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维维股份2017年年报什么时间出
三月20出了
② 维维啥时能复盘
10月9日复牌,现阶段公司正在商讨有关股权收购的事宜。
作为一个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由于刚刚以4亿元的价格将双沟酒业售还给江苏省政府,因此正在谋划购入新的白酒企业股权,通过参股或控股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
由于之前退出了双轮酒业的收购,因此新酒业的收购对象可能是:
枝江酒业★★★★
衡水酒业★★★☆
剑南春 ★★
(以上是根据网上传闻的频率和数量统计的)
根据最新的公告现在已经准备收购51%的股份,将会为集团每年带来4000万-8000万的收益。属于长期利好。
③ 维维股份进军植物蛋白饮料,靠什么赢得年轻用户
沟通语言年轻化
相比于传统标准、刻板式的产品文案,维维推出的“逗”系列罐装饮料借用时下流行“逗Bee、魔逗、戳笑点”等新鲜热词作为瓶身文案,一方面更为贴合年轻群体的情感喜好,另一方面也将维维全新快乐、健康的文化理念传递出来。
维维的“逗”系列饮料以“逗是要开心”为核心宣传语,并创新延展出“逗是要黄金、逗是要宠你、逗是要撩你……”等趣味主题文案。在官方微博、微信上,“维小逗”、“维维豆逗乐”化身搞笑的段子手,牢牢把握年轻人群的语言风格,并借助热点、爆点、敏感点,将维维植物蛋白饮料的逗式语言传递出去。
产品包装年轻化
从童年、青年再到中年,维维豆奶曾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作为维维家族的新成员,“逗”系列产品可谓彻底颠覆维维带给大家的传统印象:卡通形象组成的包装主页面、简单却不失单调的颜色搭配、足够特立独行的个性化表情……在敏锐捕捉年轻人群喜好的同时,一个个搞怪的形象简直“突破了二次元”。
渠道年轻化
年轻化的产品,需要更接近年轻人群的渠道。为了让新产品能够更贴近用户真实消费场景,维维一改传统铺货模式,将触角延伸到学校、电影院线、面包房、网吧等契合主流年轻人群的地方。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线上购物人群的消费习惯,维维植物蛋白饮料携手餐饮、商超、电商(一号店、京东、天猫)等主流渠道和平台,实现消费场景的全覆盖。
营销年轻化
近年来,伴随信息获取渠道的“大爆发”,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变得越来越理性,对于众多企业、品牌而言,营销已经成为他们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手段。
自从2017年开始,维维植物蛋白饮料主动一改主打线下营销的“老套路”,开始尝试线上线下整合营销、跨界互动等“新玩法”——1月的“一键维维” ,即将开启的4月“逗是要黄金”、6月开始筹备的“边疆行”、8月“凤凰卫视环球小姐选美”……
这些活动不仅融入微博、微信等用户活跃度高的社交平台,更会将门户网站、垂直平台、自媒体平台全部囊括其中,再加上时下正火的红人直播、线上活动等趣味模式,可以说完成对主流年轻人群的全覆盖。
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消费升级时代, 90后甚至00后快速成为饮料的主流消费人群,对于整个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而言,谁抓住了这群人的“痛点”,谁就拥有了未来。
当然,对于维维这个新的入局者而言,同样面临者不小的挑战。
1、同业品牌的消费场景的“入口战”
此处所说的“入口”不是互联网常用的“流量入口”,而是抢占用户的嘴(口)!
用户在消费快消品时,在同一个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所选择的产品是有限的,所以“入口战”就成为饮品重要的争夺目标,谁能让自家的饮品进入到用户的口中,并且形成长时间的占领,这就成功了。
所以火锅场景中孕育了“怕上火”的凉茶,运动场景中有功能饮料。维维植物蛋白饮料要抢占哪个场景?用户为什么首选维维“入口”呢?
从维维植物蛋白饮料推年轻化的形象,以及抢占校园市场看,针对年轻人的情感、趣味、关系等等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不过再解读产品、诠释理念、与用户持续沟通的过程中,要让年轻用户清楚的认知到自己在超市购买一个XX核桃乳和维维植物蛋白饮料产品时的快速决策理由,是因为你比另一个更有营养、天然、健康?还是因为你的品牌更有趣味,且产品一样有营养?这样的挑战,是接下来维维能否快速占领年轻用户的重中之重!
