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某能否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后由公司在部分股东的主持下,在未通知王某及一部分股东的情况下召开了股东大会,选举了新的董事会,王某未被选入新的董事会。新的董事会及董事长尚未取得工商机关的变更登记。问: 1、如王某以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股东会决议,谁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2、如其他股东以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股东会决议,答: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新选举的董事长,王某对内已不具备董事长身份和资格。但是,由于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后,公司尚未进行法定代表人工商变更登记,而工商登记具有公示效力,因此,公司外的第三人有权认定王某仍具备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也即,王某以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对外代表公司从事的民商事行为在善意第三人之间可以构成表见代理,该行为对公司具有法律约束力。新董事会可以起诉王某,要求其履行义务配合新任法人代表办理有关工商变更手续。或要求法院确认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合法。结合本案情况,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王某也可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② 本案中的公司成立中存在什么行为公司是否有起诉资格本案应该如何处理
本案中公司成立后将1000w返还,各股东此时构成虚假注资,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出资后非经法定情况不允许撤资。其后,两股东将资金补上而王志杰没有依法注资,公司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王无股东资格。
③ 股东资格诉讼是以公司为被告还是其他股东为被告,为什么
是以公司来为被告,有案例:
案情简自介:
2008年,王某以3万元作为职工入股金参与公司股份制改制。在公司的职工入股通知中,写有职工入股后不得退股的内容。后公司推举8名职工为股东代表,并在公司章程中予以登记;而王某则未被登记,同时公司也未向其核发出资证明书。为此,王某认为自己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但公司却未将其登记为股东,无法享受股东应享有的权利,故将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法院撤销职工入股通知,并判决公司返还3万元股款并赔偿。
判决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股东资格的确认应以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的记载为准,在持股职工股东资格的认定上也应坚持该原则。而本案中,由于公司推行职工入股的过程欠缺规范的程序和手续,未将王某登记为公司股东,王某也未实际享有任何股东应享有的权利,据此判决撤销公司职工入股通知,并责令公司补足股东认定手续,并驳回了王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④ 起诉公司还是起诉股东
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以你起诉只能起诉公司。而股东如果已经完成出资义务的话,也仅以其出资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你起诉股东是没有意义的。假如是公司没钱,而股东没有完成出资义务,损害到了债权人利益,应该可以加诉股东。
⑤ 我起诉公司,公司法人现在找不到了,可以找公司的其它股东吗 他们是有限公司的。我已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原则上在这个阶段是不行的。如果要追究其他股东的责任,那么可能需要新的诉讼。但从争议的金额来看,诉讼成本和精力的耗费似乎并不合适。建议你向当地律师做现场咨询。
⑥ 公司能作为股东确认之诉的原告吗
股权确认实质上就是股东资格的确认。在司法实践中,因股东资格而产生的股权确认之诉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纠纷和诉讼,也是在法理上合实务中较为复杂的诉讼。
股权确认之诉的分类
(一) 根据诉讼意图进行的分类
1. 善意之诉。
这种情况是指原告按照取得股权的意思表示主张股权,而被告则列出种种理由反对。对于此类诉讼,应当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原则。
2. 恶意之诉。
是指原告通过诉讼要求法院确认自己或其他人的股东身份,以获取非法利益或者逃避债务。
(二) 根据法律关系进行分类
1.内部关系的股权确认之诉
内部关系包括:挂名股东与实际股东之间;隐名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在内部关系中确认股权,应当坚持民法上的真实意思主义,探究当事人之间的真实意思,并依据该意思对股权进行判断。
2。外部关系的股权确认之诉
