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智利矿工深埋地下几个月而不死.中国矿工却深埋地下几天就死了.这除了一些特殊原因还有其它原因吗
智利矿工被困事件及救援十大问题解答 2010年10月13日11:41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10月13日讯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发布消息解答了有关智利铜矿被困矿工事件及其救援情况的十大问题: 发生了什么? 8月5日当地时间下午两点,两组智利矿工在圣何塞金铜矿作业,山体滑坡造成距地面518米的一条隧道发生塌方。入口处附近的一组矿工及时撤离,没有受伤。另一组在地下700米处的一个应急避难所吃午餐的矿工们被困在井下。 他们被困了多长时间? 至今天早上,矿工已被困了69天,比历史上最长的被困时间还长了19天。在塌方事故发生的最初17天内,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否幸存。当营救人员将钻探仪送至他们的地下避难所后,矿工们向地面传送了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我们全部33人都在避难所里,我们状况良好。”这引发了普遍的庆祝活动。 他们是如何幸存下来的? 在被营救人员发现之前,这些矿工对给养进行了配给,每名矿工两天的给养是两勺金枪鱼、半包饼干、半杯牛奶。他们很快建立了生活区和日常生活秩序。心理学家称,这对于他们保持心理健康至为重要。当他们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以后,矿工们开始节食。营救人员通过营救通道用小管子给他们送去了药物和食物。 谁应当为所发生的事故负责? 圣史蒂芬第一矿井公司承担矿工安全方面的主要责任。有报道称,该公司多次忽视安全方面的警告,并因违反安全规定而遭到罚款。政府也因为允许矿井在发生多起事故后重新开放而遭到指责。 这种事情以前也发生过? 据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智利矿业事故每年平均造成34人死亡,2008年矿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43人。在圣史蒂芬第一矿井公司所属的矿井里,过去6年有3人死于矿难,150多人据信在事故中受伤。 矿工们是如何应对困境的? 人们给矿工们送去了圣经、好莱坞大片和特别食品,以使他们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他们每周至少一次通过信件和视频与家人进行交流。他们还组织了负责监管健康和安全状况的工作小组,保持矿井整洁。他们还任命了一位小组诗人、顾问、传记作者。 他们的家人状况如何? 被困矿工的家人和朋友一直在被称作“希望”营地的营地里露营。当他们看到矿工们还活着的视频证据和矿工们给家人所写的第一批信件后,他们感到很高兴。不过,也存在着紧张局面,敌对家庭成员因争夺被困矿工的归属发生了争吵。 矿工们将得到什么赔偿? 除了获得了一笔数额不明的政府赔偿款外,矿工们将可能在起诉圣史蒂芬第一矿井公司和国家监管机构的官司中获得1200万美元的赔偿。 营救行动进展如何? 营救行动自矿井发生塌方事故后当天就已开始,营救行动由智利国家铜业公司负责。他们邀请了跨国矿业公司专家和美国宇航局专家来向营救人员提供建议。营救人中使用了多个钻机在不同角度进行钻探,但只有一个方案取得了成功,救援通道于10月9日打通。 矿工们的生存机遇如何? 一名矿工在致家人的信件中称,矿工们听到岩石落下的声音,他们担心顶部会再次发生塌方。不过,营救人员已用金属管加固了救援通道,对营救舱进行了四次实验。他们称,他们对矿工们顺利升井抱有信心。智利矿工脱险后人均将获近300万人民币补偿 2010年10月13日08:51天府早报我要评论(350) 字号:T|T 智利救援人员11日完成圣何塞铜矿救援通道加固工作,被称为“胶囊”的救援舱下井测试成功。智利矿业部长戈尔沃内说,在受困70天后,33名矿工12日午夜开始将陆续搭乘救援舱升井。测试成功救援人员11日用金属管完成救援通道内壁加固,以防矿工升井时通道墙体出现塌方险情。参与作业的矿工比尔切斯说:“加固工作凌晨3时(北京时间14时)完成,我们将开始救援舱(下井)测试。”