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因为诚信而成功的海尔集团的故事。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
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砸冰箱”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1986年,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义先生从北京专程到青岛电冰箱总厂考察。工厂紧张有序的工作状况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轻的厂长张瑞敏。
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地位。
1989年6月,市场出现寒流,而海尔冰箱在这场风波中,不但没有降价,反而提价12%,仍然被抢购。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
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2007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5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25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2008 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三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尔通过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海尔的信息化革命,意味着 “新顾客时代”的开始。海尔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
『贰』 关于海尔集团成功的案例分析
CEO张瑞敏指出,海尔电子商务的实施有赖于“一名两网”的优势:名牌就是名牌,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是海尔的显著优势“两网”是指海尔的销售网络和支付网络。海尔在全球的销售、分销、服务网络和支付网络遍布世界各地,我们不相信电子商务会毫无基础地获得成功,因为没有业务流程再造,没有内联网和外联网应用,没有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与空中楼阁无异。
1、首先,在产业方向转移方面,海尔实现了网络管理、网络营销、网络服务和网络采购。依托海尔的品牌影响力和现有的市场分布和服务网络,为电子商务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管理层转移方面,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管理机制上颠覆了金字塔,建立了以市场为目标的新流程。
2、企业的主要目标已经从过去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企业内部,每个人都应该对市场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海尔集团还设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三流推广总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来源,直接向国际公司采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业务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资金流则保证了资金的顺畅流动。
3、海尔有比较完整的营销体系。有40多个电话服务中心,1万多个销售网点,甚至延伸到6万多个村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站对下单地点有限制,海尔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送货。
4、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海尔是国内大型企业中第一家进入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并率先推出电子商务商务平台。我们不想炒作概念和主题,而是要进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因此,海尔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自己的it支撑平台,服务电子商务。
5、展望
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将发展成为一个公共平台,不仅可以销售海尔的产品,还可以销售其他种类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海尔自身的采购需求,还可以为第三方采购和分销提供服务。
