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三房巷集团利润

三房巷集团利润

发布时间:2021-08-28 22:06:54

① 江阴和武进经济哪个发展好

武进也不错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在新世纪奏响了中国发展的嘹亮旋律。在这片吴越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土地上,武进,就象一块晶莹的绿宝石,镶嵌在长江洪流和太湖碧波之间, 96万人民在1242.3平方公里的沃土上,秉承着先人的勤劳和智慧,用汗水和热血编织着光荣与梦想。武进是长江三角洲最有经济活力的腹地。这里,曾经是著名的“苏南模式”的春 秋 淹 城 发祥地,大量的中小企业经过市场经济锤炼和体制创新的洗礼,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轻纺、化工等产业的基础上,新材料、电子制造、精密仪器、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武进拥有悠久执着的人文传统,儒风蔚然,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1546位武进籍的进士,其民风底蕴可见一斑。新世纪的武进在构筑独特的人才战略优势,规划建设中的大学城将集中一批高等专业技术院校,专门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最强大的动力。 武进是一块富有创造力的土地。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建设成集精密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科技园区。武进外向型 农业综合开发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将营造长江三角洲极具个性的生态发展园区。平山远水、风景秀丽的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将太湖灵秀汇于一湾,是经典的江南风光胜地。

② 江苏省江阴市人口面积和人均收入分别是多少

作者:江阴市统… 文章来源:江阴日报 点击数:2806 更新时间:2009-3-10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江阴的目标任务,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挑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再上台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明显提升[注①]。

一、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0亿元,增长4.70%;第二产业增加值949.95亿元,增长14.70%;第三产业增加值558.45亿元,增长15.70%[注②]。全市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622元,比上年增长19.84%,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8673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1.41:62.09:36.50,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创历年新高。全年财政收入24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6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2.19亿元,增长24.11%,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01%。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第一,实现六连冠。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荣膺影响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其中农业产值17.16亿元,林业产值2.55亿元,畜牧业产值12.84亿元,渔业产值5.9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0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0.34万吨,其中夏粮4.65万吨,秋粮15.69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45.66公斤,其中小麦亩产295.5公斤,水稻亩产567.70公斤。全年生猪出栏33.50万头,家禽出栏1100万只,奶牛存栏7598头,牛奶产量3.37万吨,肉类总产量5.26万吨,水产品产量2.32万吨,水果、禽蛋、特种养殖等其他农副产品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市“三资”投入农业9.5亿元,累计达到41.32亿元。全市有农业旅游点73家,完成农家乐餐饮、垂钓、农产品销售等营业收入3.5亿元。年内有2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小麦、水稻、能繁母猪保险覆盖面达100%,发放粮食政策性补贴2763.33万元。全面实施农业“510”工程,在全市新建或完善提高10个五百亩以上生态园、10个五百亩以上蔬菜基地、10个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10个千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10个无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29.2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69%。城乡“菜篮子”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5.79万亩。全年农业机械化投入2620万元,新增高性能插秧机26台,更新大中型拖拉机58台、耕整机100台。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77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40台、联合收割机571台。全市机插秧面积24.68万亩,机插率92%。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5.4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750万方,疏浚河道217条,累计完成河道清淤350万方。修建防渗渠道65公里,改造机电泵站73座,完成圩堤加高加固16.1公里,改造圩口闸12座。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工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46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3%;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359.27亿元,增长20.17%;实现工业利税380.65亿元,增长20.24%;实现工业利润266.70亿元,增长17.83%。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3.27%,比上年提高11.0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9%,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167.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71%。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480.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1.31亿元,增长17.57%。规模工业支撑强劲。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0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2%,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89.82%,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893.02亿元,增长16.94%,占全市的比重为89.30%,比上年略降0.51个百分点。华西村营业收入500亿元,兴澄特钢、阳光集团、三房巷集团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海澜集团、澄星实业集团、法尔胜集团、新长江实业集团、双良集团、西城钢铁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超100亿元,7家企业超50亿元,6家企业超30亿元,7家企业超20亿元,21家企业超10亿元。39家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20亿元1家,超10亿元的7家。全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877.11亿元,实现利税256.77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6.00%和67.46%。年内新增省名牌产品16只。参与制定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增加到119项。工业企业在调优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贡献份额继续放大。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0%[注③],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61%。民营经济年末注册资金73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0%,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553.71亿元,增长17.80%;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16.52亿元,增长2.4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238.37亿元,增长11.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59.54%,比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14.92亿元,增长20.10%,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67.5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7.45亿元,增长23.20%,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0.95%。实现税收84.54亿元,增长31.40%,占税收总收入的45.90%。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比重提高、贡献增大。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00.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7%。其中城镇投资183.00亿元,农村投资217.33亿元。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19亿元,比上年增长658.82%;第二产业投资250.96亿元,增长3.54%;第三产业投资143.18亿元,增长11.04%。工业完成投资250.42亿元,增长3.39%。25个重点服务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51.24亿元,38个工业重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8亿元。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7%;全年建筑业资质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48万平方米。年内创无锡市级优质工程5项。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平稳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8%。年内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679.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2.7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2.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2.9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43.48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面积63.91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79.5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23.02万平方米和11.31万平方米。

