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丽珠集团重组

丽珠集团重组

发布时间:2021-09-26 08:50:47

1. 治疗丙肝的国产干扰素是由哪个厂家生产的

重组α-2b干扰素为正常人体白细胞所诞生,自1996年哈药集团生物工程公司开发的冻干针剂利分能获准上市后,重组α-2b干扰素国产化进程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哈药集团生物工程、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安徽安科生物工程、丽珠集团苏州新宝制药厂、北京远策药业、深圳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浙江北生药业汉生制药、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合肥兆峰药业、上海华新生物高科技、上海万兴生物制药、北京凯因生物技术、哈尔滨里亚哈尔生物制品等13家企业拥有44个批文

2. 国内哪个城市或地区的医药工业(制药)比较发达

以下为2009年医药工业前100排名,可以此为依据分析地区的医药工业情况

排名企业名称
1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
2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
3修正药业集团
4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包括: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
5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6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7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
8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太极集团绵阳制药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天诚制药有限公司)
10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公司,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1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深圳九新药业有限公司)
12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13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包括: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
14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
15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6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湖北拓朋药业有限公司,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辽宁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珍珠制药有限公司,四川新元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科伦药品包装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用包装有限公司,吉林科伦康乃尔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
17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8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
19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20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
21山东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22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23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24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25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26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27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丽珠集团珠海保税区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丽珠集团珠海保税区丽达药业有限公司)
28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9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30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31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2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
33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34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包括: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南京东捷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36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7利君制药(包括: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38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
39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0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41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2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康贝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和兴堂中药材饮片加工厂)
43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
44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百特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45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46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7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8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9成都地奥集团
50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1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52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
53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4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5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6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
57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
58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
59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0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61东港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62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3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
64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5华兰生物工程股分有限公司(包括: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66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67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8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
69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
70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71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金集团桂林三金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三金集团湖南三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72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
73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74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75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6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7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78菏泽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79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80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益佰漓江制药有限公司,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
81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
82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3江苏联环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4江苏亚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江苏亚邦生缘药业有限公司,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
85横店集团康裕药业有限公司
86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87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88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
89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0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
91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2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93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94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95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6辽宁诺康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97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
98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
99山东新华医械集团
100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以下为行业发展趋势:
最近一年,国内医药行业频现巨头整合,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集团”)与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实集团”)的医药板块率先实现合并成立新上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继去年合并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生集团”)之后于今年4月12日成功重组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医工院”)成立新国药;就在这之前的10天,华润集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润正式将北药囊入怀中,成立新华润。至此,随着国内医药三大巨头的兼并重组完成,2009年以来医药行业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峰,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明显发生了改变,中国医药行业正式步入三国时代。新国药、新华润、新上药3家座次排定,重新排座后的行业大佬们浮出水面,近期国家要求的在国内形成几个医药领袖集团的设想已初步实现。

新国药

中国医药行业内当仁不让的老大仍是新国药集团。4月12日,医工院整体并入国药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7户调整为126户。医工院整体并入对国药意思重大。虽然国药集团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绝对龙头,但在其利润构成中,80%来自于国药控股代表的医药企业,即便重组的中生集团生物制品有持续高利润贡献,也始终难掩国药在医药工业上的明显短板。更迫切的问题在于,先行整合出山的新上药稳踞华东,央企另一巨头华润集团一直从未停止收购的野心和脚步,在新医改基层下沉的推动下,各地区域龙头也并不甘示弱,纷纷结盟对抗。“内忧外患”之下,医工院之于国药,已经是必须拿下的一张王牌。

在中国医药研究领域,医工院一直是一个骄傲的存在——作为央企序列中唯一的医药行业科研院所,医工院曾先后隶属于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国资委。沪深股市医药板块中有3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输出的科研成果作为主要产品,2010年目标营收15亿元,主业是创新药物的研发、药品生产、销售,研发力量全国首屈一指。尽管其年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但它强大的科研力量,成为国药集团的产业发动机和裂变器。医工院下属的两家工业企业,现代制药和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业绩均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很难估价。

