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族企业上市公司的股票能买吗
为什麼不能买呢?关键是不是好公司.
『贰』 世界范围内的家族企业有哪些
家族企业在GDP中占的比例,韩国是48.2%,中国台湾是61.6%,马来西亚67%,菲律宾和印尼,最大的十个家族体现了本国实质的一半,泰国和中国香港、五个最大的家族体现了26%的市价总值,美国的家族企业创造了78%。
全球五百强企业中175家是家族控股企业,占到35%,沃尔玛公司是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福特、摩托罗拉、微软、丰田、现代,它们都是家族企业。在欧洲的上市公司中,法国和德国的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的比例高达64%,其他国家也接近50%。香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等,总市值达到5000亿。中国大陆的希望集团、方太、网络、网易、盛大等都是家族企业。
在美国,无论经营与管理,家族企业都比那些谈不上血脉相继的竞争对手更胜一筹。按十年平均值计算,美国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是15.6%,而非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则只有11.2%;在资产回报率和年度收入增幅两项重要指标当中,家族企业分别达到了5.4%和23.4%,非家族企业则为4.1%和10.8%。国际权威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日本、韩国、印尼成功的企业90%以上是家族企业。
沃尔玛是家族企业,在名片上他们要印上控股家族的族徵,他们感到我们为家族做了贡献,很自豪。中国经济20年的发展,就是家族企业成功的历史,是家族企业使中国人从穷变富,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国门,才开始有了自豪感。许多家族企业的成员和家族企业雇佣的雇员,在外面都羞于启齿说我是在家族企业工作。为什么这样?是中国的文化意识延续下来的。
家族企业员工应该挺起腰杆做人,对整个社会说我们不是剥削者,我们是贡献者。微软是典型的家族型企业,我坚信,所有的人,都会记着比尔盖茨是美国的英雄,微软让美国人更有骨气。福特也是一个家族企业,而人们看到的是,福特创造了美国汽车的文明。因此要明白,家族企业走的是正路,我们应该受到尊重。
『叁』 如果一个公司想上市,但是它的大股东是一个家族公司,那么它可以上市吗如题 谢谢了
可以,一下是上市公司特点,你说的那个公司符合以下条例就行。 (1)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为非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 (2)上市公司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必须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上市。 (3)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发行的股票不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不是上市股票。 [编辑本段]公司上市发行股票的基本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股份制度的,当然,如果公司不上市的话,这些股份只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发展需要资金。上市就是一个吸纳资金的好方法,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推上市场,设置一定的价格,让这些股份在市场上交易。股份被卖掉的钱就可以用来继续发展。股份代表了公司的一部分,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有100万股,董事长控股51万股,剩下的49万股,放到市场上卖掉,相当于把49%的公司卖给大众了。当然,董事长也可以把更多的股份卖给大众,但这样的话就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恶意买家持有的股份超过董事长,公司的所有权就有变更了。总的来说,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1,得到资金。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只赔50。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4,逃脱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靠银行贷款了。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6,提高公司知名度。7,如果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提高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agency problem)。坏处也有:1,上市是要花钱的。2,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3,上市以后每一段时间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4,有可能被恶意控股。5,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订的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实际上这是惯例,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会把股票的价格订的低一点。 [编辑本段]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条件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上述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编辑本段]上市公司与普通公司有什么区别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相对于非上市股份公司对财务批露要求更为严格 2、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中挂牌自由交易流通(全流通或部分流通,每个国家制度不同),非上市公司股份不可以在证交所交易流动 3、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他们的问责制度不一样 4、上市公司上市具备的条件是:公司开业已3年以上;其股本部总额达5000万元以上;持有股票值达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 最后,上市公司能取得整合社会资源的权利(如公开发行增发股票)非上市公司则没有这个权利。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般特点,如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和经营权。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和投票参与公司决策等。 与一般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将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几乎全是上市公司.
