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汇源果汁大股东有哪些
我国民族企业都要走向被收购的命运吗?
内部报告详解汇源196亿港元交易
一切都进行得悄无声息。总计196.5亿港元——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正准备以此高价将中国最大的果汁品牌企业汇源收入囊中——这也将成为可口可乐迄今为止在中国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9月3日上午,已经停牌两天的汇源果汁(01886,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布,荷银将代表可口可乐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stries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其中,可口可乐提出的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是上周五汇源停牌时的收市价4.14港元的近3倍。
根据双方协议,交易完成后,汇源果汁将成为Atlantic Instries的全资附属公司,并将撤销其上市地位。而可口可乐的此次收购,苏格兰银行是其财务顾问。
朱新礼,这位1992年起创办汇源的山东汉子,对待企业控股权向来持开放的态度。他在2001年、2005年曾分别与德隆、统一合作,都带来了汇源的快速扩张。而今,他终于决定要卖出为之呕心沥血16年且盈利能力尚可的企业。
朱新礼为什么?
可口可乐开出相当于汇源果汁市值3倍的高价,又是为什么?
记者3日获得的一份来自相关方面的交易资料,对于诸多交易细节进行了“解惑”。
“闪电式”并购
“这场交易进行得很隐秘,外界几乎都不知情。”消息公布后当天,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9月1日,汇源果汁突然宣布停牌。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也在当天发布了相关报告,预测汇源的停牌或因为涉及向母公司收购浓缩橙汁的生产线。而两天后汇源的公告着实让外界感到意外。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汇源方面与可口可乐就此项交易的谈判时间仅仅两个月不到,“进行得很快”。而双方的接触则直接源于投行在其中的穿针引线。但目前具体哪家投行担任了“桥梁”的作用,还不得而知。
根据公告,可口可乐已经对汇源果汁提出了全面收购的计划,但其所提及的全部收购建议均为可能收购建议,须待先决条件达成后方可作出。而共持有汇源果汁近66%股份的三大股东已对该交易作出不可撤回的承诺。这三位股东分别是汇源果汁母公司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达能集团和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华平基金)。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汇源控股与达能在汇源果汁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1.53%、22.98%。
在可口可乐收购消息刺激下,汇源果汁3日开盘即飙升,下午收盘价为10.81港元,涨161%。而有市场人士担心,这样的价位继续上升达到收购价,可能会影响可口可乐的全面收购计划。
但新鸿基金融分析师Fiona Wong表示,股价不会接近于收购价,因为这一交易还受限于一些条件,如股东同意、政府不干预等,因而收购前景尚存在一些不明朗因素。她指出,如果交易告吹,则股价将会非常迅速地回落。
朱新礼套现
尽管朱新礼仍将担任汇源果汁名誉主席,但根据汇源与可口可乐达成的不竞争承诺,在两年内,朱新礼将促使其任何关联公司不会在中国经营或参与任何与汇源集团核心业务(乳业除外)构成竞争的业务。这意味着,朱新礼彻底套现了其白手起家创建的汇源果汁业务。
有熟悉交易的人士告诉记者,朱新礼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于汇源这样以单品牌和品种销售的企业,相比多品牌的饮料公司,其在渠道方面面临的成本压力相对较大,随着未来竞争的激烈,运营难度将随之加大。
事实上,在上市之前,朱新礼曾有意选择统一进行合作。当时,汇源方面就表示,除了资本支持以外,统一与其在产业链和销售渠道上还有整合的可能与需求。而此次收购之后,可口可乐方面也表示,将会利用其分销网络和原材料采购能力,为汇源带来协同效应。
