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威华集团茶叶

威华集团茶叶

发布时间:2021-09-16 20:44:45

⑴ 梅州市知名企业有哪些

目前, 全市五家民营企业入选广东民企百强,她们是
梅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明珠集团有限公司、
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
梅州市龙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梅州借力资本市场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取得重大突破,不仅有效破解了山区发展资金短板的问题,而且也使梅州成为省内继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之后,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级市。至目前为止梅州先后上市公司有:
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威华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⑵ 梅州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哪里谢谢啦 。

国家级

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

省级

梅州市客家邨金柚产业有限公司、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广东梅雁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丰顺威华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富农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梅县雁球食品有限公司、梅州市金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⑶ 梅州农业现在是什么状况

要说大体的我就不知道了。我是梅县的,我觉得我们家乡的农业发展的还可以。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蔬菜瓜果,一年下来收入也蛮乐观的!

⑷ 客人名人到低有哪些

梅州客家先民——程 旼唐代宰相、诗人、文学家 ——张九龄北宋文学家—— 曾 巩北宋思想家—— 杨 时北宋宰相—— 詹学传南宋丞相、民
族英雄—— 文天祥抗倭援朝明军统帅——陈 璘抗金明军统帅——袁崇焕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清代武状元—— 李威光西婆罗洲兰芳大总制大唐总长——罗芳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师—— 戴均元清代体仁阁学士 ——戴衢亨清代诗人、书法家 ——宋 湘太平天国天王—— 洪秀全太平天国东王—— 杨秀清太平天国忠王—— 李秀成近代洋务运动先驱—— 丁日昌太平天国翼王—— 石达开马来亚侨领 ——叶德来首任驻日本国公使 ——何如璋华侨实业家 ——张弼士清代爱国诗人、外交家—— 黄遵宪华侨实业家 ——张榕轩华侨实业家—— 姚德胜清代爱国诗人、抗日保台义军副统帅——丘逢甲中国民主革命先驱—— 孙中山民主革命家 ——廖仲恺泰国客属总会创始人 ——伍佐南华侨实业家—— 胡文虎辛亥革命北伐军总司令—— 姚雨平民国陆军上将—— 黄慕松辛亥革命名将—— 张民达民国元老 ——邹 鲁辛亥革命名将—— 邓仲元泰国合艾市开埠元勋—— 谢枢泗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朱德北伐、抗日名将 ——吴奇伟中国现代史学大师—— 陈寅恪现代杰出文学家 ——郭沫若北伐、抗日名将——范汉杰北伐名将——邓演达北伐、抗日名将—— 薛岳新四军军长—— 叶挺北伐、抗日名将—— 罗卓英北伐、抗日名将 ——张发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 陈奇涵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北伐、抗日名将—— 黄琪翔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病理学家——梁伯强“象征派”诗人、雕塑家——李金发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物理化学家——黄子卿语言学家——王力现代艺术大师——林风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内科及热带病医学专家 ——钟惠澜马来西亚实业家、慈善家——萧畹香抗日名将 ——陈大庆抗日民族英雄—— 谢晋元客家研究一代宗师——罗香林牙买加中华会馆主席—— 陈英豪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廖承志中华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 李贞前中华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司令—— 刘亚楼中国人民共和国上将 ——赖传珠前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将 ——萧向荣中国科学院士、数学家—— 李国平中国实验肿瘤学创始人之一 ——杨简抗日名将 ——赖名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杨勇国中现代肿瘤学奠基人 ——吴桓兴中国科学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专家 ——李国豪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成武前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耀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卢嘉锡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肖华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院长委员长—— 陈丕显英籍华人作家—— 韩素音前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总统 ——阿瑟?钟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复之中国科学院士、生物学家—— 黎尚豪前中华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张廷发香港著名实业家—— 田家炳新加坡首任总理 ——李光耀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谢非香港著名实业家—— 曾宪梓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懋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佛松马来西亚艺术教育家、美术家—— 钟正山国际著名化学家 ——潘毓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肖扬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国际羽坛名将 ——侯加昌戏曲表演艺术家—— 黄婉秋国际著名数学家 ——丘成桐新加坡副总理 ——李显龙亚洲球王—— 李惠堂国际杂技大赛金奖获得者—— 戴文霞国际体操比赛金牌获得者—— 李莉世界速滑全能冠军—— 叶乔波 客家人物是客家文化与理念的创造者和践行者,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表征。客家人重视教育,读书明理、读书起身、读书致仕、读书济民的信念深入客家人脑海之中。 蔡蒙吉、蓝奎、李二何、宋湘、黄遵宪、丘逢甲、胡晓岑、何如璋、丁日昌、叶璧华、罗香林、叶剑英、林风眠、罗清桢、李金发、张资平、蒲风、 温流、黄凤眠、侯过、吴康、袁文殊、杜埃、碧野、钟惠澜、吴桓兴、丘成桐、李国豪等,都是客家文化杰出的演绎者。