救援人员随后把特制救援舱“凤凰1号”降至距离地面大约625米的通道底部,救援舱下井测试取得成功。救援舱直径53厘米,仅稍宽于人的肩部。矿工将搭乘它由井下升至地面。准备就绪根据智利政府公布的计划,两名矿业救援专业人员和两名军方医护人员将随救援舱下降至井下624米处的工作间,对所有33名矿工进行检查,按照生理、心理两方面的状况排定升井顺序,此后每位矿工将进入军方研制的“胶囊”,以平均每秒0.2米的速度上升,重回地面。救援舱每完成一次升降井大约需要1小时。因此,33名受困矿工最迟可在15日全部“重见天日”。创造纪录卫生部长马纳利奇说 gz.sojk.net宗教
B. 智利锂矿禁私后 大众、戴姆勒或成境外最大开采商
智利锂矿开采“禁私”后,德国发展机构向智利递交由大众、戴姆勒推动的锂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电动化资源争夺战中,大众、戴姆勒或成智利最大境外锂开采商,把控电池链生产源头。
作者?|李响?????编辑?|王鑫
●?●?●
2月11日,有报道称,大众和戴姆勒呼吁智利可持续开采锂矿,并委托机构游说智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可行性研究”。据悉,可行性研究包括和当地政府、社区和开发商进行磋商,希望共同开发可行性计划,保证锂矿可持续开采。
在电动汽车大潮到来之前,各跨国车企对于供应链的担忧日益加剧。锂作为动力电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已经成为汽车产业中炙手可热的原材料。资料显示,2019年新能源车全球销量增长6%至221万辆,锂电测算总装机量达112GWh,同比增长20%。随着汽车产业向电气化转型的脚步不断加快,相关机构预测,预计到2023年,全球锂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
此前,有汽车企业已布局锂资源,在行业人士眼中,车企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顾整车与效益,若不想在发展电动化时制约,就必须从锂源头入手,谁越早下手越能在这场“大战”中享有主动权。
1
智利锂储量大、产量低
据矿业机构Roskil推算,全球76%锂资源分布于盐湖,24%为矿石。盐湖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玻利维亚、阿根廷、俄罗斯和中国,已探明重要的含锂盐湖有智利的阿塔卡玛、玻利维亚的乌尤尼、阿根廷的霍姆布雷托、中东的死海、中国西藏扎布耶和青海盐湖等。
智利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锂储量,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智利锂储量占全球52%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智利的锂产量几乎没有变化,在2017年澳大利亚超越智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生产国。
经过梳理发现,智利仅有的两家生产商SQM和美国雅宝公司一直难以提高产量。资料显示,SQM目前的年生产能力为70000吨碳酸锂和13500吨氢氧化锂。不过,SQM希望到2021年下半年将碳酸锂产量增至12万吨,氢氧化锂产量增至近3万吨,到2023年底将产量增至16万吨。
虽然智利在法律上也表示“允许任何人(任何当地或国外的个人或公司)获取或申请采矿权”,但由于锂开采带来的环境影响,当地人和活动人士反对锂开采的新项目落地,原有矿业企业的产量也难以提升,锂资源开采商业化程度低。在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2019年7月智利众议院拟将发展锂产业列为国策,依托便利的海洋运输发展锂。
2
大众、戴姆勒推动“可行性研究”
游说记录显示,德国发展机构GIZ,以及公私合营组织智利基金会所组成的一个团队,在今年1月与智利最高环境监管机构SMA的负责人会面,并正式提交了“可行性研究”计划。其中包括和当地政府、社区和开发商进行磋商,希望共同开发可行性计划,保证锂矿可持续开采。
