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董明珠被挤出十大股东名单了吗
5月8日,格力电器对2017年年报作出补充更正公告,更正黄辉职务为执行总裁。而在格力电器今年“五一”前发布的2017年报中,黄辉的职务为常务副总裁。与此相对的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已有一年未加持格力股份。这种悄然变化引起了坊间的诸多猜测。
5月31日,董明珠的任期就将到期,而格力电器的股东大会也将召开。此前,曾有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格力电器还离不开董明珠,而格力电器市场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一直表示“不了解相关情况”。
B. 欣泰电气退市持有股民怎么办
符合规定的股民可以获得先行赔偿。
1、深交所表示,退市后将不再接受其重新上市申请。可以预计,欣泰电气在暂停上市后无法恢复上市,在终止上市后无法重新上市。不过,依照先行赔付制度,符合规定的股民可以获得先行赔偿。
2、深交所2016年7月11日发布了关于欣泰电气投资者关心问题的说明。深交所提醒:欣泰电气股东在公司暂停上市阶段和终止上市阶段还有两段交易机会:
(1)公司收到处罚决定后复牌交易30个交易日,自7月12日复牌起算;
(2)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后15个交易日届满的次一个交易日起,进入30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
(2)保变电气股东扩展阅读:
此前,在万福生科欺诈发行一案中,保荐机构平安证券设立3亿元先行赔付专项基金,实际赔付金额约1.79亿元;而在海联讯欺诈发行案中,上市公司的4位主要股东出资2亿元设立补偿基金,实际赔付金额约0.89亿元。
先行赔付不仅能约束发行人的行为,强化保荐机构责任,而且化繁为简,有利于提高中小投资者的维权效率和积极性,是一项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建设制度。其精髓就是将繁琐的法律程序义务由一般投资者身上转移到保荐机构身上———先赔了再说,剩下的事情由保荐机构与发行人等去交涉。
作为投资者,有一点需要了解的是,“先行赔付”并不代表保荐机构就是第一责任人。先行赔付的目的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免受欺诈发行造成损失而进行的先予赔偿安排,并非是法律上最终的责任认定。
C. 要做格力二股东 姚振华还得砸多少 继续增
2016年12月03日 02:02 【源自网络】
宝万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去,“野蛮人”又将敲响格力电器(000651.SZ)的大门。
11月30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证实了前几日股价大涨背后,姚振华掌舵的宝能系资本确实在持续举牌,持股比例已接近5%的举牌线。12月2日,格力电器收盘价为28.76元,比前一日下滑6%。
收购新能源汽车失败,让宝能系抓住了狩猎格力电器的好时机。与此同时,大股东格力集团的一系列人事变动也让格力电器处境微妙。在这敏感时刻,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格力电器将如何应对“野蛮人”的入侵呢?
