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证券公司有几个
证券公司有117家。(截止2015年11月3日)
具体是:
A-G
安信证券、财通证券、长城证券、东兴证券、国通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国元证券、东莞证券、北京证券、渤海证券、财达证券、财富证券、国都证券、国海证券、国联证券、国盛证券、东方证券、长财证券、北方证券、长江证券、长沙证券、广东证券、广发证券、广州证券、光大证券、东北证券、国金证券、诚浩证券、川财证券、大鹏证券、东海证券、东吴证券、方正证券、富成证券、第一证券、大同证券、大通证券、德邦证券、德恒证券。
H-J
和兴证券、海通证券、恒泰证券、恒信证券、恒远证券、金新证券、巨田证券、汉唐证券、航空证券、河北证券、宏源证券、华安证券、华创证券、久联证券、金元证券、华西证券、华鑫证券、红塔证券、华弘证券、华林证券、华泰证券、华龙证券、江信证券、金通证券、金信证券、华福证券、华融证劵。
K-S
世纪证券、申银万国、首创证券、上海证券、平安证券、联合证券、联讯证券、齐鲁证券、汕头证券、山西证券、民生证券、民族证券、闽发证券、南方证券、辽宁证券。
T-Z
中信建投证券、中投证券、泰阳证券、中航证券、中富证券、中关村证券中信证券、中山证券、中天证券、中信证券、中银国际、天风证券、天同证券、天一证券、天源证券、天元证券、万联证券、一德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浙商证券、中原证券、万通证券、蔚深证券、西北证券、西部证券、信泰证券、兴安证券、兴业证券、亚洲证券、新疆证券、新时代证券、西南证券、湘财证券、厦门证券、众成证券。
②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机遇和挑战。
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成功主办
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
相关: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成功主办 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
2005年12月18日,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联合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成功举办了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
欧美同学会是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的全国21个群众团体之一,肩负着党和政府联系全世界中国留学人员的重要工作。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WRSA Entrepreneur Alliance)是欧美同学会的下设组织,由具有海外留学、进修或培训经历的企业家组成。主要为留学人员中从事经济工商业管理的人士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2005年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高潮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家联谊会联合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共同举办了此次论坛。此次论坛的议题包括: 2006年世界及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展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展趋势、法律环境、立法和政策导向,全球企业并购的概况及发展趋势,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趋势及对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中国本土企业在海外兼并收购的实际经验。论坛为与会人员与来自全球金融巨头、商界和政界精英提供了面对面交流及磋商合作的场合。通过参加此次论坛,与会人员了解了最新官方发布的海外投资和境内外收购兼并的政策信息和规则及境内外并购战略、趋势、方法、途径、策略、监管、制度的要求和条件。同时,为企业寻求海外投资市场和拓展境内外并购实践交流了经验、想法和心得。
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美中投资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徐昌东先生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总顾问王忠禹先生、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先生、摩根斯坦利副总裁季卫东先生、瑞银集团(UBS)中国区总裁李一先生、联想集团副总裁白慧敏女士、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冯志成先生在论坛上发言。在华跨国企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500强、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投融资公司的总裁、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等高级工商业管理人士及国内几家重要新闻媒体均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规模达100余人。
论坛结束后,举行了“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晚宴酒会”。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冯志成学长在酒会上致祝酒辞,历时两个小时的酒会,气氛融融。有关单位的领导、上百位国内企业家、来自各个方面的朋友欢聚一堂,畅谈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会者纷纷表示这样的论坛,对于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起着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也将一如既往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培育民族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 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甚至有些国外的媒体都在议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是否已经结束。 