金融业 金融业稳健运行。全市驻澄银行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251.61亿元、贷款余额993.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66.51亿元和125.57亿元,存款增长迅速,存贷比有所下降。年内银行现金净投放17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4%。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保险业务支出15.06亿元,增长16.93%。年内全市证券交易量1160.33亿元,比上年减少64.76%。

国内贸易业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其中城区181.97亿元,增长25.22%;农村111.37亿元,增长2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54.03亿元,增长22.65%;住宿餐饮业32.57亿元,增长24.63%;其他行业6.74亿元,增长129.70%。全市重点物流园区年内实现开票销售收入595.13亿元,比上年增长46.36%;上交税金7.07亿元,增长51.29%。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3.27%。年末全市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111.14万门,拥有固定电话(包括移动式固定电话)用户93.08万户,比上年增长2.30%。年末在网移动电话用户136.22万户,比上年净增17.60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8.67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7.31万户。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客运总量1188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5508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36%和1.64%;完成货运总量2801万吨、货运周转量25410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1.55%和8.84%。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8740万吨,比上年增长21.09%,其中外贸运量1099万吨,增长1.57%。完成集装箱运量50.2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63.48%。全市年末拥有各类汽车11.57万辆,比上年增长17.22%,其中私人自备车8万辆,增长24.42%,私人自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的比重为69.14%。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完善。进一步调整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夏港镇、申港镇撤镇建街道,撤销石庄办事处,成立临港新城新材料产业园。全面完成市、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调整,稳步推进第一批10个单位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试点,启动行政、事业单位公有资产管理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华士国际等3所公有民办学校转制,成立市文广新局和文化艺术集团。积极推进“三大合作”组织建设,新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5家,累计86家;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6家,累计达到88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家,累计133家。

市场培育和建设 市场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大。全市拥有各类市场92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29个,消费品市场63个。全年贸易市场成交总额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868.14亿元,增长38.66%。有9家重点市场成交额超10亿元,其中江阴市金属材料市场、江阴长江港口物流园区交易中心和江阴景澄物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和提高。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35.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2%,其中自营出口额87.91亿美元,增长36.61%。全市有132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其中21家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三房巷集团进出口总额达14.69亿美元,成为我市进出口总额最大的企业。全年新批外资项目60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32个,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2.56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6.83亿美元,增长8.61%;全年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18个,新增服务业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2.85亿美元;年内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0.62亿美元。新增境外企业13家,年末累计在册127家。目前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4个。完成工程劳务营业额1.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7%。

旅游 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84.60亿元,比上年增长9.71%;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650.89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16747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2823人次;旅游景点接待游园人数1176万人次,增长17.30%。旅行社年内接待游客67.13万人次,增长18.61%。19家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7.22%。

沿江开发 沿江开发加速推进。开发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科技城建设。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18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00%。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00.74亿元,增长27.70%;实现财政收入34.79亿元,增长51.55%;年内新批进区项目150个,其中外资企业30个;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4.34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1.71亿美元。临港新城坚持“双轮驱动”、“港城联动”,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584.11亿元,比上年增长33.02%。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85.81亿元,增长29.24%;实现财政收入39.38亿元,增长25.54%;年内新批进区项目447个,其中外资企业27个;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6.02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2.60亿美元。靖江园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82.01亿元,增长74.39%。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21.90亿元,增长125.43%;实现财政收入4.85亿元,比上年增长67.40%;年内新批进区企业48个,其中外资企业2个;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0.72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0.98亿美元。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66万人,比上年增长9.28%。全年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9个。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6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7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2个;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2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个;省科技支撑计划5个;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个;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71个。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年共组织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年内申请专利2524项,授权981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级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个,省级软件园1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35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0.3亿元,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9.18亿元。