『肆』 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的名单
1、大把这样的企业,很多民企都是这样的家族企业
2、给你举个例子:碧桂园
3、下载个股票软件,专门找民企就对了
『伍』 中国有哪些企业是家族企业
中国家族企业
1、中信荣氏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百年来,荣氏家族从来都不缺乏这样的王牌称号,他们在商场上的纵横驰骋,独领风骚,也逐步为他们在政治上赢得了较高的话语权。这一点尤其在第二代掌门人荣毅仁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荣智健
华人首富李嘉诚
2、和记黄埔 华人首富李嘉诚
在华人中,数潮汕人最重视族群观念,身为潮汕人,同时也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等,总市值达到5000亿港元,是家族企业的典范。
虎父无犬子:小超人李泽楷
美国《财富》杂志将在最新一期发表全球四十岁以下富豪排名榜(不包括美国),香港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以一百廿四亿三千三百万港元财富名列第十位。小超人的表现让人们对李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3.黄光裕
白手起家的黄光裕经过18年的浴血打拼,数次蝉联首富,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财富帝国。
2008年11月19日黄光裕以操纵股价罪被调查,2009年4月有消息称,因经济问题接受调查的国美电器前主席、中国前首富黄光裕因不堪压力,在北京的看守所内自杀,幸被警员及时发现,后康复。2009胡润慈善榜(第60名)。2010年5月18日,黄光裕案一审判决,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个人财富:
2004年财富:105亿元 居2004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2005年财富:140亿元 居2005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2006年财富:200亿元 居2006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二位;
2007年财富:450亿元 居2007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四位;
2008年财富:430亿元 居2008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所在公司:国美集团
主要行业:家电零售、房地产、资本运营黄光裕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商
上市公司:中国鹏润,2002年4月收购;宁城老窖,2002年11月收购
福布斯排行:2008年第2名
执著的茅理翔
4、方太集团 茅家父子
2005年8月,世界品牌试验室的品牌评估报告中,方太品牌被估价为30.81亿元人民币,稳居行业第一。一直以来方太稳步发展,并顺利完成了公司内部新老交替。茅理翔、茅忠群父子二人为中国的家族企业如何进行权力交接树立了典范。
勇于突破的少帅茅忠群
5.王永庆
头衔:台塑集团创始人
财富排名:全球第178名,台湾第三
拥有财富:55亿美元
前年,九十高龄的“经营之神”退休了,台塑集团进入“分权共治”的集体领导时代。退休后的王永庆,可以更加从容享受每天半夜的固定运动 “毛巾操”,日日坚持 “骨要动、气要喘、汗要流”,喜欢清淡饮食的良好生活习惯,使他看上去一派仙风道骨。
其实,王永庆至今仍是台塑的精神领袖。这位祖籍福建安溪的农家孩子,祖上几代人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
16岁那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自己开米店当老板!启动资金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为了卖出更多大米,他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用现在的话说,王永庆提供了针对性很强的个性化服务。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子,买卖双方也见怪不怪。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一来二往成了回头客。
女儿王雪红独自创业成为IT届女强人
王永庆之后开了碾米厂,做了木材生意,不过他最“神来之笔”的当属经营石化行业。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包括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公司。
“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
王永庆扮演着“抬头看”的角色,弟弟王永在就是“低头做”,两人精诚合作。有人问王永在有没有和哥哥吵过架,王永在委婉地说:“他讲他的,我转头走掉就是
著名的汪辜会谈,如今两位老者已然远去
鹿港辜家在台湾家喻户晓,在大陆赫赫有名,有关辜振甫先生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这里不再赘述。他去世后,辜家的主心骨变成了他的侄子辜濂松。叔侄相传的例子在家族企业中并不算多见,而老人的离去使得分家后的局面更加难以揣摩。幸好辜濂松的经营才能广受好评,岛内舆论一般认为,幸好有“理性分家”,才使得鹿港辜家的势力得以延续。
辜濂松
辜濂松与辜振甫叔侄相差16岁辜濂松4岁丧父,母亲因被人诬陷而身陷囹圄,从小受到歧视。五叔辜振甫给他很多关照,他一直铭记在心。
台湾“国泰”金控蔡宏图及其家族以77亿美元财富蝉联台湾地区首富,排名全球第120位。
其他六位进榜富豪分别为:鸿海郭台铭、台塑王永庆及其家族、富邦蔡万才及其家族、远东徐旭东、旺旺蔡衍明、广达林百里。去年进入榜单的台湾富豪有八位,除了今年入榜的七人外,还有目前正因力霸案受到拘押的东森王令麟。
在崇尚财富神话的年代,这七人无疑是时下台湾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财富英雄。拔剑四顾,宝岛之内,问财富谁人可敌!