但我个人不这样认为。我对中国的经济依然充满信心,我觉得我们增长的空间非常巨大。我每次来青岛都感觉到这个城市又变了。不仅青岛,中国很多城市都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中国的内需还有很大空间,走到世界各地,看到一个城市晚上特别活跃时,这个城市的经济往往就有了额外动力。我相信,中国经济未来的空间非常大,城市化在扩大,而且深度也在增长,城市要更加像城市,城市本身要更加城市化,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史进德(David Schlesinger,Tripod咨询创始人兼总裁,前汤森路透中国区主席):首先出现问题的是欧洲,然后是美国,然后才是其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排名比较靠后。中国的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快速应对长期的问题和长期的困难。所以短期和中期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如果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问题并不严重。-李一(瑞银集团中国区董事长):首先大家得承认整个经济在放缓。但是有几条主线支撑着中国中长期发展:城镇化转型、工业化转型和全球化转型。此外还有差异化的转型。很多人也开始注意到,某种意义上,中国自我消化能力和自我承受能力也很高。虽然目前经济增长在放缓,但未来几年,我们非常看好。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所所长):我们在前面几年实施的以4万亿为代表的一揽子刺激方案,显然使我们能够成功抵御外部的所谓世界经济发生的金融海啸冲击,同时也必须面临它所产生的问题和副作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自己内部的深层矛盾在凸显所带来的一些挑战和困扰。 在后危机时代,政府应该加快推进化解深层矛盾,进行矛盾凸显期压力的配套改革、全面改革的工作。但这方面,进展还不够。 西蒙·科克斯(Simon Cox,《经济学人》亚洲经济主编):4万亿刺激计划阻止了失业,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所以首先我支持刺激计划。但在4万亿的刺激计划中仍然是有一些问题的,一是如果通过银行进行投资,就很难进行真正的改革。另外,房地产的泡沫,也是危机之后政府需要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马宇(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在经济好的时候,觉得政府干预太多。但是一旦有了问题,又呼吁政府救市。是不是有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市场基础之上,但实际上由政府主导就可以让经济很好地、健康地、长久地发展下去,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式的政府主导模式受到的赞扬较多。但政府主导的时候,它的投资偏好在很大情况下跟市场、民众的需求是不吻合的,经常出现偏离。尤其是很多其他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政府偏好和市场要求以及民众需求,相差非常大。这会造成非常多问题。 刘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4万亿的刺激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看,显然是正确的决定,就像对一个高烧的病人必须用猛药一样。但它的后遗症也是很显然的。这个钱对民生工程有一定作用,但没有形成生产力,包括高铁、公路网、机场等建设都是长期的,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才能在经济中显现出价值和作用。但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会在两三年之内才能显现出来,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增速放缓期也是中国的机遇期 李雷(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北亚区总裁):经济好的时候,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没有人愿意做,因为大家都赚钱。市场不好的时候,没有人敢去做,因为生怕再出更大的问题。所以,中国一直在推动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 我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政府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对经济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为,目前经济不好是暂时现象,如果我们摆脱不了这个怪圈,市场好了以后没有人再去呼吁经济调整的结构,进行必要的治理。如果能在这样一个时间下比较大的决心,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时机。 庄健(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还是需要包容性增长。实际上我们讲的包容性增长,不是有些人讲的收入分配结果均等,这也和市场的原则不一致。我们倡导的是机会平等,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参与的平等性。这能激励人们参与市场竞争,从而达到市场配置基础资源的功能,保证中国经济保持活力。 马科恩(Bruce Mckern,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欧中国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我对短期并不是非常忧虑,从长期来看,中国已经离开了出口型增长形势,转而向促进内需靠拢。要解决增加生产力的问题,除了使人们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还应该在收入分配中,把更多收入偏移向弱势群体,或者找到其他办法增加生产力。此外,全球化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企业面临的市场壁垒越来越小,创新将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罗塞尔(Russel John,前美国驻欧盟商会主席):企业需要改革。现在从中央到省级和当地政府,正在试图进行适应经济转变的变革,企业也要应对这种变化。对于在华的跨国企业而言,在企业内部,在华的领导层、管理层之间,需要考虑变化的速度和盈利模式。并且要与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总部保持同步。)
④ 求一篇论文!!!!