6、我们将以“一个名字,两个网络”为基础,与用户保持零距离,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尔需要利用信息来发展。通过这个网站,海尔可以收集到大量用户的信息和反馈。这些用户对海尔的信任和忠诚是海尔最大的财富。
『叁』 海尔集团是否倒闭了呢
4006999999早上早点打吧,还在干的那些客服快累死了都,没累死的估计也都富士康不远了,上班或者吃饭时间恐怕打得太多了,海尔留不住客服人员,用户又摧残,没治了,都是被逼的。
『肆』 海尔集团是个骗子公司
确实是骗子公司,
『伍』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史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
公司旗下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和海尔电器(股票代码:01169)两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
『陆』 海尔砸冰箱事件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海尔砸冰箱事件如下:
1985 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 76 台!
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
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 76 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 76 台,明天就可以是 760 台、 7600 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
(6)海尔集团最大泄密事件扩展阅读: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2017天猫双十一“亿元俱乐部”榜单显示,海尔位列第三名。 [3] 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海尔(3502.78亿元)居第三位。
2018年10月5日,青岛海尔公布在法兰克福上市的计划。
『柒』 美国史上五大泄密事件是什么
2010年美军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秘密文件被泄密。
『捌』 谁能告诉我 海尔集团的产权,海尔集团到底谁是最大股东
海尔集团董事长是最大股东
『玖』 军事泄密事件的举例
宴会泄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商人途经华沙时应邀赴宴,同桌有一位德国高级参谋傲慢地说,美国支持英国和法国也挽救不了他们失败的命运,我们将在凡尔登发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美国商人迅速将此信息报告了美驻英大使馆,美又向法通报,从而使德军在凡尔登战役中遭到惨败。
报纸泄密
二战期间,一个叫雅各布的英国人编写了一本小册子,详尽地公布了德军的编制结构、160多名部队指挥官的简历,甚至对德军新成立的装甲师的步兵小分队也作了介绍。希特勒为此勃然大怒,下令追查。原来,雅各布是个有心人,长期搜集德国报纸上发表的涉及军事情况的报道,积累了大量资料和卡片,经过综合研究,整理出了大量的军事秘密。
照片泄密
二战前,美国《纽约时报》在柏林设立了世界新闻图片机构。葛兹先生数年来每天都光临选购,此人系德国情报机关少校。他从一张新照片上认出了上面的军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林法”号,他仔细研究其炮径、炮塔、舰形,并将所获情况报告给上级,德国军方因此获得了相当重要的军事情报。
公开出售的“玩具泄密”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秘密研制了“北极星”弹道导弹核潜艇。这种武器可隐蔽在大洋深处向敌方战略目标发射导弹。美军方对其严格保密,但一位玩具制造商却将这种武器曝了光。
1960年4月,曾领导研制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被誉为“核潜艇之父”的美海军中将海曼·里科弗对国会原子能两院联合委员会说,一位玩具制造商生产了一种“北极星”式核潜艇的模型。这个模型极其精确,以致“一位高明的舰艇设计师只要在那个模型上花一小时工夫,就可以对人说他毫不费力地就取得了价值千百万美元的情报”。贴在那个价值2.98美元的玩具上的说明这样写道:“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另一组严格按照美海军正式蓝图的规格制造出来的模型。通用动力公司电船部慷慨地向我们提供了整套的精确资料,谨借此机会向该部致以衷心谢意。没有该部的合作,制造绝对精确的模型是不可能的。”这具模型具备这类潜艇的全部内部设备,包括核反应堆、控制室、水手间以及两枚北极星式导弹。这具模型在每一点都与实物无异,比例尺是1∶300。