另一方面,早在2001年,梦想着将汇源做大做强的朱新礼还曾一度与当时风头正劲的德隆合作。当时,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出资5.1亿元与汇源成立合资公司,并且拥有合资公司51%股权。而以大部分核心资产入股的汇源只占股49%。这是朱新礼第一次出让汇源控股权。“这至少可以说明朱新礼并不眷恋控股权。”一位熟悉朱新礼的人士说。
“这无论是对汇源还是对朱新礼本人都是个不错的选择。”上述人士说。据他分析,上市之后,不管是汇源果汁还是朱新礼本人都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和瓶颈,从可口可乐的收购价格而言,溢价已经相当不错。
另外,业内人士推测,接班人问题可能是朱新礼选择转让汇源的因素之一。自白手起家创立汇源之后,朱新礼已经打拼多年。有消息显示,在面临接班人问题时,他曾明确表示不可能让女儿接班,因为不愿意为女儿选择固定的道路。
据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持有汇源果汁41.53%股权、即6.1亿股的汇源控股为朱新礼全资持有,一旦全部为可口可乐收购,朱新礼个人将套现74亿港币。
记者还了解到,汇源品牌的所有产品都装入了上市公司,但在上市公司之外,朱新礼拥有的资产还包括赣南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蓝猫淘气音频营销有限公司和很多果园。
可口可乐为什么
据公告称,可口可乐将计划以每股12.2港元收购汇源全部股份,约为汇源上周五停牌前的收市价4.14港元的3倍。据可口可乐自己的估算,整个交易作价将达到24亿美元。
“汇源在中国是一个发展已久及成功的果汁品牌, 对可口可乐中国业务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总裁穆泰康第一时间就此交易做出评价。
“可口可乐愿意出高价购买汇源果汁的股份,因为汇源果汁的原材料采购与可口可乐的分销可以协同合作,提高运营效率,而汇源在国内的果汁饮料市场处于领导位置,加上果汁饮料市场增长很快,中国对于可口可乐很重要,拿下汇源,就少掉一个竞争对手。”该知情人士透露。同时,此次收购还包括很多生产设备,对可口可乐全面进入果汁饮料领域具有极大的帮助。
实际上,可口可乐公司对汇源果汁的收购价格,是其近期股价的近三倍。
可口可乐公司将以每股12.20港元的出价,收购汇源果汁至最后交易日已发行的1468816204股汇源股份,总代价约为179.2亿港元。加上于最后交易日,汇源尚未行驶的可换股债券73362份,可换购111658245股股份,这部分的收购价格为每份债券每1000美元面额18577.73港元,总计13.62亿港元。
另外,在最后交易日,汇源还有尚未行使的汇源购股权29960500份,购买购股权与注销IPO前后尚未行使汇源购股权的代价,共计1.74亿港元。三项叠加,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总价为196.5亿港元。
而汇源股份在最后交易日在联交所当日报收4.14港元,但汇源股份在之前的5个交易日(包括当日)的每股平均收市价为4.04港元,之前10个交易日每股平均收市价3.96港元,之前30个交易日则为4.10港元,而之前60个交易日的每股平均价报收4.59港元,若以12.20港元的收购价,溢价近3倍。
基于汤森路透对其2008年利润预期,可口可乐此次收购价约相当于市盈率42.8倍。因此,有分析人士对收购价如此之高感到意外。但Fiona Wong认为汇源似乎是可口可乐在内地的惟一选择,因为汇源在内地果汁批发市场占有率最高,可口可乐可立即获得汇源的所有客户和生产厂,鉴于汇源的客户基础,溢价合理。
“我们认为以196.5亿港元的总价收购汇源果汁是合理的,汇源是一个很成功的品牌,很具市场潜力。”李小筠回应本报记者称,可口可乐未来将继续保留汇源的品牌,甚至包括目前的运营模式。但对于汇源前述上市公司之外的资产是否有收购计划,李小筠称目前尚无法回答。
对于为何可口可乐能顺利购得汇源,李小筠的说法则是,价格合适、双方联手进军中国饮料市场与可口可乐生产能力强等。
就可口可乐在收购成功后短期以现金支付196.5亿港元,现金是否充裕,知情人士称,可口可乐公司现金很多,中期可口可乐的盈利为29.9亿美元,经营业务产生的净现金流达31.8亿美元,而截至6月27日,其现金等价物达65.7亿美元。
这位知情人士称,可口可乐能从“感兴趣”的一些买家中购得汇源果汁股份的原因在于,可口可乐在向汇源果汁表示购买意向时,曾经承诺将不改变汇源果汁现行的运行模式。
另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该并购是否也将涉及中国刚刚出台的《反垄断法》相关内容,并相应遭遇相关的反垄断调查?
