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等过程,而以煤炭为原料的相关化工产业被统称为煤化工。从产业链位置来看,煤化工企业分属于焦炭、煤头化肥、煤液化、以电石乙炔为原材料的基础化工几大类。
煤炭行业正在逐渐探底、煤价大幅下降,煤化工项目运营成本不断下调,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多次出台优惠政策帮助煤企和电企上马相关产业园,以期能够帮助企业升级转型、摆脱困境。
新型煤化工行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明显不够,国企央企在该领域无法实现自负盈亏,知名项目也多以财政补贴勉强维持。
煤化工行业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焦炭产能达到6亿吨,而产量仅为4.28亿吨;2012年焦炭产量4.43亿吨;到2013年,产量达到4.76亿吨,即使不考虑新增产能,我国焦炭产能依然过剩明显。
尿素、电石等行业面临同样的问题,产能虽然陆续提高,但由于需求量有限,产量提升速度相对较慢,造成普遍的开工率较低,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击风险能力较低,产能过剩、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大、能耗高,甚至运输风险等都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未来新型煤化工项目将是重点,虽然国家政策层面的限制因素与地方政府的鼓励势头齐头并进,但研究认为"十二五"期间煤化工发展势头不减。从投入上,各路资本竞相角逐;从地域上,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地将集中主要投资;从类型上,煤制烯烃与煤制天然气将是主打项目。
Ⅱ 中国的煤化工企业有哪些
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706758
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5771835
3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4841106
4 河南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756610
5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703184
6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3612917
7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53804
8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07989
9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300482
10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90126
11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62267
12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54845
13 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73563
14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72288
15 河北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73861
16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68981
17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47327
18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1491053
19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75955
20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1328501
21 河北金牛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00080
22 河北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1283429
23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243410
24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 1216278
25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 1153736
26 河南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36006
27 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09028
28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14968
29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 840273
30 河南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07051
31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99381
这些都是牛的不行的企业
Ⅲ 甲醚的全名是什么