里科弗说,他对这种模型居然会拿到市场上来出售感到“惊讶不已”,因为“如果我是俄国人,我会非常感激美国这种慷慨的做法”,以2.98美元的代价就取得了这种情报。他认为,这具模型在装备反应堆的舱面大小方面以及在操纵这类潜艇的水手人数方面,都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无独有偶。1986年美国又发生一起玩具泄密事件。在芝加哥举办的一次玩具博览会上,一家著名的飞机和舰船塑料模型制造商坦斯托斯公司,推出了一种比例为1∶48的隐形战斗机玩具模型,并声称模型与实物相似程度不低于80%。这种模型刚一问世,就引起苏联等国的兴趣。他们的驻美人员争相购买。
此事很快引起美国情报机构的关注。该玩具模型与一直保密的F—117A隐形战斗机有不少相似之处。美国军方没料到小小的玩具会泄露天机,震怒之余,以保密工作不善为由,对F—117A的研制主承包商——洛克希德公司进行了追究和惩罚。
同名同姓的“姓名泄密”
在英国的核建设事业中,曾经发生了一起重大泄密事件。当时苏联克格勃控制的人员中,有一位叫迈克·史密斯的共产党员。他同一位替英国电器与乐器工业公司和英国通用电器公司工作的人同名同姓。史密斯到一家军工公司工作前夕,英国军情5处在对他进行接触高度机密材料所需要的安全审查时,误把他当作后者,使这位共产党员通过了接触核机密的安全审查。由于英国情报机构没有及时搞清两位同名同姓的人的身份,使得史密斯把有关生产用于英国皇家空军WE177核弹上的XN—715引信的机密材料交给了苏联克格勃的人员。这是一种有关英国自由坠落核弹上使用雷达引信的绝密材料。由于英国人的疏忽,使苏联人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英国人却留下了一个沉痛的教训。
胜过百名间谍的“日记泄密”
从1942年8月开始,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的瓜达卡尔岛、兹拉格岛和吉尔伯特群岛3个岛屿及其周围的海域展开了多次交战。日本海军虽然实力相对较强一些,占有一些优势,但在双方的数次交战中却几乎是连战皆败,最终一败涂地。这其中除了指挥方面的失误原因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日本海军所写的日记暴露了他们的行动企图,而美国海军正是通过窃取日本的日记随时掌握了日军将要进行的作战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表的美军关于太平洋地区作战的《与密林与恶疫的决斗》一书中曾这样写道:“日本人凡事都要准确无误地记入日记中,不仅记入迄今的行动,也把听到的、可能出现的以及今后预定的行动都写上。我们的工作就是大量搜集他们的日记,把日记上的事集中起来加以分析,这对我军的作用实质上胜过了在敌人中打入100名间谍。”
功亏一篑的“搬家泄密”
1934年11月,住在日本北海道农业大学附近的英国领事馆正忙着搬家,在二楼领事房间帮助整理文件的打字员、日本间谍初子正在把从领事馆保险柜里拿出来的密码本装到木箱里。楼下窗子外面有个搬运夫在寒风里搬运行李。初子敏捷地走到窗前乘领事不注意把一本很厚的密码本抛到窗外。在下面戴着防寒头巾的搬运夫拾起轻轻落在雪堆的密码本,用破布包起来后不知去向地走开了。一个钟头以后那个搬运夫又回到窗下继续搬运东西。经常留神外边,忙忙碌碌工作的初子装着去厕所而走开了。不一会儿,初子抱着一包报纸回到领事馆房间,那本密码又回到了原来的箱子里。就这样,日本盗取了英国的各部队联络密码,从而掌握了英国的大量秘密。
酒后失言的“宴会泄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商人在途经德国首都柏林时,应一位商界朋友之邀出席一大型宴会,宴会上经朋友介绍后,认识了同桌的一位德国军界的高级参谋。就在宴席酒会即将结束时,眼看着这位德国军界的高级参谋酒已喝得差不多了,美国的这名商人又一次同他碰了一杯。一句不经意的什么言语却使这位高参的雅兴顿起。他傲慢地对美国商人说:“美国支持英国和法国也挽救不了他们失败的命运。我们将在凡尔登发动一次决定性进攻。”会后,这名美国商人急速地赶到伦敦,立即将此信息报告了美国驻英国大使馆,美又向法国进行通报,从而使得德军在随后的凡尔登战役中遭到了惨败。
轻而易举的“报纸泄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英国人叫雅各布。他对德军的军事秘密了如指掌。当时他编写了一本小册子,详尽地公开德军的编制结构、160多名部队指挥官的姓名简历,甚至对德军新成立的装甲师的步兵小分队也做了介绍。希特勒为军事泄密勃然大怒,下令追查。原来,雅各布是个有心人,长期搜集、剪贴、摘抄德国报纸上发表的涉及军事情况的报道,积累了大量资料和卡片,经过综合研究,整理出了大量的军事秘密。
同样事情在世界闻名的珍珠港事件前也发生过。据说1941年日本为了确保袭击珍珠港的成功,派吉川猛夫潜伏珍珠港搜集情报。一天,他从一家报纸中发现了一条有趣的消息:×××小姐将于×月×日与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上的一位军官在×地举行婚礼。吉川猛夫根据这一消息,当即跑到珍珠港观察,果然有一艘军舰停泊在那里。他断定那就是“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通过这一线索,吉川猛夫很快就摸清了停泊在珍珠港的所有美国舰艇及其活动规律,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提供了准确情报。