从世博看中国发展内容摘要:世界博览会在历史上对工业设计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影响,指出如何紧抓世博会的契机,发展中国工业设计。
关键词:世博会工业设计发展
一、世博会与工业设计
现代工业的发展促成了世博会的诞生,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万国博览会”开始,世博会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程,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新创造、新产品的伟大聚会。世博会的举办,不但促进了设计思想和成果的传播与交流,同时刺激了新的设计思想的产生和设计实践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举办国,世博会更是该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契机。
那么,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工业设计的意义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影响
1.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企业界的影响
毫无疑问,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企业将携自己最优良的产品、最优秀的设计、最先进的理念,尽情展示其所具有的强大竞争力,抢占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要想在家门口举行的世博会上取得成功,不失去自己的国内市场,甚至是以此为契机走向世界,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优秀设计与之抗衡。
世博网6月22日消息:正在日本举办的爱知世博会吸引了中国众多知名企业的参与。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于近日专程前往日本参加青岛周海尔日的活动。张瑞敏在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接受中外新闻媒体的采访时说,世博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机会,各国观众通过海尔日的活动了解海尔,进而了解中国企业。
张瑞敏说,此次是海尔第一次参加世博会,对海尔来讲有多重意义。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大自然的智慧,倡导环境保护,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环保。他表示,通过世博会这个舞台,跟日本消费者零距离的接触,海尔集团能够更多地了解日本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日本主流产品市场;相应的,通过对海尔的了解,更多地日本观众将对中国的大企业有更多的认识,从而加强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消除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企业的误解。
在“海尔日”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应出乎意料,中国馆当日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张瑞敏表示,世博会参加国家多,展示时间长,对企业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推广和展示的机会。他透露,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尔将考虑设立自己的企业馆。
世博会为中国企业再创良机
上海世博即将开幕之际,英国发布了最新的各地区优惠政策以及投资环境的介绍,为希望进入英国及欧盟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设施和优惠的服务。此次发布的最新投资优惠政策涉及了金融、法律、银行、商业、地产、技术、招聘、保险、办公室、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支持。大多数地区发展局都表示会为中国企业提供半年到一年的服务式办公室,在这段时间内,免租金服务、协助招聘以及免费的全方位业务开发支持等,为中国企业创立良机。
政策发布后,英国期望能够使更多的中国企业凭借上海世博会这一良好契机进一步了解英国市场前景及优厚的投资条件。英国首相也对中英两国商业发展提出了期望,他期望近一段时间,有400多家中国企业来到英国进行商务访问。在2010年的经济增长战略中,他期待的不仅仅是几百个公司的商业互访,而是数以千计的英国公司能在中国市场有进一步的拓展,也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到英国投资。
寇北辰: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
世博会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对各国来说可以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
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呢?除了“世博经济”之外,最重要的是世博会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四大交流。
推荐阅读企业销售经理的篮球定理
六招管制人才流失
黄鸣:营销真功夫——以人为我
人才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投行老大李一:瑞银中国如何做单
可恨的老板,必有可爱之处
发现老板的沟通“性格”
麦迪斯顿的不行贿赢利之道
一是商业文化交流。商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必须依赖的重要内容,企业要使产品实现其价值,就得通过交易活动,这种活动中往往体现着一种商业文化。商业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交易的途径及数量。世界各国的商业文化都有独特的特点,通过交流使我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借鉴世界的商业文明。同时也可以展示我国企业在儒商影响下的现代文明,这对改变企业自身的商业文明程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因为世博会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将更多地展示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世博会也是最新科学技术的绝佳展示机会。对我国企业来说,既能够展示自己的科学技术进步,也能学习和借鉴世界科学技术。这种交流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企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三是产品文化的交流。世博会本身就是产品的展览盛会,这就产生了各国之间产品文化的交流。产品文化交流使我国企业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文化,又可以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产品文化,比如产品的设计包装及性能服务等,从而可以推动我国企业的精细化工艺进步与发展。
四是商业贸易与商业投资合作交流。世博会可以促进企业之间产生大量订单,有助于我国企业寻求合作伙伴进行投资,改善我国企业资金短缺等不好的经济现状。
所以通过四大交流世博会将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必将促进中国企业的全面进步,对企业商务文明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做好准备,赢得世博会展示自我和学习借鉴的机会。
⑤ 中国区总裁有哪些姓李
-李科浚 中国船级社总裁
-李炳容先生 强生医疗的中国区总裁
-李昕先生 希悦尔公司中国区总裁、大中华区及韩国副总裁
-李金水先生 前康柏中国总裁
-李开复先生 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李一先生 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
-李小加先生 摩根大通中国区总裁
-李艳女士 欧洲家电品牌伊莱克斯中国区总裁
-李权先生(Charles Li) RBS原中国区总裁,,,澳新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
-李英先生 福特汽车中国区传播副总裁
-李博忠先生(JohnLepore) 葛兰素史克(GSK)中国区总裁
- 李宏先生 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及中国区总裁
-李力先生 浪琴中国区副总裁
-李赫逊先生 利乐中国区总裁
-李平先生 斯伦贝谢公司中国区总裁
-李彦先生 惠而浦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李廷伟博士 Marvell副总裁和中国区总经理
-李符 塔塔中国区副总裁
-李农 Avaya中国区副总裁
-李彤 黑莓中国公司市场总监
-李嵘 Extreme Networks中国区总裁
还要吗?还有很多...