醚 [中国名]醚;二甲醚;氧代双甲烷 【英文名称】二甲醚;甲氧基甲烷 【CAS号】115-10-6 分子式] CH3-O-CH3 所有的C,O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 46.07 [MF] [密度] C2H6O 1.617相对密度(空气= 1) 熔点(℃)】-138.5 沸点(℃)】-24.5 【闪点(℃)】-41.4 蒸气压(Pa)】663(-101.53℃); 8119(-70.7℃); 21905(-55℃) 【性状】无色易燃气体或压缩液体,有乙醚的气味。 溶解情况:溶于水和乙醇。 【用途】用作溶剂,冷冻剂。 { 制备或从甲醇脱水源,也可在甲酸氯化铁原催化分解而得到的。 [其他]临界温度128.8℃。临界压力5.32兆帕。凝固点-138.5℃。液体密度的第三部分0.661 :危险 - 危险级别: 途径: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弱麻醉作用的抑制作用。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刺激皮肤。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医生。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热源,火花,火焰或氧化剂燃烧爆炸联系。用空气或过氧化物接触可以产生光照条件下潜在的爆炸危险。气体比空气重,能扩散到较低处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如果你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容器。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 - 应急处理:员工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迅速撤离。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切断泄漏的可能的来源。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浪费。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转移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静电。小心轻放,并防止损坏钢瓶及附件。相应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的品种和数量。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易产生火花。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8节:曝光控制/个人防护 - 中国职业暴露极限的MAC(MG/M3):未制定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 BR /> TLVTN:未制定 TLVWN:未制定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手套防化学品。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入水箱,或高浓度区作业等限制性空间,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 主要成分:纯 外观:无色气体,具有醚的特殊气味。 pH值: 熔点(℃):-141.5 沸点(℃):-23.7 相对密度(水= 1):0.6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1.62 饱和蒸气压(kPa):??533.2(20℃) 燃烧(千焦/摩尔)的热量:1453 临界温度(℃):127 临界压力(MPa):5.3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350 爆炸下限%(V / V):27.0 爆炸下限%(V / V):3.4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制冷剂,溶剂,萃取剂,催化剂和聚合物稳定剂。 其他属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 稳定性: 不相容性:强氧化剂,酸类,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简介 -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308000 MG/M3(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 致敏作用: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12节:生态学资料 -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他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前。通过焚烧处置建议。 废弃注意事项: 第14部分:运输信息 - 危险货物编号:21040 UN编号:1033 包装标识: 包装类别:O52 BR />包装:钢瓶;磨砂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气瓶必须戴头盔上的瓶子只是运输。气缸大致平坦的,并且在瓶应该在相同的方向上,不能越过;围栏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车辆应配备在运输过程中相应品种和消防器材的数量。本品的车辆排气管提单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火花。非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根据路面交通要道,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的规定。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15部分:法规信息 -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实施细则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规定(劳[1992] 677号的),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及其他相关规定安全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见危险化学品的产品分类和标记(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 参考文献: 指导部: 数据审核单位: 说明: 其他信息:] [DME补充已知醚,简称DME,在常压下或加压气体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轻微的气味乙醚中。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在常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时,和液化石油气(LPG)相似。