对此,李小筠认为,果汁饮料市场很大,即使可口可乐联手汇源之后,其在这个领域仍不会有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她也表示,将会向相关部门提交材料以配合收购的批准。
据记者了解,此项收购可能会经历漫长的审批过程。此前,包括双汇和大宝的外资并购案在审批方面都耗时很长。双汇方面曾告诉记者,这期间经历的大规模的反垄断调查会议就有好几次。而大宝的审批更是长达一年半。
PE或为汇源卖出诱因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的收购洽谈仅有两三个月时间,而汇源出售其股份的原因或许在于,参股汇源的PE到了退出之时,获利了结是PE的本性。
在汇源将股份转让给可口可乐公司之前,汇源的三大股东分别为汇源控股,持股比例为41.53%,达能公司,持股比例为22.98%,以及“其他”,持股比例为35.49%。
从公告中,看不出持股比例为35.49%的“其他”是由哪些部分组成,但从公告中的不可撤回承诺中,一家根据英属处女群岛法律注册的名叫Gourmet Grace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公司浮出水面,这家公司由一个叫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 IX,LP的公司全资拥有(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华平基金)。
Gourmet Grace持有汇源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6.37%。另外,荷兰银行香港分行、汇源控股与Gourmet Grace还持有汇源的可换股债券,经兑换为股份,荷兰银行香港分行持有占已发行汇源股份的6.14%,汇源控股持0.57%,Gourmet Grace持0.22%,总计占已发行股份的6.93%。
而PE退出或将是汇源转让股份的诱因,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印证,汇源果汁的盈利很好,没有转让自己股份的理由。
汇源果汁于2007年2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距今仅一年零6个月。而从2007年汇源果汁的年报中可以看出,汇源果汁上市以来的业绩不错。截至2007年12月31日,汇源果汁收入达26.563亿元,较2006年增长28.6%,股东应占溢利较2006年增长188.9%,达6.40亿,按照汇源果汁的说法,2007年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果汁市场的持续增长,百分百果汁产品系列占市场领导地位,导致营业额稳定上升。
从汇源的股份结构(被收购前)可以看出,汇源控股的持股比例为41.53%,而达能公司与“其他”的持股比例共为58.47%(分别为22.98%与35.49%),达能公司是一家根据新加坡法律注册成立的公司,是Group Danone S.A的全资附属公司。
如果达能公司与“其他”联合退出汇源的股份,那么他们将占据一半以上的股份,但“其他”是如何组成的,未得到披露,有一部分是小股民的流通股是可以肯定的,但都可以从市场买到。而如果依据知情人士所言,PE的退出是诱因,PE的性格是只要受让方开价合适,就愿意出售变现,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可口可乐公司愿意以汇源股价近3倍的价格收购汇源。
另一个退出者达能
伴随朱新礼一起退出的还有达能,它的撒手同样值得探究。“按理说,如果朱新礼退出,达能应该是最合适的接盘者。”有业内人士指出。
众所周知,对国内饮料龙头企业均有控制欲望的达能是在经历长达五、六年的追逐之后,才得以牵手汇源的。2006年7月,赶在汇源上市之前,达能同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共同以约2.2亿美元的代价,持有汇源35%股权,其中达能持股约22.18%。
2007年2月,距达能参股汇源仅半年时间,达能就在汇源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以1.223亿美元的代价,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但随后遭遇汇源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摊薄至21.3%。不过,达能在汇源果汁的第二大股东身份却一直牢固,外界普遍认为,一旦有机会,达能将会继续增持汇源的股权。
而此次达能选择了一同退出。对此,达能方面给出的说法是,达能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身份,在可口可乐全面收购后,没有理由再继续持有汇源的股权。同时,可口可乐的身份还是达能的行业竞争方。
据记者估算,达能在此次交易中也将套现41亿港币。而此前达能获得这部分股权的总投入应该在2.6亿美元左右。