清朝罗芳伯开发加里曼丹成为大酋长,其首创之共和制度尤比美国宪法早几年。丘逢甲爱国保台,尽显忠贞。叶剑英参与共和国的建立,于危局中力挽狂澜,手握权力,不谋私利。李光耀,大埔客家之后,在新加坡建成了现代化国家,有“国父”之称。丰顺客家后裔他信,位至泰国总理。清末黄遵宪,诗人、外交家,梅县客家人。其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客家亿万富豪及客家大企业家简录(上)1、曾宪梓 广东梅州市梅县人,财富80亿人民币左右,公司03年国内外销售额40亿人民币左右,总部在香港,自有品牌,香港上市公司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领带、男装、皮具、皮鞋等产品研究、设计、生产、销售,亚洲领带大王、男装大王,国内总部在广州东站,为三十多层的金利来大厦。现年70岁,有三个儿子。至03年止,国内捐款已达6亿多人民币。其中一个儿子从事顶级原装进口欧式家具的国内外连锁经营,在深圳有一家店,叫金宝来。金利来是中国人创立的第一个国际名牌。2、田家炳,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财富估计30亿人民币左右,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产品为人造革和塑料薄膜。82年捐款12亿人民币设立田家炳基金会,专门捐助内地、港澳的公益事业,仅在家乡大埔县就已捐款2亿,目前捐款总额已达标15亿。现年85岁,有5子4女。3、罗桂祥,广东梅州市梅县人,财富估计30亿人民币左右,已逝,香港维他奶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前董事长,自有品牌,主要产品有豆奶、果汁饮料、茶饮料、汽水、水等,03年销售额22。7亿,固定资产18亿。4、姚美良,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财富估计30亿人民币左右,已逝,香港南源永芳有限公司创办人、前董事长,永芳牌化妆品是中国大陆90年以前第一品牌,高峰期年销售额6亿,目前国内已投资10多亿。由于姚美良英年早逝,加上公司决策、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目前处于低潮。生前国内捐款2亿多。5、伍捷仆,广东梅州市梅县人,财富30亿美元(96年),泰国第二大商业银行--泰华农民银行创办人、董事长,泰国客属总会创始人。6、他信。西那瓦,原姓丘,广东梅州市丰顺县客家人,现任泰国总理,也是目前为止泰国最有民望最有成就的总理。任总理前,是泰国首富、电信大王,垄断泰国的卫星通信、移动电话,财富14亿美元,公司资产24亿美元,1子2女,兄弟姐妹9个。7、张 弼士,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生卒于1841-1916年,创业于印尼、马来西亚,开办种植园,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开办锡矿、轮船公司、银行、药材批发公司等,是当时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就是他创办的。8、胡文虎,福建永定人,生卒于1882-1954年,在缅甸创办永安堂虎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万金油、清快水等,产品畅销东南亚,创办了《星岛日报》、英文《虎报》等系列报纸,是当时和闽南人陈嘉庚并列的世界华人首富。9、彭云鹏,祖籍广东汕尾市陆河县客家人,60岁,印尼第三大财团巴里多太平洋集团创办人、董事长,世界胶合板大王,财富50亿美元(96年),投资涉及森林种植、胶合板制造、糖业、金融、航运、石油化工、旅游、房地产等。目前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投资额18亿美元,建设一个庞大的商业中心,包括一栋70层高的印尼第一高楼。10、邹锡昌,广东梅州市梅县人,大陆改革开放后的弄潮儿,目前财富20亿,42岁,中山大学毕业,香港昌盛集团董事长,该公司总资产80亿。91年,投资3亿在广州市中心建成30多层的天秀大厦;93年,投资额14亿在广州市商业中心建设65层的中华广场,该广场是广州市新地标、首个MALL,一期工程已于99年竣工开业,目前仅此年租金收入就达1。6亿,二期工程已动工,将于07年竣工;投资11亿在北京中心城区建成高档住宅区使馆新城,1、2期已售完;正投巨资在北京市中心老城区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国内捐款已达4000多万。11、叶华能,广东梅州市梅县人,广东宝丽华集团总裁,40多岁,目前财富估价几十亿,涉及行业有房地产、建筑施工、茶叶种植、农业观光旅游、服装、高速公路等,拥有男装名牌法国”绅浪‘,拥有总投资14。1亿的梅汕高速公路百分之二十股份,同时承包百分之四十工程,投资1。8亿建成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投资12。9亿建设梅县火电厂。12、梁亮胜,广东梅州市梅县人,52岁,香港丝宝集团董事长,中国百富榜连续2年上榜,03年排35位,02年公司销售额22亿,纳税2亿,国产化妆品、洗护发、洗护肤品第一品牌,是世界同行第一品牌--美国宝洁公司(拥有飘柔、海飞丝、玉兰油、激爽等品牌)在中国的第一对手、强劲对手,拥有中国名牌舒蕾、风影、丽花丝宝、柏兰、美涛、洁婷、伊倍爽、捷泰等,产品有化妆品、洗护用品、卫生用品、药品。国内总部在武汉,总部大楼为23层自有物业--丝宝国际大厦,有湖北仙桃、武汉、广州三大生产基地,武汉基地投资4亿多;在起家地湖北仙桃投资2。3亿建成三家宾馆(其中一家四星级)、一条步行街;公司内设有博士后工作站;梁亮胜所创造的终端营销模式已成为国内营销模式经典,目前国内捐款已达8000多万。13、朱孟依,广东梅州市丰顺县客家人,45岁,香港上市公司合生创展集团董事长,连续2年上中国百富榜,财富40亿,02年总资产56亿销售额100亿,所投资的项目都是几亿、十几亿、几十亿的大盘,是房地产行业大盘开发商代表,广州最大地产商,全国著名企业家自负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非常尊敬的同行,并且说朱孟依和他的合生创展集团与珠江实业集团才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手下汇集了从国内著名房地产公司老总位置跳槽来的大批地产精英。仅从穿越广州市珠江的通信电缆工程就获利10亿,创造一个神话。目前已在广州、北京、天津、上海、惠州等城市大展拳脚,高歌猛进,其中天津的项目投资将达100亿,建造一个神话般的城镇。朱为人很低调。在梅州市区捐资3000万建设东山高级实验学校。兄弟三人。兄弟所拥有的广州珠江投资公司是亲密的生意伙伴。14、缪寿良,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人,49岁,财富16亿,连续2年上中国百富榜,02年12亿、42位,03年16亿38位,深圳富源集团董事长。卖烟丝起家,而后卖烟丝机、开石场。承接广深高速公路、广深公路、深圳机场、深圳北环大道等大工程的石料供应而崛起。是一个“硬打硬”的成功客家男人。目前拥有深圳宝安区主要商业区的大部分,仅此年租金收入就达一亿。拥有深圳宝安区大型住宅区富源花园、几个大型工业区、投资2亿多的富源文武学校、32层的富源商贸中心,深圳福田区4栋32层大厦;正投资4亿建设一个大型的高科技工业园。全国政协委员;目前捐款已达5000多万;有3子1女。15、李彬兰,女,广东梅州市兴宁市人,全国著名的新一佳超级市场的总经理,该公司03年在全国拥有50多家分店、50多亿销售额,为广东第一、全国第十二大的商业连锁公司。16、吴炯声,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人,61岁,深圳西湖集团董事长,该公司刚完成私有化改造,吴炯声拥有百分之70多股份。该公司目前净资产近20亿,年总产值3亿多,涉及出租车、城市公共汽车、宾馆、酒楼、房地产、旅游、汽车维修等行业,是奔驰汽车售后服务深圳唯一合伙人。曾任炮兵部队营长,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模、深圳市人大常委。17、黄贤成,广东梅州市兴宁市人,财富2亿,广州贤成集团董事长,主营纺织和地产,上市公司青海省白唇鹿公司实际控制人。18、李贵辉,广东梅州市梅县人,55岁,广州绿丹兰集团董事长,该公司涉及精细化工(化妆品)、服装、房地产、儿童娱乐、银行、交通等行业,总资产36亿。绿丹兰品牌化妆品高峰时年销售额达10多亿,曾主导国内化妆品市场,为当时全国名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处于低潮。