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市公司一般会做假虚报业绩吗。如果被查出有什么后果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做假虚报业绩的行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有不真实全面的披露信息的嫌疑。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法律责任:
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及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案件的追诉标准做了规定。
其中明确指出,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30%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有的财务造假都与公司高管有关,只要断绝了高管的推卸责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动力就可以消除大半。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屡禁不绝的情况下,不妨借鉴美国的做法,通过立法,让高管对财务造假承担法律责任。这样,既可以确保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保护投资者利益,也能促使整个社会诚信度的提高。
『贰』 小散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业绩造假求解答
上市公司造假
的手段是自然十分高明,但是,假的真不了,只要用心去分析、判研,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
1、毛利分析法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基本操作就是测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某块主营业务收益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是在造假。如果你发现上市公司的毛利高得惊人,就有必要对这样的公司提出质疑。
实际上,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真正高利润的企业寥寥无几,高利的背后往往是陷阱。
利用这种方法分析造假应对该上市公司的所在行业有个基本了解,包括同行的上市公司赢利能力。
2、现金流量分析法
这也是一种很直观的甄别方法。如果某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那可能就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在造偎。对现金流量表作认真分析,便会发现很多造假线索。如果发现某上市公司所支付的增值税、所得税远远小于其利润的税负,那此公司就极有可能在造假。
3、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
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对开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样在税负上就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他必须虚增存货以消化一些购货发票,这样他的存货就出现异常增加。这样,这些公司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就会急剧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但是上市公司也会注意到自己的收账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下降必然会引起小散和专业分析师的怀疑,必然会把应收账款向其他收款、预付账款进行转移。
4、税项分析法
有一名小型上市公司的小散通过对该公司欠税情况的分析,发现其虚构了数亿元的收入。发现问题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家小公司,实力自然不比大的上市公司,但欠税竟然达几千万元。小散据此判断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税自然也是虚构的了。据此推论,收入和利润也是虚的。
而此小散根据公式应交税金期末余额=应交税金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税额一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该上市公司的期末应交所得榄余额,发现与其实际余额相差甚远,果然实际税负非常低。此后不久,该公司的造假便被揭露,股价自然也是一落千丈。而这位小散因其细心,提早发现了问题,将股票尽数抛出,而逃过一劫。
5、资产质量分析法
在很多上市公司中,不良资产都占有相当的比重,这就要求小散要能分辨得出来。如果子公司长期业绩平平,那么就该怀疑长期投资在减值;而在建工程一直都挂在账上,这很有可能就是不良资产,尤其是那些工期太长及早已过时的设备。
有些公司还会经常虚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这种做法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消化掉虚构的收入。
6、资产重组与关联分析法资产的重组和关联,也是现在造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过就算其手段再高明,也不是不可以发现的。在现在很多资产的重组和关联交易是不公允的,如果有这样的交易往往就涉及欺诈。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主业关联交易量比重很大,那么它的业绩往往有很大的水分。即便是重组和关联创造的投资收益也不是那么可靠的,如果往来账在不断增加,则造假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一家企业的利润和收入主要都是来自关联企业,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定要注意是否经过了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7、子公司分析法
上市公司有两种经常用的造假方法:一种是集中在某家子公司作假(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也有作假,但所占份额不大);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
现在许多上市公司都有一些神奇子公司,业绩好得不得了,这样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造出来的;还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才并购进来的,这时要注意其并购日是否合适;另外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报表进进出出,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刚并人母公司时,业绩妤得出奇,可过了几年,就要置换出去,这些子公司也往往在造假。
8、审计意见分析法
有一个值得广大股民和小散关注的问题,就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蕴涵着这家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会计师往往不是不知道上市公司造假,但他一般不会直接指出上市公司造假,他在措辞时往往避重就轻,非常委婉,用说明段和解释段内容暗示该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比如一些措辞就非常值得关注:应收款项金额巨大,主营收入主要来源于某家公司尤其是境外公司,这些时候,很可能就是一些虚假的收入。
『叁』 上市公司的业绩是真实的吗
看分红。
衡量上市公司回报能力的最好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它是每个单位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因为它是一个效益指标,就很容易用它与其它领域的投资收益作比较。在上市公司的利润增加时,如果其净资产收益率没有提高,就说明是由于加大了投入而引起的利润扩张,如果在净利润增加的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也有所提高,就说明公司的经营能力增强了,其对股东的回报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
『肆』 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在财报上造假
答:其造假的目的是为了上市的需要。一旦上市。业绩变脸,就是造假的必然结果。再有上市后的造假,是为了再融资的需要。谁会为一家亏损的公司去投资?因此,公司会在业绩上造假。
『伍』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什么法律责任
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所有的财务造假都与公司高管有关,只要断绝了高管的推卸责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动力就可以消除大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1、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
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
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
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
2、通过“泡沫重组”,或突击进行资产转让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
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业绩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
(5)上市公司业绩作假扩展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是政府主导型市场。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企业上市后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配股,导致很多企业为了利益进行财务包装。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基于自利可能有操纵利润、虚报业绩的动机,作为财产所有者的股东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委托独立的审计人员对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进行审查、鉴证和报告。
但目前注册会计师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其原因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制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陆』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主要手段有哪些
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所有的财务造假都与公司高管有关,只要断绝了高管的推卸责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动力就可以消除大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1、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
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
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
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
2、通过“泡沫重组”,或突击进行资产转让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
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业绩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
我国证券市场是政府主导型市场。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企业上市后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配股,导致很多企业为了利益进行财务包装。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基于自利可能有操纵利润、虚报业绩的动机,作为财产所有者的股东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委托独立的审计人员对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进行审查、鉴证和报告。
但目前注册会计师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其原因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制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