但据熟悉达能的人士透露,达能的退出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娃哈哈事件的影响导致其整体战略发生了变化,在达娃事件结果明朗之前,达能在中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事实上,自达娃事件爆发之后,达能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中一直处于淡出的状态。去年10月,达能从光明的股东行列中退出,到去年年底,因为合资批复的原因,达能再度与蒙牛分手。此次撒手汇源,达能对中国饮料市场的控制已越来越小。
达能方面表示,将利用此次投资收益发展主营业务,其中包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目前,达能已将新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和医疗营养品作为四大业务板块。据悉,目前达能在中国独资经营的乳制品业务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❷ 汇源集团是要被收购吗
可口可乐斥资25亿美元收购汇源集团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9月3日消息,可口可乐周三称,该公司计划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上扩大生产。
据可口可乐和汇源集团向香港证券交易所联合提交的声明显示,根据这项协议,可口可乐旗下全资子公司Atlantic Instries将以每股12.20港币(约合1.56美元)的价格收购汇源集团股份,总价值为179亿港币(约合23亿美元),这一价格将近后者昨天收盘价的三倍。
此外,可口可乐还计划收购汇源集团所有可转换流通债券和期权,将交易总价值提高到196亿港币(约合25.1亿美元)。
据市场研究机构Dealogic称,这是中国食品及饮料业有史以来的最大交易。如果这项交易通过了监管机构的批准,则将是自可口可乐1979年在中国开始运营以来的最大交易。汇源集团是中国领先的纯果汁生产商,拥有大约31家生产厂。
可口可乐CEO穆泰康(Muhtar Kent)称:“这项收购交易将给我们股东带来价值,并为我们提供一个在中国加强业务的独特机会。”可口可乐将建立一个经销及供应网络,以及有助于开发汇源品牌的管理和策略。
两家公司在声明中称:“我们预期,这项交易将产生推动运营和成本效率上升的合力,特别是在汇源生产以及可口可乐的经销和原材料购买能力方面。”
汇源股价今年已经下跌了50%以上,周三早盘上涨至11.10港币,表明投资者预计这项交易将会成功。(唐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❸ 有哪些中国的大企业,日本是大股东的
1,淘宝,阿里巴巴,日本软银控股19%,在淘宝上消费,在阿里巴巴上进货,产生的100圆利润19圆给了日本软银。
2,PPLive,日本软银控股35%,看PPlive,就是给日本人送钱
3, 人人网,整个千橡就是日资控股的公司,在人人,56网上聊天,看视频,打游戏就是帮日本人印教科书
4, 分众传媒,日资控股,很多写字楼里都有分众的LCD,要想办法把他们断电,否则这些广告会直接影响写字楼白领的消费习惯,从而帮日本人赚钱
5,携程,日资控股,千万别在携程上订机票酒店,这不是让日本人赚钱吗?日本乐天持股3年获利500%
6,凡客诚品,软银赛富控股,同汇源果汁,盛大网络,完美时空,橡果国际,雷士照明,神州数码,58同城同一股东
7,58同城,别看杨MM叫的欢,整个一家日资控股公司,赶紧倒闭
8,顺驰不动产,记住这个名字,日资控股,买房,租房都别找它
9,麒麟游戏,汉奸公司,拿日本人的钱来骗中国人的钱,再送给日本人
10,康师傅,德克士,三洋食品株式会社控股
另外还有完美时空,波司登,汇源,还有好多IT,网页游戏,生物制药,能源,地产,传媒等公司,都是日资控股的,
有日资背景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广汽集团、东风汽车、合肥三洋、厦门钨业、东睦股份、黄河旋风、嘉麟杰、大冷股份、三花股份、江苏三友、景兴纸业、通富微电等。
控股的有, 日本乐天, 中国人, 株式会社
❹ 汇源是外资公司吗
汇源是中资公司,前段时间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收购,但是很多因素的存在,商务部没有通过。汇源在海外注册,主要是为了合理避税。有时间好好看看税收筹划方面的书籍。
❺ 为什么朱新礼成了老赖,汇源真要倒闭了吗
朱新礼被法院查封41亿元财产,截止2020年7月,汇源并没有倒闭。2019年12月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源资本)约41亿元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其中,德源资本董事的有权代理人是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据悉,2019年2月份,朱新礼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旗下多家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
2019年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向朱新礼发布限制消费令,限制其乘坐飞机和动车、购买不动产、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这是朱新礼今年以来收到的第4个限制消费令。