目前为止捐款已达5000多万。19、黄华,广东梅州市人,香港南方国际集团董事长,高峰时财富30多亿,受97金融风暴影响,目前处于低潮。高峰时拥有三星级深圳南方国际大酒店、深圳新王朝大酒店、广州市中心30多层的南方国际中心相当股份、90年以前广州市最高级的商场--世贸广场购物中心(仅装修费就达1亿)。95年投资10多亿在广州市中心进行大型旧城改造。目前捐资已达四千多万。20、余焕良,深圳英特泰投资公司董事长,96年,在家乡五华县投资五千多万进行大规模现代农业开发。21、徐伟建,梅州三宝集团董事长,97年,公司总产值2。5亿,总资产1。5亿。22、何中华,广东大华集团董事长,目前仅为家乡梅州的捐款就打1。2亿。23、张坚力,上市公司广东明珠集团董事长,03年总收入6。1亿,利润3600多万,总资产11亿,涉及阀门制造(全国最大的阀门公司之一、生产高质量高技术阀门)、药业、酒业、建筑施工等行业。24、林梅光,深圳青青世界观光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广东梅州市梅县人,87年投资1000万美元创办深圳青青世界观光农场。25、严----,广东梅州市梅县人,广州泰奇食品公司、四川古绵纯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前者销售额4--8亿,后者为全国最大的中低档白酒公司,作为一个新品牌,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白酒行业已领风骚7--8年,非常成功。26、张新辉,广东梅州市人,香港佐田集团、梅州佐田服装公司董事长,投资50亿人民币在湖南衡阳市建设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各一座,建成后年产值达成23亿。27、刘晓,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深圳博士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为深圳最大、全国最大之一且定位中高档的眼镜连锁销售公司,目前全国有70多家店,而且都是大型高档店,仅深圳就有30多家。28、李建华,广东威华集团董事长,公司总资产13亿,涉及发电、供水、林产(胶合板)、建筑、IT基础材料等行业,其中胶合板产销量广东第一。29、杨钦欢,上市公司广东梅雁集团董事长,该公司03年总资产59亿,净资产27亿,涉及水电、建筑、IT、生物工程制造业等行业。30、陈伟东,广东紫金县人,香港万基集团董事长,连续2年上中国百富榜:02年23位,03年61位,财富20亿。拥有香港上市公司“万基药业”国内上市公司“烟台发展”,总资产50亿,为全国最大传统保健品公司,主业:传统保健品及药业、白酒、房地产,已收购昔日全国名酒孔府家酒百分之九十股份,正进行收购全国名酒古井贡酒,国内总部深圳,总部大楼即将迁入中心区23层的自有物业。 以上有关资料来自我个人的剪辑资料和藏书。 ┆ ┆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非常完整! 其他回答 回答:齐王睿级别:学长5月12日 20:44 客家名人 梅州客家先民——程 旼唐代宰相、诗人、文学家 ——张九龄北宋文学家—— 曾 巩北宋思想家—— 杨 时北宋宰相—— 詹学传南宋丞相、民族英雄—— 文天祥抗倭援朝明军统帅——陈 璘抗金明军统帅——袁崇焕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清代武状元—— 李威光西婆罗洲兰芳大总制大唐总长——罗芳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师—— 戴均元清代体仁阁学士 ——戴衢亨清代诗人、书法家 ——宋 湘太平天国天王—— 洪秀全太平天国东王—— 杨秀清太平天国忠王—— 李秀成近代洋务运动先驱—— 丁日昌太平天国翼王—— 石达开马来亚侨领 ——叶德来首任驻日本国公使 ——何如璋华侨实业家 ——张弼士清代爱国诗人、外交家—— 黄遵宪华侨实业家 ——张榕轩华侨实业家—— 姚德胜清代爱国诗人、抗日保台义军副统帅——丘逢甲中国民主革命先驱—— 孙中山民主革命家 ——廖仲恺泰国客属总会创始人 ——伍佐南华侨实业家—— 胡文虎辛亥革命北伐军总司令—— 姚雨平民国陆军上将—— 黄慕松辛亥革命名将—— 张民达民国元老 ——邹 鲁辛亥革命名将—— 邓仲元泰国合艾市开埠元勋—— 谢枢泗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朱德北伐、抗日名将 ——吴奇伟中国现代史学大师—— 陈寅恪现代杰出文学家 ——郭沫若北伐、抗日名将——范汉杰北伐名将——邓演达北伐、抗日名将—— 薛岳新四军军长—— 叶挺北伐、抗日名将—— 罗卓英北伐、抗日名将 ——张发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 陈奇涵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北伐、抗日名将—— 黄琪翔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病理学家——梁伯强“象征派”诗人、雕塑家——李金发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物理化学家——黄子卿语言学家——王力现代艺术大师——林风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内科及热带病医学专家 ——钟惠澜马来西亚实业家、慈善家——萧畹香抗日名将 ——陈大庆抗日民族英雄—— 谢晋元客家研究一代宗师——罗香林牙买加中华会馆主席—— 陈英豪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廖承志中华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 李贞前中华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司令—— 刘亚楼中国人民共和国上将 ——赖传珠前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将 ——萧向荣中国科学院士、数学家—— 李国平中国实验肿瘤学创始人之一 ——杨简抗日名将 ——赖名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杨勇国中现代肿瘤学奠基人 ——吴桓兴中国科学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专家 ——李国豪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成武前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耀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卢嘉锡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肖华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院长委员长—— 陈丕显英籍华人作家—— 韩素音前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总统 ——阿瑟?钟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复之中国科学院士、生物学家—— 黎尚豪前中华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张廷发香港著名实业家—— 田家炳新加坡首任总理 ——李光耀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谢非香港著名实业家—— 曾宪梓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懋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佛松马来西亚艺术教育家、美术家—— 钟正山国际著名化学家 ——潘毓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肖扬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国际羽坛名将 ——侯加昌戏曲表演艺术家—— 黄婉秋国际著名数学家 ——丘成桐新加坡副总理 ——李显龙亚洲球王—— 李惠堂国际杂技大赛金奖获得者—— 戴文霞国际体操比赛金牌获得者—— 李莉世界速滑全能冠军—— 叶乔波 1