4月22日,中国医药集团与山西威奇达药业(以下简称“威奇达”)在山西大同签署协议,国药集团正式开始对威奇达的重组工作。国药集团承诺将通过股权收购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对威奇达实现控股。这是国药集团在医药工业领域展开自主并购的第一步,意思重大,能加速国药实业化进程,同时并购威奇达之后,国药肯定会在山西打开一个突破口,将其他业务引入这一区域。威奇达是国内医用中间体7-ACA的主要生产商,该中间体的直接下游产品就是头孢曲松钠。中国是抗感染药品使用大国,全国抗感染类药品以年均17%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2009年全国抗感染类药品的市场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头孢曲松钠一直是抗生素中销售金额排名首位的药物。2008年,中国药学会曾对全国22家医院进行统计,头孢曲松钠用药金额达到2.6978亿元,远超其他药品。石药集团和福州抗生素集团是7-ACA的生产大户,年产能为1600吨左右。威奇达列第三位,约1000吨,健康元等企业年产能都在800吨以下。在重组协议中,国药集团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威奇达的产能,实现1200吨7-ACA和300吨克拉维酸的生产规模。并计划到2015年,实现威奇达的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

作为国资委整合医药央企的平台,在拿下医工院与威奇达之前,国药集团已经于2009年9月16日将中生集团收入囊中。中生集团携独家垄断的疫苗业务和血液制品业务,化入国药集团庞大金刚之身,对国药具有绝对重要意思。中生集团弥补了国药集团欠缺的血液和疫苗业务。此举在医改近万亿大工程之中,与国资委将国药集团打造成贸科工一体化运营的大型医药集团的长期战略不谋而合。中生集团成为国药集团的第八个业务板块——此前中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供应商,主要从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三类生物制剂的制造销售,中国90%的计划疫苗出自中生集团,其2008年收入49亿元。

目前,按照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的设想,2010年底前国药集团销售排名要挤进前40,进入中央提出的“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中的前30位。2009年,国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实现利润36.3亿元,位列医药行业国内第一,在129家央企中,两项指标分别排名第50位和38位。今明两年,国药对销售收入的目标分别设定为800亿和1000亿元。国药集团远期目标是在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而根据国药集团的预测,届时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就销售收入而言大约是1600亿元左右。

新华润

华润医药集团是国资委“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另一手牌。华润在重组央企华源集团、三九集团医药资源的基础上,成长为大型药品制造和分销企业。华润医药年营业额逾270亿元,旗下拥有北京医药、三九医药、华润东阿阿胶等知名医药企业,直接或间接控股三九医药、东阿阿胶、双鹤药业、万东医疗等多家上市公司。医药产业与消费品、电力、地产并列为华润集团的一级利润中心。华润已经在医药板块占据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主力市场,区域布局相对成型。在医改去年出台的药物基本目录利好下,在OTC和中药制药方面具有品牌优势的三九医药,无疑又给华润注入了新的活力。华润和北药已于2010年4月2日下午在京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润增持北药股份可能锁定在5%~10%之间。战略协议的签署,使华润集团成功完成排名三进二的转变。

此次华润重组北药意义重大。2006年12月,华润20亿元现金收购华源持有的北药50%股份,成为北药集团第一大股东后,华润其实一直未介入北药集团的经营管理,几年来其进一步增持的愿望一直未得到北京市政府明确表态。同时,随着国药集团重组中生集团、医工院宣布完成,华润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如再不能抓住北药,将被对手甩开。同时,国资委重新确定国药集团为央企医药平台,华润很有压力,希望通过这次整合,旗下的华润医药集团的医药资产与北药集团合并,而华润将很可能以北药集团为基础打造华润新医药集团的平台,重新获得在央企医药界中的地位。重组北药后,华润控制的医药资产将包括北药、华润三九、东阿阿胶,涵盖中药、保健品、医药流通与医疗器械领域。不仅可以使华润以北药集团为基础打造一个全新的华润医药集团平台,还可以形成“上有北药”、“下有三九”的医药格局,整体规模也超越新上药而位居国内第二位。北药2009年销售收入269亿元,在中国医药企业中排名第三。拿下北药,则华润医药2009年的收入即可增至337亿元,超过新上药,在规模上排名国内第二位。

新上药

新上药集团虽然已经跌至行业第三,但谋求整合壮大实力的动作很早就开始了。2009年10月,上药集团旗下上海医药通过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对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的医药资产进行整合,一个新上药浮出水面,成为上海国资旗下的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平台。2010年伊始,新上药又一口气收购四家外地医药企业,与广州中山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商联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和常州亚邦药业3家公司签订收购框架协议。