维维植物蛋白饮料同业品牌有哪些?
同业同品类:
同属于饮料行业的植物蛋白饮料品类中的品牌,但是主打着不同原料的产品,比如露露杏仁露、六个核桃核桃乳、椰树牌椰汁等;
同业非同品类:
同属饮料行业,但植物蛋白饮料的非同品类品牌,比如凉茶——王老吉、可乐——可口可乐、功能饮料——红牛;
同业同品类同原料:
此类产品基本就是同样是用大豆开发的饮品,比如说豆浆,也同属于植物蛋白饮料的一种。比如豆豆厨豆浆等。
2、非同业品牌的消费场景的“时间战”
近几年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真正要抢占的是用户消费时间。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在什么时间使用什么产品,做哪些事情,伴随着生活、工作、娱乐等场景产生了诸多的消费场景,比如“生活+消费”的外卖消费场景、“娱乐+消费”的电影院消费场景……
在非同业品牌中,快消品企业更要认识到自身的竞品已然不仅仅是那些做同类型的品牌了,就比如维维如果仅仅定义为竞品是那些做植物蛋白饮料的品牌,这样的消费市场还是太小了。主要原因是目前用户消费习惯和场景过于分散,有几个趋势成为挑战的根源:
1、用户消费习惯:比如说星巴克等众多咖啡品牌正在改变白领们的消费习惯,加上星享卡这样的客户关系管理、积分升级机制,当用户想要喝点什么的时候,下意识会选择这个品牌。
2、企业服务边界扩大:比如我们去麦当劳,其“麦咖啡”已经成为早餐、平时众多消费者选择的一个产品,还有一些线下消费场景中的各种跨界组合,比如服装与饮品店、书吧与饮品店的组合场景,再有类似盒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深受消费者喜爱,零售商品+水吧、餐吧等让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一方面是面临着同业与非同业消费场景“入口战”与“时间战”的挑战,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中面对新生代的年轻消费群体也同样有着不小的机遇,能够表现消费者的自身价值体现,产品包装及传播的价值观是对年轻用户“我”的个性表达,产生社群效应,就会形成这个品牌就是“我的”、“我们的”!
④ 维维股份的维维豆奶是什么时间上市的
2016年就已经加速维维股份新品液态植物蛋白饮品维维逗奶的上市速度了,应该是2017年初的糖酒会正式向外公布的
⑤ 维维股份陷转型困境采取什么方法不救
近年来跨界不顺的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维股份”,600300.SH),也许不得不通过频繁出售资产来“补血”了。
12月6日晚间,维维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枝江酒业拟将湖北银行近3600万股,按每股3.08的价格转让给宜昌九鑫,转让总额为11,077万元。转让后,枝江酒业可形成收益10,361.15万元,净利润7,770.86万元,维维股份增加净利润5,517.31万元。而在此之前,维维股份曾多次出售旗下资产。
就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就资产出售等相关问题求证维维股份,相关公共关系负责人回复称,“一切以上市公司的公告为准,这边不方便发言。”
凌雁咨询分析师林岳认为,“主业遇到发展瓶颈的维维股份,近年来的多元化转型之路并非一路畅通,酒业板块、茶叶等板块表现不佳。频繁出售旗下资产用来补充现金流,不排除有‘甩包袱’、减少多元化布局、聚焦主营业务的战略调整。”
开启“卖卖卖”模式?