⑸ 有没有关于梅州市的详细介绍,包括历史还有如今的现状。

梅州市隶属中国广东省,1988年设立。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梅州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成功在2009年10月承办2009‘ 梅州 世界客商首届大会。以后世界客商大会每隔两年在梅州举行。梅州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四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梅州、汕头、湛江、韶关)之一。昔日的山区小镇正逐步被花园式、绿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全市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各县县城和农村小城镇为主体的城市架构基本形成。城建与水利成为新的亮点。梅城“一江两岸”工程被国家水利部誉为城市堤防建设“梅州模式”,被国家建设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被评为联合国人居环境项目“优秀范例奖”。梅州首创的城市公厕管理模式,被联合国国际能源与环境考察团誉为“城市公厕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后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梅州又是广东省的重要电力基地之一,全市水火电装机容量达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亿千瓦时。通信事业超前发展,建成了以公众通信网为主体、专用通信网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通信网络,实现了电话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和所有村通电话。
交通现状
梅州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内交通四通八达。 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54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一级公路22公里,二级公路1816.89公里,三级公路和等级路8848.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75.66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山区市前列。梅揭、梅河、天汕、梅州西环、兴畲等高速公路全线相继建成通车,使梅州山区融入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快车道,由梅州至深圳只需3个多钟头,至广州只需4个钟头。同时,梅州南环(扶大高新区—三角)高速正在建设当中;梅龙(梅州-龙岩)高速一期梅大(梅州-大埔)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梅赣(梅州-江西赣州)、梅漳(梅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已获国家立项,即将开工建设。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区市前列。全市基本实现市到县1小时交通圈、县到镇通三级以上水泥路、行政村村址基本实现通水泥路、300人以上自然村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梅州市2006-2030年公路网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梅州被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航道建设和管理维护、港口码头建设也得到重视和加强,梅江、汀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进,韩江干流三河坝以下航道整治工作立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 继广梅汕铁路(广州-梅州-汕头)和梅坎铁路(梅州-福建坎市)建成通车,开通了货运和客运后,杭广铁路梅州段(梅州-杭州)、梅瑞(梅州-瑞金)高速铁路也已通过了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铁道部已将两段铁路列入铁路网中长期调整规划,即将在今年底开工,2013年建成。有助于推动梅州加快连接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境内有可起降波音737飞机的梅县机场,,正在进行扩建前的征地拆迁工作。扩建以后,将开通至国内40多个城市的航班,包括梅州-高雄的直航包机。
客家文化
“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走向和谐与协调。目前,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考录取率多年来均保持在80%以上。叶剑英纪念馆和客家公园、东山教育基地已建成开放,江南东改工程中的归读公园和堤下梅水路已经建成,两个安置小区金沙花园和红光花园正在施工建设当中。广东客家博物馆成功升级为“中国客家博物馆”。2005年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此殊荣。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梅城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了新的跃升。 梅州市有七个省级艺术之乡。即梅县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平远县船灯舞艺术之乡、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五华县新桥镇竹马艺术之乡(新桥镇已并入华城镇)、兴宁市杯花舞艺术之乡、大埔县广东汉乐艺术之乡。其中有3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即梅县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此外,山歌大师汤明哲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 梅州客家围龙屋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同时,梅州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梅州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梅州正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编辑本段城市荣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 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联合国人居环境项目优秀范例奖(梅城一江两岸) 广东省文明城市 广东省卫生城市 广东省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广东省双拥模范城 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随着梅州地区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道路建设全面铺开,梅州市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2008年,梅州以“山洽会”为龙头,以打好经济攻坚战和过好社会稳定关为重点,经济社会在困难中得到新的发展。全年生产总值47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1.9∶42.5∶35.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一产业】 全市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04.75亿元,增长6.1%。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年粮食总产136.91万吨,增长2.8%。其中,稻谷增长2.5%,水果增长2.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一)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农村经济农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5.6%。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幅明显,其中粮食增长10.5%、肉类增长8.7%。 (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见成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以果茶为主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农业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目前,全市水果面积106.25万亩,其中:金柚达29.17万亩,脐橙4.85万亩,茶叶面积14.83万亩。金柚、茶叶、脐橙、龙眼、荔枝、青榄等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已成为梅州的拳头产品和农村支柱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我市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的美称。 (三)农村工业化有新的突破。我市各级认真实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切实抓好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紧扣水果、茶叶、玉米、优质米、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加工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开发了优质玉米酒、玉米罐头、甜玉米汁、竹笋罐头、客乡奶、金柚茶、金柚酒、金柚黄酮、金柚汁、金柚含片、金柚护肝品等一批绿色食品和用品,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25家,加工产值近10亿元。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至目前止,全市有龙头企业156家,其中:省级8家(国家级1家),市级46家。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外接市场,内联千家万户,对促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市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30.2亿元,是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带动农户26万户,占总户数的31%,每户增收2200元以上。 (五)订单、外向型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年来,有不少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回乡兴办集旅游、观光、创汇农业于一体的外向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外向型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市农产品进出口公司认真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出口,年出口创汇产值达1000多万美元。丰顺威华食品罐头厂甜玉米罐头、竹笋罐头等加工产品,年出口创汇达700多万美元,被评为全省十大出口创汇农业龙头企业之一。几年来,我市订单农业以每年增加7万亩的速度发展,至目前,全市订单农业面积达31.15万亩,确保了大宗农产品畅销。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有了机构,人员逐步到位,购置了检测仪器等设备一批,开展了检测试点工作。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已获国家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37家,面积9.97万亩。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几年来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00多宗,有效地规范了农资市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大。随着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全市有农村劳动力185.59万个,从事二、三产业经营29.28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63.28万人(其中:常年外出46.04万人),外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1%。去年外出劳务收入达23.69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外出劳务收入611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6%左右。 (八)农村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市已完成了二轮承包,实行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积占耕地面积96%,第二轮承包期内全市都按中央规定的30年承包期限,重新签订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户占实行家庭承包农户的98%。全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制度,全市颁发土地经营权证书达80.34万份,搞活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户承包土地依法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51.93万亩,转包的面积5.19万亩,占10%,租赁面积44.17万亩,占85.1%,互换面积1.75万亩,占3.3%。 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一是认真落实税费改革政策。2003年税改后全市农民负担总额减少26558万元,减幅为85%,人平负担仅13元,减少71元。今年又将农业税调整为3%,全年可减轻农民负担2341万元。二是认真落实各项减负制度,全面落实涉农收费的公示制度。三是扎实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 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突出抓了以会计代理制为主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全市145个镇,已实行会计代理制的镇有49个,达到了省提出的工作目标,使我市的农村集体财务、会计核算、集体资产管理、财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审计工作扎实开展。 (九)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5个,其中列为农业部试点单位1个,列为省厅试点单位4个。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市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经营管理等农技推广机构789个,从业人数达4043人。并落实了国家对农技人员的各种优惠政策。据统计,全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共投入技术推广经费3000多万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00多个,产生经济效益50多亿元。三是农业信息服务不断完善。建立了“梅州农业信息网”,创办了“梅州农业”电视专栏节目,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1]。 【第二产业】 全市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02.99亿元,增长8.2%,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19.39亿元,增长15.1%。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87.19亿元,增长15.4%。全年工业用电量29.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4%。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96.57%,比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5.5%,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7%。 【第三产业】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70.14亿元,增长14.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68亿元,增长17.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36.92亿元,增长17.2%,餐饮业零售额16.54亿元,增长21.8%。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各种交通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8.96亿吨公里,增长13.1%;完成旅客周转量79.48亿人公里,增长12.0%;邮政、电信业营业收入14.24亿元,增长3.4%,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络服务日益发达。全市接待国内外旅客337.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3%,旅游总收入36.74亿元,增长12.6%。 【基础设施】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24亿元,增长1.1%,剔除高速公路工程投资5.84亿元,全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为133.40亿元,增长6.5%。 【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8.25亿元,同比增长20.26%。全年全市税收收入58.61亿元,比上年增加4.55亿元,增长8.4%。金融形势比较稳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71.73亿元,比年初增长9.7%。城乡居民储蓄人民币存款余额345.36亿元,比年初增长8.3%。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4.78亿元,比年初减少0.4%。 【外经外贸和利用外资】 全年进口总额464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年出口总额38122万美元,增长22.8%,其中国有企业出口836万美元,减少79.8%;“三资”企业出口14993万美元,增长109.1%;私营企业出口21813万美元,增长13.2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165个,金额268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2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 【物价和人民生活】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上年为100%),上涨0.2个百分点。城乡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据抽样调查,梅州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369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市区为43.2%,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农村为45.6%,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5788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改善。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49650.9万元,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6%,废气排放得到进一步控制。“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6775.5万元。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3118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各级政府救济人数17.98万人次。全市大部分乡镇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进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抽样调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28‰,死亡率为5.35‰,自然增长率为4.93‰。 目前, 全市五家民营企业入选广东民企百强,它们是梅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梅州市龙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梅州借力资本市场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取得重大突破,不仅有效破解了山区发展资金短板的问题,而且也使梅州成为省内继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之后,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级市。至目前为止梅州先后上市公司有: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华股份有限公司、

