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不放了赵军,心太黑了,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有父母孩子呀!
不同国家战争就是这样 所有战争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所以珍惜和平。
Ⅱ 长平之战中秦军真的坑杀了40万赵军吗
1、坑杀不等于活埋,tdebug的解释已经很清楚。2、40W数字应该比较接近真实。战国兵制差不多民即兵,兵即民,往往是国家动员后,民自带武器、干粮、衣物等集结,集结后国家也要提供后勤保障,出征时一般兵民不分,后勤和战兵不分,这就是往往一场战争投入几十万的情况,若按现在后勤和战兵分开的话,长平的实战之兵是没有百万的(秦60多万,赵40多万),但是参战的应该有。最后赵被杀(也即坑杀)的人员40W是含所有赵的战场人员的。考古也确实在长平之地发现大量万人坑,印证了此说。3、赵括才华其实被“埋没”,从其人为数不多的几次表现,尤其是长平之战中指挥的大小战役、以少打多等来看,其人实际战争能力在整个战国期间应该也算顶尖,秦此战失兵几乎过半,若不是得到国内兵力支援,赵括虽然战局失败但是可能突围成功,可惜一些场内场外的因素导致其最后失败,后人往往只看长平之战结果而认为赵括“纸上谈兵”,是不公平的。4、光从战损比例来看,双方战损比较接近,长平之战的秦也不能说是大胜,基本算是两败俱伤。只不过秦的国力使得他恢复的比较快,才导致秦最终统一。5、“扬州十日”说清军屠杀了80万扬州人,数据来历不明,但清军到底屠杀了多少人,数字绝对很大。当时扬州等地算是整个中原最繁华的地带,人口基数不比1937年的南京少。不能因为什么“民族团结”就忽视真实的历史或者美化历史。历史和时间轴是平行的,现在的人老是以现在去看历史,是大错特错的。比如闵冉,历史就一直没有正视他,可若没有他,现在可能就没有“汉”这个民族了,更不可有中华。6、南京大屠杀遇难者30万,应是当年南京未逃亡留在城中的人口的估值,按当年的实际统计能力,不可能是实际数值,真实数据有可能比这个高,只是出于各种原因,此后就以这个数值做参考了。但是南京大屠杀比起日本屠杀的中国人总数来说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整个8年抗战,中国死亡人数是按千万计的。这个谁都翻不了案的!7、最后,题外话:个人认为真实的历史永远是不显于尘世的,真理也永远是在少数人手中。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明时期不是唐宋,也不是那个假的不能再假的大清,而是春秋和战国早期。 查看原帖>>
Ⅲ 南京军区后勤部赵军
1,今年初的军改之后,南京军区已经不存在了
2,军改之前,南京军区这样的大军区也早没有“后勤部”而是叫“联勤部”
你这是遇到骗子了
Ⅳ 历史上长平之战,秦国将领白起真坑杀了40万赵军吗这一数据是真实的吗
我只说自己的一些观点.大家来讨论下.
首先我们不考虑到历史上夸张的问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中所云“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而也有记载赵在长平之战后,所有青壮年几乎损失殆尽.所以秦国60万,赵国45万的数字基本是属实的,可能略有夸大吧。
只是我估计两边的军队,这个数字应该不可能全部是战斗人员,应该是包括了后勤部队。考虑到战争所在,也是三年的相持,是在上党,也是赵国最富庶的地方,所以赵国采用运输和自给自足的耕种,应该可以基本满足军队所需。
而秦国应该是顷全国之力来打这场战斗的),《吕氏春秋·应言篇》有“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缺字当为“匮”乏”之属),所以基本上估计60万里面可能有很大部分,可能达到一半以上是运输部队和后勤负责耕种的部队吧。这样可能比较能解释后勤补给的问题。
而关于坑杀的问题。首先,坑杀的数字可以说肯定有夸大,当时赵国最多发动了有水分的45万人马,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不大可能还有40万的剩余部队。而且考虑到当时天下未定,秦国又是众矢之的,刚经过一场那么激烈的战斗,虽然获胜但是损失过半,需要的是时间来恢复国力军力。而且养不起投降的赵国军队,又不可能放回去。所以用坑杀的方式,一方面彻底削弱赵国,一方面也有杀给其他各国看的成分在,让他们在发动对秦战争的时候需要多多考虑。所以很有可能非常多的夸大了数字,可能只坑杀了10几万到20万的军队吧。
所以30万剩余秦军,坑杀10-20万赵军还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坑杀的地点,根据最新研究,是很分散的,不是一次性集中在一个坑里面杀掉的,是分散的,所以白起可能是分开来,瞒着降卒多次进行的坑杀,可能是以叫他们进行挖坑的工作是坑杀或者用酒灌醉后坑杀的,以所以带着武器也可以理解。
以上是我的观点,仅攻参考
Ⅳ 长平之战后,被秦军消灭主力的赵军,为何还能挺38年
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灭六国而一统四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可谓是千古壮举!
