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也有导弹防御系统了真的假的
◎即使导弹防御体系构架完毕,也不能100%保证完全防止导弹的攻击,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作为军企”长子“,”不可能把导弹生产线改装成易拉罐生产线。 奥一网 前日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高红卫接受广东省内媒体专访,披露中国目前已经完全具备部署导弹防御体系的技术。另外,该集团下一步将全面实行军事技术服务民用领域的“大防务”战略,即将军事上的防御技术应用于金融、政治、文化等领域,帮助民用领域控制风险。 谁都做不到100%防御导弹 上届航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次提出构建“导弹防御体系”的宏伟计划,两年后,这一计划的实现与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记者在本届航展上看到,该集团公司参展导弹近20种,包括防空、海防、地地三大系列,首次显露出我国导弹防御体系概念,体现中国导弹武器系统保卫国家领空、领海、领土的能力和水平。 本届航展,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新一代的fl-3000n舰艇自卫防御导弹武器系统,以及c602、c705导弹武器系统的反舰导弹武器系统都属首次亮相。fl-3000n舰艇自卫防御导弹虽然“瘦长”,但足可有效拦截各型反舰导弹,对付海上、空中和陆地对舰艇发起的饱和攻击,构成保卫舰艇安全的最后一道坚固屏障。而c602、c705可装载于机动车辆或水面舰船,用于打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艇及编队。 该集团副总经理高红卫表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很多年前都在策划,但受到政治、经济、技术等原因制约,离构建完毕仍然需要一定的阶段,但仅从科工集团负责的技术层面出发,目前已无障碍。 “我们的导弹防御系统不能和美、俄等大国相比,它们实行的是全球战略,中国只是维持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同样,即使导弹防御体系构架完毕,也不能100%保证完全防止导弹的攻击,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高红卫坦言:“之所以提出大防务战略,就是要让导弹的防御从技术层面进入生活。” “大防务”体系超出军事领域 作为中国第一的导弹军工企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目前已经可以从技术层面完成对国家税务系统、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并将构建覆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大防务”体系。下一步,将着重研发文化领域的技术安全。“但高红卫认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作为军企”长子“,”不可能把导弹生产线改装成易拉罐生产线。“ 高红卫透露,目前集团的发展策略是从兵器等优势领域进驻民用行列,优化国民生活质量。他举例说,北京奥运会期间,该集团借助军工技术研发的奥运安保科技系统中的电子票证查验系统(rfid)首次成功使用,一张奥运会入场券(证)中植入了rfid电子标签,技术人员可写入各种信息,对人员及物品等进行系统管理。这一系统已经被2010年上海世博会采用,并将为广州亚运会以及深圳大运会保驾护航。“未来的中国居民只使用一张廉价的卡片就可以拥有银行卡、身份证、公交卡、个人档案等所需的一切功能,这个技术已经成熟。”但他认为,该系统全民普及的成本虽然不高,但替换现有各种必需品成本却非常高,将来到了全社会都认可时,大规模推广的时候也就到了。 航展或成“军事技术的奥运会” 高红卫认为,航展已经成为珠海的一个城市标志,“国家对珠海航展是十分重视的。通过它,可以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军事力量,促进同行交流和科技发展。高红卫说:”这次我们把国家保密许可范围之内,允许拿出来展示的最新型武器都带来了,相信会对民众的思维、眼界有一次大的提升。“ 高红卫还介绍,未来的战争必然是技术和技术的战争,也许就是两架无人驾驶战斗机的对抗,打胜者就赢得整场战争。高红卫预言:“珠海航展,有一天也可能成为军事技术的奥运会。” 高红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2年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❷ 航天科技与航天科工 哪个好两者有什么区别
航天科技与航天科工 哪个好?两者有什么区别?科技总体上要好一些,科技搞民品,五院航天总体设计,钱多。科工搞军工,2院(地空导弹研究院),3院(飞航导弹研究院)等。
但也不能这么绝对,具体还要看哪个所,本人觉得501(五院总体部,载人航天总体事业部)最好。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都是属于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它们在职能和管理方面有所区别,它们的区别为:
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2、航天科工现由总部、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11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3、中国航天科技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而中国航天科工是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制、生产、测试、监控等任务。
4、中国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业,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产品主要有卫星,运载火箭,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卫星运营服务产品,高端工业计算机、集成电路、光机电等信息技术产品,碳纤维、覆铜板、飞机刹车盘等新材料产品,太阳光伏、风力发电设备等新能源产品。
(2)航天科工集团防御系统扩展阅读:
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的前身都是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两个集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两个公司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两个公司在1999年7月,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❸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有什么区别
航天科技集团抄和袭航天科工集团的区别有:
1、经营范围不一样:航天科技集团经营运载火箭、载人飞船、战略导弹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则是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
2、公司性质不一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3、500强排名不一样: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排名343位。2016年7月20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以27867.3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381位。
❹ 我想了解下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的具体区别,以及集团下属各有什么单位和机构
一、指代不同
1、航天科工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
2、航天科技集团:是在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二、下属机构不同
1、航天科工集团:目前拥有6个研究院、1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3余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航天科技集团: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
三、发展不同
1、航天科工集团: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航天防务技术,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
2、航天科技集团: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