教育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85047人,其中小学84892人,普通中学71614人,职业中学7480人,大中专20838人,特殊教育22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5349人。各类学校教职员工14527人,其中专任教师13464人。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普通高中高考录取率95.5%,本科录取率65.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18%。各类创建成果显著,要塞中学和江阴二中分别创建成省三星级和二星级高中,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成为全省首批“四星级职业学校”,全市47所原实验小学、省示范初中全部转评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有4所小学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估验收,3所幼儿园创建成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我市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达到省优标准的比例分别提高到100%、91%、90%。南菁高中新校区建设顺利推进,江阴高中新校区建设立项,要塞实验小学南校区和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竣工投入使用。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08年扎实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申报工作,确定6处文保单位进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候选名单,一批文保单位修缮竣工。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文物点445处,新发现文物点257处。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建成“三创”载体20万平方米,引进软件和文化创意企业85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92.7%,城乡居民人均公共文化场馆面积0.42平方米,建成“农家书屋”232家,12个文化服务中心、229个村文化活动室达到无锡市级标准。 “幸福进万家 文化欢乐行”送文化下乡深入人心,直接受惠群众达80多万人次。艺术生产成果丰硕。14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1件广播电视作品获得无锡市级以上奖项。全市拥有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20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藏书894万册。全市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8.90%,有线电视用户36.08万户。《江阴日报》全年出刊299期,出版报纸980万份。

卫生 卫生事业继续提高。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所,实际开放床位4717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319人,其中医生310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参合人数75.2万人,参合率达到100%,住院补偿率达40%。完成了参合群众的免费健康体检,共免费体验52.8万人,体检率达96%。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环境卫生面貌不断改善,新创国家卫生镇1个,累计达9个;新创省卫生村22个,累计达197个。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7.54岁。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进展顺利,市红十字血站投入运行。

体育 幸福江阴与奥运同行成效显著。全年举办市级体育比赛和系列活动35次,承办国际比赛2次,国家级比赛6次,省级比赛4次。年内获省级以上金牌14枚。原江阴籍小将陆春龙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蹦床金牌,二中女足队员翁新芝、翁晓洁入选国家队获得奥运会第五名,吴仁宝等5人当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毛二度等2人当选北京残奥会火炬手。全年输送省优秀运动队2名、省体校3名、无锡市体校19名。加快推进镇村“四个一工程”建设,全年完成430万元的体育器材配送下乡,安装健身器材180套、篮球架40副、乒乓球台120张。全年完成体彩销售1.82亿元,在全省县级市中继续名列第一。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20万人,比上年增长0.19%。全市人口出生率7.14%。,比上年下降0.0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7%。,比上年提高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47%。,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全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47%,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9.36%。确定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9136人,发放奖励扶助金5092万元。

幸福江阴 幸福江阴扎实推进。2008年幸福江阴建设综合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百姓对自己的幸福感打出了高分。客观评价方面:监测的39个指标中,完成或超额完成时序进度的有37个。2008年客观指标为92.21分,比上年提高3.64分。主观评价方面:97.1%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92.85%的人认为自己家庭收入能满足正常开支、生活比较富足,95.15%和94%的人分别对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感到满意,98.8%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心情舒畅,99.55%的人认为自己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96.8%的人感到作为江阴人自豪与幸福。百姓对幸福感平均打分为86.82分。根据主客观评价情况,2008年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数为90.05分,比上年提高2.39分。

就业 城乡统筹就业加快推进。年末全市从业人员71.76万人,比上年增长2.15%,其中第一产业6.92万人,减少10.71%;第二产业41.6万人,增长2.06%;第三产业23.68万人,增长6.81%。年末城镇职工12.3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3.48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35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8.56万人。年内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62万个,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2.0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农村调查失业率为3.16%。严格执行最低工资的规定,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月薪制实施率稳定在90%以上。