分析人士认为:“这时候,大众和戴姆勒通过GIZ以“德国政府”的名义向智利提交锂矿可持续开采可行性研究,表明这已经不再是企业间的行为。”根据GIZ官方网站所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是一家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企业,作为双边合作的工具代表德国政府行事。
除此外,随着全球汽车电动车浪潮加剧,大众集团与戴姆勒集团已开始布局自身电动化。根据大众此前的相关规划将在2025年实现电动汽车占总体销量四分之一的目标,戴姆勒同样做出至2030年电动车型将占据新车销量一半以上份额的规划。在电动车平台上,大众与戴姆勒分别开发MQB与EQ平台,与此同时,两家企业的电池工厂都在积极扩充产能。
当电动供应商出现产能断供的情况时,汽车制造商意识到仅仅只靠电池供应商是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的电动汽车发展状态。但在发展初期,为了保证电池的供应充足只能选择多家电池供应商。如今,随着布局逐渐完善,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在产业链中实现更深层次的探入。
3
汽车企业开启资源争夺战
近期有报道称,由于LG化学的动力电池短缺,捷豹宣布将从2月17日开始关闭奥地利格拉茨的I-PACE生产线一周时间。由于I-PACE在欧洲销量占据捷豹欧洲销量的16%,停产一周势必会对捷豹造成负面影响。虽然捷豹早在2018年就与三星SDI签署了合作协议,扩展供应商,但目前LG化学仍然是捷豹的主要电池供应商。
要知道,大众汽车已选择LG化学、三星SDI以及SKInnovation等公司作为欧洲的电池供应商,早在2019年5月,三星与大众汽车就有了无法提供既定数量的电池的情况发生。这一次,除了捷豹,奥迪、奔驰也因为LG化学的电池供应问题变更了e-teon和EQC的生产计划,EQC生产目标从6万辆削减至3万辆,而奥迪e-tron延迟了投产时间。
动力电池的产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车企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难题,为了应对这个难题,大众、丰田、通用、特斯拉等车企都已经开始进行动力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在行业人士看来,电动车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使得车企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顾整车产品生产制造即可,车企若想发展新能源不被制约掣肘,则必须从原材料源头入手。宝马也曾表示将从2020年开始直接采购钴和锂。可以预见,这场世界规模的锂资源抢夺大战会愈演愈烈,毕竟锂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谁越早下手越能在这场“大战”中享有主动权,把控自己的生产节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智利埃尔印第奥金银铜矿床
1.地质背景
智利埃尔印第奥(El Indio)矿床位于拉塞雷纳(La Serena)以东125km,在与阿根廷交界处,海拔4150m。它是一个与第三纪中-晚期岩浆作用有关的、产在长英质火山岩中的高硫化浅成热液型金银铜矿床。矿床赋存在断裂带中,含矿带长200m,深300m以上。容矿岩石为英安质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矿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成矿期,即早期形成的是块状硫化物矿脉,其中含黄铁矿、硫砷铜矿和明矾石;晚期为金-石英脉,并切穿了第一期矿化脉。大部分金与第二期矿化有关,产在微小的裂隙里。
矿山于1980年投产,到1989年已产金约62t,银约186t,铜10万t。现尚有大量储量,矿床开采前共约含金140t,银1100t,铜50万t(铜品位达4.5%)。
2.勘查与发现