可溶于水和各种有机溶剂的醇,醚,丙酮,氯仿等。易燃,略带明亮的火焰在燃烧(天然气)的燃烧热为1455kJ/mol。 DME惰性的,在室温下很容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辐射或加热分解成甲烷的条件下,乙烷,甲醛。二甲醚是醚 同源物,但不能用作麻醉剂醚,毒性低;各种化学物质可以溶解;容易由于其压缩,冷凝,蒸发,和许多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被广泛用于喷雾剂产品,替代氟利昂制冷剂,溶剂等,也可用于化学合成,使用更广泛。 二甲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压缩,冷凝,汽化,这使得二甲醚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化学工业中许多独特的用途。如高纯度的二甲醚可以被用来替代CFC气溶胶推进剂和制冷剂,减少污染和破坏大气臭氧层。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性良好,耐油性,使得它的应用范围比丙烷,丁烷和其他石油化学品要好得多。使用甲醇作为原料,而不是一个新的生产甲醛,甲醛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在大型甲醛装置显示出其优越性。作为民用燃料气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城市煤气管道的调峰气,液化气混合好。还理想的燃料用于柴油发动机,与甲醇燃料汽车相比,不存在汽车冷启动问题。它也是烯烃在未来的主要原料制备的1。 DME也可以替代柴油作为燃料,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二甲醚和柴油发动机油用于腐蚀的塑料材料改性。 目前二甲醚(DME)作为推进剂,制冷剂和发泡剂的主要目的。第二被用作化学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合物。如硫酸二甲酯,烷基卤,N,N-二甲基苯胺,乙酸甲酯,乙酸酐,碳酸二甲酯,二甲基硫醚,二甲基醚,乙二醇醚系列等。 二甲醚容易压缩,易贮存,燃烧效率高,污染低,可替代煤气,液化石油气用于民用燃料。另一方面,二甲醚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可以直接用作燃料替代柴油车。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的发展前景具有很大的潜力,已经在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国内外市场分析 1.1市场分析 世界上二甲醚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2002年全球(不包括中国,为20.8万吨/年的总生产能力下同),产量为15万吨,72%的产能利用率。二甲醚国外主要生产企业有美国Dopnt公司AKZO荷兰,德国DEA公司,联合莱茵褐煤燃料公司,其中德国DEA最大的产能,6.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世界上主要的二甲醚生产厂家厂家名称 串行产能(万吨/年) 1 Dopnt(美国)3.0 2 DEA(德国)6.5 3美莱茵河褐煤燃料(德国)3.0 4 AKZO(荷兰)3.0 5住友商事(日本)1.0 6 DEA(澳大利亚)1.0 7三井东压(日本)0.5 > 8康生(日本)1.8 9 NKK(日本)1.0 总计20.8由于二甲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在全球二甲基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醚,一些大二甲醚装置已在准备中。 二甲醚开发公司(该公司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和8家公司的日本财团)计划建设2500吨/天的商业DME设备的能力。东洋工程公司完成了单家独户的建设在中东可行性,25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验证预期,预计该设备以完成在2005-2006年。英国石油公司,印度,印度石油公司天然气管理局将投资6,000亿户的建设的180万吨二甲醚商业化生产厂,以取代石脑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建设工作开始/ 2002年,将在2004年投入。大型二甲醚厂合资日本财团(三菱瓦斯化学公司,日挥,三菱重工与伊藤忠商事)组成的140-240万吨/年在澳大利亚建设,计划于2006年生产的。 主要消费地区二甲醚用作溶剂和气雾剂推进剂,在其他方面多消费。二甲醚2002年的全球消费量为15万吨/年,2005年需求预计约20万吨/年。 二甲醚是一种性能优良,安全清洁的化工产品,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新的,干净的和民用车辆的燃料,被看作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柴油或液化石油气/天然气,这将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增长为燃料的需求。 2000全世界400万部石油气车辆,乙醇4,000,000辆,百万CNG汽车,以及甲醇汽车的一部分。在美国,2000年美国使用替代燃料汽车作为预计到2005年的420,000美国使用替代燃料(LPG和CNG)汽车将在2010年达到110万至330万,2015年为550万。 替代燃料消耗量为100万吨左右,然后(352×106加仑汽油当量),那么所有的燃油消耗约占0.2%。如果美国替代燃料的比重提高到5%,那么它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吨,市场前景可见的替代燃料是相当可观的。 亚洲是世界上最快的柴油消费增长的地区,据国外研究机构预测二甲醚作为在亚洲地区的替代燃料的需求在2005年达到30万吨。可见,因为其他替代燃料二甲醚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将成为主要替代柴油燃料,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 1.2国内市场分析 近年来,生产二甲醚的中国的快速发展,目前有十几家厂商,2002年31,800吨/年的总生产能力,产量约为20,000万吨左右,产能利用率较低,约为63%。 