社会保障 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升。年内新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8.03万人,实际缴费人数34.24万人,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47.08万人。29.99万名历次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2.40万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年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900元和2880元,年内发放低保金3643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1140万元。发行福利彩票1.18亿元。

城乡居民生活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38171元,比上年增长16.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14元,增长13.04%;农民人均纯收入11975元,增长12.5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0993元,增长38.9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4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9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93平方米。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在市镇联动中取得新进展。完成四大片区规划研究、市域产业规划、空间管制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城市骨架路网基本形成。徐霞客大道建成通车,完成澄杨路改造工程,芙蓉大道西段、长山大道南段和暨南大道一期按计划实施。片区开发有序推进,城市客厅天华轴线景观通道基本建成,体育中心二期主体封顶。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览园、赞园开园,澄江福地商旅、兴国公园配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启动市民卡“一卡通”工程。全市完成拆迁259万平方米,建设拆迁安置房155.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52.39平方公里。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新、扩建和改造220千伏变电所8座、110千伏变电站13座。年末主变容量933万千伏安,比上年增加245.3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183.3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1%。自来水日供水能力9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21023万立方米。城乡公交协调发展。新增公交空调大巴100辆,拥有营运车辆470辆。营运线路总数达46条,总里程达436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15%。加快农村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3个农村客运站和411个农村公交候车亭,自然镇村公交覆盖率达70%以上。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保取得新进展。年内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5123吨、二氧化硫减排1.29万吨。工业污染源废水达标率、各污水处理厂总体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3.3%和92.6%。水环境整治强力推进,全面落实“河长制”,基本完成张家港河、锡澄运河综合整治,整治河道65公里,驳岸60公里,归并封堵排污口200多个,13个河道“小康断面”水质监测全面达标。整治改造“三高两底”企业54家,并停“五小”企业93家。开展循环经济试点8家,组织清洁生产审核60家。铺设污水主管道382公里,累计超过130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综合处理率达到85%以上。建成了15个绿色社区、13个绿色学校、10个绿色家庭及10个环境友好型企业。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稳中有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4.2%。市区区域噪声平均值57.4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72.4分贝。

造林绿化 绿色江阴建设成效显著。年内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3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5.8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3.81%和15.5平方米,创建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镇3个、示范村44个,被联合国规划署和国际公园协会评为国际花园城市。

注①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注②③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③ 江阴的经济发展