2009年,新上药总资产从80亿元跃升到223亿元,销售收入从230亿元跃升到300亿元,实现净利润8.8亿元,成为当时仅次于国药集团的国内第二大医药集团,而如今则已经被华润甩在身后。虽然不属于央企序列,但重组后的新上药集团的医药商业销售规模已稳居华东地区第一。上药方面的规划是,2012年收入达500亿元,2013年过亿的品种超过35个,2015年收入达到800亿元

3. 丽珠集团的介绍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创建于1985年1月,水连香港,地接澳门,据广州深圳皆2小时车程,区位优势明显;公司注册资本为3.06亿元,系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丽珠集团于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全国医药行业首家A、B股上市的公司。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12个,控股企业10个,现有员工5000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占集团总人数的83%,企业技术力量雄厚,装备优良,工艺先进,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集团有53条生产线通过了GMP认证验收,营销企业也顺利通过了国家GSP认证,营销力量显著增强,丽珠医药集团已建立了覆盖国内市场的营销网络,与商业主渠道和数千家医院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关系;随着质量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提高,随着销售的快速增长,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随着新厂建设步伐的加快,丽珠集团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制药龙头企业。2014年3月6日,丽珠集团与健康元的合资子公司珠海市丽珠单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SFDA)批准。

4. 新医疗改革对我国医药行业有什么影响

新医改对我国整个医药行业的影响都是非常正面的。这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促进医疗资源与药品消费结构的重新分配。二是政府的财政投入使医药市场“蛋糕”扩大,未来医改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估计将增加1200亿元/年。这将增大医药市场的蛋糕,尤其是基础用药市场。2005年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是4000亿元。我国卫生总费用为1200亿元/年。如果国家在未来增加1200亿元/年的卫生支出,则整个医药市场的蛋糕将被迅速扩大。三是“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将得到改善,曾经被压抑的医疗需求有望释放,从而推动医药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分析,在医疗制度改革下,未来可能受益的公司包括: 其一、产品以基础用药(如抗生素、心脑血管等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主,具有品牌,价格相对便宜,产品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如双鹤药业、华北制药、丽珠集团、鲁抗医药、哈药集团等。 其二、产品独特,在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企业。如华东医药。 其三、国家采购可能涉及的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类公司。如万东医疗、新华医疗、科华生物等。 其四、医药商业的龙头公司。目前,全国各地政府统一药品招标采购和挂网招标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此过程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减少药品中间流通环节。一个地区一般只有1或2家药品流通企业最终负责药品配送。因此,网络发达和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的医药商业公司将在此过程中胜出,市场进一步优胜劣汰。可能受益的公司包括国药股份、上海医药等。 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对医药制造和医药流通行业的影响,都将是加速行业整合,提高集中度。 我们认为,国家的医疗制度改革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将是渐进式的,整体格局确立估计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对部分相关医药上市公司的有益影响可能要放在一个更长的周期去理解和看待。

5. 沪深股市七月十六日复牌公告

上风高科(000967)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云铝股份(000807)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美锦能源(000723)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神火股份(000933)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景峰医药(000908)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西安旅游(000610)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中山公用(000685)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中天城投(000540)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丽珠集团(000513)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沈阳化工(000698)股票于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红太阳拟投资2亿元自贸区设融资租赁公司 16日复牌
红太阳7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红太阳拟以自有资金22500万元在上海自贸区投资上海国羲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5%。公司股票将于7月16日复牌。
公司控股股东南一农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洲际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对融资租赁公司出资7500万元,持股25%。
本次公司全资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投资融资租赁公司,通过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一方面,抢抓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机遇,快速切入长江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领域,通过产业与资本的融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平台和区位优势,通过创新融资思路、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秀强股份(公布员工持股计划 16日起复牌
秀强股份(300160)7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公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出资参加本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不超过145人,其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共计7人,拟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610万元。公司股票将于 2015 年 7 月 16日(星期四)上午开市起复牌。

伊之密终止收购 16日起复牌
伊之密(300415)7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收购一家有一定盈利能力的模压成型设备生产及销售企业,以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模压成型设备领域的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及高端先进制造的产业定位。停牌期间,公司会同独立财务顾问与被重组方进行了深入协商,就关键合作条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沟通,但最终未能就关键交易条款(主要是标的公司的估值及对价方式)与标的公司达成一致。为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经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实施该重组事项。公司股票将于 2015 年 7 月 16日(星期四)上午开市起复牌。