二甲醚和能力的主要生产厂家(单位:万吨/年) 厂家名称串行生产能力 1江苏吴县化学合成2000 2中山市凯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5000 3成都华阳威远天然气厂2000 石化4上海研究院800 5 1000 6昆山,江苏,陕西新型燃料燃具公司5000 7蒙城县,安徽省,2500 8肥在浙江诸暨新亚化工公司1000 9在广东省江门市,2500 10义乌市光阳化工有限公司氮肥厂厂2500 11上海申威气雾剂公司1000 12 山东久泰化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000 13湖北田实业有限公司1500 最近总31800 二甲醚国内建设热潮已经形成,该公司计划推出几种技术通过合资等方式建设大型二甲醚生产装置。 主要在建项目或计划如下: 2001年4月份新燃料燃具有限公司陕西签署了联合开发与美国兆运资源有限公司“煤基一步法合成20万吨/年二甲醚超洁净燃料“项目协议,项目总投资2.03十亿人民币,90%的美国投资。 宁夏煤基二甲醚项目83万吨/年,计划投资4.78十亿元,拟利用外资,已与加拿大公司吉米骑士,依靠美国空军的技术的合资合作协议。 四川泸州天然气公司使用一个两步的过程已经完成,10,00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第二套1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已开工建设。 化工有限公司山东临沂鲁明正在建设3万吨/年二甲醚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气液两步工艺技术。年/>山东华兴集团年产,设备使用一个两步的过程。 山东兖矿集团计划建设60万吨二甲醚装置,计划推出一步法二甲醚技术。 另外,提出了国家建设有许多地方二甲醚装置,如:西南石油和天然气管理局,新疆,黑龙江双鸭山,大庆油田,陕西省,兰州市,安徽省。 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气溶胶,气雾剂和喷雾涂料推进剂消耗二甲醚18000吨每年。由于气雾剂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到2005年需要约3万吨二甲醚,2010年为约40,000吨。在二甲醚硫酸二甲酯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也用,消费约11000吨。 由于二甲醚和液化石油气的性质是相似的,易于保存,容易压缩,它可以替代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用于民用燃料。 2002年,液化石油气中国的表观消费量为16.2万吨,而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1990年很多自2002年开始,进口量为626万吨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如果价格合适,假设二甲醚替代进口液化石油气,在目前的进口量计算,需要燃料级二甲醚约1000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燃料的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对天然气,二甲醚,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将显著增长,因此,二甲醚为燃料的民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由于二甲醚具有优良的燃料性能,方便,清洁,十六烷值高,动力性能,污染少,稍加压力是流体,易于储存,替代燃料汽车为柴油,液化汽,天然气,甲醇,乙醇等。无可比拟的综合优势。 2002年年度消耗柴油为7662万吨,同比增加柴油消耗很快,消费量预计在2005年将达到8290万吨,2010年将达到约101万吨。二甲醚作为良好的柴油替代燃料替代柴油在他们年利率5%,大约2005年左右至约553万吨二甲醚,全程约674万吨,2010年。 总之,我们的二甲醚预计2005年随着需求的气溶胶和化学方面将达到约5-6万吨左右的需求。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的消费主要取决于二甲醚的供应方面,如果价格下降二甲醚可以与柴油或液化石油气的水平竞争,我相信,二甲醚的消费作为燃料的增长速度很快,市场规模是相当惊人的。 2技术分析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有一步法和两步。由一步法合成二甲醚,一两步合成从合成气的甲醇中,然后二甲醚脱水的原料气体中所定义。 ●后一个步骤 法律被转化或气化产生的合成气从天然气,合成气进入合成反应器中,反应器中的甲醇合成和甲醇脱水反应和转化,同时完成2的反应产物是甲醇和二甲醚的混合物中,并将该混合物通过蒸馏分离装置,二甲醚,未反应的甲醇返回到合成反应器。多步 双功能催化剂,其催化剂一般物理混合两类,一类用于甲醇合成催化剂如Cu-Zn-Al系(O)基催化剂,BASFS3-85和ICI-512,等等;那些为甲醇脱水催化剂,如氧化铝,多孔二氧化硅 - 氧化铝,Y型沸石,ZSM-5沸石,丝光沸石等。 ● 两步方法分两步进行,即首先通过甲醇的合成气合成甲醇脱水中的固体催化剂的DME。国内使用较多的γ-Al2O3/SiO2制作与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进行脱水。将反应温度控制在280340℃,压力0.5-为0.8MPa。甲醇的单程转化率是70-85%,二甲醚的选择性大于98%。 没有中间一步合成二甲醚甲醇合成过程中,用两步法相比,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低,运行费用低,从而使二甲醚的生产成本降低,经济好转。因此,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是开发国内和国际热点问题。国外开发的代表性步骤:丹麦Topsφe过程中,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日本NKK工艺和技术。 二步法合成二甲醚是主要二甲醚生产技术在国内和国外,法律地精甲醇为原料,经量少,脱水反应副产物,99.9%,二甲醚纯度,技术成熟,广器件改编,处理简单,可以直接建在甲醇生产装置,还内置了其他公用设施好的非甲醇生产厂。但是,法律要经过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甲醇和二甲醚精馏等工序的脱水,过程较长,因此有较大的设备投资。然而,目前国外公布的二甲醚技术的采用两步大型建设项目的绝大多数,说明两步法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2.1国外主要技术 (1)Topsφe工艺 Topsφe合成气一步的过程是专为天然气原料开发的新技术。在选择过程中的造气部分是自热重整(ATR)。从自热重整炉加耐火衬里包括一个高压反应器中,和3份的催化剂床室。 内置使用多阶段冷却阶段绝热反应器,以获得高的转化的CO和CO 2的合成二甲醚之间。甲醇合成催化剂和脱水生成二甲醚的混合双功能催化剂。 