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员会的赤山湖风景区 历史悠久
赤山湖 位于句容城西南33公里处,在赤山脚下东南部,以赤山得湖名。清光绪县志载:三国吴赤乌三年(公元240年)始创赤山湖,南北朝梁时通之,湖周长百二十里,灌民田万顷。赤山湖承受周围120里水源,向称水柜,内有五荡(白水、青草、田鸡、上、下荡)屯水,三坝(道士坝、蟹子坝、五家坝)蓄水。湖之源起于上游诸山,东南承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虬山之水;北部承受武岐、空青、老虎、大华诸山之水,两水汇合于湖,或屯水滞洪,以减下游危害;或下注秦淮入长江。
赤山湖历史悠久,沧桑屡易,变化频繁;千百年来,数次更名,历经修浚。
一、湖名沿革
《茅山志》太玄真人内传曰:“大江之东,金陵地左有小泽。”梁时隐者陶弘景云:“小泽即丹湖也。”丹湖,乃赤山湖初名也。
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封长沙定王次子刘党为句容侯,因党,丹音近,为避讳,改丹山为赭山,湖名更也。
东晋建武二年(318年)郡守杨某,因赭山岩土色赤胜赭,改山名为赤山,湖名随改之,系因质定名也。
唐天宝十三年,郡守樊珣巡视守境登赤山,为同泰寺主持僧景纶书寺门额联时,改山名为绛岩山,湖名随之,此系以文变质也。
宋王安石罢相,闲居金陵蒋山(南京紫金山),因赤山同泰寺受敕,更名圆寂寺,主持僧了因请书额,复改绛岩山为赤山,湖亦易名赤山湖,至今日也。
二、历代修浚
赤山湖的浚治,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三国吴赤乌中(238~250年)筑赤山塘,立磐石,以为湖水疏闭之节。
南北朝齐明帝(494~498年)复使沈瑀筑赤山塘,所费银两数十万。
梁武帝(萧衍)大同七年(541年),再培湖堰并浚九源溪涧,复通之。九源溪涧为:五堵涧,今葛村镇南河;盛家涧,今天王镇天王河;高坪溪,今葛村镇西河;蒲溪,今天王镇蒲溪河;水南涧,今二圣镇污香河;淮源溪,今后白镇淮源河。
唐麟德中(664~665年)县令杨延嘉修复赤山塘,并建两斗门,立碑碣,定取五尺之侧不得盗耕一亩。大历十三年(778年)县令王听复培堰堤,浚九源,历时四载,费银三万零四百七十两,修复周百里为赤山塘,灌田万顷。
五代时南唐修筑赤山湖。晋保大中(943~957年)差两县(句容、上元)官员置造斗门三所,计用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工。
宋建隆、乾德、开宝间(960~975年)湖禁尤严,执条常加束辖。庆历三年(1043年)二月叶龙图知建康府于古来旧湫处置立大石柱,刻水则于其上。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县令胡涤云兴筑岸垦田之例。湖周由原东至福祚(后白),缩至下葛村边;原南至虬山,缩至赤岸;原西至两坛(黄立墅),缩至白水潭;原北至青城(土桥),缩至山沿闸。周长已不足二十里。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后,遭遇特大水灾。洪武十一年(1378年)钦命大司农李德森东巡秦淮,筑堤设周冈湖(今周冈圩)分洪。敕令句容县迁徙沿湖居民,毁圩扩湖并立石刻碑,不得侵水筑圩垦田。此后,赤山湖基本恢复原来范围。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知县茅一桂,以赤山湖久废,议浚河麻培桥直达秦淮,东西建闸,以为低乡之利。
清康熙时刘著议严禁开垦,让地钟水。光绪八年(1882年)冬,湘潭侯左宗棠督两江时,派拨营勇五千人兴挑赤山湖及河道,并建陈家村闸、桥各一座,支出白银两万八千四百六十二两。
民国25年(1936年),江苏省江南水利工程处,在章老圩和章新圩交易处兴建花兰墩节制闸一座(1937年3月完工),共装手摇启闭机六台。赤山湖滞洪1米多深,蓄洪量约2千万立米。
清代以后到民国末年,原湖周长120里,已缩为40余里。由于湖底逐年淤垫严重,再加上湖周部分辟为田亩据为庐舍,每遇山洪下注,排泄不畅,经常破圩决堤,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三、丹湖新姿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赤山湖的治理十分重视。五十年代初主要是加固堤防,整修沿湖圩区涵闸,消除险工隐患等项工程。1956年大水后,圩区全部淹没,造成严重灾害。1957年由县组织调集三岔、二圣、葛村、郭庄、城东、石狮、后白、春城等8个乡民工6400余人,投入赤山湖砌滩培堤工程施工,完成土方48.16万立米。同年,各河上游兴建中、小型水库43座,初步控制上游60‰左右的洪水。
1969年,1972年,1974年三次大水,山洪暴发,湖河水位猛涨。1974年最高湖水位12.48米。
为了彻底根治赤山湖,战胜洪、涝、旱自然灾害,1974年秋,省、地、县****领导和技术人员沿湖查勘后决定:“将湖堤及南、中、北河进行改线,截弯取直,加高培厚,并将赤山滚水坝,老赤山闸作废,在陈家边翻水站西侧,兴建赤山闸一座。”这年冬天,18个公社56000民工投入施工,建成新湖堤(周长)16.15公里,完成土方336.59万立米,并还在湖内沿河加筑内堤圈筑鱼池(有洪泄洪,无洪养鱼;湖水出口处有拦鱼栅一道,长180米,顶高14.5米),全部工程共耗经费370万元。由于新赤山闸的控制,湖内最高水位可达13.5米,泄洪量增加了1千万立米。湖水一般深1~2米,最大蓄水量达4千万立米。
1975年,又开浚秦淮南河、中河、北河。经过全面根治后的赤山湖,面积虽然由原来14.3平方公里,缩小到7.8平方公里,但实际反而更加减轻水害,还可以调节秦淮河下游的水量。原来南北二源九河进水,现改为一源,三河(南河、北河、中河)进水。不久,又开通了句容河,北水改道,由句容河直入秦淮。
