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十集团国首脑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20国集团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各成员国(八国集团由法、美、德、日、英、意、加拿大等七个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组成。)、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20国集团每年举行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来自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上周六承诺采取广泛措施来抑制金融危机和振兴世界经济,但与会领导人告诫称应防止推出的政策对国内经济或整个全球体系带来负面影响。
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roup of 20, 简称G20)峰会上,与会领导人承诺将采取积极行动应对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严重的这场金融危机,并敦促各国推行必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和维护稳定性。
二十国集团峰会发布的最终公报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20国集团一致认为需要在加强宏观经济协作的基础上采取更广泛的政策行动,以恢复经济增长、避免消极的连锁效应,并为新兴市场经济和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二十国集团承诺将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融资渠道,其中包括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 )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拥有足够的资金。
二十国集团表示,除了继续采取紧急的特殊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市场动荡之外,还必须奠定改革基础,防止目前的这类全球危机在未来重演。
针对解决全球监管系统问题,如将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市场参与者纳入一定程度的监管体系方面,20国集团就一些广泛的原则达成一致,但多数具体细节将留待明年春天的财政部长会议商定。
与会领导人在会议上达成了五项原则,包括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改善监管、促进市场诚信、加强合作和改革国际机构。
此外,G20还将设立所谓的监管联盟,以监控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其中具体金融机构的名单将在明年3月底之前确定。
公告还表示,监管机构必须确保相关政策能够维护市场纪律,避免对其他国家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导致规则套利现象的产生。
B. 中国加入二十国集团峰会的时间
20国集团建立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融体系成为全球的焦点,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取代之前的八国首脑会议或20国集团财长会议。
由此可知,中国是在2008年加入的。
C. 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历届峰会
第一次峰会 2008年11月美国华盛顿举行
主要议题: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
第二次峰会 2009年4月英国伦敦举行
主要议题:如何摆脱当前危机,使经济尽快复苏;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监管,防止危机再次发生;如何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使之在防范危机和支持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次峰会 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举行
主要议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问题等。
第四次峰会 2010年6月加拿大多伦多举行
主要议题:经济可持续与平衡增长、金融部门改革、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促进全球贸易增长等。
第五次峰会 2010年11月韩国首尔举行
主要议题:汇率、全球金融安全网、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问题等。
第六次峰会 2011年11月法国戛纳举行
主要议题: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监管、抑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过度波动、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第七次峰会 2012年6月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
主要议题:世界经济形势、加强国际金融体系、发展问题、贸易问题、就业问题等。
第八次峰会 2013年9月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
主要议题:增长和就业。
D.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历次情况
◆1999年12月16日德国柏林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柏林举行二十国集团创始会议。会议强调,二十国集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2000年10月24日-25日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20国财长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议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防止和解决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金融危机问题。与会者达成了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共同对付金融危机的“蒙特利尔共识”。蒙特利尔共识主要包括:共同推动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使其成果延及发展中国家;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增加这些机构的透明度;继续朝建立统一的国际金融标准和规则的方向努力,以增强联合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对债务沉重的国家进行援助,并协助这些国家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在农业研究、环境保护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加强合作。
◆2001年11月16日-17日加拿大渥太华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渥太华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在美国“9·11”事件后各国如何在财经领域就打击恐怖主义开展合作等问题。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出席了会议。
◆2002年11月22日-23日印度新德里
2002年11月22至23日,20国第4次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于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会议主要就金融危机防范与化解、经济全球化、打击恐怖融资以及发展援助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2003年10月26日墨西城城市莫雷利亚
2003年10月26日,20国集团在墨西哥城市莫雷利亚举行第5次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年会。与会代表就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金融危机的防范与处理、打击国际恐怖活动的融资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2004年11月20日-22日德国柏林
2004年11月20日为期两天的20国集团第6次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德国财长艾歇尔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本次会议将主要讨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全球化背景下促进稳定与增长、金融部门机构建设、打击滥用国际金融体系、老龄化挑战与移民、主权债务重组以及区域一体化等议题。进一步增强20国集团的地位与影响是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
11月21日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在20国集团财长与央行行长第6次会议结束后与德国财长艾歇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将于2005年担任20国集团会议的轮值主席国。
◆2005年10月15日-16日中国北京