7.蔡宏图及其家族:领航台湾最大企业航母
头衔:国泰金控集团董事长
财富排名:全球第120名,台湾首富
拥有财富:77亿美元
在蔡宏图领航下,以人寿为核心业务的国泰金控这艘航空母舰,今已涉足保险、银行、房地产、医院等多个领域,资产规模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不仅是台湾金融业龙头,也成为岛内最大的企业集团。
蔡宏图有幸生为富家子,其父蔡万霖,素有“台湾首富”及“保险大王”享誉,1987年蔡万霖便进入世界亿万富翁前10名,此后连续多年位居此列。1995年更以8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六,成为全球华人第一富。
蔡家第一代从商兄弟四人,长兄蔡万生、老二蔡万春、老三蔡万霖、老四蔡万才,四十多年前,蔡家兄弟从成立国泰产险公司起步,迅速发展成以“国泰”为标志的超级企业集团。二十多年前,蔡家兄弟分家,蔡万霖分得四家公司,并以国泰人寿为核心组建起霖园集团。
1980年,刚考取美国律师执照的蔡宏图被召回父亲身边,帮助打理集团核心企业国泰人寿。蔡宏图从最基础的看财务报表学起。10年后,38岁的蔡宏图出任国泰人寿董事长。
蔡宏图接任之际,正值台湾保险市场激流汹涌、险象环生,那时台湾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大批外资保险涌入台湾,外资与本土公司狂打价格战。长期来稳居台湾同业第一的国泰人寿,在市场恶性竞争之下,保单市场占有率从五成掉到了三成。蔡宏图坚持推行持续稳健的长期战略,以创新商品避开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时间一长,打价格战的业者倒的倒,亏的亏,退的退,国泰人寿仍稳居寿险龙头宝座。
“第一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让你追,你听到后面的喘息声就非常紧张。”蔡宏图后来回忆那时的惊险,如此吐露心声。
稳健是蔡宏图最为人佩服的地方。一次,他和堂弟蔡明忠 (富邦金控董事长)等几位朋友结伴到尼泊尔、印度附近的不丹出游。一群人骑着骡子,走在山路上,突然,蔡宏图从骡子上摔下来,脸差点撞到地上。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不声不响地站起来了。
“姿势非常优雅……他是不会出错的人。”蔡明忠描述。蔡宏图常说:“我们是一艘航空母舰,转向没那么快,要慢慢地转,稳稳地转。”
郭台铭:我的领域里没有竞争对手
8.郭台铭
头衔:鸿海集团董事长
财富排名:全球第160名,台湾第二
拥有财富:61亿美元
郭台铭霸气十足,如果放到战场上,必定是龙威虎胆的一员猛将。他的经典告白是:“我的领域里没有竞争对手!”