8天拿下“三股东”
成为格力电器的第三大股东,“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只用了短短8个交易日。
格力电器的公告显示,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 2016 年 11 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从三季度末的0.99%大幅上升至4.13%,由第六大股东一跃成为第三大股东。
公告同时显示,目前前海人寿尚未达到持股5%的披露标准,公司也尚未获悉其后续投资计划和投资目的。
成为格力电器的第三大股东,前海人寿则花了约47亿元人民币。
以格力电器目前总股本为60.16亿股计,前海人寿增持的3.14%比例相当于1.89亿股的格力电器股份。而公告中的8个交易日中,格力电器的平均收盘价为24.88元。
前海人寿大举增持格力电器,发生在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遇阻、定增方案流产之后。
10月28日,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定增收购方案遭到临时股东大会否决。两天后,格力电器以调整收购方案为由申请停牌。最终格力在11月16日宣告终止收购计划,11月17日起股票复牌。
但在复牌后,格力电器的股价上涨迅速。
11月28日晚间,格力电器宣布,其股价在2016 年 11 月 17 日至 11 月 28日期间涨幅累计达到 27%,换手率则达到 32%。深交所于当天要求格力对相关事项进行核查。
姚振华和他执掌的宝能系则随着这番核查浮出水面。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姚振华。
在经过宝万大战的熏陶后,资本市场对姚振华以及他掌舵的宝能系资本并不陌生。
“宝能系”在增持万科至第一大股东的道路上,不仅与以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数度激烈交锋,也引发了外界对其“野蛮人”身份的巨大争议。
离二股东还有多远
对于“野蛮人的入侵”,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5月19日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曾表态称,不会有“野蛮人”进入格力,格力是制造业公司,与万科有本质区别。
但在格力电器公布审核结果前,外界已有其被险资盯上的观点。长城证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格力电器与万科极其相似的一点就是,管理层不拥有绝对控制权,公司股权也极度分散,同时公司拥有着极好的现金流和利润能力,但市盈率却偏低。”
格力电器的2016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格力系股东的持股比例仅为27.87%。而后5位股东的持股比例都不超过1%。此外,格力电器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到141.62亿元,流动资产的货币资金则达到972.34亿元。同期,格力的ROE为22.57%。
事实上,前海人寿在2015年第四季度已经“盯上”格力电器。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格力电器财报发现,前海人寿旗下的保险产品“海利年年”在2015年四季度末以1.14%的持股比例,首次跻身格力电器第六大股东。2016年一季度,前海人寿-海利年年继续增持格力电器股份至1.5%,成为其第四大股东,但随后发生减持。在2016年三季度末,前海人寿-海利年年的持股比例降至0.99%,重回第六大股东的位置。
目前尚不清楚前海人寿是否进一步增持格力电器,但如果其想在格力电器中更进一步成为第二大股东,花费则要比此前的增持成本更高。
据业内人士粗略计算,前海人寿至少要增持2.88亿股,才能与由格力主要经销商共同投资成立的二股东京海担保持有的8.91%的股份比例相当。以12月2日格力电器28.76元的收盘价计算,宝能系想成为二股东,至少还要掏出83亿元人民币。
尹中余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目前险资频频举牌,除了资金量比较大外,从整个配置上讲今年债券不太好,由于美国加息,回报率达不到预期。险资就要去找大盘蓝筹绩优股去投。
他认为,宝能转过来投资格力是对的,格力在制造业有价值。但也不排除它是借格力最近的事件来推波助澜,博得市场关注。
宝格之争的风险
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失败,对宝能系来说是一个进入的好时机。
有观点认为,假如格力收购银隆的配套募资方案通过,宝能系举牌带来的风险就会大幅降低。
在这份被否决的融资方案中,格力电器宣布向格力集团、员工持股计划等认购对象增发不超过97亿元人民币。其中,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购金额为23.74亿元,认购股份不超过15249.81万股。
中金公司此前也发布研报分析称,如果格力收购银隆的增发方案被通过,支持管理层的股份将超过43%,不适合被举牌。
而在收购银隆失败的同时,格力电器大股东格力集团也发生了一系列人事变动,令外界对格力电器与大股东间的关系有所猜想。11月11日晚间,董明珠在10月18日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消息传出。11月22日,珠海市国资委任命70后的周乐伟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和党委书记。
在宝能系兵临城下的同时,格力电器的高管和董事也在11月17日复牌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增持。
公告显示,在2016年11月17日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格力电器副总裁、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共买入155800股,以上文提到的24.88元的平均收盘价粗略计算,花费接近390万。此外,格力电器董事徐自发及其家人共买入784800股,耗资则接近两千万。公告显示,徐自发同时为京海担保的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前二十大股东名单中,董明珠已位列第九,比三季报中提前一位。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格力在11月24日宣布的全员加薪也是格力阻止险资进入的手段之一。据测算,格力7万员工将使格力电器每年增加至少8.4亿元的支出,在短期内能够降低公司利润、减少股东分红。
但随着前海人寿的持股接近5%,宝万大战的一幕是否将会在格力电器上演?董明珠此前曾在采访中表示,任何人接手,只会把这个企业搞垮不会搞好。
有金融业从业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认为宝能举牌格力还是看好权益类资产。他分析称,安邦和宝能在业内人士来看风格比较激进,找的都是分红比较多、基本面比较好的企业去投。
尹中余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企业对险资的高度警惕缘于国内企业的股权比例稀释太厉害,又没有毒丸计划和打击恶意收购体系。
但他也认为,宝万大战在格力电器上演的可能性并不大。他表示国资身份的格力集团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大股东身份。假如前海人寿的增持存在威胁,格力集团也会随之增持。他同时说:“前海人寿在万科这些企业的投入已经很高了,还有没有资金投入格力电器这么大的盘子呢?”