普邦园林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无条件通过 16日复牌
普邦园林(002663)7月15日晚间公告,经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公司股票自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江特电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无条件通过 16日复牌
江特电机(002176)7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7月15日收到证监会通知,经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获得无条件审核通过。公司股票自7月16日开市起复牌。

华菱钢铁定增募资42亿元 重点投向"互联网+" 16日复牌
7月15日晚,华菱钢铁(000932)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42亿元,用于投资“互联网+钢铁”产业链转型升级、发展节能环保、开发特种用钢等重点项目,据初步测算,新项目将每年给华菱钢铁带来近9亿元左右的新增利润。公司股票16日复牌。
用“互联网+重资产”实现商业模式重构
华菱钢铁曹慧泉董事长提出了“互联网+重资产”的商业模式,对钢铁等重资产行业进行全新改造。作为本次非公开发行重点投资方向的“互联网+钢铁”产业链转型升级项目,就是对此商业模式的具体实施和推进。该项目拟投资15.5亿元,使用募集资金11.35亿元,用于完善和新建电商平台、定制化服务+大数据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
本次华菱钢铁“互联网+钢铁”的转型项目重点落脚在供应链金融上,投资高达13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为8.85亿元。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公司将通过加大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构建第三方支付、动产质押、保理、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平台,为上下游客户和关联方提供金融服务,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本募投项目中的商业保理公司、动产质押服务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共投资9亿元。本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可以实现税后净利润1.5亿元。
据介绍,华菱钢铁旗下的华菱电子商务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今年1-6月,华菱电子商务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25亿元,完成“O2O”钢材交易总量近26.2万吨,完成电子采购交易额10.02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70%、274%和133%,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在湖南省开发了52个县域终端分销门店,月销售量达4~5万吨,初步建立了服务长尾末端市场优势。
推动绿色制造 拓展节能环保业务
此次募资中公司将投资11.6亿元,收购华菱集团旗下余热余压余气回收发电等节能环保资产。同时计划投资9.5亿元,新建两套135MW超高压高温煤气高效利用发电设备,项目投产运行后,可新增供电量20亿kWh/年左右。收购发电资产与新建两项业务完成后,华菱集团(含华菱钢铁)年自发电量将接近75亿kWh,自发电比例将超过88%以上。
根据华菱钢铁公告预计,节能环保收购和新建项目完成后,每年将可为上市公司新增利润5亿元左右;同时,华菱钢铁与其母公司华菱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额也将大幅减少23亿元以上,使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更加规范透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更好地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抢占军工钢等特种钢高端市场领先优势
华菱钢铁还将拓展军工用钢、海工用钢、核电用钢、高压容器用钢、轨道车辆车体用钢及高强度轻量化汽车板等特种用钢业务,目前军工用钢认证已取得重大进展、汽车板项目已投产运营。
在特种钢高端市场建立起自身优势的华菱钢铁,为进一步寻找高端细分市场的成长机会,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2109.06,-117.100,-5.26%)”、“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将启动5m宽厚板品种升级技术改造和优质特种合金钢线棒生产线技术改造两个项目。
华菱钢铁现已在高端汽车用钢、高强度船板、大功率火电及核电用特厚板、海洋平台用钢、特殊油气专用管、压力容器用钢等高端产品市场确立了领先地位,生产的造船板和海工用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19%、25%,形成了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地位。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以及下游新能源(1921.62,-123.460,-6.04%)、海工、油气、军工等细分市场存在结构性成长机会,华菱钢铁将在高强钢、海洋石油钢管、军工钢、轨道钢等方面寻求突破。“军工认证主要是指军工四个资质认证,目前公司已经通过了保密认证及国军标认证,资格名录认证已经正式启动,并将择机启动许可证认证,近期会通过全部认证。一旦认证完毕马上就能为国防工业提供产品,从而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和竞争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说。
此次非公开发行公司控股股东华菱集团承诺认购不低于10%的份额。公司董秘罗桂情说,这一方面体现了大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积极支持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大股东看好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

6. 医药股有哪些

医药股有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沃华医药。

1、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港交所股票代号:02607;上交所股票代号:601607)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国有控股医药产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全产业链。

根据201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评定的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公司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医药行业第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H股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

2、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股票代码为000518,简称“四环生物”,是我国最早从事基因工程药品和诊断试剂的研究、中试、生产和销售,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最早的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基地之一。