如今亿万身家,可当年他为了见一个客户,可在外头淋雨4个小时。“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困难,不要轻言放弃。我创业时缺人才,缺市场,缺资金,缺技术,我都经历过了。”郭台铭常言,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妈妈多,儿子才会多。
他说,法国好的葡萄酒,所用的葡萄都是生长在贫瘠土地里,没有水分,缺乏养分。葡萄为了吸收水分,它的根一定要扎向土里更深;为了见到阳光,它的叶子会拼命向外伸展。“恶劣的环境激发强烈的求生欲望,它的生命力就很旺盛,这样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才够上乘。”
郭台铭是个超级工作狂,往往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在他领导之下,鸿海靠苦干、实干、拼命干,终成全球电子代工老大。郭台铭的经营理念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为了留住客户,鸿海追求“最快制造、最快配送、最快交货”,在几大洲同时开设工厂。同样为了留住客户,郭台铭没有“品牌梦”,客户不用担心鸿海翅膀长硬后,会推个“鸿海牌”和客户抢市场。
郭台铭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有一个人去请教某富翁如何致富,富翁说:“请您等一下,故事很长,我把电灯关了再说。”在郭台铭看来,若要致富就必须从每一个细小的地方节省资源,不浪费就是致富的基础。
郭台铭祖籍山西,他说,晋商做生意不讲“零和”而讲“双赢”。比如眼前有3个面包,3个面包我全吃掉,一点渣也不给你留,这是“零和”;但是我吃两个,你也吃一个,这就是“双赢”。
蔡万才及其家族:为三代人挖一口活井
9.蔡万才
头衔:富邦集团董事长
财富排名:全球第247名,台湾第四
拥有财富:43亿美元
台湾最大民营银行、富邦银行拟通过在香港的子公司富邦香港银行,参股厦门市商业银行,成为近年两岸金融业界传得沸沸扬扬的事情。富邦背后的大老板,就是如今年近八旬的蔡万才。
蔡万才几年前渐渐淡出经营,把棒子交给长子蔡明忠、次子蔡明兴。去年富邦集团净赚140亿元新台币,居岛内产险行业龙头位置。
在第一代从商蔡氏四兄弟当中,蔡万才排行老四,声音洪亮,是最为活跃的一人。20多年前兄弟分家时,蔡万才分得以国泰产险为核心业务的几家公司,后将国泰产险更名为富邦产险,2001年整合旗下产险、证券、银行、人寿、投资信托五大公司,成立了台湾第一家金控公司。
蔡万才认为,经营金融业要七分保守,三分冲劲,才会细水长流,要有时间慢慢成长,而千万不能有暴发户心态。他说,创业第一代打基础,很辛苦,资本可能还不够付利息;第二代还是做得很辛苦,要购并;等到他孙子时,挖井水就有了,取之不尽,但不会泛滥。
“事业要永续经营,第三代之后一定要借重外来的专业经营,否则事业就到此为止了。公司大了要上市募大众资金,每次增资家族资金就稀释一点,自己的股份少了,自然要促进公司大众化,特别需要公司的专业化经营。”
蔡万才遵循了蔡家集团的发展特点,先以金融、房地产为主轴,再扩展至服务业、制造业。如今富邦继续购并商业银行,目标是成为混业经营的金融旗舰;同时,通过参股台湾前两大电信公司,成为电信服务市场的新霸主。
徐旭东:蓝、绿通吃的新“经营之神”
10.徐旭东
头衔:远东集团董事长
财富排名:全球第707名、台湾第五
拥有财富:17亿美元
民进党执政后,徐旭东与台湾“第一家庭”往来密切,个人声名扶摇直上,甚至被誉为继王永庆之后新一代的“经营之神”。
2003年徐旭东拿下SOGO太平洋百货经营权时,曾宴请陈唐山、陈哲男、黄芳彦等与 “第一家庭”关系密切的人士。当年远东饭店圣诞节点灯,徐旭东还请“第一夫人”吴淑珍出马。
其实,徐家早年在国民党执政时,与权倾一时的蒋彦士交好,徐旭东更与国民党大佬黄少谷之子黄任中结成莫逆。
如此懂得经营政商关系,徐旭东可谓 “富贵险中求”。
徐旭东很怕寂寞,如果新闻版面隔太久没有他的消息,他会浑身不自在,一定又会想办法跳出来,成为媒体焦点。
同样为了排解寂寞,徐旭东还是个百分百的工作狂。朋友说他是 “台独”分子(指太太住海外,先生在台独自生活),晚回家没有太太管,所以经常留在公司开会到半夜。下属也最怕他出差回来,因他一回来,就会排很多会议,有时他太累了,会议进行一半便打起盹来,但突然醒来后,还能把同仁问倒。
讲话喜欢掺杂几句英语的徐旭东,1941年生于上海,身为远东集团第二代掌门人,把远东版图从纺织、水泥、化纤、航运、百货,快速扩张至金融、电信领域,已有亚洲水泥、远东纺织、远东银行等多家上市公司。
蔡衍明:米果大王的“学历无用”论
11.蔡衍明
头衔:旺旺集团董事长
财富排名:全球排名第743,台湾第六
拥有财富:16亿美元
他,不是太平绅士,而是乱世枭雄。
他,是中国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台商,机身上画有可爱的旺仔图像。
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指出,现在的商业世界就像拓荒时代,这时最需要的不是学院派营生者,而是能在现实环境中独立思考的街头营生者。
蔡衍明正在大陆这块“经济新大陆”上,迸发出他街头营生者的能量。
19岁时,蔡衍明自告奋勇从父亲手上接下宜兰食品厂,并将宜兰食品由外销加工厂,转型为内销品牌商。他推出浪味鱿鱼丝品牌,花大钱打广告,结果一年下来赔了一亿多。
因为没有退路,逼出了他的街头斗犬性格,他到处筹钱,图谋东山再起。
当时,他看好台湾稻米过剩,从事日本米果生意有钱可赚,因此找上日本前三大米果厂商之一,花了两年争取到技术合作,据此在台湾市场快速崛起,站稳脚跟。
将版图移至大陆,对他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连上海也很少有台商,但蔡衍明居然跑到内陆的湖南长沙。几年后,大陆米果市场竞争激烈,米果售价从一公斤50元掉到30元。
“除根之后,才好做!”蔡衍明采取割喉策略,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应战,并将价格一口气杀到一公斤5元。而米果生产设备一条就要近千万美元,但为了全面阻绝对手,他砸下数千万美元,将生产线一口气扩充到十条,终将旺旺打造成全球最大米果制造商。
街头的成功,让蔡衍明更加笃信 “学历无用”,每个儿子18岁后,他就不让再升学。他自信地说,“学校老师永远有,我这个老师不是永远有!学历高的人比较不稳定,学历低的比较能真实认识自己!”
林百里:乌龟哲学成就第一
12.林百里
头衔:广达电脑董事长
财富排名:全球排名第897,台湾第七
拥有财富:13亿美元
今年适逢广达创立20年,年初林百里在公司旺年会上说,“鸿海精密是电子业的'一哥’,广达要做'大哥’”。
“乌龟跟兔子比,一定赢不了兔子。但是乌龟只跟自己比,一步一步往前走;兔子跟别人比,一定会懈怠。”林百里要求广达员工要像乌龟那样谦虚,要像乌龟那样稳健向前。
林百里就读台大电机系时,同学90%选择出国深造,林百里自认成绩一般,无法在学术界竞争,便放弃了科学家的梦。据说有一次他邀请一位漂亮女同学参加舞会,女同学问他有没有考托福准备出国留学。林百里说没有,女同学一听就婉拒说:“对不起,我脚痛。”
大学毕业后,林百里与朋友创立了三爱电子,林百里参与研发了电子计算器,当时日本的电子计算器一台要七八万元新台币,而三爱的只要一万多元,这样三爱第一年就赚了钱。
一年后,林百里再度创业,与朋友创立金宝电子,不料几年后一把火烧掉了金宝6亿多资产,时任金宝总经理的林百里只好辞职谢罪。
1988年,林百里三度创业,设立了广达第一条笔记本电脑生产线。为了得到订单,林百里经常背着一台重达十五磅的笔记本电脑拜访客户,到客户面前展示。为了争取时间,他还带上一台打印机,只要当场取得订单,马上印出报价单。白天走街串巷,晚上步履蹒跚回到散发着怪味的汽车旅馆。
林百里正是凭着这种不懈的乌龟精神,领导广达一步步发展为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NB)代工厂。
『陆』 上市公司和家族企业有什么区别啊发现公司上市后继承人就不一定是家族后代了,那为什么很多公司还争着要