朱新礼创立的汇源果汁面临着负债百亿、高管集体离职、退市的多重风险。2017年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汇源果汁又遭遇内控问题出现违规担保。
2018年3月,在未经董事会批准、无签订协议,尚未对外披露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向汇源集团旗下的关联方北京汇源出借42.75亿元人民币贷款。
这一行为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汇源果汁被港交所宣布停牌,停牌前股价2.02元港币,市值54亿元人民币。
这笔违规担保,又使汇源果汁卷入先锋集团P2P网信平台的兑付风波。
(5)汇源股东扩展阅读:
朱新礼做了很多努力,引入职业经理人,多元化布局,但投资者和舆论把朱新礼的行为解读为:想把“猪”养得更大更肥,好再卖出去。
“企业要当儿子养,还要当猪卖”,这句话成为朱新礼心中永远的“伤痛”。多年来,他多次公开表示: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将是千亿级公司。但世界最残忍的是:没有如果。
从2011年起,汇源果汁连续6年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而公司负债却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6月底已达115.18亿元,由此,债务危机爆发,且愈演愈烈。2018年4月3日,汇源果汁因一笔42.82亿元的违规贷款在港股停牌。
汇源果汁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汇源果汁将面临退市局面。不过,汇源果汁的最新公告显示,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下令将清盘呈请及临时清盘人申请的聆讯押后至2020年3月13日。
❻ 汇源为什么要出售
汇源之所以被收购是因为朱新礼和其他两大股东——达能还有华平基金签了一个对赌协议,如果持有汇源就一同持有,如果卖就一同卖掉,而如果其中两大股东打算卖掉,另外那个股东就必须同意一起卖掉,否则就要,而华平基金由于次贷危机影响急需套现,达能也打算退出中国市场。这时候根据协议,朱新礼要么卖掉汇源,要么就要补偿达能以及华平基金大约120亿人民币,另外如果朱新礼用120亿买回了汇源,那么汇源就由原本三大股东持有变成了汇源公司一人独有,那么就不符合香港上市条件,会在香港退市,所以朱新礼别无选择。
有问题发消息给我哈。
当时我老师给我们讲的时候我觉得朱好可怜吖,唉,中国很多企业都栽在对赌协议上面了
❼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问题
一.对,这179亿是买了汇源上市公司的全部股权;
二.员工中有股份的可以受益;
三.这些钱,要支付给全部股东;
总之,应该是购买了汇源这有上市公司的全部资产,也就是整个上市公司的所有东西,这里面包括,所有的股权,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当然,也有负债等等;是不是包括汇源的这个商标的所有权呢?肯定是.如果不是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么紧张了,可口可乐也不会说,要用汇源这个品牌,而不会弃掉了.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局外人的估计,而且,收购也不一定会成功.**
❽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为什么
内部报告详解汇源196亿港元交易
一切都进行得悄无声息。总计196.5亿港元——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正准备以此高价将中国最大的果汁品牌企业汇源收入囊中——这也将成为可口可乐迄今为止在中国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9月3日上午,已经停牌两天的汇源果汁(01886,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布,荷银将代表可口可乐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stries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其中,可口可乐提出的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是上周五汇源停牌时的收市价4.14港元的近3倍。
根据双方协议,交易完成后,汇源果汁将成为Atlantic Instries的全资附属公司,并将撤销其上市地位。而可口可乐的此次收购,苏格兰银行是其财务顾问。
朱新礼,这位1992年起创办汇源的山东汉子,对待企业控股权向来持开放的态度。他在2001年、2005年曾分别与德隆、统一合作,都带来了汇源的快速扩张。而今,他终于决定要卖出为之呕心沥血16年且盈利能力尚可的企业。
朱新礼为什么?
