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适应市场大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国有企业责任制转换为股份制,将公司财产划分成股权发放到个人,实现公司盈亏与个人利益挂钩,实现公司的有效盈利为目的。其实这种改革很大程度上目前中国的股份制改革最大股东,我们都知道怎么回事。
简单地说,国有企业原来全部是国家的,现在搞所谓的公司制或股份制,就是把国家的企业分成很多份,由私人来购买,变成私人的。
Ⅱ 什么叫国有企业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
简单地说,国有企业原来全部是国家的,现在搞所谓的公司制或股份制,就是把国家的企业分成很多份,由私人来购买,变成私人的。
Ⅲ 股份制改革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不论对国企还是私企来说,股份制改革主要具有以下意义:
1.通过股份制公司这种财产组织形式,可以把不同形式、种类的资本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本集聚,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马克思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走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眼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2.通过股份制公司这种财产组织形式,可以把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甚至完全对立、矛盾的所有制经济组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3.通过股份制公司这种财产组织形式,可以把分散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生产力迅速联合成为集中的、高层次的、集约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构造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4.通过股份公司这种财产组织形式,可以为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良好基础。使企业真正具有法人财产权,可以独立运用和经营所有者投资形成的资本。
5.通过股份制公司这种财产组织形式,可以形成新的监督和激励运作机制。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这就可以使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发挥所长,实现动态最佳组合,以创造良好的业绩。
Ⅳ 为什么企业要进行股份制改造
一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目的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产权,塑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可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权关系的明晰化、管理的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分权与制衡运行架构,将公司直接置于市场的竞争与监督之中,使企业的经营状况能迅速透明的反映出来,企业的价值时刻显现在公众面前,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发展。
二是筹集资金。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需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筹集资金,以便满足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的需求。现社会上企业的三种形态中,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能通过发行股票,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从而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股份制改造,能使企业产权有明确的归属,便于资产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突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协调各方利益,综合利用各部门、地区的投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和联合,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四是确立法人财产权。规范的公司能够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改造后的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包括各出资者投资的各种财产而形成的法人财产权。公司法人财产的独立性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是公司作为独立民事主体存在的基础,也是公司作为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Ⅳ 公司制改革与股份制改革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可以这样说,当老板是一个商人的时候,他建立的企业是一种原生态的企业,都是老板一人说了算,决策风险、管理风险都很大。公司制改革就是老板由商人转变为企业家的过程,是老板真正由内到外看自己后觉醒了对自己的看法后进行的管理升级行动。其标示为:企业制度化、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愿景的设计、企业宪法的确立、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是老板不在时决定问题的准则),这就是企业制的改革的基本特征。
股份制改革,是企业将个人所有转变为大家分享的一种改革。比如企业股份化,将话语权分享给管理层,反过来将风险也分给了大家承担,将责任也分享给大家。这是一种权利与责任的重新分配,
再说上市的股改,这时上市的必须条件,实际上,上市就是一种将企业责任和权益分享给社会股民的一种做法。
Ⅵ 公司制与股份制有什么区别
(1)两种公司在成立条件和募集资金方面有所不同。
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条件比较宽松一点,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条件比较严格;有限责任公司只能由发起人集资,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公开募集资金;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有最高和最低的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只有最低要求,没有最高要求。
(2)两种公司的股份转让难易程度不同。
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出资有严格的要求,受到的限制较多,比较困难;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股份比较自由,不象有限责任公司那样困难。
(3)两种公司的股权证明形式不同。
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的股权证明是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不能转让、流通;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的股权证明是股票,即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是以股票的形式来体现,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股票可以转让、流通。
拓展资料:
公司制企业是一种以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以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从事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法人资格并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公司制具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公司就是法人。公司是一个法人团体,具有法人地位,具有与自然人相同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是现代公司制的根本特点。第二,公司实现了股东最终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
Ⅶ 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是怎么改的
变原来的单一股东(政府)而成多股东,引入新的股东增资,变原来的国企一言堂式决策,为股东代表大会表决式,明晰产权,所有者与管理者为不同的人选。 股份制改造以后,企业的所有制就已经发生变化了,不管政府持股比例多少,已经不是国营企业了。
Ⅷ 政治:简述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经济意义!
一是重新明确了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股份制。早在企业改革的初期,我国就确定了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时提出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十六个字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概括,但究竟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还并不十分清楚。随后,全国人大颁布了《公司法》。这样,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股份公司制。党的十五大提出,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大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次《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进一步说明了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股份制,这个方向是不会动摇和改变的。
二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将逐步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在同一企业里,实行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既有国有股、集体股,又有个人股、外资股、法人股等,各类所有制的资本具有平等的地位,按照股权的多少,享有不同的权益。国有资本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股东会,成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股东会产生董事会,作为企业的决策机构。由董事会聘任经营管理者,作为企业管理的执行机构。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三者之间形成制衡机制,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行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有利于集中社会各个方面的资金,实现资本的集聚,满足大型工程和建设项目对巨额资金的需求;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把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才选拔到企业领导岗位;有利于维护各方面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投资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有利于我国企业在组织形式上与国际接轨,实现企业组织形式的国际化。
Ⅸ 有限公司改制成股份制,具体怎么操作
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工作程序
(一)尽职调查
对于改制项目,主要是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的合法性、企业业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股本形成过程的合法性
从有限公司设立开始,需要关注设立时出资方式(系以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除以现金出资外,实物资产出资的需要进行审计、评估等相关手续;无形资产出资的需要履行相关手续,如技术认定、评估,以土地出资的需要经过土地评估机构的评估,并需要经国土管理部门的确认(现阶段拟上市公司已不允许以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出资)
在有限公司持续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每一次股权变动时的法律文件(董事会和股东会决议、验资报告、工商变更登记等)是否齐备,行为是否合法。
2、资产形成过程的合法性
有限公司持续经营过程中,主要的经营性资产的形成过程。
3、经营状况
1)经营业绩的真实性
2)关联交易情况
3)财务制度状况
4)财务数据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