⑹ 请问梅州历史发展重要阶段的建置沿革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突出的风景名胜等(紧急~!)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肥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景点有:梅城的千佛塔、人境庐、东山教育基地、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县的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国家5A级景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国家4A级景区)、阴那山省级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叶剑英纪念园(国家4A级景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联芳楼、洞天湖旅游度假区,平远县的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景区),世界第一天然卧佛——南台山天然卧佛(石正镇),明、清时期粤赣闽著名“盐道”要冲,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粤东最佳矿物质浴疗保健温泉热柘温泉;丰顺县的丰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龙鲸河漂流、龙归寨瀑布,蕉岭县的长潭旅游度假区(4A),五华县的汤湖热矿泥山庄(国家3A级景区),兴宁市的合水旅游区、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石马镇民国开国元老何子渊故居——光裕庐,大埔县的客家土围楼-花萼楼,大埔三河镇旅游景区等。其中,大埔三河镇在2008年9月被确认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⑺ JD公司入股威华股份每股多少钱

2006年3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6〕43号及
广东省国资委粤国资函〔2006〕111号文批复公司两个国有股东-
-蕉岭县木材公司和梅州市电力开发公司将其各自持有的公司16.
66%(12,306,666股)和4.17%(3,076,666股)的股权转让给广
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7月20日,公司200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
通过《关于变更公司股权的议案》,同意自然人股东李剑明、刘
映玲和林少辉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公司7.29%(5,384,166股)、7.
29%(5,384,166股)和6.25%(4,615,000股)的股权转让给广东
威华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2006年9月11日2006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
公司以资本公积4,930,000元向股东同比例转增股份总额4,930,0
00股,变更后的股本总额为7,877万元。
根据2006年9月11日2006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
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70%(55,139,000股
)和21.87%(17,230,700股)股权转让给李建华和刘宪,梅州市
威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8.13%(5,999,5
00股)股权转让给刘宪。
上述股权变更后股东及持股比例为:李建华持有55,139,000
股,持股比例为70%,刘宪持有23,631,000股,持股比例为30%。