外部关系包括:第一,因公司的债务引起的公司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关系。第二,因增资扩股引起的新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公司与旧股东或者与发起人之间的内部关系,新股东是第三人。在外部法律关系中确认股权,应当坚持商法的表示主义,根据工商登记等对外材料确认股权。
(三) 根据原告的类型进行分类
1. 股东提出的确认之诉
股东提出确权之诉时,适格的被告应当是公司。理由:第一,股权使股东和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一个内容,股权指向的义务主体使公司。原告之所以提出诉讼要求确权,就是因为在主张股权使得不到公司的认可。第二,公司不认可原告股权的意思比较复杂。由于公司使法律拟制的人,公司的所有意思都是通过特定主体来完成的,这些特定主体可以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使股东会决议,可以使控股股东,可以使董事经理等公司高管。公司不承认原告股权的意思可以来自于以上任何一个主体,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最终都是以公司的名义表示出来的。
由于公司是法律拟制的人,公司的意思听命于其他主体,与股东相对的真正的矛盾另一方是大股东,法定代表人,此时可以根据需要追加他们为第三人,使判决的效力直接对其产生约束力。
在实践中,导致原告提出股权确认之诉的原因有下面几个:
第一,原告是隐名股东,其在主张和行使股权时遭到拒绝。
第二,原告时挂名,冒名活借名股东,公司产生巨大利润时,要求享受公司利润而遭到公司拒绝。
第三,投资与集资的争议。有些情况下投资与集资在表面上区分不开,公司认为是集资和借款,而股东认为是投资,双方发生矛盾,形成诉讼。实践中,许多公司或企业因资金困难,于是便私下招人集资入股,但这些所谓股东的名称却没有进入工商登记档案。当公司或企业效益好转时,企业不想让这些集资的人或出资人参与分红,而这些自认为股东的出资人便要求其股东身份。在此种情况下,二者之间按借贷法律关系处理。当然也有的公司实际上是增资扩股,但故意不完善相关手续,在公司产生巨大利润时,公司借故不向投资人分配利润。
第四,原告没有出资,出资不实,他人垫资等情况导致公司不承认其股东身份
第五,法律手续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导致公司不认帐。
第六,投资与集资的争议。有些情况下投资与集资在表面上区分不开,公司认为是集资和借款,而股东认为是投资,双方发生矛盾,形成诉讼。实践中,许多公司或企业因资金困难,于是便私下招人集资入股,但这些所谓股东的名称却没有进入工商登记档案。当公司或企业效益好转时,企业不想让这些集资的人或出资人参与分红,而这些自认为股东的出资人便要求其股东身份。在此种情况下,二者之间按借贷法律关系处理。当然也有的公司实际上是增资扩股,但故意不完善相关手续,在公司产生巨大利润时,公司借故不向投资人分配利润。
2. 公司提出的确认之诉
公司对股东提出确权之诉通常都是在其他诉讼中附带的提出,作为其他诉讼的前提。
例如:当股东没有出资或者出资不完全时,公司可以对其提出诉讼,要求股东继续出资或者完善出资手续。此时就涉及到一个前提,即被告必须首先是股东,否则要求股东继续出资或者完善出资手续就没有依据。如果被告提出异议认为自己不是股东则必然涉及对股东身份的确认。
对于公司单独对股东提出的股权确认之诉,必须保持警惕,防止当事人恶意利用诉讼达到其他非法目的。因为公司不承认被告的股东资格,公司只需要作出不承认的意思就足以达到目的,根本不需要提出诉讼。如果是承认被告的股东身份,更无需通过诉讼再确认一遍。因此,当公司对股东单独提起股权确认之诉,而股东不做任何辩解,将自己的股权同意变更到其他股东名下,极有可能属于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故意转移被诉人股权财产的行为。法院对此类诉讼应进行严格审查,不应予以受理。
3. 公司债权人对股东提出的确权之诉
当公司对债权人不能清偿债务时,如果公司的股东没有出资或者出资不足时,则债权人有权对股东提起诉讼,要求股东在出资范围内公司承担清偿连带责任。当股东滥用有限责任或者法人资格时,公司债权人有权对股东直索。
⑦ 我们能起诉公司和股东吗
obama 网友:
读了谢灿荣律师和喻利琴律师的答询,我又查找相关法律,发现两位律师所说的“可以起诉公司和股东”有法律依据。
新《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你厂应当举证证明该公司的股东存在“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的行为,就可以要求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其中一位股东在法庭上的证词可以作为证据之一,但是仅有这份证词在证据方面还是显得单薄。你们可以到工商登记机关调取该公司的章程、股东出资证明书、验资报告以及上年度的会计报表,这些证据对于证明股东存在违法行为,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还是有用。
其他三位股东是否也有类似的违反公司法的行为,比如抽逃资金?你们是只要求一位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还是三位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这些都应当在起诉前一并考虑到。
特此纠正。
福建双剑律师事务所
陈宗荣律师
二○○八年九月一日
⑧ 公司能否起诉要求确认股东资格
您好,您的问题已获悉,我的初步解答如下:
首先,股东资格在实务中等同于股东身份;
其次,不知道您这里所谓“公司”指的是什么意思?
最后,如果公司符合公司法司法解释中的实质要件的话,是可以起诉确认其股东资格的。
顺颂商祺
田嘉龙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