可口可乐开出相当于汇源果汁市值3倍的高价,又是为什么?
记者3日获得的一份来自相关方面的交易资料,对于诸多交易细节进行了“解惑”。
“闪电式”并购
“这场交易进行得很隐秘,外界几乎都不知情。”消息公布后当天,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9月1日,汇源果汁突然宣布停牌。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也在当天发布了相关报告,预测汇源的停牌或因为涉及向母公司收购浓缩橙汁的生产线。而两天后汇源的公告着实让外界感到意外。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汇源方面与可口可乐就此项交易的谈判时间仅仅两个月不到,“进行得很快”。而双方的接触则直接源于投行在其中的穿针引线。但目前具体哪家投行担任了“桥梁”的作用,还不得而知。
根据公告,可口可乐已经对汇源果汁提出了全面收购的计划,但其所提及的全部收购建议均为可能收购建议,须待先决条件达成后方可作出。而共持有汇源果汁近66%股份的三大股东已对该交易作出不可撤回的承诺。这三位股东分别是汇源果汁母公司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达能集团和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华平基金)。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汇源控股与达能在汇源果汁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1.53%、22.98%。
在可口可乐收购消息刺激下,汇源果汁3日开盘即飙升,下午收盘价为10.81港元,涨161%。而有市场人士担心,这样的价位继续上升达到收购价,可能会影响可口可乐的全面收购计划。
但新鸿基金融分析师Fiona Wong表示,股价不会接近于收购价,因为这一交易还受限于一些条件,如股东同意、政府不干预等,因而收购前景尚存在一些不明朗因素。她指出,如果交易告吹,则股价将会非常迅速地回落。
朱新礼套现
尽管朱新礼仍将担任汇源果汁名誉主席,但根据汇源与可口可乐达成的不竞争承诺,在两年内,朱新礼将促使其任何关联公司不会在中国经营或参与任何与汇源集团核心业务(乳业除外)构成竞争的业务。这意味着,朱新礼彻底套现了其白手起家创建的汇源果汁业务。
有熟悉交易的人士告诉记者,朱新礼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于汇源这样以单品牌和品种销售的企业,相比多品牌的饮料公司,其在渠道方面面临的成本压力相对较大,随着未来竞争的激烈,运营难度将随之加大。
事实上,在上市之前,朱新礼曾有意选择统一进行合作。当时,汇源方面就表示,除了资本支持以外,统一与其在产业链和销售渠道上还有整合的可能与需求。而此次收购之后,可口可乐方面也表示,将会利用其分销网络和原材料采购能力,为汇源带来协同效应。
另一方面,早在2001年,梦想着将汇源做大做强的朱新礼还曾一度与当时风头正劲的德隆合作。当时,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出资5.1亿元与汇源成立合资公司,并且拥有合资公司51%股权。而以大部分核心资产入股的汇源只占股49%。这是朱新礼第一次出让汇源控股权。“这至少可以说明朱新礼并不眷恋控股权。”一位熟悉朱新礼的人士说。
“这无论是对汇源还是对朱新礼本人都是个不错的选择。”上述人士说。据他分析,上市之后,不管是汇源果汁还是朱新礼本人都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和瓶颈,从可口可乐的收购价格而言,溢价已经相当不错。