当时秦始皇之威,诸侯莫不战战兢兢。
从公元前230年灭了韩国到公元前221年灭了齐国,统一六国之地而创一秦朝,秦始皇只用了短短10年时间,虽说是“奋六世之余烈”,可倘若始皇帝能力不行的话,别说是六世了,哪怕是六十世恐怕也做不成这千古壮举。
秦始皇的眼光、格局和战略,放在那个时代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而独一无二的!
虽说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斩首和坑杀了40多万赵军,但是秦国自己也有将近20万的兵力折损,或许正是因为这近20万的兵力折损才让秦军一怒之下坑杀了那么多的赵军。
所以,长平之战对于秦国来说虽然是一场打开攻灭六国序幕之战,可是因为损耗问题,也让秦国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好好地喘一口气,等待实力的恢复。
秦国在长平之战后的休息喘气,再配合上赵国的“板块化”,也同样让赵国有了喘气和恢复的机会,这自然也是赵国能够在长平之战后继续坚持了38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不过,能臣良将想要发挥作用,也得有能君明君配合,否则终究也是有力无处使,李牧的下场和赵国的结局即是如此。
李白曾经写过“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的诗句,可是,没有了李牧的赵国,何止是边人饲豺虎,是以一国之人喂豺虎。
Ⅵ 赵军的主要成就
1997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2004年,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的“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荣誉称号;
2004年,论著《建筑环境景观图集》经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评审获“优秀学术奖”;
2004-2005年应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程学院邀请举办学术讲座;
2008年,获“第六届中国环艺学年奖”最佳指导老师奖;
2008年,指导学生蔡婧、周朋、邢纬参加“第六届中国环艺学年奖”毕业设计作品竞赛获金奖;
2008年,指导学生倪羿林、杨莹参加“第六届中国环艺学年奖”毕业设计作品竞赛获银奖;
2009年获全国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佳课程”奖;
2009年,设计作品“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一期)景观改造设计”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第六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优秀课程奖”;
2010年,钢笔画“欧洲古城”获第四届全国钢笔画展银奖;
2010年获全国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佳指导老师”奖;
2011年获2010—2011年“东南大学中泰国立奖教金四等奖”;
2012年获江苏省室内设计协会举办的“南京非遗文化商旅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指导学生获一等奖);
2013年获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设计委员会举办的“2013金埔杯国际城市景观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指导学生获特等奖)。
Ⅶ 长平之战中白起一战坑杀40万赵军到底有多残酷,现代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 (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 ,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长平之战后,当时尽管赵国等国对此战有着详细的记载,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六国很多史籍大都被付之一炬,甚至连《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战虽有记载,也是一笔匆匆带过,语焉不详。
1995年10月20日,由山西省考古所、晋城市文物局及高平市文博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驻永录村,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掘活动拉开了帷幕,当年那段血腥历史即将浮出水面。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Ⅷ 赵军四十万大军被活埋的原因有哪些
从三方面来回答。
秦军养不活这么多战俘,收编更是不可能,他们也不会服秦军。留着就是祸害。处理掉才是最安全的。
Ⅸ 为什么白起要活埋长平之战中被俘的四十万赵军