D. 当时选举格力董事长职位,董明珠是靠什么说服别人选她的
本次格力电器大股东格力集团推荐的四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之中的三个均为格力电器现任高管,分别是现任董事长董明珠,执行总裁黄辉,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望靖东,以及格力集团常务副总裁张伟,显示出对格力电器现任高管团队的支持。
在大股东已表达对董明珠的支持,业绩又实现了董明珠的诺言,格力的员工又十分拥护董明珠的情况下,柏颖科技认为有足够的理由让中小股东最终会选择支持董明珠,毕竟在董明珠的经营管理之下格力保持了20多年的国内空调老大的位置,并持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显然选择董明珠将是更稳妥的选择。
E. 四方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2006年12月,北京四方同创保护与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更名为四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由"四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四方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为实现相关股东直接持有四方股份之股份的计划安排,四方集团于2014年2月21日作出股东大会决议,四方集团拟以存续分立的方式,分立为四方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存续公司)与北京福瑞天翔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新设公司)。
法定代表人:高秀环
成立时间:1999-04-19
注册资本:7098.8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000000313277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1号院6号楼
F. 天威保变为何变为保变电气
保定天威保变原是最大控股股东,背后是兵装集团,但是新能源业务亏损,导致公司债无力付息,然后天威对兵装集团定向增发,最大控制股东变为兵装集团,而背后兵工装备集团打算把这些负债扔到天威身上而保留上市公司并更名为保变电气
基本就是弃天威留保变,看兵装集团如何整理保变电气了
G. 保变电气是不是央企
是央企,也是股份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兵装集团
H. 保变电气股票怎么样能涨吗9元买的
保变电气属于电气设备板块,大股东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实力雄厚。近期股价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而且今日大盘行情不错,短线暂时是安全的,明日上涨概率较大。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寻股问股可以搜索牛仔直播,只为股民着想的社区。
I. 如何利用股东的钱做大生意
证券市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场所,从中可以获得廉价的资本金,把企业做大。
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方,好处自然多多,利用别人的钱做生意,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首先,在上市时溢价发行的股票,会带来资本公积金的增加;其次,如果二级市场上将股票价格炒高,差价所形成的利益更为惊人。
国内的网络企业如新浪、搜狐、网易等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之后,在还没有开始为股东赚钱的情况下,立即先被股东们“喂”成了亿万富翁。股东们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当然是为了求得回报。
股东和企业的关系是最稳定的一种关系,你可以在不想当股东时卖出股票,但总会有新的股东接棒。这种牢固关系除非企业破产清盘,否则很难动摇。
作为企业的控股方来说,要协调好同股东的关系,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企业经营蒸蒸日上,股票价格不断上涨。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会赢来大批追随你的股东。
美国人詹姆斯·林就是一个善于协调与股东关系的高手。
1955年,拥有一间电机工程行的詹姆斯·林向证券公司申请成立股份制公司。但证券经纪商和投资银行都瞧不起这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他们认为一个小小的电机工程行是不可能公开发行股票的,詹姆斯·林的申请被认为是异想天开。
但没过多久,金融界的人士便发觉他独自一人动手干了起来,并且办妥了一切法律手续,把电机行改为林氏电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发行80万股普通股票。
然而,直到这个时候,金融商们仍不相信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商人能获得成功,他们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等着看笑话呢!
