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个国产奶粉打败巨头捱过三聚氰胺没躲过什么劫
“国际品质,华人配方”,你还记得这句有些年头的广告词,和那个曾被誉为“国产奶粉第一品牌”的贝因美么?
(图文无关)
贝因美在奶粉新政后推行的总承销模式是由一个总承销商将负责一两个产品品类在全国范围的渠道规划、营销推广。但是对于贝因美的总承销模式,行业内却备受争议。
据报道,有大型乳企奶粉事业部负责人认为,这种承销模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是承销商同时代理几个品牌,不可能把资源集中起来只做贝因美;二是不排除承销商为开拓市场挖贝因美经销商墙脚的可能。
母婴行业独立评论员年永威认为,贝因美把这些稀缺品牌拱手交给承销商令人匪夷所思。
对此,贝因美此前回应表示,总承销商带来的是杂牌清退后的增量市场,原有市场依然掌握在公司经营团队手中,因覆盖的区域和渠道不同,不存在价格和促销等方面的冲突。
㈡ 恒天然为什么能在中国做的这么好
恒天然是全球领先的乳品出口及牛奶加工企业,每年的出口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如今,恒天然进入中国40多年,近三年的业务增长不断加速,创造新高。最近恒天然发布全球半年财报,恒天然大中华区营收对全球的增长贡献了85%的份额,中国已然成为恒天然全球最大、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市场。
作为跨国企业,恒天然是为数不多的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外企之一。朱晓静在演讲中分享了在外企优势逐渐消弭、市场竞争环境依然激烈的情况下,恒天然如何在中国保持稳定发展和长期增长。
守正: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
朱晓静表示,不同于许多外企公司仅仅将中国作为第二大市场,恒天然在最初就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市场,在战略发展和创新应用等方面都倾向于中国市场,为中国客户和消费者服务。
早在2007年,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不断变化和增长的乳品需求,恒天然就开始在中国投资建设牧场,恒天然中国牧场是恒天然在新西兰本土之外唯一的海外自建牧场。这充分体现了恒天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是恒天然在中国布局“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十年磨一剑,如今恒天然已在中国建成三大牧场群,共有15座牧场,7万头奶牛,每年产出约3亿多升奶,兑现了将最优质的国际乳源与本土乳源呈献给中国客户与消费者的承诺。
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理念,恒天然还引进了新西兰先进的食品安全生产及质量管理系统。2017年12月,在荣获SQF二级认证后时隔一年以后,恒天然中国牧场通过年度复审,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认可的SQF(安全质量食品)最高级别的三级认证的牧场,同时在各项指标中获得高评分等级“优秀”,一举成为中国乳业生产运营的典范。
在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下,近期恒天然中国牧场大力推行“生态共赢”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将国际先进的粪污综合利用理念引入中国,实践循环经济的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深度资源化产业,推进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牧场战略之外,恒天然在保持传统B2B业务优势的同时,还将更多牛奶转向生产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一战略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2018财年上半年,大中华区消费品牌业务实现了两位数的高增长,同时强力驱动大中华区整体业务增长。
用奇:敏捷组织,招揽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