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所有者权益与企业净资产是什么关系
企业整体价值观认为,净资产是指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过去形成应该归属所有者享有的经济利益。说的更通俗些,它是企业过去形成自创无形资产及所有者投资的成本并且包括机会成本。两者之间在会计计量上并不完全相等,也并不是同一概念。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计量模式的不同,体现的价值属性也就不同。如:历史成本体现的价值属性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历史投入成本;重置成本体现的价值属性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重置成本;公允价值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是交换价值、现值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是在用价值或内在价值。由于不同的价值属性之间价值差异较大,因此,正确选择计量方法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尤为关键,它不仅决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计量的是否准确,而且还影响到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在历史成本法下,所有者权益是将反映投资者过去在不同时点上投入资本进行累加,而不反映时间这一因素对会计计量影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就是所有者权益的股权市价。因此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失真,从而越发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人们对财务报告目标的改变,报告使用者越来越关注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效,以有助于评价与决策,因此,越来越凸显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越性、必要性,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下,会计要素应该按照同一时点市场价格计量即会计要素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在不同一时点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因此使资产、资本的账面价值与市价存在差异,即:资产市价-资产账面价值=资产的价值变动,资本市价-资本的账面价值=资本的价值变动,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者权益与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将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视为利得或损失计入利润,反映在所有者权益当中,也就是说将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视为所有者权益价值变动,即形成会计等式:资产市价=负债市价+所有者权益,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现行会计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价值并不是该时点的股权市场价格,对上市公司而言,该时点的股权价值即股票的市价,非上市公司而言,要采用技术评估的方法,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真实价值,因此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价值会计信息并不真实、有用,使投资者无法进行评判、决策。仔细分析发现,采用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反映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既不是投入成本价值,也不是重置成本价值、交换价值、更不是在用价值,它反映价值是介于在历史成本与市场价值之间的价值,显然不符合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的特点,使价值属性与计量模式之间没有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从而会导致其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我们认为,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净资产的价值不等于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即净资产来源于资产与负债的减项,所有者权益对上市公司而言,就是股权市价,非上市公司而言,要采用技术评估的方法,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真实价值,这也完全与实际情况相符。
『贰』 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与资产是什么关系
实际资本与通用会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x0a\x0a\x0a (1)性质不同。实际资本是保险公司能够履行对保单持有人赔付义务的资本。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x0a\x0a (2)目的不同。评估实际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目的是为了衡量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者的经营业绩。\x0a\x0a (3)构成不同(详细区别见本指南第三部分——关于实际资本的构成)。实际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剩余综合收益和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这种构成反映了实际资本的质量和形成原因。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 (或股本)、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种构成反映了各所有者享有的权益。\x0a\x0a (4)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实际资本是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所有者权益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由于偿付能力报告的目的和通用会计报表的目的不同,因此,认可资产与资产、认可负债与负债的确认、计量标准不同,所有者权益和实际资本的确认、计量标准也不同。例如,保险公司募集的次级债不确认为所有者权益,但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确认为实际资本。再如,偿付能力评估时不需要区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因为,它们都是保险公司内部资本积累的一部分,在履行对保单持有人赔付义务的能力上没有区别。
『叁』 为什么说一家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然相等权益总额是什么意思是和股东权益是一样的吗
资产=权益=负债(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权益由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构成,其中债权人权益又称为负债。
一、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性质不同表现为负债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是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与企业只有债权债务关系,到期可以收回本息;而所有者权益则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求偿权,包括所有者对企业投入的资本以及其对投入资本的运作所产生的盈余的要求权,没有明确的偿还期限。
二、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偿还责任不同
表现为企业的负债要求企业按规定的时间和利率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而所有者权益则与企业共存亡,在企业经营期内无需偿还。
三、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享受的权利不同债权人通常只有享受收回本金和按事先约定的利息率收回利息的权利,既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也没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权利;而企业的所有者通常既具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也具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权利。企业的所有者不仅享有法定的自己管理企业的权利,而且还享有委托他人管理企业的权利。
『肆』 年末净资产和股东权益是一回事吗还有所有者权益和它们什么关系
年末净资产=年末总资产-负债
"资产"即总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其中"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期末余额(如借方余额则为负数)+"本年利润"期末余额(如借方余额则为负数)。
股东权益=净资产=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股东权益(即净资产)=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包括以下五部分:
一是股本,即按照面值计算的股本金。
二是资本公积。包括股票发行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价值。
三是盈余公积,又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四是法定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5%一10%提取。用于公司福利设施支出。
五是未分配利润,指公司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在股份制企业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它受总资产和总负债变动的影响而发生增减变动。
所有者权益包含所有者以其出资额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
与此同时,所有者也必须以其出资额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所有者权益还意味着所有者有法定的管理企业和委托他人管理企业的权利。
『伍』 净资产和股东权益有区别么
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
例如.“上海汽车”1997年年底的资产负债表上,总资产为40.56亿元,负债是7.42亿元,股东权益就为两者之差。即33.14亿元,这也是“上海汽车”的净资产。
股东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当总资产小于负债金额,公司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这时,公司的股东权益便消失殆尽。如果实施破产清算,股东将一无所得。相反,股东权益金额越大,这家公司的实力就越雄厚。
股东权益包括以下五部分:一是股本,即按照面值计算的股本金。二是资本公积。包括股票发行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价值。三是盈余公积,又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公司税后利润的10%强制提取。目的是为了应付经营风险。当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四是法定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5%一10%提取。用于公司福利设施支出。五是未分配利润,指公司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陆』 资产评估中,股东全部权益与净资产有什么区别及联系
产业分析和创业计划书其它部分的关系:
股东全部权益是净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管理层次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市值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股东全部权益以净资产为中心,产业分析对企业管理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股东全部权益职能的控制性决定了必须以净资产要素为中心。盈余公积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决定着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的产生、变更或消失。同时它能利用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施加影响,并对其他各项管理起着控制的作用。
股东全部权益与净资产的区别如下:
1、目的不同
股东全部权益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和发现特定财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净资产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2、内容不同
股东全部权益分为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
而净资产分为核算范围、例题核算、审计程序、科目设置、会计处理。
3、作用不同
股东全部权益主要是用来存钱、取钱、转账的公司账户;
而净资产用来办理包括提现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等在内一切符合法律法规的结算,而一般存款账户只能办理一般的结算业务,不能提取现金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股东权益
网络-净资产
『柒』 资产负债率和股东权益的关系
这个比率对于债权人来说越低越好。因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一般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一旦公司破产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很可能低于其帐面价值。所以如果此指标过高,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非常大。
『捌』 净资产和股权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净资产和股权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下:
资产的所有权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成,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除去欠款,剩下的就是归企业所有者所有的,就是净资产。其中净资产又由几项组成,股权(又称股本、实收资本)是净资产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
1、净资产(Net asset)是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净资产(net asset value),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
2、股权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
『玖』 股东权益和股本之间的关系
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股本
股本 ,亦作股份;股份资本,是经公司章程授权、代表公司所有权的全部股份,既包括普通股也包括优先股,为构成公司股东权益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股本的大小会随着送股和配股而增加,但市价不会改变,这是由于送配股后除权的原因。
股东权益内容
1)股本:即按照面值计算的股本金。
2)资本公积:包括股票发行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价值。
3)盈余公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公司税后利润的10%强制提取。目的是为了应付经营风险。当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4)法定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5%一10%提取。用于公司福利设施支出。
5)未分配利润:指公司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股东权益和股本之间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就是股本属于股东权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