埃尔印第奥矿床最初是由当地人于1967年发现的。当时只在夏天开采高品位的铜矿石。1973年由于金价的升高,开始手工挑选高品位的金矿石。1974~1976年间,EMAMI公司在印第奥矿床周围30km长的蚀变带上开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并认识到浅成热液型金银铜矿床远景。
1974年智利的采矿法修改后,圣乔(St.Joe)矿业公司在智利寻找勘查项目,并于1975年年中派一名地质学家到智利考察旅行。在拉塞雷纳,该地质学家碰到了一位对印第奥高品位金矿采矿十分了解的地方顾问。这一会面使圣乔矿业公司的地质学家有机会考察了印第奥。根据在秘鲁对高品位低温热液型银矿床的工作经验,他认定该区具有形成重要金银矿床的潜力。据报道,在考察期间获得的样品,金品位出乎意料的高,含量接近100×10-6。紧接着进行了第二次考察。但由于冬雪覆盖,直至1975年才完成。1976年年中,圣乔矿业公司与印第奥的主人磋商,同意购买80%的股份。
在1976年年底前开展了广泛的勘查项目,包括最原始的地质填图和地理填图,以及细粒土壤地球化学取样和岩石拣块取样,分析Au、Ag、As、Cu、Pb、Zn。在印第奥当地人的工作区约3km2内,按60m×20m的网格采集了细粒土壤样品。2000个样品各元素的算术平均值为:Au 0.55×10-6,Ag 7.64×10-6,Cu 98×10-6,As 1283×10-6,Pb 283×10-6,Zn 72×10-6;Au、Ag、As和Pb明显存在异常,并表现出正相关(图10-38)。尽管Cu和Zn由于表生作用可能亏损,但Au、Ag分别超过1×10-6和15×10-6,它们的异常范围与后来发现的矿化脉十分吻合。As主要富集在臭葱石和其他含砷矿物中,As的异常范围要比Au、Ag、Pb大得多。因此,它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指示元素。由于硫砷铜矿和黄铁矿的溶解度低,再加上石膏的屏蔽作用,矿脉在地表上的显示是不明显的。到1978年年中,共完成了地表钻探工作量1720m,槽探工作量4078m,而道路建设也揭露出一些人工露头。
图10-38 埃尔印第奥高硫低温热液型Au-Ag-Cu矿床的-80目土壤Au、Ag、As综合异常图
(引自G.Siddely和R.Araneda,1986)
1978~1979年,完成了地表钻探4220m,槽探3920m。然而,直至1979年5月才揭露出北东向的高品位石英脉。按2m间距刻槽取样,Au品位达3543×10-6,故将该脉称作南埃尔印第奥-3500。这条富矿脉距当地人找到的矿约100m,但当地人未能发现它,因为该矿体隐伏于2m厚的覆盖层之下。
3.小结
埃尔印第奥金银铜矿床于1967年发现,但1973年才开始有选择地采矿。然而,直至1977~1978年才对矿化的特征及其范围作出评价,进而对资源量作出估算。其中细粒土壤和岩屑地球化学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埃尔印第奥-3500矿脉的发现,也让人意识到薄薄的覆盖层的“蒙蔽作用”有多大。
埃尔印第奥矿床的发现,对智利20世纪80年代的矿产勘查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勘查者对晚新生代火山岩地体重新产生了兴趣。
D. 智利盛产什么矿
智利国民经济以工矿业为主,工矿业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70%以上,矿产品占出口总额的85%左右。智利以盛产铜著名
E. 当年智利矿工在井下两个月是怎么活下来的,感觉不可思议
其实是有紧急避难所的,当时有存储食物和水的,虽然只够2天消耗的,但33名矿工节省消耗,其次是当时矿工集中在一起吃饭,互相鼓励,没有消极对待,积极获取营救的准备工作,清理了很多碎石障碍,等待了17天才和上面沟通,后来打通一条探测通道,通过细长的通道把食物和水还有药品送到井下的,否则这么漫长的时间矿工是无法生存的
F. 智利坎德拉里亚铜金矿床
1.地质背景
坎德拉里亚(Candelaria)铜金矿床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省,地处海岸科迪勒拉山脉,在科皮亚波以南20km。矿床是蓬塔-德尔科夫雷(Punta del Cobre)矿区的西部延伸部分,该矿区位于科皮亚波河以东(图11-31)。
图11-31 智利坎德拉里亚隐伏铜-金矿床及周围地区的激发极化响应