2005年10月15至16日第七届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以“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为主题,讨论了各种重要的全球经济问题,重申了在实现平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目标和责任。
此次会议除发表例行的《联合声明》外,作为两个具体成果,还发表了《二十国关于改革布雷顿森林机构的声明》和《二十国有关全球发展问题的声明》。
◆2006年11月18日-19日澳大利亚墨尔本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八届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举行。会议对全球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并探讨了能源与矿产问题的解决办法。
◆2007年11月17日-18日南非开普敦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南非开普敦郊外的克莱蒙德举行。二十国集团成员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就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还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等问题。
◆2008年11月8日-9日巴西圣保罗
2008年11月8日至9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年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有必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2009年3月14日英国霍舍姆
2009年3月14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英国首都伦敦以南约50公里的霍舍姆举行,并发表联合公报,同意进一步行动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2009年9月4日-5日英国伦敦
2009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会议同意继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以保证全球经济的持久复苏和增长,并在时机成熟时退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战略。
◆2010年10月22日-23日韩国庆州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会议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全球金融安全网以及金融监管改革等议题并发表《联合公报》。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根据这项改革协议,欧盟国家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让出两个席位给发展中国家。
2016年2月27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与会代表在上海合影。 27日于上海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亦坦承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在加大。但公报同时也提出,近期市场波动的程度“并未反映全球经济基本面”,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仍将继续温和扩张,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将保持强劲。
这不意味着全球经济前20强将无所作为。根据公报,G20成员将各自和共同采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来提振增长。 2009年3月14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霍舍姆市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重要议题,并就将于4月2日举行的第二次G20领导人峰会筹备进行了讨论。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增长明显放缓,西方主要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增长下滑的压力。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当务之急是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大经济刺激措施的力度,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在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尤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积极落实G20华盛顿峰会在加强金融监管、增强市场诚信、加快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方面的共识。金融稳定论坛(FSF)已决定将其成员扩大到所有G20成员国,这将有效地增强其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合法性和新兴市场的代表性,为FSF在全球金融稳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奠定基础。为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性联合监管,FSF正在积极组建联合监管机制。此外,FSF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加强监管方面的合作也取得新进展。
会议决定将为国际金融机构寻求各种可能的动员资金和流动性的方式,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议认为基金组织迫切需要大幅度增加资金,包括进一步通过双边支持,显著扩大和增加“新借款安排”,并加速份额审查;决定确保所有多边开发银行得到所需资本,并首先对亚洲开发银行增资;决定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并确保其治理结构能反映世界经济的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最贫穷国家应享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会议承诺在2011年1月前完成基金组织新一轮份额审议,敦促立即执行基金组织2008年关于增加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的一揽子措施,在2010年春季会议前完成世界银行改革;要求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应通过公开、择优的过程进行选拔。各方一致要求世行和其他多边行加快治理结构改革,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会上,谢旭人部长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呼吁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周小川行长指出,要改善国际金融监管和合作,加强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反对各种形式的金融保护主义。他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对发达国家特别是储备货币发行国和成熟金融市场的监督,同时呼吁发达经济体为稳定本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做出应有贡献。
会议期间,谢旭人部长还分别与英国财政大臣达林、美国财长盖特纳、以及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财长进行了双边会谈。 2013年2月15-16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本次会议是俄罗斯担任2013年G20轮值主席国后举行的首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G20“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长期投资融资、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以及金融部门改革等议题。会后发表了联合公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会议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尾部风险下降,金融市场形势有所改善。但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弱,并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私人部门持续“去杠杆化”、信贷中介功能受损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进程尚未完成等。为应对当前挑战,发达国家应首先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战略,货币政策应以国内价格稳定和经济复苏为目标,并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各国要继续落实金融部门改革和结构改革的政策承诺,促进需求再平衡,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同时继续推进市场决定的汇率体制,坚决抵制竞争性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主要成就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6日在莫斯科闭幕。与会各方就全球经济形势、长期投资融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议题展开讨论。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减弱,但全球经济增长依然过于疲弱。各方应协调努力,强化互信,履行此前作出的改革承诺,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并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稳定和增长为共同诉求