2006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资批〔2006〕
2174号”文批复同意玉龙(毛里求斯)有限公司〔Jade Dragon
(Mauritius)Limited〕以认购公司增资股权的方式设立外商投
资比例低于25%的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
书号为“商外资字〔2006〕0716号”。根据公司2006年股东大会
决议和修改后《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申请增加注册资本人民
币2,123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由玉龙(毛里求斯)有限公司〔Jad
e Dragon(Mauritius)Limited〕分两期缴足,增资后公司股本
总额为10,000万元。
根据2007年5月26日公司200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
议,公司以资本公积13,000万元向股东同比例转增股份13,000万
股,转增后股本总额变更为23,000万元。
根据2007年5月26日公司200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
议,李建华和刘宪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770万股和330万股股份(
共4.79%的股份)转让给广州市梅风装修装饰有限公司;分别将
其持有的公司630万股和270万股股份(共3.91%的股份)转让给
罗鸣。股权转让后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李建华持有公司11,2
82.10万股,占股本总额49.05%;刘宪持有公司4,835万股,占股
本总额21.02%;玉龙(毛里求斯)有限公司〔Jade Dragon(Mau
ritius)Limited〕持有公司4,882.90万股,占股本总额21.23%;
广州市梅风装修装饰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100万股,占股本总额4
.79%;罗鸣持有公司900万股,占股本总额3.91%。
根据2007年8月16日公司2007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决
议,李建华、刘宪和玉龙(毛里求斯)有限公司〔Jade Dragon
(Mauritius)Limited〕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238.75万股、102.3
2万股和91.93万股股份(共433万股股份、1.88%的股权)转让给
张为杰等83名自然人。股权转让后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李建
华持有公司11,043.35万股,占股本总额48.01%;刘宪持有公司4
,732.68万股,占股本总额20.58%;玉龙(毛里求斯)有限公司
〔Jade Dragon(Mauritius)Limited〕持有公司4,790.97万股,
占股本总额20.83%;广州市梅风装修装饰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10
0万股,占股本总额4.79%;罗鸣持有公司900万股,占股本总额3
.91%;张为杰等83名自然人持有公司433万股,占股本总额1.88%

根据公司2007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申请通
过向社会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增加注册资本人民
币76,690,000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6,690,000元。
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08]599号文核准,公司已向社会首次
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7,669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
发行价15.70元。截至2008年5月16日止,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人
民币1,204,033,000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33,778,951.66元,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170,254,048.34元,其中新增注册
资本人民币76,690,000元,股本溢价人民币1,093,564,048.34元

至此,公司变更后的注册资本实收金额为人民币306,690,00
0元。

==============================================================
根据上文可以看出,JD公司2006年出资2123万元,占总股本10000万元的21.23%,入股价为每股一元。

⑻ 梅县农业发展研究(详细的)

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三大基地,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着力培育水果、茶叶、油茶、南药、优质稻、蔬菜、烤烟、畜牧水产养殖八大特色产业。

三大基地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特色农业 依托梅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传统的种养、加工习惯,发展具有梅州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打造品牌响亮、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心。

绿色农业 依托梅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健康农产品,打造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供应中心。

旅游农业 依托梅州优美宜人的环境、多姿多样的生态景观、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大力发展集物质生产、绿色消费、生态游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综合产业,打造区域性的农业旅游中心。

八大产业强势推进梅州农业提质增速

水果

现状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10.3万亩,总产82.82万吨。其中:金柚28.84万亩,总产32.56万吨;脐橙5.34万亩,总产1.78万吨。水果类龙头企业31家。著名品牌有“梅岭”、“嘉丰”、“龙威”、“平远脐橙”等。

优势按照国家A级绿色食品栽培技术标准化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水果产品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方向发展。

展望2011年,金柚面积发展到40万亩,脐橙面积发展到10万亩左右,建成广东省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

茶叶

现状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6.24万亩,总产1.01万吨,主营茶叶种植、加工、流通的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大埔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优势初步形成了种植基地化、初级加工与精细加工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展望至2011年,建成20万亩优质茶基地。

油茶

现状全市油茶种植面积25.3万亩,其中2005年以来新种8万亩;配套建设了2家现代化的大型油茶加企业。

优势油茶产业是梅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平远县已建成了年出苗300万株的油茶苗繁育基地,2万亩油茶高产示范林基地,年产精制山茶油2000吨生产线,并实现了对油茶籽加工附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以油茶为主导的产业园区。

展望2011年,全市软枝油茶发展到40万亩,现代化茶油加工企业发展到3间,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4亿元。

南药

现状全市有青蒿、巴戟、鸡血藤、阴香树、广金钱草、金银花、凉粉草等10个南药种植基地,总面积3.05万亩,年加工能力达1万多吨。

优势引进和培植了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中医药大学国桥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康奇力药业公司等9家企业,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一体的南药产业链。平远县大力发展金钱草等为主的药材生产,建成首个“广东凉茶”专用药材生产基地;丰顺县依托广东新南方公司,大力发展青蒿生产,建成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

展望2011年,规划建设南药基地3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南药生产基地。

优质稻

现状全市超级稻天优998、博优998、天优122、培杂泰丰等优质稻种植面积85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

优势兴宁市是国家级超级稻示范县,五华县是省级超级稻示范县。真田牌、金珠牌等品牌有机米远销港澳等地区。

展望2007年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优质稻比例达80%,2011年种植超级稻面积达100万亩。

蔬菜

现状梅县南口镇、西阳镇,蕉岭县三圳镇,平远县大柘镇,兴宁市刁坊镇等五大出口蔬菜基地1万亩。其中,兴宁市刁坊镇新建有机蔬菜出口基地3000亩。

优势依托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初步建成了绿色、无公害品牌蔬菜基地。

展望2011年,全市外销蔬菜基地10万亩以上,成为重要的绿色、无公害品牌蔬菜出口基地。

烤烟

现状全市优质烤烟种植面积8万多亩,分布45个镇,种烟村297个,种烟农户6581户。

优势广东“五叶神”卷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烤烟品牌。

展望2011年,规划建设20万亩烤烟基地。

畜牧水产养殖

现状全市生猪存栏161.48万头,牛、羊、兔、家禽的年出栏量分别是4.96万头、9.7万头、65.2万只、6362.4万只。

优势建立了多功能、高效益、低污染的生态渔业发展模式,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型休闲渔业蓬勃兴起。梅州生产的盐火局食品、腊味、牛肉干等享誉港澳台,远销东南亚。