记者留意到,维维股份在2000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开始了多元化布局。期间业务涉及乳业、白酒、房地产、茶业、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成为该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
维维股份涉足白酒业是从2006年开始的,目前控股企业有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而枝江酒业共持有湖北银行近3600万股,这是枝江酒业2006年的一项投资。这次股权交易的对方是宜昌九鑫投资。通过转让这笔资产,枝江酒业可形成收益1.04亿元,净利润7770.86万元,维维股份增加净利超过5500万元。
记者留意到,维维股份在公告中提及,本次交易后所得款项主要用于提升企业运营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电商平台、广告投放的投入等。林岳对记者说:“枝江酒业持有的银行股份转让,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资本运作获得收益,从而可以弥补枝江酒业在业务运营上需要的资金。”
同时,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指出,2017年前三个季度,维维股份旗下的两大酒业的现金流净额呈现亏损达1.9亿元,两家白酒子公司拖累了维维股份的现金流。目前枝江酒业处于资金断粮阶段,通过出售股权获得的利润,可以解决其进行企业管理、渠道建设以及广告投入的大部分资金。
同样在今年,维维股份出售了子公司贵州醇的土地资产。这是贵州醇名下两宗共计464亩的土地,2012年11月取得后一直闲置。该资产的交易对方是贵州醇原来的大股东贵州兴义阳光资产公司。这笔交易的对价8300万元,交易完成后,贵州醇获得收益2200万元,增加上市公司净利1200万元。
今年9月,维维股份子公司维维创新投资还转让了无锡超科食品公司10%股权,转让对价6400万元。这笔交易形成收益3800万元,增加上市公司净利2800万元。而在去年12月,维维股份则是把盈利不理想的房地产业务剥离出去。为了出售上述房地产业务,维维股份甚至贴钱转让。截至今年9月30日,维维万恒置业净资产2543.49万元,评估值-5375.01万元,评估增值率-311.32%,转让价格为-5375.01万元。
“维维股份每一次多元化布局都与社会产业热点紧密相连,但是多元化的发展其实也没有给维维股份带来多大的效益,从目前看来,频繁出售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维维股份整体有‘甩包袱’的可能。不过也不排除维维股份在进行减少多元化布局、聚焦主营业务的战略调整,试图借助消费升级的趋势,重新定位产品,并进行品牌升级。”林岳说。
转型受困
“多元化转型源于维维股份在主业上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路胜贞告诉记者,目前豆奶市场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市场主要品牌以维他奶和维维豆奶两大品牌为主,不过新进入品牌较多,达利、黑牛豆奶等开始抢占维维豆奶的市场。维维豆奶主要立足于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渠道,在一线城市不占据主流。维维豆奶的销售额接近20年没有大的增长,所以在大豆奶这个品类上,维维已经可以挖掘的空间不多。
林岳也认为,“多元化发展并未让其找到可持续盈利的业务增长点,原来是想依仗维维豆奶的渠道及销售网络,来实现收购品牌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收购过来的品牌反而拖累了整体的发展。”
以白酒业务为例,根据维维股份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上都获得了增长,但是公司的酒类产品(主要是枝江酒业)销售收入,无论是低档还是中高档,均呈20%以上的降幅。另在2016年,维维股份整个酒业板块实现营收9.9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85%。同时,白酒库存量增加 819.19%,达4743万元。
路胜贞对记者表示,“维维股份在收购枝江及贵州醇等产业时,恰恰处于中国白酒行业的黄金时期,单是枝江一个品牌就曾在2011年创造了20亿元的营收,超过了维维豆奶本身。2010年前后,受当时大环境影响,维维股份在多元化道路上顺势而起,产生了‘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综合产业链发展的雄心。”
“从多元布局上看来,进军白酒并非不能理解,娃哈哈等企业也都有类似的布局。作为区域白酒而言,其实此前枝江及贵州醇都是优质的品牌。但是,从大环境上来看,白酒行业越来越朝高端消费升级的趋势已非常明显。中端产品在市场上不是占有很好的优势,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行业特征强烈,随着消费升级加速,两者竞争力逐年下滑。”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说。