⑥ 从世博会看中国工业的发展
网上搜的,呵呵,您看看吧。最好可以找些论文,那些比较专业。供参考。
内容摘要:世界博览会在历史上对工业设计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影响,指出如何紧抓世博会的契机,发展中国工业设计。
关键词:世博会工业设计发展
一、世博会与工业设计
现代工业的发展促成了世博会的诞生,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万国博览会”开始,世博会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程,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新创造、新产品的伟大聚会。世博会的举办,不但促进了设计思想和成果的传播与交流,同时刺激了新的设计思想的产生和设计实践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举办国,世博会更是该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契机。
那么,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工业设计的意义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影响
1.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企业界的影响
毫无疑问,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企业将携自己最优良的产品、最优秀的设计、最先进的理念,尽情展示其所具有的强大竞争力,抢占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要想在家门口举行的世博会上取得成功,不失去自己的国内市场,甚至是以此为契机走向世界,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优秀设计与之抗衡。
世博网6月22日消息:正在日本举办的爱知世博会吸引了中国众多知名企业的参与。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于近日专程前往日本参加青岛周海尔日的活动。张瑞敏在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接受中外新闻媒体的采访时说,世博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机会,各国观众通过海尔日的活动了解海尔,进而了解中国企业。
张瑞敏说,此次是海尔第一次参加世博会,对海尔来讲有多重意义。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大自然的智慧,倡导环境保护,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环保。他表示,通过世博会这个舞台,跟日本消费者零距离的接触,海尔集团能够更多地了解日本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日本主流产品市场;相应的,通过对海尔的了解,更多地日本观众将对中国的大企业有更多的认识,从而加强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消除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企业的误解。
在“海尔日”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应出乎意料,中国馆当日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张瑞敏表示,世博会参加国家多,展示时间长,对企业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推广和展示的机会。他透露,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尔将考虑设立自己的企业馆。
世博会为中国企业再创良机
上海世博即将开幕之际,英国发布了最新的各地区优惠政策以及投资环境的介绍,为希望进入英国及欧盟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设施和优惠的服务。此次发布的最新投资优惠政策涉及了金融、法律、银行、商业、地产、技术、招聘、保险、办公室、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支持。大多数地区发展局都表示会为中国企业提供半年到一年的服务式办公室,在这段时间内,免租金服务、协助招聘以及免费的全方位业务开发支持等,为中国企业创立良机。
政策发布后,英国期望能够使更多的中国企业凭借上海世博会这一良好契机进一步了解英国市场前景及优厚的投资条件。英国首相也对中英两国商业发展提出了期望,他期望近一段时间,有400多家中国企业来到英国进行商务访问。在2010年的经济增长战略中,他期待的不仅仅是几百个公司的商业互访,而是数以千计的英国公司能在中国市场有进一步的拓展,也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到英国投资。
寇北辰: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
世博会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对各国来说可以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
上海世博会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呢?除了“世博经济”之外,最重要的是世博会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四大交流。
推荐阅读企业销售经理的篮球定理
六招管制人才流失
黄鸣:营销真功夫——以人为我
人才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投行老大李一:瑞银中国如何做单
可恨的老板,必有可爱之处
发现老板的沟通“性格”
麦迪斯顿的不行贿赢利之道