江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9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2.8万美元。
江阴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4.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520.9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178.7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0:55.2:42.8,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江阴市民营经济注册资金1876.1亿元,增长18.3%。其中私营企业1562.5亿元,增长20.7%;个体工商户36.9亿元,增长28.6%。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05.3亿元,增长8.0%,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5.6%。上缴税金181.7亿元,增长8.6%。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806.9亿元,增长1.5%。 工业
江阴市全年工业用电量212.1亿千瓦时,增长0.2%。完成工业总产值6522.5亿元,下降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21.3亿元,下降2.7%。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产值1802.9亿元,增长0.9%;重工业实现产值4218.4亿元,下降4.1%。在江阴市跟踪统计的15种重点产品中,有4种产品的产量实现增长。
江阴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63.8亿元,下降3.6%;产品销售率97.4%,下降0.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27.6亿元,增长2.3%;利润353.7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6.6%,比去年减少2.2个百分点,亏损额17.9亿元,比去年增加3.5亿元。
江阴市百强企业中,三房巷集团、华西集团、海澜集团、阳光集团、兴澄特钢、新长江实业等6家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法尔胜集团、双良集团、西城三联、澄星实业、远景能源、华宏实业等6家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10家企业超50亿元,8家企业超30亿元,16家企业超20亿元,28家企业超10亿元。47家工业百强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10亿元12家。百强企业贡献继续增大。江阴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049.2亿元,实现利税392.4亿元,分别占江阴市规上工业总量的70.3%和74.4%。
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19.8万吨,下降0.9%;油料总产量2876吨,增长38.1%,其中油菜籽总产量2025吨,增长5.3%;茶叶总产量11吨,增长10.0%;水果总产量7.9万吨,增长9.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为1.2千公顷,增加0.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6千公顷,增加0.1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3.5千公顷,增加0.4千公顷。
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4.2万吨,下降4.7%,其中猪牛羊肉2.7万吨,下降3.6%;禽蛋总产量1.0万吨,下降5.7%。奶牛存栏0.6万头,下降1.8%。全年水产品产量2.7万吨,增长3.1%。
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营业收入130.8亿元,增长10.5%;实现增加值67.3亿元,增长9.3%。全年共获无锡市工程质量小组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无锡市“太湖杯”优质工程奖9项,无锡市建筑装饰优质工程6个,3家施工企业和2家监理企业获得无锡市建筑业优秀企业称号。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6.0亿元,增长10.2%。分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0.7亿元,下降17.2%,第二产业投资478.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556.7亿元,增长17.6%。分注册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24.7亿元,增长44.0%,三资经济投资114.4亿元,增长47.8%,其他经济投资806.9亿元,增长2.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69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6.7%;新增固定资产653.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2.5%。
