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股东因素

股东因素

发布时间:2021-09-17 12:04:40

A. 股东关系的形成

股东关系形成
公司在特定的股权结构或股东构成下会表现出相应的股东关系。股份公司成立时形成了公司最初的股东构成,也赋予了股东关系一个初始状态。之后随着股权结构调整,新股东进入和老股东退出,股东关系也随之调整、变化。股权的每次变动都将带来新的股东构成,也使之前的关系均衡可能被打破、重构。股权变动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可能体现在交易形式上,也可能体现在交易的公开性上。上述动态性、复杂性决定了,可能影响股东关系的因素将是多方面的,并且不同影响因素造就了相应股东之间的特定联系。不同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了股东关系的形成、定义了股东关系的亲疏特性,且各角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重合,但综合起来则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特定股东构成下的股东关系特征。
首先,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股份制在国有经济领域的出现,一定程度是为了服务国企改革。根据国资监管的“三层次”模式,主要由第二层次的国资经营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工作。国资经营机构通常只是部分剥离下属存量资产,将获利能力较强的重组为股份制形式。重组对象可能是单个企业,也可能包括部门、集团内的多个企业,或者是前两者中的部分资产。由于隶属同一国资经营机构,产权结构的这些人为调整将带来股份公司多个出资人之间、以及股份公司出资人与被剥离部分出资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不论上述各类型的出资人是在股份公司成立时就成为公司股东,还是成立后通过相关股权交易入主公司,关联关系都将使得这部分股东之间的股东关系表现得更为密切。相形之下,民营企业背后的产权结构是以家族网络替代国资监管体系,但建之于血缘、姻缘等基础之上的家族网络同样可能形成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总体而言,关联关系是促成相应股东之间密切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股东的“发起人”身份。发起人指的是,在股份公司成立时就进入公司,并承担出资认股、推动公司成立等重要职责的股东。股份公司成立时对发起人的选择并不完全是在公开市场询价或竞价过程中完成的,发起人选择上的倾向性可能体现了某些特定的利益关联。以国有控股公司为例,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是在中央或地方行政力量主导下进行的。为响应改制号召同时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改制倾向于选择集团或行业内的关联企业、生产经营的上下游部门、业务相关的机构、行政上的主管单位等作为发起人。发起人之间的这些产权纽带、政治关联、业务联系等,都将使得这部分股东之间天然地具有某些利益关联。非国有控股公司也存在相似情况。以民营企业为例,民企多为家族企业,为保证家族的控制优势,选择发起人时除少数战略投资者外,集团内的其他企业、家族成员等都是被考虑的主要对象。为促进高管人员与公司利益协调一致,高管人员也可能受让部分股份。在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上,有时出于获取隐性政治支持的考虑,民企也可能引进一些具有特定背景的国有战略投资者。归纳起来,具有特定利益关联的对象更有可能成为股份公司的发起人,由此也将促成股份公司成立后这部分股东之间更为密切的股东关系。
再次,股权性质的异同性。不论国有控股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公司,公司股东都可能存在两类性质的产权:国有产权与非国有产权。股权性质的异同可能影响同一公司不同股东之间的关系,一个比较直观的预期就是,股权性质不同的股东在利益谈判过程中更容易成为对立面(陈信元、汪辉,2004;刘星、刘伟,2007)。当股权性质相同时,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区分。当均为国有股东时,产权主体“虚置”以及由此引发的“不作为”等代理问题,都使得国有股东之间更可能在一些问题上达成默契;当均为非有国有股东时,如果同为家族成员、集团内成员公司,无疑更容易形成一致意见,但如无上述产权关联,则同样可能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维护而成为完全市场化的谈判磋商。因此,股权性质的异同性也可能影响股东之间关系的亲疏差异,并且国有股东之间相对更容易在利益问题上达成妥协。
股权的交易形式多种多样,从最基本的股份转让、再融资计划,到相对复杂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甚至是具有一定行政背景的无偿划转、司法处置等。股权变动的公开性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股份公司成立时对股东的选择,并不是一个在公开市场询价和选择的过程;成立后到首次公开发行(IPO)前,交易范围的地域限制、监管不足等也使得这一阶段股权交易的公开性相对有限;IPO并上市流通后,由于交易平台拓展、市场监管严格、“壳资源”稀缺等原因,股份的流动性和交易的公开性大为增强。
国资监管的“三层次”模式包括:第一层次是政府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集中行使国家的所有者职能;第二层次为国有资产的经营机构,即“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第三层次为改制后的国有股份公司,由第二层次的授权投资机构对其具体行使所有者职能。第二层次授权投资机构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行业管理部门改组为控股公司、资产经营公司,在原隶属企业内行使国家股东的职能;行业性总公司等行政性公司被授权在原管理的企业中行使国家股东职能;集团公司被授权在所属企业中行使国家股东职能。

B.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一、各种约束:

1、契约约束:公司在借入长期债务时,债务合同对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通常都有一定的限制,公司的股利政策必须满足这类契约的约束。

2、法律约束:为维护有关各方的利益,各国的法律对公司的利润分配顺序、资本充足性等方面部有所规范,公司的股利政策必须符合这些法律规范。

3、现金充裕性约束: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必须有足够的现金。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则其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额必然受到限制。

二、投资机会:

如果公司的投资机会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则公司很可能会考虑少发现金股利,将较多的利润用于投资和发展,相反,如果公司的投资机会少,资金需求量小,则公司有可能多发些现金股利。

股份有限公司应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公司在确定股利政策时,应全面考虑各条筹资渠道资金来源的数量大小和成本高低,使股利政策与公司理想的资本结构们资本成本相一致。