另外,业内人士推测,接班人问题可能是朱新礼选择转让汇源的因素之一。自白手起家创立汇源之后,朱新礼已经打拼多年。有消息显示,在面临接班人问题时,他曾明确表示不可能让女儿接班,因为不愿意为女儿选择固定的道路。
据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持有汇源果汁41.53%股权、即6.1亿股的汇源控股为朱新礼全资持有,一旦全部为可口可乐收购,朱新礼个人将套现74亿港币。
记者还了解到,汇源品牌的所有产品都装入了上市公司,但在上市公司之外,朱新礼拥有的资产还包括赣南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蓝猫淘气音频营销有限公司和很多果园。
可口可乐为什么
据公告称,可口可乐将计划以每股12.2港元收购汇源全部股份,约为汇源上周五停牌前的收市价4.14港元的3倍。据可口可乐自己的估算,整个交易作价将达到24亿美元。
“汇源在中国是一个发展已久及成功的果汁品牌, 对可口可乐中国业务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总裁穆泰康第一时间就此交易做出评价。
“可口可乐愿意出高价购买汇源果汁的股份,因为汇源果汁的原材料采购与可口可乐的分销可以协同合作,提高运营效率,而汇源在国内的果汁饮料市场处于领导位置,加上果汁饮料市场增长很快,中国对于可口可乐很重要,拿下汇源,就少掉一个竞争对手。”该知情人士透露。同时,此次收购还包括很多生产设备,对可口可乐全面进入果汁饮料领域具有极大的帮助。
实际上,可口可乐公司对汇源果汁的收购价格,是其近期股价的近三倍。
可口可乐公司将以每股12.20港元的出价,收购汇源果汁至最后交易日已发行的1468816204股汇源股份,总代价约为179.2亿港元。加上于最后交易日,汇源尚未行驶的可换股债券73362份,可换购111658245股股份,这部分的收购价格为每份债券每1000美元面额18577.73港元,总计13.62亿港元。
另外,在最后交易日,汇源还有尚未行使的汇源购股权29960500份,购买购股权与注销IPO前后尚未行使汇源购股权的代价,共计1.74亿港元。三项叠加,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总价为196.5亿港元。
而汇源股份在最后交易日在联交所当日报收4.14港元,但汇源股份在之前的5个交易日(包括当日)的每股平均收市价为4.04港元,之前10个交易日每股平均收市价3.96港元,之前30个交易日则为4.10港元,而之前60个交易日的每股平均价报收4.59港元,若以12.20港元的收购价,溢价近3倍。
基于汤森路透对其2008年利润预期,可口可乐此次收购价约相当于市盈率42.8倍。因此,有分析人士对收购价如此之高感到意外。但Fiona Wong认为汇源似乎是可口可乐在内地的惟一选择,因为汇源在内地果汁批发市场占有率最高,可口可乐可立即获得汇源的所有客户和生产厂,鉴于汇源的客户基础,溢价合理。
“我们认为以196.5亿港元的总价收购汇源果汁是合理的,汇源是一个很成功的品牌,很具市场潜力。”李小筠回应本报记者称,可口可乐未来将继续保留汇源的品牌,甚至包括目前的运营模式。但对于汇源前述上市公司之外的资产是否有收购计划,李小筠称目前尚无法回答。
对于为何可口可乐能顺利购得汇源,李小筠的说法则是,价格合适、双方联手进军中国饮料市场与可口可乐生产能力强等。
就可口可乐在收购成功后短期以现金支付196.5亿港元,现金是否充裕,知情人士称,可口可乐公司现金很多,中期可口可乐的盈利为29.9亿美元,经营业务产生的净现金流达31.8亿美元,而截至6月27日,其现金等价物达65.7亿美元。
这位知情人士称,可口可乐能从“感兴趣”的一些买家中购得汇源果汁股份的原因在于,可口可乐在向汇源果汁表示购买意向时,曾经承诺将不改变汇源果汁现行的运行模式。
另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该并购是否也将涉及中国刚刚出台的《反垄断法》相关内容,并相应遭遇相关的反垄断调查?