(引自P.J.Ryan等,1995)
铜金矿化出现在早白垩世以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安山质岩石中,隐伏在一套厚石灰岩之下,其地层位置相当于赋存在矿区东部有部分露头的铜金矿的位置。由于在西边不足1km处出露的白垩纪中期岩基的侵位,使得这些岩石受到了接触变质和交代作用。但是,导致成矿的确切侵入作用尚不明了,因为在矿体内或其近旁除岩墙之外没有发现其他证据。
该铜金矿床从形态上看基本上是层控的,其中部的厚度超过350m。从与蓬塔-德尔科夫雷矿区其他地方的铜金矿床的类比来看,构造控制可能是重要的。矿石呈黄铜矿脉、细脉、角砾充填物以及粗粒到细粒浸染体产出,伴生有占10%~15%体积的磁铁矿,其次是黄铁矿和少量磁黄铁矿。伴生蚀变没有明显的分带现象,蚀变表现为主要是在下部70%矿体中普遍存在的黑云母以及钙硅酸盐的发育,后者以阳起石和方柱石为主。上覆石灰岩发生了钙硅酸盐蚀变,但是伴生铜-金矿化的数量相对有限;然而,在布朗斯(Bronce)和拉尔(Lar)两地有小型的富金含铜夕卡岩体出露(图11-31),它们位于坎德拉里亚矿床上方。
坎德拉里亚矿床的可采储量为3.66亿t,铜品位为1.08%,金品位为0.26×10-6,用铜的边界品位0.4%圈定,3.66亿t矿石含有铜395.28万t、金95.16t。同品位矿石的地质储量为6亿t。
2.勘查与发现
蓬塔-德尔科夫雷矿区的铜矿生产始于17世纪。自19世纪以来,有几家智利公司在该矿区经营了几个小型地下矿山。1981年,费尔普斯道奇(Phelps Dodge)矿业公司买下了其中一家公司(奥霍斯-德尔萨拉多矿业公司)66%的股权,4年后又买下该公司的其余股权。在拥有100%股权之后,费尔普斯道奇公司当即决定,应当把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公司的部分利润用于蓬塔-德尔科夫雷矿区的勘查。勘查目标是金含量高的硫化物铜矿,以帮助补偿1985年低迷的铜价。所调查的几个探区包括拉尔矿山,该地为一小型(约20万t)氧化铜-金夕卡岩矿床,与几个在产矿山隔河相望(图11-31)。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公司曾在1981~1984年期间对氧化矿进行过小规模开采(约1800t),但后来放弃了该矿产地,因为金的回收量不尽人意。1985年底,拉尔矿山再度中选,并进行了冲击钻探,以探测和定量查明沿倾斜向下的硫化物带。1986年年中,33号钻孔在打到预定深度后继续钻进,穿过70m厚的无矿安山岩,最后打到了20m厚的硫化物和磁铁矿矿化,铜的平均品位为1%,金为0.3×10-6。
此阶段,在拉尔矿山以100m线距试测了3条激发极化剖面,圈定出一个中等强度的极化率异常(图11-31)。因此,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公司购买了一台二手钻机,用于验证该异常。1987年初,在与33号孔相同的孔位打了第一个钻孔(图11-31),见矿厚度>50m,铜的平均品位近2%,另外还有数量可观的金。在33号孔位以北和以南打的钻孔也见到了铜矿化。至此,坎德拉里亚矿床的北部已被发现了。
1987年期间打了25个钻孔,网度为50m×50m。对矿带进行了取心和冲击钻探。同时在全区进行偶极-偶极激发极化测量和地面磁测,两者都获得了大片异常。共完成了大约215km测线的激发极化和地面磁测工作,测线间距100m。偶极间距先采用100m,然后是50m,而磁测读数间距为25m。极化率响应(图11-31)对圈定矿床北部帮助不大(这部分矿床隐伏在厚石灰岩覆盖层下面),但是导致了矿床南部的发现,这部分矿床是位于厚度仅约40m的冲积层之下的一些隐伏露头。再靠西边的一些大型极化率异常类似于坎德拉里亚矿床上方的异常(图11-31),但都是由岩基接触晕中的黄铁矿引起的。大型的地面磁力高对圈矿或确定钻孔位置没有帮助。
继发现该矿床之后,在矿区完成了16km2的1:5000地质填图,并在矿床本身完成了1:2000的填图工作。1988年,在整个矿区进行了一次航磁测量,揭示出坎德拉里亚地区存在与地面测量结果相似的强梯度异常。后来对其中的一个磁力高进行了钻探,发现了位于东北部的阿尔卡帕罗萨(Alcaparrosa)卫星矿床。