❺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的发展里程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国防科技工业重点研究院之一,是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院总部及科研生产主体位于北京。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防御技术研究院己从国家导弹武器控制系统专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成为集开发、研制、生产、试验和服务于一体,以系统总体技术、体系研究和系统集成技术为主导.以微电子、光电子、机电技术为基础,在武器系统总体、导弹总体、精确制导、雷达探测、目标特性及目标识别、仿真技术、军用计算机及共性软件、地面设备及发射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整体优势的综合性研究院。
❻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超级高铁真的假的
不是一个公司算是改革后专属领域不同的兄弟单位原来航天系统是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国防科工委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的机构,既带有军队性质,又是政府部分,1998-1999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的军队职能划给了解放军总装备部,成为了一个纯政府部门。这样,航天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军队系统和非军队系统。军队部分的航天系统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和各航天测控中心(北京、西安、远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业和航天工程的领导机构,比如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等。各单位的职能从名称上就一目了然,比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是负责卫星发射的,如此等等。非军队系统包括政府部分的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国防科工委下属的一个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业、对外代表国家。真正的航天科研体系已经改组为了企业体制,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这两个集团下属的各研究院/所/事业部,是中国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说,航天大部分型号产品都是他们研制的。航天科技集团实行母子公司体制,下设7个大型研制实体: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运载火箭与战略导弹2)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卫星与飞船4)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5)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运载火箭、导弹、卫星、飞船6)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原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院合并重组而成电子技术、导航技术7)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实行事业部体制,下设四个事业部和六个研究院,在六个研究院中,有四个研究院与四个事业部是一体的,还有两个研究院没有编入事业部体制1)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一事业部(航天科工一院)宇航与信息技术2)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二事业部(航天科工二院)防空、防天技术3)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三事业部(航天科工三院)飞航导弹技术4)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四事业部(航天科工四院)运载技术与特种地面车辆5)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六院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6)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北京建筑设计补充:1)航天科技集团和科工集团在研究院编号上已经有了重复,科工集团一院的说法还很少出现,所以现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2)科技集团没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团的二、三事业部(二、三院)是以原来的二院、三院为主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二院和三院。3)原航天总公司四院是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总部在陕西,有一个大的科研基地在内蒙,就是四院驻内蒙指挥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时候,四院给了科技集团,但河西公司属于科工集团,科工集团将河西公司重命名为六院,这样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就有了两家,科技集团四院和科工集团六院,代表产品分别是载人航天逃逸发动机和EPKM。4)科技集团将067基地改名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067基地在中国航天史上功不可没,其液体发动机是长征火箭的动力之源。这样六院也有了两个,需要注意区分。5)科技集团共有13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职工9.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包括6800多名高级工程师,1200多名研究员,3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l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
❼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原来航天系统是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国防科工委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的机构,既带有军队性质,又是政府部分,1998-1999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的军队职能划给了解放军总装备部,成为了一个纯政府部门。这样,航天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军队系统和非军队系统。
军队部分的航天系统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和各航天测控中心(北京、西安、远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业和航天工程的领导机构,比如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等。各单位的职能从名称上就一目了然,比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是负责卫星发射的,如此等等。
非军队系统包括政府部分的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国防科工委下属的一个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业、对外代表国家。
真正的航天科研体系已经改组为了企业体制,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这两个集团下属的各研究院/所/事业部,是中国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说,航天大部分型号产品都是他们研制的。
航天科技集团实行母子公司体制,下设7个大型研制实体: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 运载火箭与战略导弹
2)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 卫星与飞船
4)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5)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 运载火箭、导弹、卫星、飞船
6)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原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院合并重组而成 电子技术、导航技术
7)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 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实行事业部体制,下设四个事业部和六个研究院,在六个研究院中,有四个研究院与四个事业部是一体的,还有两个研究院没有编入事业部体制