采用球形,单套产能二甲醚合成反应器可达到7200吨/天二甲醚。选定4.2MPa和240290℃Topsφe工艺操作条件。 目前,该过程尚未建成一个商业化工厂。在1995年,Topsφe在丹麦哥本哈根建立了一套50公斤/天试验工厂,以及用于测试该方法的性能。 (2)空气产品在液相二甲醚(LPDMETM)新技术,空气产品公司成功发达液态二甲醚的新技术,简称为LPDMETM。 过程LPDMETM主要优点是采用淤浆鼓泡床反应器摒弃了传统的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在催化剂颗粒为细粉,用一种惰性矿物油淤浆的形成。粗合成气被注入到高压从底部,鼓泡,固体催化剂颗粒与气体进料,以达到充分的混合。混合矿物油做一个更全面,等温操作,易于控制温度。 DME合成反应器具有内置的冷却管为热,而生产蒸汽。淤浆反应器催化剂装卸方便,无需停机进行。此外,由于在反应器的等温操作,没有热点,催化剂失活速率显著降低。 典型的反应器运行参数:压力2.7610.34MPa,推荐5.17MPa;温度为200350℃,建议250℃。将催化量的5%至60%的矿物油的质量,优选为5%至25%。使用富含CO的合成气比天然气煤基合成气的优点的方法。但用天然气作为原料也可获得较高的产率。空气产品公司拥有15吨/天中试装置,测试过程是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是大规模商用设备的建设。 (3)日本NKK的新型液体步骤的过程 除了空气产品公司,日本NKK公司还开发了一种淤浆反应器与合成气一步合成二甲醚新技术。 选择原料天然气,煤,石油气等。在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首先气化,合成气被冷却,压缩到57MPA,在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器除去CO 2。粗合成气经过脱碳热的活性炭吸附塔进入反应器的底部以200℃除去硫化合物的后。该催化剂的合成气体中的淤浆鼓泡用矿物油在反应器中与包含二甲醚,甲醇和二氧化碳。将产物冷却反应器,分馏,分成二甲醚,甲醇和水。未反应的合成气再循环到反应器中。分馏后,纯度的高度可以从二甲醚(95%99%)的顶部得到的粗产物可从甲醇中的底部,二甲醚和水而获得。 NKK技术已使用万吨/二甲醚合成年内由合成气生产的半工业化装置在新泻建成。 2.2病例国内技术和全国各地的科研 90年代甲醇蒸气法(二步法)二甲醚的生产技术和催化剂的发展,并很快建立了工业生产设备。近年来,随着二甲醚建设热潮的兴起,中国的两个步骤二甲醚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东久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原临沂鲁明化工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了专有的催化脱水液相二甲醚复合酸生产过程中,先后建成了5000吨/年的生产装置,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该技术成熟可靠。该公司第二3万吨/年装置也将投产。 山东久泰二甲醚技术已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被认定为达到国际水平。开发了特别复杂的酸的液相脱水和缩合催化剂的分离技术,有针对性地克服了一步法合成和气体脱水的成本高,主要缺点投资时,反应可连续进行,和脱水,减少了设备的腐蚀和投资纯化设备,99.5%的总回收率和不低于99.9%的纯度,生产成本大于气相还原。 2003年8月吨两步二甲醚生产厂与日本东洋工程公司的LTH合作,开发一个成功的测试。该设备是一个合理的流程,优化操作条件,具有高纯度,低物耗,能耗低的特点,在技术方面,产品质量和自动化硬件和其它设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中国在二甲醚合成气合成技术的发展也很积极的方面,以及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波特兰开拓者马里兰复合肥厂 研究所,共同开展了小试研究5mL的二甲醚合成气体定律,注重过程研究,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活性,使用寿命访问。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CO转化率> 85%;选择性> 99%。两个长周期(500H,1000H)的试验表明:催化剂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工业原料合成气;有机质> 97%二甲醚的选择性; > 75%的CO转化率;二甲醚产物的纯度> 99.5%;总量的98.45%的二甲醚产率。直接二甲醚合成气体复合催化剂体系 中国科学院大连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筛选SD219-Ⅰ,SD219-Ⅱ及SD219-Ⅲ型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CO转化率达到90%,二甲醚的选择性在氧化的有机材料是接近100%。 清华大学也进行淤浆床反应器一步法DME的研究中,使用LP和Al2O3双功能催化剂,在260-290℃的条件下,4-6MPa时,单向55%至65%的CO转化率下,二甲醚的选择性为90-94%。
Ⅳ 化工培训心得1000字
为期一年的化工专业培训已顺利结束,一年来在安监总局的精心安排下、在化工大学专家教授的悉心辅导下,自己能够克服年龄偏大、家庭现实问题多等不利因素,自觉遵守学习班的各项规定,潜心学习、广泛交流、深入研究,圆满完成了化学类、化工类、设备与控制类、管理类等四个大类,20多门课程、1600多个学时的学习任务,三次深入工厂进行实习。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视野得到了拓宽、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安全生产问题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为今后的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现将主要情况交流如下:
一、学习基本情况