展望2011年,特色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以上,全市瘦肉型猪年出栏300万头以上,优质黄鸡年出栏6000万只以上。

梅州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梅县金柚标准化示范区

蕉岭县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梅县雁南飞茶田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大埔县茶叶国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梅州市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国家级

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

省级

梅州市客家邨金柚产业有限公司、梅县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广东梅雁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丰顺威华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富农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梅县雁球食品有限公司、梅州市金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梅州市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企业

绿色食品

梅县泰和园实业有限公司脐橙

梅雁蓝藻有限公司 螺旋藻片

大埔县泉之乡矿泉饮料有限公司 矿泉水

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山茶油

有机食品

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公司绿茶乌龙茶

丰顺县凤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乌龙茶

梅县华银茶业有限公司 乌龙茶

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甜枣

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优质米

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蔬果、香草

梅州市金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蕉岭长潭) 大米

广东省名牌农产品

西竺牌西岩单丛茶、西岩乌龙茶、岩中玉兔、西岩黄枝香龙星牌乌龙茶、雁南飞金单丛乌龙茶、黄金牌黄金可口姜糖、华银牌阴那山单丛茶、雁球牌山泉米粉、嘉俊牌金柚凉果、恒兴牌原味纯鸡粉、金良稻丰牌晚籼米、侨微牌原木赤灵芝孢子粉

梅州市获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

至2007年10月30日止,梅州市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证企业73个,产品总数89个,认证面积9805.13公顷。 这是从别的网友那复制的

⑼ 珠海或梅州的经济发展特点

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为确保本身的高科技和旅游地位,珠海抑制重工业发展。按总工业输出额计,主要工业依次为: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及机械、办公室仪器。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 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一个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初具雏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珠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珠海,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303项。日本的三菱、三井、伊藤忠、松下、东芝、佳能、日通、珠海紫翔,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塞拉尼斯、伟创力、壳牌,英国的BP公司,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飞利浦等30 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已落户珠海。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2.0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8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542.49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20.49亿元,增长10.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7%,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4%,上升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52.8%和46.8%。人均GDP达6759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约合9733美元。