对此,李小筠认为,果汁饮料市场很大,即使可口可乐联手汇源之后,其在这个领域仍不会有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她也表示,将会向相关部门提交材料以配合收购的批准。
据记者了解,此项收购可能会经历漫长的审批过程。此前,包括双汇和大宝的外资并购案在审批方面都耗时很长。双汇方面曾告诉记者,这期间经历的大规模的反垄断调查会议就有好几次。而大宝的审批更是长达一年半。
PE或为汇源卖出诱因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的收购洽谈仅有两三个月时间,而汇源出售其股份的原因或许在于,参股汇源的PE到了退出之时,获利了结是PE的本性。
在汇源将股份转让给可口可乐公司之前,汇源的三大股东分别为汇源控股,持股比例为41.53%,达能公司,持股比例为22.98%,以及“其他”,持股比例为35.49%。
从公告中,看不出持股比例为35.49%的“其他”是由哪些部分组成,但从公告中的不可撤回承诺中,一家根据英属处女群岛法律注册的名叫Gourmet Grace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公司浮出水面,这家公司由一个叫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 IX,LP的公司全资拥有(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华平基金)。
Gourmet Grace持有汇源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6.37%。另外,荷兰银行香港分行、汇源控股与Gourmet Grace还持有汇源的可换股债券,经兑换为股份,荷兰银行香港分行持有占已发行汇源股份的6.14%,汇源控股持0.57%,Gourmet Grace持0.22%,总计占已发行股份的6.93%。
而PE退出或将是汇源转让股份的诱因,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印证,汇源果汁的盈利很好,没有转让自己股份的理由。
汇源果汁于2007年2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距今仅一年零6个月。而从2007年汇源果汁的年报中可以看出,汇源果汁上市以来的业绩不错。截至2007年12月31日,汇源果汁收入达26.563亿元,较2006年增长28.6%,股东应占溢利较2006年增长188.9%,达6.40亿,按照汇源果汁的说法,2007年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果汁市场的持续增长,百分百果汁产品系列占市场领导地位,导致营业额稳定上升。
从汇源的股份结构(被收购前)可以看出,汇源控股的持股比例为41.53%,而达能公司与“其他”的持股比例共为58.47%(分别为22.98%与35.49%),达能公司是一家根据新加坡法律注册成立的公司,是Group Danone S.A的全资附属公司。
如果达能公司与“其他”联合退出汇源的股份,那么他们将占据一半以上的股份,但“其他”是如何组成的,未得到披露,有一部分是小股民的流通股是可以肯定的,但都可以从市场买到。而如果依据知情人士所言,PE的退出是诱因,PE的性格是只要受让方开价合适,就愿意出售变现,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可口可乐公司愿意以汇源股价近3倍的价格收购汇源。
另一个退出者达能
伴随朱新礼一起退出的还有达能,它的撒手同样值得探究。“按理说,如果朱新礼退出,达能应该是最合适的接盘者。”有业内人士指出。
众所周知,对国内饮料龙头企业均有控制欲望的达能是在经历长达五、六年的追逐之后,才得以牵手汇源的。2006年7月,赶在汇源上市之前,达能同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共同以约2.2亿美元的代价,持有汇源35%股权,其中达能持股约22.18%。
2007年2月,距达能参股汇源仅半年时间,达能就在汇源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以1.223亿美元的代价,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但随后遭遇汇源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摊薄至21.3%。不过,达能在汇源果汁的第二大股东身份却一直牢固,外界普遍认为,一旦有机会,达能将会继续增持汇源的股权。
而此次达能选择了一同退出。对此,达能方面给出的说法是,达能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身份,在可口可乐全面收购后,没有理由再继续持有汇源的股权。同时,可口可乐的身份还是达能的行业竞争方。
据记者估算,达能在此次交易中也将套现41亿港币。而此前达能获得这部分股权的总投入应该在2.6亿美元左右。
但据熟悉达能的人士透露,达能的退出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娃哈哈事件的影响导致其整体战略发生了变化,在达娃事件结果明朗之前,达能在中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事实上,自达娃事件爆发之后,达能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中一直处于淡出的状态。去年10月,达能从光明的股东行列中退出,到去年年底,因为合资批复的原因,达能再度与蒙牛分手。此次撒手汇源,达能对中国饮料市场的控制已越来越小。
达能方面表示,将利用此次投资收益发展主营业务,其中包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目前,达能已将新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和医疗营养品作为四大业务板块。据悉,目前达能在中国独资经营的乳制品业务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参考:http://www.21cbh.com/HTML/2008/9/4/HTML_5DB4FBDIV5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