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指出,尽管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减弱,金融市场形势有所改善,但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很多风险,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私人部门持续“去杠杆化”、财政拖累、信贷中介功能受损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进程尚未完成等。
鉴于此,二十国集团成员同意“继续落实金融部门改革以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并进行深度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各国货币政策应以国内价格稳定和经济复苏为目标,并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
会议还要求发达国家根据去年洛斯卡沃斯峰会的精神,在今年9月G20圣彼得堡峰会前制定出可信的中期财政整顿战略。
中国代表团在发言中指出,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G20各国应继续将促进复苏、增长和就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推动结构改革;发达国家应妥善处理好财政整顿与经济复苏的关系。
在金融监管方面,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协议Ⅲ的执行再现曙光。美国和欧洲方面均已承诺将在近期执行该协议。
“货币战”话题遇冷
在本次会议前,有关“货币战”的争论一度占据各大媒体主要位置。部分分析人士甚至认为这一话题将成为会议的中心话题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内的多位国际财经组织掌门人均表示,围绕货币战的争论“毫无根据”且“徒劳无益”。
货币战的讨论源于日本去年年底以来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不少国家的批评,认为这可能使各国竞相通过本币贬值、资本管制等抵御汇率冲击,从而引发货币战甚至贸易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副秘书长皮耶尔·帕多安对新华社记者说,日本采取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意在解决目前遇到的经济发展问题,但从长期看,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强化金融监管,着力保障长期投资融资,推动经济增长。
本次会议的联合公报着重强调,各国应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体制,坚决抵制竞争性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保持市场开放。
中方认为,发达国家应减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中方还呼吁IMF加强有关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溢出效应的监督。
俄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也认为,那些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应该注意其风险,全球需求再平衡不应该仅仅依赖汇率调整,而应该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特别是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IMF份额改革面临重启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依然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联合公报强调,要提高IMF的可信度、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须尽快落实2010年首尔峰会关于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的内容,就份额公式改革达成共识,确保在2014年1月前完成份额总检查。联合公报重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强劲增长,由此带来的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应体现在IMF的相关改革中。
中方代表团在发言中也呼吁尽快就IMF份额公式改革达成共识,确保份额总检查尽快完成。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前会见与会代表时说,希望今年的圣彼得堡峰会能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力量分布变化,就IMF份额改革取得进展。拉加德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IMF承诺在全球经济力量分布变化的基础上,对份额进行调整。
新兴国家加强协调
在本次会议框架内,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副手举行了会议。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就强化财政、金融领域合作,特别是筹建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储备库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探讨。
出席会议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说,此次会议是为今年3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进行政策准备。“这次领导人会晤将包含重要的金融、财政议题,将反映自去年新德里峰会以来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进展情况,讨论、研究建立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建立金砖国家货币储备库等具体议题。”事实上,在本次会议期间,与会财经人士在纷纷呼吁新兴经济体加快结构改革的同时,也建议新兴经济体深化相互协作,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带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和增长。
E. 二十国集团峰会的主要成果
华盛顿峰会
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首次峰会。会议就金融危机的起源、加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增长等问题达成共识,并就应对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一项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管理、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
伦敦峰会
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会议同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提出有必要对所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和监督,并首次提出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同意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及实施制裁。
在金融机构改革方面,会议决定新建一个金融稳定委员会取代金融稳定论坛,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道对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实施监测。
匹兹堡峰会
2009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会议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治理结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会领导人同意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两大机构的份额向发展中国家分别转移5%和3%,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在金融监管方面,会议提出对金融高管薪酬进行改革、把金融衍生产品纳入管理、实行跨国金融监管等建议。此外,会议还就经济刺激方案退出机制、世界经济形势走向、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发表的《领导人声明》确定了二十国集团峰会将形成机制化,并将作为协商世界经济事务的主要平台。
F. 20国集团首脑会议和20国集团峰会一样吗,是不是同一个会议的不同名称呀求解。。谢谢