长平之战双方对峙46天,秦军伤亡过半,一是因为仇恨,一是由于疑惧,关键是秦军也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降卒.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秦国出兵攻伐韩国的野王。野王投降秦国。韩国上党郡与本国的联系被切断。韩桓惠王惧怕秦军兵锋,决定主动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息战祸。上党郡守却不愿降秦。韩桓惠王于是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遂行降秦的相关事宜。冯亭上任后,也不愿降秦。他率众献郡于赵国,意欲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强秦,以保全韩国。赵孝成王喜出望外欣然接受,封冯亭为华阳君仍为上党郡守,派平原君赵胜领5万赵军接收上党。
公元前261年,秦国派军进攻韩国的缑氏、纶,震慑韩桓惠王;派左庶长王龁领兵进攻上党,意欲一举兼并。赵国派廉颇领兵20万救援上党。廉颇驻军长平,以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百里石长城为主防御阵地,分军前出32公里于空仓岭一线据险构筑前沿防御,并派出裨将茄继续前出搜索迎敌。其时,缑氏、纶、上党已被秦军攻陷。冯亭率残部归于廉颇军中。王龁军与廉颇军的首次遭遇战发生在空仓岭以西的玉溪河谷。混战中,秦军前锋斩赵裨将茄。初战不利后,赵军据守空仓岭防线。秦军攻击前进突破防线,占领赵军坚固堡垒。赵军被迫往长平方向退却,于石长城以西的丹河一线构筑长垒防御。秦军再次强攻赵军阵地。赵军战败向东退入故关,坚守百里石长城。石长城建筑于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分水岭上,面向秦军的南坡形势陡峻。石长城底宽4米,隔段筑有堡垒,依山势绵延百里,只在中段有一天然隘口名为故关,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筑有城门与长城浑然一体。赵军于百里石长城全线布防,以故关为重点防御地段。居高临下抵御秦军。秦军进攻受挫,约赵军出长城决战。赵军拒不出战。在廉颇的统御下,赵军坚壁以战成功的遏制了秦军的攻势。秦军攻战年馀毫无进展。由于后勤补给线漫长,秦军难以为继。秦昭襄王听取了大臣的建议,利用赵国派使者入咸阳和谈的机会,示好于赵,使其他诸侯国不敢支援赵国;同时应用反间计,使赵孝成王临阵换将,撤销了廉颇的统率权,启用了擅长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为长平前线的最高军事统率。
公元前260年夏,赵括接管了长平前线40馀万赵军。与此同时,秦国也秘密的派遣武安君白起抵达长平前线接替王龁指挥秦军。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了廉颇原有的军事部属和防守战略。赵括收缩了兵力,准备主动进击秦军,企图一战而歼灭秦军,收复上党。白起针对赵军的动态,以丹河东岸的长平城为依托,沿丹河东岸的天然髙岗构筑起长达18公里的主阵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东仓河北岸,以抵御赵军主力的进攻。另安排25000人在决战开始后切断从石长城出击的赵军退路;另5000骑兵遮绝留守石长城的赵军与出击的赵军主力之间的联系。赵括在对秦军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指挥主力出击屯扎在故关前的秦军部队。秦军按照白起的将令,接战不久后便诈败,沿着直通长平城的大道逃跑,把追击的赵军主力引诱到预设战场。赵括浑然不知秦军的诡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阵地。秦军顽强抵抗,赵军无法攻破。此时,进击秦军的赵军主力已经远离故关12公里。预伏在小东仓河北岸的25000秦军这时突然出击切断了赵军的退路。5000骑兵也兵临故关前,使留守故关的赵军不敢出击支援。这样,赵军被完全分为两段。赵军出击的主力失去了后勤保障;留守的部队空守着粮草辎重却无法增援决战。秦军抓住有利的态势,派出部队从两翼攻击赵军。赵军分兵作战,不能取胜,被秦军压缩在了一条狭长的地带。面对险恶的战局,赵括命令部队原地筑垒防御,等待援兵。秦军乘势合围赵军于主阵地前。赵军被秦军围于野外的消息报到邯郸。赵孝成王意欲合纵抗秦,遣使求救于临近的楚、魏等诸侯国。但是,由于之前赵国使者入咸阳和谈得秦昭襄王厚遇,诸侯国均看在眼里,所以都不愿救赵。赵孝成王只得派出本国的部队赶往长平前线救援。秦国方面,得到合围住赵军主力的消息后,秦昭襄王亲自从咸阳赶到临近前线的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令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前往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的援军。于是,被围的赵军无法得到援助和补给。9月,在被困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赵军伤病饿羸,再无战力,全体投降了秦军。秦军清点俘虏人数,竟有近40万人。是役秦军也伤亡过半,对人数众多的俘虏心有馀悸。白起于是假意许诺说准备把降兵中身体强健的留下带回秦国,而年老体弱伤残幼小的会放归赵国。赵人不疑。结果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近40万身体虚弱的赵国俘虏全体遭到秦军坑杀。唯有240名年纪幼小的赵人被秦军放归了赵国。长平之战以赵军的惨败,秦军的全面胜利结束。
关键点 秦军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降卒 .
Ⅹ 寻南京军区91师273团三营三机连1994年度兵叫赵军的战友 老家是湖北省古城的!看到的如有联系方法请留下!
我是2000年的,三营三机连!有战友留下联系方式,以前的都是座机,都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