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股份出让欺诈

股份出让欺诈

发布时间:2021-08-21 13:53:59

『壹』 如何认定出让方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存在欺诈

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欺诈具有以下构成要件:(1)欺诈一方当事人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方明知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于错误而仍为之。(2)要有欺诈另一方的行为。即欺诈方将其欺诈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3)受欺诈方签订合同是由于受欺诈的结果。根据以上三个方面来判断,若上述条件都符合,那么可以认为出让方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存在欺诈。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贰』 我被以股权转让的名义诈骗

可以去公安机关报案
能否要回主要是看证据了,有相关证据能够证实是可以的。

『叁』 带有欺诈的股份转让合同有效吗

如果存在欺诈,你应该携带所有转让前的文件,通过律师以及工商部门去这个公司查账,如果情况属实,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要回应属你的那部分收益。

『肆』 股权转让诈骗可以报警吗

可以,拨打110,告他诈骗罪
1)《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伍』 股权转让纠纷怎么办

一、公司股权转让行为纠纷介绍

1、股权转让合同的违约之诉,主要是转受让双方当事人就股权转让合同所约定的义务之履行和权力之实现而发生的争执;

(二)因假冒公司股东签名非法转受让公司股权而引发的诉讼,主要指公司股东签名被他人冒用,导致其股权被转让并丧失股东身份的诉讼。

(三)因公司增资扩股而引发的诉讼,主要包括公司为引进外部资金,控制公司的股东或公司管理人员以公司名义,与公司部分股东或公司股东外第三人签署出资或投资协议,以改变公司股权结构的行为。表面上看,此类行为虽不直接发生股权转让,但是增资扩股往往会导致公司其他股东权益被稀释,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的结果,这在许多地方等同于公司股东权益被转让,所以,我们在此将其列入公司股权转让纠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四)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了对公司股权进行错误登记或应当进行工商变更登记而不予登记或擅自将公司股东权益进行变更登记等行为而引发的诉讼。

二、股权转让协议纠纷怎样处理

(一)无效的股权转让合同处理办法

概括来讲,一个有效的股权转让合同应满足以下条件:股权转让合同的主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股权转让合同约定转让的股份或股权必须是依法可以转让的;股权转让的方式应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签订合同的情形;当事人不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形。股权转让合同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种情况的,一般都应当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无效。

(二)处理股权转让纠纷应该注意的情形

上述的这些情形也是目前在公司股权转让实践中,比较突出且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其他情形,如因涉及国有资产、外商投资管理、证券市场监管而由法律法规予以特别限制的情形,虽也是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时必须予以重视和考虑的,但这些情形的行政性、政策性色彩更为浓厚,因此,更多更常见的应该是考虑上述的几种情形。

首先我们了解股权转让协议纠纷的类型是很关键的,只有了解这个问题,针对不同的转让协议纠纷类型,才能够使得股权转让协议纠纷得到正确的处理。由于股权转让是一件相对复杂的问题,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需要我们谨慎。

『陆』 公司并不存在,签订转让股份属于诈骗吗

公司并不存在的话,属于空头公司,股份转让肯定也是虚假的

『柒』 各位老师,请问我的股份被别人冒名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给转让了,这属于诈骗吧

诈骗购车与否,需要司法部门确认。

不过,我可以建议您直接到工商局,撤销被冒名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回复您原来持有的股权。工商局有义务撤销虚假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网

『捌』 内部股东以欺骗的手段获内部股份转让的股份能生效吗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为可撤销合同,但在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撤销合同之前,合同是有效的。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撤销合同后,合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所以,如果股东使用欺骗手段获得内部股份转让,那么属于可撤销合同,被欺诈股东可以撤销合同,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但是在被欺诈股东撤销合同前,合同为有效合同。

以上法律意见供你参考。

阅读全文

与股份出让欺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水股份为何大涨 浏览:736
中国富成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348
43号文后土地储备融资 浏览:529
融资担保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业吗 浏览:852
山东中泰证券集团 浏览:179
天狮集团自费去法国 浏览:738
海通证券吴中路 浏览:85
期货数学模型算法 浏览:999
股东会公司权力机构 浏览:227
完成c轮融资5家p2p 浏览:879
外管局为什么限制外汇保证金业务 浏览:872
定期投资理财可以赚到钱吗 浏览:584
湖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浏览:392
支付宝里的理财银行倒闭了赔吗 浏览:757
目前哪个银行理财 浏览:556
做外盘期货的人多吗 浏览:228
双黄公司股票 浏览:663
境外炒外汇出金 浏览:143
理财产品都含基金吗 浏览:750
控股信托的银行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