在1987~1990年勘查和圈定坎德拉里亚矿床期间打了325个钻孔,岩心钻探总进尺98600m,冲击钻探进尺36600m。矿体内的钻孔网度为50m,周围地段的钻孔间距为100~400m。为了证明矿体的连续性并采集冶金试验样品,打了一口2090m的斜井。1989年,将总量达72455t的不同矿石类型的代表性样品送往奥霍斯-德尔萨拉多浮选厂处理,结果表明,铜的回收率将超过90%。
1991年年中,萨米托莫金属矿业公司购买了坎德拉里亚矿床20%的股份,1994年底露天矿/浮选厂开始生产。
3.小结
坎德拉里亚铜-金矿床是在全矿区范围内实施富金铜矿勘查计划的第一年之后发现的。但在该发现中,偶然找到宝藏的运气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事先并未提出任何理由或概念要对位于所评价的铜-金矿床之下的无矿岩石进行钻探。实际上,当时谁也没料到在科皮亚波河以西的无矿石灰岩下面可能存在蓬塔-德尔科夫雷型的矿体。
钻探、地质模拟和激发极化地球物理方法推动了坎德拉里亚矿床的勘查工作。地球化学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该矿床没有露头。尽管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矿权纠纷矿床勘查工作被迫延迟,但是从发现到投产仅仅用了8年。
G. 智利的自然资源
智利有着富饶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硝石和铜矿曾先后在智利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智利发现金矿,17世纪发现银矿,18世纪发现铜矿,此后智利矿业不仅在拉美,甚至在世界上也都占有重要地位。
铜矿业是智利经济的重要支柱。2005年智利铜的储量为1.4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9.79%,居世界第一位,按生产水平计算,可供开采68年。2005年智利生产的精炼铜为530万吨,超过世界总产量的35%,是1990年产出水平的3倍多。智利的铜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北部的斑岩型铜一钼一金矿化带中,走向南北延续2000多公里,北起安第斯高原山脉向南延伸到中部圣地亚哥以南的海岸山脉,再向东延伸到接近阿根廷边界。矿带相当于智利领土长度的二分之一,位于秘鲁一智利一阿根延安第斯斑岩铜矿带。智利共有矿床400多个,其中大型和超大型矿床10多个,如世界驰名的丘基卡马塔(Chuquicamata)矿、厄尔特尼思特(El Teniente)矿、厄尔萨尔瓦多(El Salvador)矿、安迪纳(Andian)矿、埃斯贡地达(Escondida)矿、洛斯布隆塞斯(Los Bronces)矿等。矿床覆盖岩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好,易采易选。矿石含铜量较高,铜品位在0.55-5%之间,平均品位为0.94%。
智利是世界上惟一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主要产在北方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自从发现硝石,这块荒漠就成为智利历史上最富庶的地区。智利的硝石矿分布区域十分广阔,在沿海高原后面,秘鲁边界与安托法加斯塔省之间,硝石矿带长750多公里,宽25~30公里。在离地面0.5~2米的地下,埋藏着1~3米厚的硝石层。硝石是提炼氮、钾、钠、硫等肥料及碘元素的天然原料,也是军事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外,在炼铜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可以使铜的纯度提高。除上述矿产外,智利还有铁、煤、碘、铅、锌、锰、水银和石油等矿藏。尤其是铁矿石,其品位很高(含铁量在60%以上),可以跟瑞典铁矿石媲美。
H. 智利帕斯卡金银矿床
1.地质背景
帕斯卡(Pascua)金银矿床(以前称内华达矿床)地处智利和阿根廷边界智利境内,位于埃尔印第奥矿床以北50km,是属埃尔印第奥金矿带的一个重要的高硫化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在阿根廷境内发现的拉马(Lama)矿床,与之同属一个矿床,合称为帕斯卡-拉马矿床,合计有矿石储量2.2亿t,含金2.03×10-6,银66.3×10-6,即含有金532t,银17371t。该矿化系统出露在一陡倾的、垂直落差为100m的斜坡上。矿化带的海拔标高在4800~5000m之间。