2004年,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赤山闸,在赤山东麓建造起来了!赤山湖湖口泄洪、翻水,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改建。2003~2004年,政府投资5000万元,将已经陈旧并落后于形势的老赤山闸全部拆除,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现代化的——集泄洪、翻水、公路桥梁为一体的新型机房式大闸。有诗佐证:百里秦淮君第一,绛岩辉映气轩昂。赤峰蛟蟒千秋锁,茅岭旱魔永远藏。巨闸泄洪如倒坝,大机抽水似翻塘。圩区从此别忧患,足食丰衣近小康!
四、规划开发
2007年11月,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按照句容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赤山湖地区将建设成南京周边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生态最好的湿地公园。
2. 镇江市句容市赤山湖 湿地公园要门票吗
你好,这个公园不需要门票的,现在还在扩建中,去随便游玩就是。
3. 赤山湖风景区有什么好玩的
赤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休闲旅游度假区,境内一山一水,山水相依,景色宜人。赤山湖为秦淮水系发源地之一,生态良好,被誉为南京都市圈最大的“天然氧吧”,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等珍禽近年来也频现湖中;赤山海拔228.9米,面积4.2平方公里,“赤山映雪”为古“金陵八景”之一。目前,正打造高档休闲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发建设,打造秦淮第一湖。
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句容风土人情
句容风土人情(6张)
国家森林公园。享有佛教“律宗第一名山”之美誉。其“林丽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腾”为四大奇景。
瓦屋山---有江苏“九寨沟”之美誉,以原始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展示着自然、淳朴之美。后更名九龙山。
辟邪石刻---俗称“石狮”,为全国同类石刻之首。南梁萧绩墓石刻,位于句容城西石狮沟。
4. 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员会的赤山湖风景区 本区概况
赤山湖党工委:中共江苏句容市委赤山湖工作委员会(镇党委)
赤山湖管委会: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
机构建制:句容市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工作机构
辖行政村:胜利村(三岔)、赤山村、谢桥村、芦亭村四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
湿地面积: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其中赤山湖湿地面积7.6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打造长三角周边高档休闲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发建设,打造秦淮河第一湖 。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赤山湖管委会位于句容城西南15公里处,西邻南京,距南京城区37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7公里,距宁杭轻轨句容站台仅5公里,距宁杭高速郭庄道口不过4.5公里,机场路(24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境内一山一水,山水相依,景色宜人。其中,赤山湖为秦淮水系发源地之一,生态良好,被誉为南京都市圈最大的“天然氧吧”,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大蓝灰鹭等珍禽也频现湖中;赤山海拔228.9米,面积4.2平方公里,“赤山映雪”为古“金陵八景”之一。规划开发前景广阔。赤山湖管委会成立以来,按照句容市委、市政府“将赤山湖地区建设成南京周边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生态最好的湿地公园”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和文化并重,保护和开发齐进,全面完成了《赤山湖地区概念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赤山湖渔场承包合同解除、赤山红砂宕口关闭、化工污染企业关停搬迁等工作,并于2010启动建设了赤山湖退渔还湖、赤山上山道路等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价值不断凸显,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丹山丹湖映丹心,真山真水显真情!赤山湖管委会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