房地产市场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8.9亿元,增长40.6%;商品房施工面积1673.4万平方米,增长25.6%,房屋新开工面积543.8万平方米,增长27.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8.3万平方米,下降 44.6%。商品房销售面积190.5万平方米,增长2.7%,其中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58.2万平方米,增长3.0%,住宅49.6万平方米,增长9.1%;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132.2万平方米,增长2.6%,住宅114.9万平方米,增长2.7%。商品房销售成交总额126.2亿元,下降3.1%;其中住宅销售额101.3亿元,下降3.8%。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1亿元,增长11.3%。其中,城镇零售额465.4亿元,增长12.1%;乡村零售额177.7亿元,增长9.1%;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06.9亿元,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6.1亿元,增长8.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家具类增长13.5%,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5%,中西药类增长9.3%。
开放型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23.0亿美元,增长11.5%,其中出口130.2亿美元,增长20.2%;进口92.8亿美元,增长1.3%。江阴市32个出口企业品牌列入2014-2016年度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数量继续保持全省县级市及无锡各板块领先地位。
江阴市新批外资项目49个,其中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17个;完成到位注册外资8.6亿美元,增长5.6%,完成比例位居无锡各板块首位。
全年完成服务外包业务合同金额12.2亿美元,增长35.2%;完成业务执行金额10.1亿美元,增长36. 1%;完成离岸业务合同金额7.3亿美元,增长36.9%;离岸业务执行金额6.1亿美元,增长41.8%。
外经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超5亿美元,投资规模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我市被认定为无锡市“走出去”改革试点地区。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41.9万辆,其中汽车32万辆,增长11.6%。私人汽车快速发展,年末达27万辆,比上年增加3.5万辆,增长14.9%。
全年完成客运量7490万人次,下降36.6%;完成货运量3874万吨,下降19.1%。江阴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4006万吨,增长3.7%。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24.8亿元,下降1.8%;发送函件1407万件,下降27.1%。城乡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50.4万户,比上年增加5.1万户。
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游客5.8万人次,下降7.3%;接待国内游客1465.2万人次,增长6.5%。旅游总收入达218.6亿元,增长8.9%。江阴市拥有A级景区8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2家,国家3A级景区2家,国家2A级景区4家,农业旅游点35个。年末江阴市星级宾馆达1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宾馆4家。江阴市拥有旅行社40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3家。
城市建成区面积122平方公里,市政道路长度425.1公里;市政排水管道密度4.9公里每平方公里,供水管道长度1525公里,供水总量7074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100%,其中城市液化气供气总量0.4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57856万立方米。
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569.2亿元,增长16.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7亿元,增长10.1%;基金收入198.4亿元,增长41.7%;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70.1亿元,增长3.3%。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7.3亿元,增长9.4%;基金支出196.1亿元,增长40.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942.2亿元,增长7.9%;城乡居储蓄存款余额943.3亿元,增长7.6%。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2357.4亿元,增长9.3%。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1292.4亿元,比年初增加11.0亿元;中长期贷款723.1亿元,比年初增加103.8亿元。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4.4亿元,增长5.1%。其中财产险收入17.7亿元,增长13.3%;人寿险收入26.6亿元,增长0.3%。保险赔款支出10.7亿元,增长7.9%。
江阴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8.6万户,下降14.5%。证券机构交易金额3959.7亿元,增长82.8%。江阴市共有35家上市公司,36只股票,其中境外上市12家,创业板2家,中小板11家,主板10家。首发融资186亿元,合计融资(包括再融资)484亿元。募集资金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继续保持前列。 至2014年年底,“江阴板块”市值超过1880亿元。“江阴板块”成为该市领跑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二连冠的“功臣”。
江阴市以资本市场促经济转型,后备上市企业达100家。

④ 江苏三房巷集团董事长是不是被中纪委带走了

据说是的!