这是不同概念的。公司继承人和职业经理人和董事会股东关系是很微妙的。董事长不一定控股最大方。
上市可以获得更大的资金,对企业还是会有好处的。
『柒』 什么是家族企业
目前我国内地有150万家民营企业,其中80%以上属于家族企业。而在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的比例也高达65%~80%,在美国,9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雇用了50%以上的劳动力,在世界500强中的美国企业,其中有35%是家族企业。在华人中,华人首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等,总市值达到5000亿港元,也是家族企业。
中国家族企业在经济转轨中发展起来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称得上是企业的“鼻祖”。原始形态的企业就是家族企业。无论在农业经济的手工业时代,还是在工业经济的机器大工业时代,家族企业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当代社会,家族企业仍是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美国人克林·盖尔西克等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一书中指出:“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归属于家族企业,其中既有著名的世界最大超级市场奥尔玛和投资界领袖富达投资公司,也有独守一隅的小杂货店”。
当今中国的家族企业是在经济转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转轨”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观念转变,从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转变成“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开办个体工商企业和各种形式的私有企业。二是立法保护,从“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转变成通过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私有企业给予支持和保护,逐步改变对私有企业的歧视和平等待遇。三是市场需求,从“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转变成私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私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今中国的家族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展壮大,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7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私营企业开始萌芽探索;第二阶段,1988~1991年,1988年国家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私营企业得到了立法保护;第三阶段,1992~1996年,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第四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肯定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家族企业已有了相当规模,采取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等形式。
家族企业无疑是私有企业,或者称私营企业。
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多角分析
一、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必要性
社会资源是稀缺的,家族企业现代化的目的就是提高社会资源的效应,可持续发展。从当前国内国际的环境来看,家族企业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
1、中国现代化的要求。据统计,1998年,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4个国家和地区完全或基本实现了第一次现代化,占样本总数的49%。注(2)这些国家正在向第二次现代化迈进。中国仍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攻坚时期,同时在进行第二次现代化,面临较大的压力。为了顺利实现现代化,中国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前两步已经完成,第三步的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左右,赶上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要在今后50年时间内,全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即完成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家族企业必须尽快实现现代化。
2、中国加入WTO的要求。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WTO,随着市场开放的逐渐深入,市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中国的家族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就要是尽快实现现代化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以IT产业、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知识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劳动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总和,目前已达到8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导致传统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持续下降。因此,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加盟高科技产业,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家族企业绝大多数为传统行业,如果不进行战略调整,难以为继。
4、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目前,我国不少家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与工艺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在当前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生命周期呈缩短的形势下,如果不能及时转变粗放式经营的状况,企业将面临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不断萎缩的境地而最终被淘汰。