一是系统地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安全化学等化学类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对无机物、有机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反应类型、合成及制备,对它们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从而能够从微观的分子、原子结构来分析物质的危险性;掌握了物质的化学稳定性,一是看物质是否容易分解,二是看与它接触环境中的物质是否发生反应。从宏观热力学的稳定性来看就是看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如果是放热反应,就存在不安全因素;而动力学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反应的速率,如果一个反应速度过快,就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些知识为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系统学习了化工单元操作(流体流动、传热、传质)、无机工艺、有机工艺、化学反应工程、聚合物反应工艺等化工类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掌握了化工生产中流体流动、传热、传质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和性能,能够简单地利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解释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了“三酸”、“两碱”、合成氨和甲醇等典型无机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对原料制备、反应过程及产品、典型设备、工艺控制条件和主要危险部位都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了乙烯、丙烯、苯乙烯等典型的有机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及其过程的危险性分析,对乙二醇、聚乙烯、聚丙烯等聚合物生产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了化工过程中主要反应器类型、基本原理、主要结构,能够结合相应的工艺过程,对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初步分析。
三是完成化工机械基础、流体机械与过程装备、压力容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设备失效分析等设备与控制类课程。通过学习对化工设备的材料选择,设备的受力分析、刚度、强度要求、设备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规律、应力疲劳与应变疲劳、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现代抗疲劳设计方法等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风险的定义、识别,风险的后果和严重程度,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能够较简洁的从全流程角度分析系统存在的隐患。
四是参加了三次化工企业实习。学习期间,我们先后到燕山石化炼油厂,湖北宜化合成氨厂、氯碱厂、电石厂,巴陵石化顺丁橡胶厂、己内酰胺厂,兖矿集团国宏化工、国泰化工和鲁南化肥厂,日照港、青岛海晶集团,烟台万华集团等企业进行了生产实习,了解了国内典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主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并对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五是听取了十多场专题讲座。学习期间,总局危化司、中石化研究院、化工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就危险化学品监管、《指导意见》、安全生产许可、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石化企业安全设计、厂址选择、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制药企业安全生产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使自己对国内外危险化学品监管形势、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有了更深的了解,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今后的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收获
(一)潜心学习理论、注重实践锻炼、化工专业知识得到强化。一年来,自己系统地学习化学、化工、设备和管理等相关内容,并能利用进厂实习的机会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更好的指导工作,通过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反复,每一次的反复都会得到深化和强化,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化工专业基础。
(二)广泛开展交流、深入进行思考、安全监管经验得到积累。这次培训的34名人员来自22个省、直辖市,既有总局、省直机关的,也有地、市机关的,既有机关处室的,也有一线的执法人员。自己在抓好课堂学习的同时,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与兄弟单位的同志广泛开展执法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理性思考,积攒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全面收集资料、注重归纳分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一年的脱产学习,对自己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学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有老师、有专家、有网络、有图书馆,还有全国各地的安全系统的同行,自己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全面收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资料,认真加以归纳分类,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分析,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