四、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股份公司确定股利政策时要考虑的一个基本因素。股利分配是现金的支出,而大量的现金支出必然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公司在确定股利分配数量时,一定要考虑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可偿债能力的影响,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以维护公司的信誉和借贷能力。

五、信息传递:

股利分配是股份公司向外界传递的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未来前景的一条重要信息。公司在确定股利政策时,必须考虑外界对这一政策可能产生的反映。

六、利益影响:

如果公司股东和管理人员较为看重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则该公司可能不大愿意发行新股,而是更多地利用公司的内部积累。这种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就会较低。

(2)股东因素扩展阅读:

一、股利政策的方式:

1、剩余股利政策,是以首先满足公司资金需求为出发点的股利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公司按如下步骤确定其股利分配额:

(1)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

(2)确定公司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量。

(3)确定按照最佳资本结构,为满足资金需求所需增加的股东权益数额。

(4)将公司税后利润首先满足公司下一年度的增加需求,剩余部分用来发放当年的现金股利。

2、稳定股利额政策,以确定的现金股利分配额作为利润分配的首要目标优先予以考虑,一般不随资金需求的波动而波动。这一股利政策有以下两点好处:

(1)稳定的股利额给股票市场和公司股东一个稳定的信息。

(2)许多作为长期投资者的股东(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希望公司股利能够成为其稳定的收入来源,便安排消费和其他各项支出,稳定股利额政策有利于公司吸引和稳定这部分投资者的投资。

3、固定股利率政策:

政策公司每年按固定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现金股利。从企业支付能力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真正稳定的股利政策,这一政策将导致公司股利分配额的频繁变化,传递给外界一个公司不稳定的信息,所以很少有企业采用这一股利政策。

4、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这一政策,企业除每年按一固定股利额向股东发放称为正常股利的现金股利外,还在企业盈利较高,资金较为充裕的年度向股东发放高于一般年度的正常股利额的现金股利。其高出部分即为额外股利。

二、股利政策的选择:

1、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适用于那种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对资金需求比较大,能准确的测定出目标(最佳)资本结构,并且投资收益率高于股票市场必要报酬率的公司,同时也要求股东对股利的依赖性不十分强烈,在股利和资本利得方面没有偏好或者偏好于资本利得。

从公司的发展周期来考虑,该政策比较适合于初创和成长中的公司。对于一些处于衰退期,又需要投资进入新的行业以求生存的公司来说,也是适用的。当然,从筹资需求的角度讲,如果在高速成长阶段公司分配股利的压力比较小,也可以采用剩余股利政策以寻求资本成本最低。

2、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适用于成熟的、生产能力扩张的需求减少、盈利充分并且获利能力比较稳定的公司,从公司发展的生命周期来考虑,稳定增长期的企业可用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成熟期的企业可借鉴固定股利政策。

而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小,处于成长期,投资机会比较丰富,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公司来说,这种股利分配政策并不适合。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虽然有明显的优点,但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少有公司会单独的采用这种股利分配政策,而大都是充分考虑自身因素,和其他政策相结合使用。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适用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公司。因为公司在这一阶段迅速扩大规模,需要大量资金,而由于已经度过初创期,股东往往又有分配股利的要求,该政策就能够很好的平衡资金需求和股利分配这两方面的要求。另外,对于那些盈利水平各年间浮动较大的公司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支付政策。

C. 分配股权都有哪些考量因素

股利分配是指企业向股东分派股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包括股利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确定、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支付现金股利所需资金的筹集方式的确定等。
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包括:
1、法律限制:资本保全的限制、企业积累的限制、净利润的限制、超额累积利润的限制、无力偿付的限制;
2、股东因素:稳定的收入和避税、控制权的稀释;
3、公司因素:盈余的稳定性、公司的流动性、举债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债务需要;
4、其他限制:债务合同约束、通货膨胀。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7-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D. .影响股利政策的股东因素包括( )。多选

ABCE

E. 从股东角度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主要是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公司的未来的投资计划,其他的如公司的发展阶段、公司的追求目标以及公司的章程规定等。

F. 股权分配要考虑哪些因素

冲天牛快捷操盘为您解答:
因素一:股权结构表,因素二:融资历史,因素三:股权稀释,因素四:优先清算权,因素五:IPO自动转换问题,因素六:股权激励模式VS无附加条件认股权,因素七:并购
望采纳!!

G. 股东价值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1,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2,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3,上市公司每年的分红状况。
4,上市公司的经营,分红,发展议案的表决。

H. 在投资时股东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 与合伙人是否志同道合,见过很多合伙人因意见不合,导致原本很赚钱的项目就没了

  2. 收益,最关键的,投入所得到的回报是否达到资金的预期值

  3. 风险,有收益那么就有风险大小

总体来说差不多就这三点

阅读全文

与股东因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东莞市建设银行对港币汇率 浏览:358
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浏览:950
融资融券业务市场运行月报 浏览:696
朋友之间能买卖外汇吗 浏览:939
机构持仓为什么不多 浏览:316
昭义创新股票 浏览:116
广州货期交易所 浏览:690
紫光集团转让紫光股份 浏览:672
金融机构扶贫领域作风问题自查 浏览:524
万川金融公司在那条路 浏览:925
平安银行贸易融资事业部 浏览:801
扬州市现代金融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189
境外融资登记手续 浏览:8
千元投资理财app 浏览:297
获取汇率api 浏览:497
300685上市大约价格 浏览:143
山东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229
杠杆如何增力 浏览:672
杠杆收购的现金来源 浏览:758
金融运营公司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