⑤ 三房巷集团怎么样,怎么进去

江阴大的很,你一定要去那里?那可是个家族控制的股份制企业,没有门路的话,除非你本事很大。

⑥ 中国商业百强企业是哪些

排名 公司名称 总部所在地 主营业务 利润 总资产 (2008)

1 联想控股 北京 计算机整机、移动通讯终端制造 20.5 623

2 华西集团 江苏江阴 金属制品、毛纺品生产 13.2 146

3 华为 广东深圳 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0.7 490

4 沙钢集团 江苏张家港 炼钢、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15.2 203

5 广厦控股 浙江杭州 建筑、房地产经营开发 17 167

6 魏桥创业 山东邹平 家纺用品生产 21.1 257

7 民生银行 北京— 人民币存、贷款、结算业务 42.4 5,571

8 国美电器 北京— 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产品销售 9 97

9 江西铜业 江西贵溪 铜等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 21.8 131

10 苏宁电器 江苏南京 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产品销售 5.5 43

11 海尔集团 山东青岛 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制造 11.7 221

12 娃哈哈集团 浙江杭州 饮料、医药保健品生产 15.2 89

13 金锣集团 山东临沂 生猪屠宰、肉类加工 8.2 39

14 中兴通讯 广东深圳 电信设备生产及服务的提供 13.2 192

15 正泰集团 浙江乐清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7.6 51

16 美的集团 广东顺德 空调、冰箱等家电制造 5.8 244

17 紫金矿业 福建龙岩 黄金、铜等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 11.3 55

18 修正药业 吉林长春 中成药制造 4.6 27

19 三房巷集团 江苏江阴 PBT工程塑料、涤纶纤维、化纤纱的生产 5.2 86

20 胜通集团 山东东营 化工产品生产 4.4 15

21 南山集团 山东龙口 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生产 17.4 173

22 东方集团 黑龙江哈尔滨 银行、保险、证劵等 10 82

23 西洋集团 辽宁海城 耐火材料、复合肥、钢铁生产 10.2 73

24 西部矿业 青海西宁 铅锌铜等有色金属的开发 6.8 67

25 怡亚通供应链 广东深圳 供应链服务 1 17

26 永钢集团 江苏张家港 建筑用钢材、耐火材料生产 6.3 73

27 金石豆业 辽宁沈阳 大豆食用油、豆粕等生产加工 1.7 7

28 三鹿集团 河北石家庄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4.2 20

29 雅居乐地产 广东中山 房地产开发经营 14.6 96

30 西水集团 山东东营 车辆、飞机及工程机械轮胎生产 4.1 23

31 格兰仕 广东顺德 微波炉、空调等家电制造 4.4 83

32 大众食品 山东临沂 肉制品加工 9.2 40

33 万科 广东深圳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13.5 220

34 金盘实业 海南海口 房地产开发经营、汽车销售 0.8 7

35 敬业集团 河北石家庄 钢材、化工产品 5.7 30

36 合生创展 广东广州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18.9 204

37 格力电器 广东珠海 空调、冰箱等家电制造 5.7 110

38 中天钢 铁江苏常州 炼钢、轧材 2.8 79

39 东方希望 上海— 饲料生产、铝电、投资 7 61

40 波司登 江苏常熟 纺织服装制造 6.3 43

41 百仕达控股 香港—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11.7 123

42 金田铜业 浙江宁波 铜加工 8.1 23

43 富力地产 广东佛山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16.2 173

44 永乐电器 上海— 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产品销售 3.5 77

45 伊泰煤炭 内蒙古鄂尔多斯 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 8.5 37

46 永兴钢铁 河南安阳 炼铁、炼钢 2 18

47 华立仪表 浙江杭州 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 2.7 52

48 维维集团 江苏徐州 豆制品、乳制品制造 6.5 45

49 丛林集团 山东龙口 水泥制造 8.9 39

50 万向集团 浙江杭州 汽车零配件制造 7.6 168

51 伊利股份 内蒙古呼和浩特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4.9 55

52 蒙牛乳业 内蒙古呼和浩特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6.2 61

53 梦兰集团 江苏常熟 纺织制成品制造 2.3 22

54 隆力奇 江苏常熟 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制造 4.3 21

55 五征集团 山东日照 拖拉机制造 2.6 9

56 福田重工 山东潍坊 机械设备制造 2.2 20

57 京华制管 河北衡水 建筑装饰及水暖管道零件制造 3 24

58 南京钢铁 江苏南京 炼钢、轧材 5.8 84

59 创维-RGB电子 广东深圳 彩电、激光视盘机、家庭影院等家电生产 1.5 68

60 远东集团 江苏宜兴 电线电缆制造 2.9 29

61 联华超市 上海— 超级市场零售 3.6 70

62 万达集团 山东东营 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 4.1 31

63 华宏实业 江苏江阴 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 2.9 26

64 荣盛化纤 浙江杭州 涤纶纤维制造 2.3 38

65 横店集团 浙江东阳 电气电子、医疗化工、影视娱乐 10.7 151

66 倪家巷集团 江苏江阴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 2.8 28

67 阳光集团 江苏江阴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纺织制成品制造 5.5 84

68 西王集团 山东滨州 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 3.1 42

69 张铜集团 江苏张家港 金属制品生产 1.7 16

70 恒安国际 福建晋江 生活用纸制品及日化护肤品制造 5.6 41

71 盾安控股 浙江诸暨 制冷、空调设备制造 3.3 21

72 雨润食品 江苏南京 屠宰及肉类加工 3.7 29

73 澳洋实业 江苏张家港 纺织服装制造、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 3.1 28

