为你解答
㈤ 大众/博世/大陆集团都发出警告:芯片短缺正影响全球汽车业
如今的汽车越来越依赖电子零件中的芯片,比如电子控制单元,而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影响了芯片的生产和供应,随着中国汽车需求的反弹,芯片导致的零部件紧缺问题愈发凸显。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也看到了某些零部件的供应链存在瓶颈,而且没有任何供应商能够独善其身,不过尽管形势紧张,博世集团仍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以维持供应链的运转。
芯片制造商英飞凌正在增加投资,以扩充在奥地利的新工厂产能;恩智浦则表示,由于原材料成本大幅增长,芯片严重短缺,所以他们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行业专家表示,芯片短缺将影响中国的汽车生产一段时间,国内外汽车品牌都会受到影响,不过各家受影响的水平不同。
今年前十一个月,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2200万辆,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需求的激增也让零部件紧缺问题更加凸显。
本文为车林外传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博世和大陆电子哪个待遇好
个人感觉大陆待遇好一点。。博世太大太全面了,光中国就几十个工厂。。。据我所知博世苏州技术中心应届硕士才6000,在汽车行业真心算中等偏下水准了,博世的待遇真心比不上他的名气
㈦ 德国有哪些大型的电器公司类似西门子这样的!!
博世,bmw,大众汽车 ,意昂集团,戴姆勒,莱茵集团,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拜耳,德国艾德卡公司,大陆集团等,都在世界前五百强
㈧ 大陆集团、博世称芯片供应短缺将持续至明年
财经网汽车讯大陆集团、博世称芯片供应短缺或持续到2021年。
近日,大陆集团以及博世表示,由于新冠疫情中断了某些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加之局部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作为汽车组件之一的半导体芯片正面临供应不足的问题。
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全球各地纷纷出台停工停产措施,生产速度有所放缓,但中国市场强劲的需求反弹导致零部件意外短缺。
大陆集团称,尽管半导体制造商已经通过产能扩张应对意外的需求增长,但意外的需求增长使得现有芯片仅足以维持六至九个月的供应,因此,潜在的供应链瓶颈有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
大众汽车则表示,汽车生产面临潜在的停产风险——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而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了需求增长,使得情况更加严峻。
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博世表示,已关注到行业内某些零部件的供应链瓶颈,“不仅是汽车行业,整个全球采购市场都存在半导体元件短缺。”博世还指出,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无从幸免,在当下紧张的形势中,博世在密切联系客户,以尽力维持供货。
荷兰汽车芯片供应商恩智浦半导体给客户的一封邮件显示,该公司必须提高所有产品的价格,因为它面临着材料成本的“大幅增长”和芯片的“严重短缺”。
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InfineonTechnologies)表示正扩大投资,以求提高奥地利芯片工厂的生产。该公司的一份声明称:“考虑到2021年汽车产量一定幅度的增长,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产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上旬,11家重点企业汽车产量完成74.4万辆,同比增长12.5%;10月,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55.2万辆,环比增长0.9%,同比增长11.0%。
日前,中信证券称,预计2021年乘用车销量增速将回升至15%以上,电动化、智能化,乘用车消费升级、个性化趋势将日渐明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