二、家族企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两面性”
从家族企业发展史来看,可以概括为“成也家族,败也家族”。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是推动或制约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与国有、集体等企业相比,我国家族企业在进行现代化过程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这种“两面性”对家族企业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1、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企业有较强的“团队效应”。在企业初创阶段,“团队效应”更加明显。一是借助亲情增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地勤奋工作。二是家长式管理能够形成强大的领导核心与执行能力,能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并做出迅速的反应。三是传统的家庭等级制度和“遵上"、“忠信"、“服从"观念以及家族成员彼此高度的认同感和一体感,有利于减少企业内耗、降低管理控制难度和成本。这种较强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现代化改造。
企业主有较强的使命感。企业主经营的绩效决定家族的成败兴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企业主承担着家族的使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使企业主行为与其利益正相关;另一方面企业主必须对家族负责,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这些利益机制迫使企业主必须竭尽所能来促使企业发展,而个人的经营管理才能也得以充分发挥。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主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就有利于企业的现代化改造。
企业有较灵活的运营机制。 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的规模不大,“船小好调头”,避免了许多生产、管理方面的“大企业病”。家族企业在运营中能够机动灵活地对外界信息进行反馈。在知识经济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市场瞬息万变,机动灵活的运营机制能够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2、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个人独裁”。家族企业中的家长式管理主要是采取集权式的组织模式、恩威并用的管理方法,“家长”的示范效应等方式完成企业的经营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在创业初期是高效率的,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然而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综合素质不全面时,由于企业的股权过于集中在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长手里,缺乏集体的决策机制,特别是缺乏约束经验者行为的有效监督,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增大,企业的命运维系于一身,存在极大的风险。在决定企业是否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之时,“家长”一人说了算,如果其思想保守,没有意识到现代化改造的重要意义,则企业现代化必然受阻。
“任人惟亲”。大多数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侧重于近亲使用,而不能对社会优秀人才进行“择优录用”。据《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表明,20.9%的私营企业主愿意自己配偶参与企业管理,而绝大多数私企老板都为子女“预留”了接班位置。然而每个家庭的能力有限、智力有限,如果不从社会上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家族企业,那么企业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这种任人唯亲的观念和做法与知识经济时代相悖。
“小富即安”。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不进则退”,企业必须进行“二次创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一些家族企业在“小富即安”思想的支配下,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停滞不前,最后走向衰落,“富不过三代”。 “小富即安”思想阻碍了二次创业,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国外的大企业往往具有强大的研究开发队伍,不少企业建有研发中心和信息中心,并有配套的企业创新机制,这样能够使企业始终保持前沿的产品和尖端的技术,现代化程度较高。中国的许多家族企业往往是“一两个产品打天下”,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可以在很长的时期保持不变,后续开发能力比较薄弱,更谈不上现代化。
三、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外部制约因素
中国家族企业实施现代化时,将可能遇到以下外部因素的制约。
1、行业准入限制。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与公有经济相比,非公经济在行业准入方面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不能获得同公有经济公平竞争的条件。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重点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三个行业、两个产业”等策略,为家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但在金融、电信等垄断性行业,短时期内家族企业还难以有所作为。
2、融资渠道不畅。在间接融资方面,根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私营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面临担保条件难以满足,信评等级评定过严,贷款数量太少,贷款期限太短,企业不愿公开信息等困难。其中“担保条件难以满足”的因素占59.3%。注(4) 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上市的仍然很少。家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积累和非正规渠道融资。