八国首脑会议:是指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意大利和俄罗斯八国集团定期召开的国家首脑会议。(成立介绍: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按照法国总统的设想,这是一次小型委员会的非正式会晤,目的是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一致决定这一会议将每年举行,并邀请加拿大与会。这样1976年便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八国集团。)
二十国会议:1999年9月25日,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这个国际论坛是由欧盟、布雷顿森林机构和来自19个国家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组成。成员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尼、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欧盟和布雷顿森林机构。20国集团成员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90%,贸易占80%,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所占的股权份额约65%。集团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G. 20国峰会是什么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或衰退,为防止全球经济的进一步陷入衰退的困境,除了西方七国集团成员即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之外,包括欧盟、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在内的20国集团领导人于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除了寻求解决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之外,此次峰会还将探讨如何改革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世界金融体系改革进程将正式启动。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联合国秘书长以及金融稳定论坛主席也将应邀出席。
对于此次峰会的意义,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高柏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看待金融危机,还是看待即将举行的这次峰会,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到:历史正在被塑造,一个国际金融秩序被重新设计和构架的进程已经启动。
H. 二十国集团峰会有哪些国家
二十国集团由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韩国,共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
最近一次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为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12月1日起,阿根廷正式开始轮值G20主席国。
第十一次峰会外方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名单:
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巴西领导人、法国总统奥朗德、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韩国总统朴槿惠、墨西哥总统培尼亚、俄罗斯总统普京、南非总统祖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美国总统奥巴马、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德国总理默克尔、印度总理莫迪、意大利总理伦齐;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沙特阿拉伯王储继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国防大臣穆罕默德等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乍得总统代比、埃及总统塞西、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老挝国家主席本扬、塞内加尔总统萨勒;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泰国总理巴育等嘉宾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等。
(8)二十国集团会议情况扩展阅读
二十国峰会的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利益平衡,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7%,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
同七国集团或八国集团相比,二十国集团具有以下特点:
1、代表性
G20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平衡覆盖范围广;
2、平等性
G20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运作,新兴市场国家同发达国家在相对平等的地位上就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交换看法;
3、实效性
G20峰会通过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I. 二十国集团创始会议于多少年正式举行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
20国集团的成员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韩国,以及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欧盟。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J. 二十国集团峰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成什么共识
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达成许多重要共识。
第一,我们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继续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和协调,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运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等多种有效政策工具,向国际社会传递二十国集团成员共促全球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
第二,我们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我们一致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我们决定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全球增长开辟新路径,全面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
第三,我们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我们同意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加强落实各项金融改革举措,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我们就能源可及性、可再生能源、能效共同制定了行动计划,就继续深化反腐败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第四,我们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共同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重申反对保护主义承诺。期待在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下,世界经济将重新焕发活力。
第五,我们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二十国集团合作成果惠及全球。我们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同意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将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二十国集团有必要进一步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我们决心合力支持二十国集团继续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最突出、最重要、最紧迫的挑战,加强政策协调,完善机制建设,扎实落实成果,引领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在G20各国共同努力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了丰硕成果,画上了圆满句号。相信此次会议将成为一个崭新起点,让二十国集团从杭州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