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上市为什么会稀释股权
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后,股本增多了,股东人数增加了,相应的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降低了,所以叫稀释股权。
B. 如何在股权被稀释的同时保持控制权和经营权的统一
http://ke..com/view/3309396.htm
五步连贯股权激励法
C. 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不失控制权合并报表怎样编
假设已考虑完分红会计处理,只考虑分红转增资本的情况
1)个别报表,若持股比例下降,个别报表仍按成本法核算,假设母公司没参与增资,则个别报表无需做账务处理。
2)合并报表层面,由于持股比例下降但仍能行使控制权,则属于在不丧失控制权的前提下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年修订)》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理。在合并报表层面调整权益(通常为资本公积)的金额=外部股东增资额-增资日B公司的增资后净资产*(1-持股比例)。
注:合并报表应用指南:子公司的其他股东对子公司进行增资,由此稀释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按照增资前的母公司股权比例计算其在增资前子公司账面净资产中的份额,该份额与增资后按母公司持股比例计算的在增资后子公司账面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D. 借壳上市,非上市公司得到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后是如何把非上市公司的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中的呢
是通过购买资产。例如A公司收购上市公司B,获得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60个月内,B上市公司购买A的资产达到B控制权发生变更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告资产总额的100%以上,或者购买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营业收入达到B控制权发生变更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告营业收入的100%以上,或者购买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净利润达到B控制权发生变更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告净利润的100%以上的,或者购买的资产净额达到B控制权发生变更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告资产净额的100%以上,或者为购买资产发行的股份占上市公司首次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的董事会决议前一个交易日的股份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均构成借壳上市。
上市公司通过购买非上市公司的资产,让上市公司的壳实际上注入的是非上市公司业务,所以就叫借壳上市。
希望采纳!
E. 公司上市之后持有股权比例被稀释会对公司的实际控制产生影响吗
上市肯定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可以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股权流失会被其他控股股东趁机兼并
F. 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公司上市之后,股份被稀释的问题
如果公司要增资,吸引新投资者,的确存在原股东股权被稀释的这种状况。当然,在对新股东投资所占股权比例的处理上,由于公司是基于原股东的投资和长期经营才形成今天的状况,所以,拿新股东的出资额和原股东的原始出资额按比例划分是不合适的,通常新股东的出资额实际所占投资的比例要大于其实际享有的股权比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原股东的股权作大幅稀释。其次,你可以根据情况对公司章程作一些调整,包括董事的产生以及董事长、总经理人员的产生做一些调整,如果一方委派的董事为董事长,另一方委派总经理。总之尽量确保所有的股东都有权利进入董事会或者管理层,从而形成有效制约。一旦这个方案定下来,可以约定对其调整必须全体股东同意方可调整。
G. 关于股权及融资后的稀释问题
从理论上来讲,您的这种稀释方式是没问题的,也就是说每一个股东的加入,都会导致原有股东全体的比例的缩小。但是从您的估值上来看,您的公司发展潜力应该不错,那么迟情况下,您的风头可能会要求有反稀释条款,并且要求有股权激励预留的条款,甚至会要求优先投资的条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那么股权激励的稀释,可能会参考这些要素,变得稍微复杂一点,但是总体上来讲,你们这个算法和基本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H. 高分/ 上市公司对控制权在20%以下的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是怎么处理。
这个在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里没有差异,因为不具有控制权,除非是特殊版情况,要不不会纳入权合并报表范围。因为持股比例在20%以下,也不具有重大影响,所以采用成本法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里核算。净利润净资产都不体现。分红记作投资收益。
I. 进行股权激励的公司,如何在股权被稀释的同时保持控制权和经营权的统一
只要在给予激励对象的过程中采用虚拟股份激励,那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股份的稀释,总的老说就是要保持一个适当的激励度。
J. 公司对公司之间持股比例达到多少才可以合并报表
半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