记者留意到,除了“饮酒”,维维股份在“饮茶”这项转型上也并不理想。2013年12月,维维股份以7650万元现金收购了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财报显示,2015年维维股份的茶类收入锐减44.79%,毛利率锐减17.23%,并未达到当时增加上市公司净利润1000万元的收购目的。
“茶叶主要是由被控股的怡清源茶业自己经营,维维股份只是资本的投入。怡清源茶业在茶类市场上一直缺少一个系统的品牌战略,也没有大单品战略。当维维股份收购后,怡清源茶业主打的几款茯茶产品都处于市场的培育期,虽然耗费了大量资金投入,但是并未像云南普洱那样出现爆发期。因此在进军茶业务上,维维股份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目标。”路胜贞说。
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⑥ 维维股份2017年第一季度的净收入是不是增长了涨了多少
3月23日各大财经媒体都有报道,第一季度增长了而且涨了不少,媒体报道的增长为9000万元到9500万元
⑦ 低价股的简介
70年前,已故美国投资大师约翰·坦伯顿用借来的1万美元买入104只1美元以下的低价股;4年后,坦伯顿将这些股票全数出售,3倍的盈利使其获得人生第一桶金;数年后,坦伯顿如此总结自己的投资理念:买“便宜好货”。
坦伯顿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便宜依然有好货,低价股也能赚钱。回望上一轮998点至6124点牛市,低价股的表现明显强于高价股;再看自去年年底以来的这轮反弹,一些股价高高在上的股票表现平平,而不少低价股却出尽风头。这让投资者深切感受到低价股的威力不可小觑。
优势1:绝对价格低 首先,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从成本考虑,在买入同样股数的情况下,买低价股所需的资金会远低于高价股。而且,由于A股的买入数量必须是100股的整数倍,因此对于只有数千元的小散户而言,高价股往往在无形中设置了参与门槛。相比之下,低价股的买卖则灵活得多。 而从收益情况看,买低价股的回报率未必比高价股差。尤其是在今年以来的行情中,低价股普遍表现上佳。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手头有5万元资金,在5月的最后一天以3.57元的收盘价买入中国银行(601988,股吧)(601988),则总共可买14000股,闲置资金20元。截至6月24日(本周三),中国银行的收盘价为4.72元,投资浮盈将为1.61万元(不考虑佣金和印花税因素)。
而如果是在5月底以27.99元买入兴业银行(601166,股吧)(601166),则总共可买1700股,闲置资金2417元。截至6月24日兴业银行收盘价为34.99元,投资浮盈将为1.19万元。很明显,同样的资金,买中国银行的盈利高于兴业银行,低价股除了涨幅更高外,闲置资金也更少。
其次,从心理层面上说,低价股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认可,在经历了上一轮熊市“残杀百元股”的过程后,投资者普遍对高价股有了畏惧心理,而低价股则没有这个方面的负担。
另外,A股向来齐涨齐跌,尤其是在行情较好的前提下,低价股的重心不断上移。比如,在去年下半年1664点附近,不少股票已经只有1元出头,但是之后的大行情中,1元股、2元股陆续绝迹,甚至连低于4元的个股也寥寥无几。这点绝对是A股特色,对比中国香港股市,永远有“仙股”(价格低于1元的股票)存在。因此,只要行情向好,低价股必然将继续抬高底部。
优势2:市净率低 据Wind统计,去年1664点时,两市破净(市净率小于1,不含负值)的股票共有178家,而截至本周一,除了长春经开(600215,股吧)(600215)的股价还略低于其净资产外,A股所有股票的价格均在净资产上方。 一般而言,净资产是股价的一道“底线”,当市场出现大面积破净的局面,往往是即将见底的一个标志,相反,一旦市场进入牛市,市净率也会水涨船高。6124点时,两市平均市净率超过7倍。
截至本周一,两市A股平均市净率为3.71倍,仍有不小上升空间,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本周一收盘股价低于6元的240只低价股的平均市净率只有2.63倍,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中四川长虹(600839,股吧)(600839)、安阳钢铁(600569,股吧)(600569)、经纬纺机(000666,股吧)(000666)、明天科技(600091,股吧)(600091)的市净率还不到1.1倍。