一是商业文化交流。商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必须依赖的重要内容,企业要使产品实现其价值,就得通过交易活动,这种活动中往往体现着一种商业文化。商业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交易的途径及数量。世界各国的商业文化都有独特的特点,通过交流使我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借鉴世界的商业文明。同时也可以展示我国企业在儒商影响下的现代文明,这对改变企业自身的商业文明程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因为世博会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将更多地展示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世博会也是最新科学技术的绝佳展示机会。对我国企业来说,既能够展示自己的科学技术进步,也能学习和借鉴世界科学技术。这种交流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企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三是产品文化的交流。世博会本身就是产品的展览盛会,这就产生了各国之间产品文化的交流。产品文化交流使我国企业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文化,又可以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产品文化,比如产品的设计包装及性能服务等,从而可以推动我国企业的精细化工艺进步与发展。
四是商业贸易与商业投资合作交流。世博会可以促进企业之间产生大量订单,有助于我国企业寻求合作伙伴进行投资,改善我国企业资金短缺等不好的经济现状。
所以通过四大交流世博会将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必将促进中国企业的全面进步,对企业商务文明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做好准备,赢得世博会展示自我和学习借鉴的机会。
⑦ 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网络配图) 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对世界经济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甚至有些国外的媒体都在议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是否已经结束。 但我个人不这样认为。我对中国的经济依然充满信心,我觉得我们增长的空间非常巨大。我每次来青岛都感觉到这个城市又变了。不仅青岛,中国很多城市都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中国的内需还有很大空间,走到世界各地,看到一个城市晚上特别活跃时,这个城市的经济往往就有了额外动力。我相信,中国经济未来的空间非常大,城市化在扩大,而且深度也在增长,城市要更加像城市,城市本身要更加城市化,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史进德(David Schlesinger,Tripod咨询创始人兼总裁,前汤森路透中国区主席):首先出现问题的是欧洲,然后是美国,然后才是其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排名比较靠后。中国的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快速应对长期的问题和长期的困难。所以短期和中期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如果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问题并不严重。 李一(瑞银集团中国区董事长):首先大家得承认整个经济在放缓。但是有几条主线支撑着中国中长期发展:城镇化转型、工业化转型和全球化转型。此外还有差异化的转型。很多人也开始注意到,某种意义上,中国自我消化能力和自我承受能力也很高。虽然目前经济增长在放缓,但未来几年,我们非常看好。 如何评价4万亿刺激政策?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所所长):我们在前面几年实施的以4万亿为代表的一揽子刺激方案,显然使我们能够成功抵御外部的所谓世界经济发生的金融海啸冲击,同时也必须面临它所产生的问题和副作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自己内部的深层矛盾在凸显所带来的一些挑战和困扰。 在后危机时代,政府应该加快推进化解深层矛盾,进行矛盾凸显期压力的配套改革、全面改革的工作。但这方面,进展还不够。 西蒙·科克斯(Simon Cox,《经济学人》亚洲经济主编):4万亿刺激计划阻止了失业,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所以首先我支持刺激计划。但在4万亿的刺激计划中仍然是有一些问题的,一是如果通过银行进行投资,就很难进行真正的改革。另外,房地产的泡沫,也是危机之后政府需要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马宇(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在经济好的时候,觉得政府干预太多。但是一旦有了问题,又呼吁政府救市。是不是有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市场基础之上,但实际上由政府主导就可以让经济很好地、健康地、长久地发展下去,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式的政府主导模式受到的赞扬较多。但政府主导的时候,它的投资偏好在很大情况下跟市场、民众的需求是不吻合的,经常出现偏离。尤其是很多其他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政府偏好和市场要求以及民众需求,相差非常大。这会造成非常多问题。 刘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4万亿的刺激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看,显然是正确的决定,就像对一个高烧的病人必须用猛药一样。但它的后遗症也是很显然的。这个钱对民生工程有一定作用,但没有形成生产力,包括高铁、公路网、机场等建设都是长期的,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才能在经济中显现出价值和作用。但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会在两三年之内才能显现出来,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