74 综艺集团 江苏通州 应用软件服务 6 32

75 物美商业 北京— 超级市场零售 2.3 27

76 忠旺铝型材 辽宁辽阳 塑型材、铝型材等铝加工材料生产 4.3 82

77 华芳集团 江苏苏州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3 70

78 双良集团 江苏江阴 中央空调、锅炉等机械设备制造 4.1 74

79 长城汽车 河北保定 汽车制造 5.6 58

80 如意科技 山东济宁 毛纺织品制造 1.5 34

81 比亚迪 广东深圳 手机电池及汽车制造 6.2 110

82 建龙钢铁 吉林吉林 钢铁、采矿、房地产开发 3.9 30

83 万利达科技 福建漳州 视听产品、电子产品制造 1 9

84 宏安集团 山东文登 光纤、光缆制造 2.2 20

85 大成生化 香港— 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 6 98

86 亚邦化工 江苏常州 染料制造 1.5 27

87 青岛变压器 山东青岛 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 2.4 24

88 雅戈尔 浙江宁波 纺织服装制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8.1 117

89 金发科技 广东广州 高性能改性塑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1.6 20

90 龙盛控股 浙江上虞 染料制造 4.1 29

91 太阳纸业 山东兖州 造纸及纸制品业 4.3 49

92 海亮集团 浙江诸暨 铜材加工 2.7 26

93 宝业集团 浙江绍兴 房屋工程、土木工程 4.2 46

94 力帆实业 重庆— 摩托车、汽车制造 2.1 48

95 高力集团 江苏南京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2.9 30

96 凤祥集团 山东诸城 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 1.9 33

97 天士力 天津— 现代中药、化学药研发和生产 3.3 67

98 道远化纤 浙江萧山 化纤弹力丝制造 1 10

99 大东南塑胶集团 浙江诸暨 功能性塑料制品生产 3 30

100 海鑫钢铁 山西运城 钢铁、水泥生产 4.8 67

⑦ 三房巷的上市历程

江苏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是经江苏省体改委苏体改生(1994)268 号文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江苏三房巷实业集团总公司(2000 年8 月更名为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市三房巷热电厂、江阴市螺丝厂三家企业联合发起组建,注册资本10,326万元,于1994 年6 月13 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
根据苏体改生[1996]380 号文《转发的通知》中的规定,“对原有企业将全部经营性净资产投入,并以该企业作为公司股东的应改为原有企业的资产所有者作为公司的股东”,2000 年3 月,经本公司199 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江阴市三房巷热电厂持有的本公司股份3,666.89 万股、江阴市螺丝厂持有的本公司股份164.99 万股变更为江苏三房巷实业集团总公司持有;卞良才等个人股东将持有的1,000万股中的741.85 万股股权转让给江苏三房巷实业集团总公司。变更及转让后公司股本结构如下: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持有8,067.85 万股,占总股本的78.13%;江阴市化学纤维厂持有2,000 万股,占总股本的19.37%;卞良才等个人股东持有258.15 万股,占总股本的2.5%。
2003 年2 月,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3] 2 号“关于核准江苏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的通知” ,本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5,500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 股),每股面值1 元,每股发行价人民币7.62 元,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为15,826 万元,其中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持有8,067.85 万股,占总股本的50.98% ;江阴市化学纤维厂持有2,000 万股,占总股本的12.64%;卞良才等个人股东持有258. 15 万股,占总股本的1.63%;社会公众股持有5,500 万股,占总股本的34.75%。公司股票简称“三房巷”,股票代码:600370。
2006 年2 月20 日,本公司内部职工股股份 258.15 万股封闭期满上市流通。2006 年3 月14 日,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受让江阴市化学纤维厂持有的本公司2,000 万股股份。2006 年8 月3 日,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按照“股权分置改革”股东大会决议,对全体流通股股东按每10 股流通股送2股计1,151.63 万股的对价以获取流通权。 2006 年9 月20 日,根据本公司2006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以2006 年6 月 30 日的股本15,826万股为基础,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 股转增8 股,转增后本公司总股本增加至28,486.80 万股。
2007 年6 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7]118 号“关于核准江苏三房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本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34,029,692 股人民币普通股(A 股),每股面值1 元,本次增发后公司股本总额为318,897,692 元。其中: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60,491,960 股,占总股本的50.33%;社会公众股持有158,405,732 股,占总股本的49.67%。

⑧ 江阴的经济到底多强

江阴的经济发展很强劲。

1、江阴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几何中心,北枕长江,南临太湖,是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滨江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

2、江阴全市总面积988平方公里。江阴民营经济发达,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和“中国资本第一县”,江阴市2017年GDP接近3500亿左右,视乎有赶超昆山的架势。

3、2019年,江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4.21万元。2019年,江阴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6.08亿元,下降1.4%;第二产业增加值2042.02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923.02亿元,增长4.7%。

4、江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853.70亿元,增长1.3%;产品销售率97.8%,比上年减少0.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359.96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8.3%,比上年增加4.6个百分点,亏损额25.97亿元,比上年增加8.68亿元。



5、江阴全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895.73亿元,实现利润292.64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6.6%和81.3%。海澜集团、中信特钢等2家企业集团税务销售超1000亿元,三房巷集团、远景能源等2家企业集团税务销售超500亿元,新长江实业、澄星集团、华西集团、阳光集团等4家企业集团税务销售超300亿元。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江阴

⑨ 我是江苏江阴市三房巷集团纺纱厂员工,在厂十多年,工厂因不景气,通知大多数员工算清工资走人,怎么算

工厂让你们走人的,他们应该根据你们的工资给予相应的赔偿。你们签了合同,他们不赔,你们可以到当地劳动局仲裁。

阅读全文

与三房巷集团利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洛阳银行郑州融资 浏览:415
国外汇来技术服务费如何结汇 浏览:296
股票中的财务杠杆 浏览:304
今日金股票 浏览:830
出租房付的佣金计入什么科目 浏览:990
长江石化成品油价格 浏览:101
财政部企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浏览:631
存货随汇率发生变动吗 浏览:920
人民银行汇率证明 浏览:451
东阿三宝阿胶最新价格 浏览:850
关于投资理财的论文3000字 浏览:482
英大汇通融资租赁排名 浏览:54
光大证券816事件 浏览:431
2013年韩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530
调出融资融券后 浏览:379
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结算 浏览:312
冲压件上市公司 浏览:67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浏览:187
新疆华兴投资集团 浏览:409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深圳 浏览: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