1)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一事业部(航天科工一院) 宇航与信息技术
2)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二事业部(航天科工二院) 防空、防天技术
3)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三事业部 (航天科工三院) 飞航导弹技术
4)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四事业部(航天科工四院)运载技术与特种地面车辆
5)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六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6)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七院 北京 建筑设计
补充:
1)航天科技集团和科工集团在研究院编号上已经有了重复,科工集团一院的说法还很少出现,所以现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2)科技集团没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团的二、三事业部(二、三院)是以原来的二院、三院为主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二院和三院。
3)原航天总公司四院是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总部在陕西,有一个大的科研基地在内蒙,就是四院驻内蒙指挥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时候,四院给了科技集团,但河西公司属于科工集团,科工集团将河西公司重命名为六院,这样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就有了两家,科技集团四院和科工集团六院,代表产品分别是载人航天逃逸发动机和EPKM。
4)科技集团将067基地改名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067基地在中国航天史上功不可没,其液体发动机是长征火箭的动力之源。这样六院也有了两个,需要注意区分。
5)科技集团共有13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职工9.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包括6800多名高级工程师,1200多名研究员,3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l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
❽ 中国能自己自产导弹防御系统,那最厉害是什么呢
读中国导弹防御体系概念
在本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次公开了我国的导弹防御体系概念。虽然我国也使用“导弹防御”这一名称,但与美国正在积极构筑的导弹防御系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概念的含义不同。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是准备应对来袭导弹打造的,通过多层拦截理念分别构筑了不同的导弹拦截分系统,如海基高空拦截系统、陆基高空拦截系统、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等,依照弹道导弹的起始段、中段和再入段进行三段拦截。而我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则由防空、海防、地对地三大导弹系列组成,并不是单一的应对导弹威胁,而是组成我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中坚力量。
反导弹系统
第二,防御范围不同。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不仅要保护美国本土的安全,还扩展到驻外美军以及盟国的安全,因而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而我国的防御体系仅为保卫我国安全之用,充分体现了国土防御的思想。
第三,部署地域不同。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不仅部署在美国,而且在西欧、东欧、东北亚以及太平洋和大西洋上都部署有预警中心和导弹拦截器,而我国的防御体系以保卫本国安全为核心,全部部署在本国国内。
第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具有浓厚的进攻色彩。由于美国率先打造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尽管冠以“防御”的名号,但其实质是使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战略威慑失去作用,主动破坏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具有典型的进攻性色彩。尤其是美国将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在中、俄等大国附近,其意图如“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而中国的导弹防御体系是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已经在建设导弹防御系统方面迈出巨大步伐之后,被迫研发的,只具有防御性功能。
第五,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太空军事化。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未来还将在太空部署预警侦测系统,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考虑部署天基的激光拦截器,这将直接导致太空军事化。而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政策,强烈反对太空军事化,我国的导弹防御体系不会推动太空军备竞赛。
至于最厉害的,应该是东风洲际导弹吧!
❾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有什么区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版下简称航天科权工集团)同属国资委管辖的央企,其前身都源于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1999年7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根据主要业务发展方向分拆为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类似于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
航天科技集团主要承担载人航天和战略项目的研制。如载人航天与月球探测(神舟飞船、嫦娥探月、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等。
航天科工集团主要承担进攻型项目的研制。如各类型的防空导弹、飞航导弹等。
但是发展到今天,相互之间的技术合作越来越多,同时项目竞争和技术竞争也很激烈。
❿ 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有什么区别
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都是属于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它们在职能和管理方面有所区别,它们的区别为:
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2、航天科工现由总部、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11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3、中国航天科技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而中国航天科工是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制、生产、测试、监控等任务。
4、中国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业,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产品主要有卫星,运载火箭,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卫星运营服务产品,高端工业计算机、集成电路、光机电等信息技术产品,碳纤维、覆铜板、飞机刹车盘等新材料产品,太阳光伏、风力发电设备等新能源产品。
(10)航天科工集团防御系统扩展阅读:
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的前身都是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两个集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两个公司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两个公司在1999年7月,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