3、经济信息不灵。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由于政府与国有企业天然的“血缘关系”,政府责无旁贷地为国有企业提供信息。对于家族企业,政府却视为“旁系”,没有足够的动力为其提供信息,家族企业有可能丧失许多进行现代化的机遇。
家族企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要求中国的家族企业全部向现代化改造,是不现实的,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但是,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应选择现代化的最优路径,把第一代创业者开创的家族企业持续发展下去。以下五个方面的路径可供选择。
1、企业制度公司化。家族企业在发展中经历了业主制(Solo Proprietorship)、合伙制(Partenership)、公司制(Corperation)等主要形式。实践证明,公司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一种较为科学的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三层分立的治理结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企业通过公司制能够拓展多元化的融资,例如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得充裕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监督,为企业与现代化发展创造外部条件。另外实行公司制,为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也创造了条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现代化的方向就是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
2、企业管理现代化。家族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实施科学管理,这是个动态的过程。迄今为止,企业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家长制、古典式(泰罗制和科层制)、行为科学模式和系统模式等四种方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方式也逐渐从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管理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家族企业的管理机制也面临同样问题。事实证明,家族企业采取现代管理方法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沃尔玛超市连锁店2001年销售总额达到2200亿美元,超过了上年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注(5)显示出了家族企业的巨大潜力。当前国际流行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主要有:学习型组织,即通过“干中学”(Doing by Studing)使企业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敏捷制造企业,即能够快速、动态地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生产的管理方式;企业再造,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汉默将其描述为 “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上,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获得戏剧化的改善”;精良生产,其核心思想就是“取消一切不必要的获得,杜绝浪费”;管理集成,其主要内容是,整体优化,按照系统论的要求,对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取长补短,综合协调,发挥整体效应;企业资源计划(ERP),基本理念是让企业雇员能够获得和生产经营有关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各部门的相关信息;注(6)扁平化网络组织,即通过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改变传统严格专业和部门门分工下的科层制组织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我国的家族企业可以结合本身情况有选择地借鉴与采纳,这样可以避免在企业现代化过程中少走弯路。
3、企业人才社会化。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其素质高低、才能发挥程度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族企业的模式下的人才机制大多是“任人唯亲”,这在创业时期由于家族的“亲和力”及不计报酬地劳动而产生独特的优势,但是当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并非所有家族成员都符合企业的需要,有的还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于高层经理人员,危害则更为严重。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家族企业的人才机制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了。人才机制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使人才能够在开放、竞争、激励与约束完备的环境中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目前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如股权激励、浮动工资、技能工资、目标管理等。以股票期权为例,《财富》杂志1996年公布的全球前500家大工业企业就有89%的推行了这种方法。注(7)中国的家族企业进行人才机制社会化的根本途径是:一是建立高层经理人员开放竞争、择优录用的机制,使优秀的非家族成员能够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才能;二是吸取现代人才激励理论的有关方法,如前述股权激励、目标管理等;三是实施团队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强班组成员的凝聚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四是提高科技人才的比重,进行知识管理。