早年流浪生涯造就的坚强意志促使詹姆斯·林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根据股份公司内部股权的规定,允许他个人持有一半的股份,其余的一半即40万股以每股2.5美元公开上市,也就是说,如果股票全部售出,就可获得100万美元的现金收入。
谁会把赌注押在一个小商人身上,去购买前景渺茫的股票呢?证券商们因此断定詹姆斯·林必将失败。在他们看来,没有他们出马,股票发行将无法进行。
使这些自鸣得意的证券商们搞不懂的是,詹姆斯·林没有按他们的一贯方法行事,却找了一帮朋友替他做口头宣传,而证券商们平时总是以电话和挨家挨户推销的方式发行股票。
其实,这是詹姆斯经过充分比较之后做出的决定。打电话及上门推销的方式虽然有效,但开销太大,进展缓慢。思维独特的他想出了一个方便有效、费用低廉的推销方法。
他和他的朋友们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工业品博览会上,向来宾散发公司将发行股票的传单。此举果然奏效,在短时间内,他的股票全部售完,令那些保守的证券商们大吃一惊。
在这一独特而又大胆的策略运用下,他不仅拥有了大量的发展资金,而且还为其公司及个人拥有的股权建立起高水准的市场信誉。
虽然初战告捷,但通向企业王国的道路却并不平坦。美国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小型公司时时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想扩大自身经营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了。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詹姆斯·林又独辟蹊径,在短短几年间一举买下了3家公司,资产总额扶摇直上,到1960年已达数千万美元。
在其他中小型公司互相拼搏,苦苦挣扎之时,林氏公司脱颖而出。
收购是需要大量现金的,詹姆斯·林个人当然不可能拥有这样多的资金,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向股东增发或配售新股。由于收购能刺激公司股票上涨,股票上涨之后,不但会引来众多的投资者,还使增发或配售的新股价格增高,现金来源也就越来越充裕,有了足够的现金又能支持收购行动。
林氏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王国初具雏形,詹姆斯·林也成为了商业界的风云人物。詹姆斯·林不再是个小生意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他用种种吞并、购买的手法控制了好几家公司,慢慢向自己梦寐以求的企业王国迈进。
1961年春,他又兼并了一家公司,并变更公司的名称为林一迪姆斯一伏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LTV公司。
如果按照常规模式发展,要达到这种规模非得用几十年时间不可。詹姆斯·林却将速度大大加快,在几年内就做到了。
他的每一次收购行动都是用别人的钱完成的。
当这些被吞并的公司并入LTV公司之后,它们的旧股东把原来的股票交回,换发了LTV母公司的股票。这样,在股市上已买不到原来公司的股票,能买到的只有LTV公司一家的股票。
当年组建股份公司的经验告诉詹姆斯·林,发行股票后随着股价上涨,他的财富便大大增加了,现在他为什么不可以用LTV公司的子公司,也如法炮制一番,用以增加公司的市场资产呢?
这些以前曾是各自独立的公司,而今只不过是LTV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所谓的“账面资产总额”的一部分数字而已。
在这种相当保守的数字后面,一定还有扩展的余地。詹姆斯·林正是在这一思维驱动下找到了一条快速增加财富的捷径。
1965年,他按照业务范围,把LTV公司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即LTV航空公司、LTV电气公司和LTV林一阿提克电子公司。每一公司发行自己的股票,除LTV母公司掌握大部分外,其余都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
股票上市后,果如先前所料,投资者蜂拥而至,踊跃抢购,三家公司的股价飞涨。这样,拥有3/4以上股权的LTV母公司的财产急速上升,其本身的股票也随之上涨。
企业吸引投资者来当股东的方法很多,收购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