低市净率除了能封杀股价的下跌空间外,也并不妨碍上涨。如大连金牛(000961,股吧)(000961),1664点时的市净率是0.77,但目前该股的股价已由彼时的3元涨至本周超过16元,涨幅逾500%。长城电脑(000066,股吧)(000066)、高淳陶瓷(600562,股吧)(600562)、上海汽车(600104,股吧)(600104)等一度破净的低市净率股票也在近期的行情中表现惊艳。
最近涨幅甚好的钢铁股也昭示了这一点。以宝钢股份(600019,股吧)(600019)为例,该股近半年多来一直徘徊在净资产附近,但近期持续走强,截至本周四该股在6月已经上涨超过20%。
另外,市净率不高的莱钢股份(600102)近期也涨势凌厉,6月23日(本周二)的涨停使其一举突破10元大关,从龙虎榜来看,当日前五名的买入席位中前三位为机构席位,可见机构也已介入市净率低、前期滞涨严重的低价股。
优势3:超跌效应大 去年的大跌,使得不少个股股价严重超跌。从6124点到1664点,上证综指下跌73%。两市1581只有交易记录的A股中,530只的跌幅大于大盘,跌幅超过80%的个股也达到374只。如果以从个股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落差来算,超跌幅度将更为恐怖。 但经过近8个月的反弹,一些超跌的个股已经有了较大的涨幅,截至6月24日,当时跌幅超过90%的云南铜业(000878,股吧)(000878)已上涨223%,从不到7元涨至21元。又如焦作万方(000612,股吧)(000612)、株治集团(600691),涨幅都超过200%。
在统计中我们发现,去年超跌的个股在这轮反弹中,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截至本周三,在157只当时跌幅超过80%的个股中,有41只个股股价涨幅在2倍以上,涨幅超过100%的只有136只。其中莱茵生物(002166,股吧)(002166)股价由不到6元涨至6月18日(上周四)收盘时最高的35元。而这些超跌反弹的个股中有46只个股在1664点时股价低于3元。
由此可见,股指反弹过程中,那些超跌个股的爆发力非常强。从统计中,我们发现一些去年跌幅严重的个股,目前距离高位仍有相当距离。截至本周一,相对2007年10月16日6124点高位跌幅仍超过70%的低价股还有*ST锌业(000751)、ST东盛(600771)、ST金泰(600385)、漳泽电力(000767,股吧)(000767)、ST东航(600115)等。
根据最新统计,目前股价超过6124点当日收盘价的股票已有约300只,接近所有A股的两成。随着行情的深入,低价超跌股后市将有望迎来巨大的上升空间。
优势4:填权效应强 高送转是每年必炒题材。还记得中兵光电(600435)么?这家在年报中10转增10的公司是今年最早爆发的个股,并带领高送转概念股集体走强。1月15日分红方案公布后,该股1个月内上涨了100%,完成了完整的抢权行情。所谓抢权,是指股票高送转方案出台后再除权前炒高股价,坐享送转股。 而苏宁电器(002024)则是在今年4月高送转除权后,出现了填权行情。所谓填权,是指股票在除权除息后的一段时间里,被炒至除权前的价格。
一般而言,抢权和填权行情两者至少必有其一,并与市场氛围密切相关。在上述240只低价股中,维维股份(600300,股吧)(600300)、大橡塑(600346,股吧)(600346)、迪马股份(600565,股吧)(600565)、中捷股份(002021,股吧)(600565)的送转比例都超过10转(送)8,并已于前期完成了除权。
其中迪马股份曾于2006年6月13日实行过一次10送10的送股方案,近一年后,迪马股份的股价回到了除权之前,完成了填权。也就是说,尽管当时的除权令迪马股份成为低价股,但除权后的低价却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迪马股份股价上涨的空间。当然,迪马股份的填权过程比较顺利的前提是当时的A股正是调整向上、处在一轮牛市开始之际。
而现在迪马股份的情形和它彼时情况部分相近:行情上升之势确立,股价在除权之后成为低价股,如果说之前迪马股份的经历具有借鉴意义的话,那么现在低价的迪马股份将来填权的过程也许会给股价带来一定的上涨空间。
相对而言,对于原本就是低价股的个股来说,如果仍然含权(即有送转预案但尚未完成除权),由于除权后其理论上将成为更低价股,股价的上涨空间也将更大。
经理财一周报统计,申华控股(600653)是上述240只低价股中唯一一只有转增股方案但尚未实施的个股。截至6月24日收盘,申华控股收报于4.69元,若以当天的收盘价计算,按照10转增2的方案,除权后的股价为3.9元,而如此股价在目前的股票中算是为数不多的低价股了,值得投资者关注。
优势5:重组题材多 低价股中不少都是业绩极差的股票,但其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重组预期的炒作。一旦完成重组,“山鸡也能变凤凰”,上市公司可能迎来脱胎换骨,随之而来的是股价的节节高升。 来看几则最近的例子。首先是还没有止住连续涨停步伐的*ST九发(600180)。本周三,*ST九发的重组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虽然重组方案还欠证监会“一锤定音”,但自4月20日复牌后,*ST九发截至本周四已经连续21个涨停,而且每天都是开盘即死封涨停板,资金对该股的追捧可见一斑。经过重组后,*ST九发将由主营食用菌的A股“蘑菇大王”变身为房地产公司。