4、企业经营国际化。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市场将迅速地开放、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于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也同时存在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并充分获取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益处。具体看来,主要应当通过如下途径提高家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一是直接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利用外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与生产方面的经验来武装本企业;三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踪市场前沿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产业定位上应当选择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即优先选择高科技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附加值高的产业等;产品生产和工艺流程高科技化,始终保持尖端性和前瞻性。
5、企业资源信息化。信息技术与信息经济的发展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信息化改造,使之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相协调,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家族企业的资源信息化改造就是通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来提高家族企业的科技含量,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MIS)、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并实现与外部互联网络的衔接注(8),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现代电子商务等信息网络的模式进行生产与管理。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如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实现生产与管理效率的提高。
『捌』 封闭式的家族企业与上市公司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要看你的家族企业有多大/100﹪股权股权最高的权利 同时要保证家人(下属)不越权 可是一般要是长辈不可能听的
『玖』 什么是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就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
美国学者克林·盖克尔西认为,判断某一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不是看企业是否以家庭来命名,或者是否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里,而是看是否有家庭拥有所有权,一般是谁拥有股票以及拥有多少。这一定义强调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学者孙治本将是否拥有企业的经营权看作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他认为,家族企业以经营权为核心,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顽强的生长和发展着。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
据统计,家族企业创造的价值目前占据美国GDP的50%,并为美国提供了50%的就业机会。而据美国家族公司研究所的调查,家族控制企业对美国新增岗位的贡献率达78%。同时在这些家族企业中,不再是控股严密的私人公司和夫妻店,也存在很大比例的上市公司。据《幸福》杂志统计,在全球500家大型企业中,有175家家族企业。而在美国公开上市的最大型企业中,有42%的企业仍为家族所控制,近几年来虽然美国上市公司股份呈分散化趋势,但总体上来说,家族仍然控制着企业较大的股份。
据香港学者郎咸平教授对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研究,目前在欧洲各国中,前15大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比例均在20%以上。比利时和法国甚至达到36.63%和33.80%,家庭企业在所在国的作用非常明显。
在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中,最大的15个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占总市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绝大部分。据2002年《新财富》第8期的资料,除了中国大陆、日本外,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等前15大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占据总市值和GDP的比例分别为34.4%、61.7%、38.4%、28.3%、55.1%、29.9%、 20.1%、53.3%和84.2%、21.5%、12.9%、76.2%、46.7%、48.3%、17.0%、39.3%,可以看出在这些国家经济中家族控制非常明显。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掀起了家庭经营的第一次浪潮。随着对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认同,占据私营经济绝大比例的家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1989年我国的私营企业共有9.05万户,到2001年私营企业增长到 202.85万户,增加了21.4倍,注册资金从84亿元增加到18212.2亿元,增加了215.8倍(未扣除价格因素)。在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方面,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由1989年的0.57%上升到2001年的12.7%,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提高近1个多百分点。在就业贡献上,私营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1989年,全社会每100个新增就业者中有0.07人流向私营企业,到2001年时,已增至有33人流向私营企业。
可以看出,无论是欧美的发达国家还是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就业压力很大的国家,发展以家族企业为主导的私营经济,对于解决就业压力,提高国民福利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家族企业进行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拾』 如何在数据库中找出上市公司是家族企业
先根据文献确定什么样的控股比例是国有控股公司,在数据库中有一个数据库好像是叫股东股权数据库的,根据上面资料可以进一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