影子炮弹的“邮票泄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名炮兵排长名叫腓力。他每天都给自己远在国内的妻子去一封信,信中还曾叮嘱过妻子不可将他的驻地告诉任何人。恰恰再巧不过的是,他的妻子的女友是一名德国间谍。这位德国间谍以爱好集邮为名,每次都亲自去揭腓力从法国寄来信件上的邮票。这件事一直没有被发现。后来,腓力在来信中这样写道:“半个月中,我们部队先后更换了5次炮阵地,而敌人的大炮总跟踪射击,这使我们的部队遭受了很大伤亡,我也身负重伤……”很明显,这位德国女间谍是从腓力排长来信的邮票上所盖的邮戳及时地得知了法军炮兵阵地的所在地,从而使得德军可以准确地对它进行跟踪射击。
釜底抽薪的“网络泄密”
1994年11月英国破获了一起重大计算机泄密事件。英国电信公司一位短期合同计算机操作人员借助于公司职员提供的计算机密码“闯入”公司内部数据库,获得英国防务机构和反间谍机构的电话号码与地址,并将这些机密通过因特网传给苏格兰的一位新闻记者。而当时因特网的大约2500万个用户只需花费打一次电话的费用就可以从网络里获得这些机密。被窃机密包括英国情报机构、政府的核地下掩体、军事指挥部以及控制中心的电话号码,同时泄密的还包括英国情报机关军情5处和军情6处的电话号码、英国导弹基地和军事指挥中心以及一些高级指挥官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甚至还有首相梅杰的住地和白金汉宫的私人电话号码,英国政府在发生核战争时设在某部的核地下掩体也在此次暴露之列。
风景照片藏玄机
1942年初秋,美日双方一场激战在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蓄势待发。让美军愁眉不展的是,眼看战斗就要打响,可他们对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地形地貌却几乎一无所知。这时,美情报局偶然从一旅行者手里得到了7张记录着该岛地形特征的风景照片,这无疑给美军雪中送炭。他们再结合间谍所收集到的 其它情报,终于弄清了该岛的地形和岛上日军兵力部署情况,最终使美第一陆战师顺利登上该岛,力克敌军。
方寸之间现行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某炮兵部队遭到德国炮兵的猛烈攻击。尽管他们多次转移阵地,但德国军队就好像长了千里眼、顺风耳,一路跟踪追击,致使法军伤亡惨重。经查,问题出在法军一位炮兵排长每天从前线发给妻子的信上。他的妻子有位喜欢“集邮”的女友,每次丈夫来信后,邮票都会被爱好“集邮”的女友要走。军事机密的泄露就在方寸之间。原来,这位女友竟是个德国间谍,她通过分析邮票上邮戳所显示的时间和地址,完全掌握了法军的行踪。
旅游图中觅敌情
1983年10月,位于加勒比海的格林纳达发生政变,亲西方的毕晓普政府被推翻。美国政府决定武装干涉,但负责此次任务的美军某特混舰队面对仅有的一张已无作战利用价值的该岛国的旧地图一筹莫展。这时,几张该国的旅游图被放到了美军指挥官的桌上。指挥官看后,立即喜上眉梢。原来,旅游业较发达的格林纳达印有大量绘制精细的旅游图,各种地形、设施、海滩及水深情况都介绍得一清二楚。于是,美军据此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一举攻占了格林纳达。
签字留念泄军情
芦沟桥事变后,要想探取保密措施一向严格的日军情报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奉命调查侵华日军编制和番号的美驻华武官处的泰勒上尉十分苦恼。泰勒上尉早年在日本留过学,发现日本人大都喜欢旅游,且爱在名胜古迹上详细注明身世等情况,以示“到此一游”。于是,他心生一计:若是去一些旅游景点搜集线索,想必有所收获。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在颐和园内,他发现了几个日本兵的签字及其所属的部队情况。通过对搜集到的情报分析整理,泰勒终于弄清了侵华日军有关编制的军事秘密。
一封电报露天机
涉密电报必须经过加密处理后才能传送。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深夜,驻守在马林堡地区的德军无线电侦察员却截获了一份有关俄军沙门索罗夫集团军行动计划和战役企图的明码电报。德国统帅兴登堡为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欣喜若狂。经过进一步侦察证实后,德军集中16万兵力,大举逼进波兰,将沙门索罗夫集团军重重包围。经过4天激战,10万俄军全军覆没。
灾难缘起一只猫
猫与军事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只金丝猫却成了泄露军机的“元凶”。一名德军军官连续数天利用望远镜观察到,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个坟地上,有—只名贵的金丝猫每天出来晒太阳。这一情况引起了德军的注意,进而推断出这个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地方可能是对方的军事隐蔽地。他们还根据猫的“身份”,断定该处可能是一个高级指挥所。于是令炮兵对此地进行猛烈轰击,结果摧毁了法军一个旅的指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