最近因重组预期而涨势凶猛的低价股还有高淳陶瓷(600562),该股由停牌前的7.5元涨至6月24日收盘时的21.5元,这期间出现了11个涨停。
主业还未转身,股价先行。低价股很多时候受到资金青睐,重要的一点便是炒重组预期。小投入、大回报亦是有重组预期的低价股受到投资者热捧的重要原因。
经理财一周报统计,在上述240只低价股中,共有42只股票存在重组预期,也就是说每6只低价股中就有1只个股有可能进行资产重组,这还不包括有重组传闻的公司。
可见,低价股中具有重组预期的个股的比例不小。而且,这些股票大多价格较低,置换成本不高,有利于吸引重组方。
优势6:机构易认可 2009年以来上证指数上涨了近1200点,有趣的是迄今为止今年新发基金也超过了1200亿元。对于尚未来得及完成建仓的基金和部分踏空资金来说,其选择介入的目标也很可能就是低价股。一来,这样可以避免介入已被拉高的股票替人抬轿;二来,低价股中也有不少大盘蓝筹股,吸纳资金的容量不小。 目前低价股中,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中信银行(601998,股吧)(601998)、上港集团(600018,股吧)(600018)、中国南车(601766,股吧)(601766)、中海集运(601866,股吧)(601866)的总股本都超过100亿股,十分适合大资金的入驻,这些股票也大多是机构常驻的品种。
事实上,从一季报来看,已经有一些机构“潜伏”到低价股中。如济南钢铁(600022,股吧)(600022),一季度有5只基金新进其前十大流通股东,海南高速(000886,股吧)(0000886)有5只基金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华电国际(600027,股吧)(600027)有4只基金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
而根据Wind统计,3月份至今共有20只股票型基金、9只混合型基金成立。其中,股票型基金共募集519.85亿元,混合型基金募集123.19亿元。
由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分别在60%~90%、30%~80%之间,由此推算,股票型基金入市资金量在311.91亿元~467.87亿元;混合型基金入市资金量在36.96亿元~98.55亿元,即偏股型基金入市资金量为348.87亿元~566.42亿元。
目前A股市场确实存在局部泡沫,因此有观点认为,新资金很可能更偏向于买入股价不高,但后市业绩会转好的低价股。
优势7:复苏空间大 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低价股股价之所以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业绩拖累。去年以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不少低价股的业绩受到严重冲击。 据Wind统计,上述240只低价股中,去年有162只发布过年报业绩预告,其中共有127只个股的业绩下滑,如此就不难解释其价格为何处于市场末端。从近期的中报预告来看,这些低价股中公布中报预告的有84只,其中预增的个股有2只,扭亏的有5只,略增的有3只,续盈的有1只。
虽然,从公布的业绩还不能看出低价股业绩大幅好转,但是国家统计局本周表示,中国经济已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止跌回升之势,下阶段经济可望企稳向好。那么随着宏观经济的转好,低价股的基本面也将逐步改善,而其股价也能随之上涨。
而且,相较于绩优股,绩差股的业绩基数低,其中又有不少股票也是曾经的绩优蓝筹,一旦行业出现拐点,这些公司的业绩上升空间会非常大。最为明显的就是汽车股,随着近几个月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汽车股的业绩有望出现大幅增长。
当然,由于一些行业处于经济产业链的中下游,因此其行业转好仍需时日,那么该行业所对应的股票上涨也会相应慢些,不过,其后劲却可能十足。比如钢铁股,从上一轮牛市的表现看,钢铁股的后劲不容小觑。如酒钢宏兴(600307,股吧)(600307),2007年年初时的股价在5元左右,而到了10月,股价已疯涨至36元。
还有一些行业由于受到外需影响较大,如航运业、纺织服装等,这些行业所在的低价股股价回升同样需要时间。
⑧ 维维豆奶今年主推什么
2016岁末年初,围绕维维股份植物蛋白饮料系列产品即将登陆全国市场的消息不断爆出,日前,维维新闻发言人菜田在记者媒体采访时高调宣布,维维股份植物蛋白饮料目前正在全国铺货,不久全国主要城市各大商超甚至餐饮店将迎来一个“熟悉的新面孔”——维维植物蛋白饮料。据悉,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该产品已在国内部分市场进行样板市场测试,市场反应热烈,此番正式开始全国市场运作,维维股份将植物蛋白饮料2017年销售目标确定为5亿。菜田信心十足地表示,实现销售目标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