金主要产在高级泥化蚀变带上部的硅化凝灰岩中。其下部为冰长石化蚀变,并有大量的硫砷铜矿。矿石以多种热液角砾产出。矿体被贫矿的酸淋滤岩石所覆盖,矿体还遭受了强烈的表生氧化作用。
2.勘查与发现
帕斯卡矿床所在地——黄山,虽然是一个大型的热液蚀变带,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才对它进行勘查。1975年晚期,一家私人矿业公司在埃尔印第奥矿带及其周围开展勘查活动后,宣布发现蚀变带。在1978年,由圣乔矿业公司控股的圣乔子公司选中了帕斯卡租地,而后进行了基本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工作。
根据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进行了槽探,钻探进尺达3347m,4个中段的坑道长达3347m。在细粒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用>1×10-6Au和>20×10-6Ag在800×400m2的范围内圈出了化探异常。该异常比埃尔印第奥的异常更具有吸引力。几乎所有工作都是由英美矿业公司来完成,主要集中在4700m高程以下的古生代侵入体和石英斑岩上,因为其注意力只放在寻找与埃尔印第奥相似的矿脉和富明矾石的热液角砾岩上。由于金矿化范围十分有限,尽管个别地方品位很高,但英美矿业公司还是于1984年撤回了项目。
1989年圣乔矿业公司回到该区,研究海拔更高区的东部地球化学异常。这些异常在过去的合资公司看来很不起眼,且从未能解释清楚。1989年~1991年间,反循环钻探完成4255m进尺后,发现硅质熔结凝灰岩中可能含200万盎司(62.2t)的金。1991~1992年间进行了推土机挖掘,在一个截面上碰上了厚112m的矿体,Au品位为4×10-6。这进一步证实了本区的矿产潜力。
此时圣乔矿业公司的母公司(当时为拉克矿业公司)决定不再在该地区独立勘查,并将该项目提供给合资公司。几个公司都重新考察了相关资料,但只有智利的壳牌公司对此表现出兴趣。然而,智利的壳牌母公司还是不选择这个项目。最终,圣乔矿业公司的职员说服了其母公司,认为这个项目具有很大的优点,其预算主要用于钻探和槽探。从1992年至1995年,共完成了66000m进尺的反循环钻,5000m进尺的岩心钻,以及冶金试验和预可行性研究,最终发现了该矿床。圣乔矿业公司的新股东巴里克金矿公司决定开采和冶炼。
3.小结
对于智利北部金矿床勘查来说,细粒土壤和岩屑的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然而,原先基于埃尔印第奥矿床模型的认识,限制了早期的勘查工作,低估了在火山熔岩层以下的成矿潜力。由于帕斯卡地势偏高,使得圣乔矿业公司未能在1992年发现该矿。该矿的勘查成功应归功于地质人员与管理者建立了有效关系。
I. 智利矿工事件来龙去脉
2010年8月5日,位于智利科比亚波市附近的圣何塞铜矿发生严重塌方,33名矿工被困井下700米处。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漫长等待后,北京时间13日上午,智利圣何塞铜矿被困矿工营救行动全面启动。
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一处名为圣何塞的铜金矿发生塌方事故,导致在井下作业的32名智利籍矿工和1名玻利维亚籍矿工陷于700米深的地下。随后救援工作立即展开,截至2010年10月13日,智利圣何塞铜矿33名被困矿工在经过长达69天的漫长等待后,终于迎来了获救的一天。
当地时间13日0时10分,首名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随“凤凰2”号搭载舱,穿过长达622米的救生隧道,重见天日,救援工作成功迈出第一步,救生舱接下来将继续放入井下,营救其余32名被困矿工。期间智利被困矿工求生欲望一次又一次的创造着人类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