随着梅州地区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道路建设全面铺开,梅州市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2008年,梅州以“山洽会”为龙头,以打好经济攻坚战和过好社会稳定关为重点,经济社会在困难中得到新的发展。全年生产总值47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1.9∶42.5∶35.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一产业】 全市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04.75亿元,增长6.1%。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年粮食总产136.91万吨,增长2.8%。其中,稻谷增长2.5%,水果增长2.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一)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3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22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比增2.1%。主要农产品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135.06万吨,增长0.7%,其中稻谷总产116.54万吨,增长1.3%。粮食生产连续十三年获得丰收,其中94、95、96、99年获得“广东省粮食工作责任制考评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全市水果总产74.76万吨,增长5.3%,茶叶总产达8853吨。全市肉类总产达25.19万吨,水产品总量达7.62万吨,形成了高产、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结构。
(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见成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以果茶为主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农业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目前,全市水果面积106.25万亩,其中:金柚达29.17万亩,脐橙4.85万亩,茶叶面积14.83万亩。金柚、茶叶、脐橙、龙眼、荔枝、青榄等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已成为梅州的拳头产品和农村支柱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我市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的美称。
(三)农村工业化有新的突破。我市各级认真实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切实抓好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紧扣水果、茶叶、玉米、优质米、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加工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开发了优质玉米酒、玉米罐头、甜玉米汁、竹笋罐头、客乡奶、金柚茶、金柚酒、金柚黄酮、金柚汁、金柚含片、金柚护肝品等一批绿色食品和用品,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25家,加工产值近10亿元。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至目前止,全市有龙头企业156家,其中:省级8家(国家级1家),市级46家。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外接市场,内联千家万户,对促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市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30.2亿元,是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带动农户26万户,占总户数的31%,每户增收2200元以上。
(五)订单、外向型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年来,有不少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回乡兴办集旅游、观光、创汇农业于一体的外向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外向型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市农产品进出口公司认真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出口,年出口创汇产值达1000多万美元。丰顺威华食品罐头厂甜玉米罐头、竹笋罐头等加工产品,年出口创汇达700多万美元,被评为全省十大出口创汇农业龙头企业之一。几年来,我市订单农业以每年增加7万亩的速度发展,至目前,全市订单农业面积达31.15万亩,确保了大宗农产品畅销。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有了机构,人员逐步到位,购置了检测仪器等设备一批,开展了检测试点工作。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已获国家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37家,面积9.97万亩。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几年来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00多宗,有效地规范了农资市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大。随着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全市有农村劳动力185.59万个,从事二、三产业经营29.28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63.28万人(其中:常年外出46.04万人),外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1%。去年外出劳务收入达23.69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外出劳务收入611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6%左右。
(八)农村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市已完成了二轮承包,实行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积占耕地面积96%,第二轮承包期内全市都按中央规定的30年承包期限,重新签订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户占实行家庭承包农户的98%。全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制度,全市颁发土地经营权证书达80.34万份,搞活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户承包土地依法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51.93万亩,转包的面积5.19万亩,占10%,租赁面积44.17万亩,占85.1%,互换面积1.75万亩,占3.3%。 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一是认真落实税费改革政策。2003年税改后全市农民负担总额减少26558万元,减幅为85%,人平负担仅13元,减少71元。今年又将农业税调整为3%,全年可减轻农民负担2341万元。二是认真落实各项减负制度,全面落实涉农收费的公示制度。三是扎实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 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突出抓了以会计代理制为主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全市145个镇,已实行会计代理制的镇有49个,达到了省提出的工作目标,使我市的农村集体财务、会计核算、集体资产管理、财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审计工作扎实开展。
(九)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5个,其中列为农业部试点单位1个,列为省厅试点单位4个。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市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经营管理等农技推广机构789个,从业人数达4043人。并落实了国家对农技人员的各种优惠政策。据统计,全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共投入技术推广经费3000多万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00多个,产生经济效益50多亿元。三是农业信息服务不断完善。建立了“梅州农业信息网”,创办了“梅州农业”电视专栏节目,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3]。
【第二产业】 全市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02.99亿元,增长8.2%,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19.39亿元,增长15.1%。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87.19亿元,增长15.4%。全年工业用电量29.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4%。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96.57%,比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5.5%,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7%。
【第三产业】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70.14亿元,增长14.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68亿元,增长17.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36.92亿元,增长17.2%,餐饮业零售额16.54亿元,增长21.8%。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各种交通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8.96亿吨公里,增长13.1%;完成旅客周转量79.48亿人公里,增长12.0%;邮政、电信业营业收入14.24亿元,增长3.4%,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络服务日益发达。全市接待国内外旅客337.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3%,旅游总收入36.74亿元,增长12.6%。
【基础设施】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24亿元,增长1.1%,剔除高速公路工程投资5.84亿元,全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为133.40亿元,增长6.5%。
【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8.25亿元,同比增长20.26%。全年全市税收收入58.61亿元,比上年增加4.55亿元,增长8.4%。金融形势比较稳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71.73亿元,比年初增长9.7%。城乡居民储蓄人民币存款余额345.36亿元,比年初增长8.3%。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4.78亿元,比年初减少0.4%。
【外经外贸和利用外资】 全年进口总额464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年出口总额38122万美元,增长22.8%,其中国有企业出口836万美元,减少79.8%;“三资”企业出口14993万美元,增长109.1%;私营企业出口21813万美元,增长13.2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165个,金额268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2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
【物价和人民生活】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上年为100%),上涨0.2个百分点。城乡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据抽样调查,梅州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369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市区为43.2%,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农村为45.6%,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5788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改善。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49650.9万元,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6%,废气排放得到进一步控制。“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6775.5万元。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3118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各级政府救济人数17.98万人次。全市大部分乡镇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进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抽样调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28‰,死亡率为5.35‰,自然增长率为4.93‰。
目前, 全市五家民营企业入选广东民企百强,她们是梅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梅州市龙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梅州借力资本市场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取得重大突破,不仅有效破解了山区发展资金短板的问题,而且也使梅州成为省内继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之后,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级市。至目前为止梅州先后上市公司有: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情况:
到2004年底,全市有2640户私企,投资者680人,雇用员工32568人,注册资本64.37亿元。其中:农业企业50户、采矿业38户、制造业844户、建筑业125户、电力企业57户、交通运输业40户、批发零售业1019户,居民服务业189户,信息软件业8户。
个体经营户资料:
到2004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64137户,从业12万多人,注册资金10.55亿元。主要分布如下:
批发零售业40429户,其中住宿餐饮业5397户,租赁商务服务221户,咨询调查业9户。
居民服务业5562户,其中理发美容保健业2024户。
农林类142户。
采矿业385户。
制造业7195户。
农副食品加工业822户。
服装靴帽百货业664户,印刷媒介475户。
电力燃气323户,电器器材181户。
交通运输600户。
信息传输互联网服务245户,租赁商务服务221户。
2004年度,新发展私营企业665户,新增注册资金20.5亿元;新开个体户9277户,新增注册资金10.5亿元。本期注销个体户8829户,实际新增442家个体户。
特色经济提升壮大
伴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加快,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培育壮大特色经济。
兴宁市重点扶持机电制造业,特别是广东明珠、南丰电气、鹏鑫科技三家企业全部实现预定目标后,兴宁机电制造业的总产值将超过8亿元;服务好总投资45亿元、总装机容量87万千瓦的兴达电厂,总投资2.5亿元的宁江建材日产2500吨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等,力争用几年时间把资源型工业打造成年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壮大工艺纺织这个传统产业,筹建集漂染、织造、整理、加工为一体的纺织工业村。
梅县(含梅江区)着力培育新型工业、生物医药型工业、高新技术型工业“三大支柱”产业,打造电力、电子通讯、建材、汽车配件、工艺、医药化工“六大基地”。
丰顺县主要是依托产业优势,重点做大做强电声行业。目前电声行业已经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成为招商引资的热点行业,该县也成为全国较大的电声产品基地。今年1—4月,丰顺县的电声企业产值就达2.4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47%。大埔县坚持以瓷工富县为核心,重点抓好陶瓷、电力两大支柱。其中仅陶瓷方面,该县去年以来就新办陶瓷企业58家。而梅江区则立足地处区域中心城市的实际,在大力发展工业项目的同时,认真做好经营城市文章,积极引进、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投资第三产业,构建物流配送基地,大力发展连锁超市,打造特色商品街,提升餐饮服务业。今年第一季度该区的第三产业产值7831万元,同比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商品销售总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和18%。
此外,平远的稀土、林木深加工,五华的机电工业,蕉岭的水泥工业等特色产业也在加快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壮大,一批优势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并成为各县(市、区)的产业品牌。

阅读全文

与威华集团茶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钳子是不是能省距离的杠杆 浏览:604
外汇交易论坛app 浏览:429
东莞市建设银行对港币汇率 浏览:358
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浏览:950
融资融券业务市场运行月报 浏览:696
朋友之间能买卖外汇吗 浏览:939
机构持仓为什么不多 浏览:316
昭义创新股票 浏览:116
广州货期交易所 浏览:690
紫光集团转让紫光股份 浏览:672
金融机构扶贫领域作风问题自查 浏览:524
万川金融公司在那条路 浏览:925
平安银行贸易融资事业部 浏览:801
扬州市现代金融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189
境外融资登记手续 浏览:8
千元投资理财app 浏览:297
获取汇率api 浏览:497
300685上市大约价格 浏览:143
山东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229
杠杆如何增力 浏览: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