3、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

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一致药业5家上市公司。2003-2011年,集团营业收入年平均增幅33%,利润总额年平均增幅44%,总资产年平均增幅35%。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是中国唯一一家超千亿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4、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和销售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及有机中间体的股份制医药企业,2003年3月4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A股股票2000万股,并于3月19日成功上市,股票简称:联环药业,股票代码:600513。

5、沃华医药于1959年1月在万和堂药庄中药加工部与山东省昌潍中心药材公司饮片加工组的基础上,组建了山东省潍坊中药厂。

2002年2月改制为潍坊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月24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潍坊市首家上市的医药企业,2008年8月8日,沃华医药股票成功定向增发。

7. 毛蕴诗的学术研究








奖 1. 1999年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社科成果三等奖同济2. 1997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社科学成果二等奖 共济网
3. 1997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共济4. 1996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济大学四平路
5. 1996年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社科成果三等奖 正门
6. 1995年中南地区高校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专
7. 1994年广东省高教厅社科成果三等奖同济8. 1992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9. 1992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1992年被湖北省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1. 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
12. 1990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3. 1989年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






流 1. 2002-2004 主持召开“跨国公司在中国——竞争与合作国际”研讨会
2. 2002.5 参加第十二届“国际比较管理学术会议”
3. 2002.3 主持召开国内学术会议“成长中的中国企业”
4. 2001.11 参加“企业家理论与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做主题发言)
5. 2000.6 主持召开国内学术会议“面向21世纪的企业与市场”
6. 1998.10 国家教委国际学术交流项目,由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到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讲学
7. 1998.8参加“1998年科技与工商国际”研讨会
8. 1998.5-8 受德意志科学联合会资助,到德国纽伦堡大学合作研究并讲学
9. 1997.10 主持召开“中欧企业关系”国际会议
10. 1997.7 参加“97世界管理论坛”国际会议
11. 1995.1996.1997 应日本吉备大学邀请访问日本,并作学术讲座
12. 1996.2 主持召开“中日管理比较研究”国际会议
13. 1995.7 应法国里昂商学院邀请访问法国,商谈中欧国际会议一事
14. 1995.6 参加台湾“两岸三地管理学院院长会议”
15. 1994.6 受中加文化合作项目基金资助,到加拿大哥仑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卡尔加里大学、阿尔伯特大学等六所大学访问
16. 1994.5. 应台湾中山大学邀请访台
17. 1991.2 美国国家科学院、福特基金高级访问学者, 密西根大学访问教授
18. 1984.6 到英国参加世界质量会议 科


目 国际合作项目:
1. 2002.8-11 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到日本神户大学、东京大学合作研究并讲学
2. 1999.4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国家与中国企业关系研究与政策建议” 主持人, 受欧盟资助到英国Cranfield大学、伦敦大学合作研究并讲学,国外访问(1个月)
3. 1998年,德国科学联合会(DFG)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研究——趋势、特点与国别比较”中方主持人
4. 1997/98学年,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国家与中国企业关系研究与政策建议”主持人,并到英国Cranfield大学讲学、合作研究
5. 日本文部省国际合作项目:“日本对华投资研究”,1995—1997,中方主持人
国家级科研项目:
6. 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企业扩展路径与扩展案例研究”2002-2004年
7.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跨国公司在华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2002-2004年(批准号70132010)
8. 主持国家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珠江三角洲市场制度与企业重组”,2001-2003年
9.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界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 ,1999-2000年
10.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消费品市场体制转换与结构转换研究”,97-99
11. 主持国家教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现代企业管理与国际经济”,96-2001
12. 主持国家经贸委项目“中国重要商品市场模型与预测系统”,其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登载在国家经贸委印发的《经济监测与预测》1996年35期,研究技术报告34页
1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重要物资市场供需结构分析”,1993-95年
1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消费品市场的供需结构分析”,1991-93年
15. 主持国家信息中心项目中国商品市场供需模型与应用软件,1990年
16. 主持“七五国家重点科学技术项目”:“全国重要物资供需模型与预测系统”,91- 92,该成果获1992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公布于(SSTC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93.5.8 P.91。登记号:920704, 分类号:F25 TP319,部门或地方编号 物科成 91-91号,研究技术报告120页
17. 主持国家经委研究项目:“ 中国商品市场经济计量模型 ”,1986-89年(该项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研究技术报告50页)
省级科研项目:
1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我国中小企业ERP选型方案研究”,2004.1-2005.12,主持人
19.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重大项目:“企业理论与企业特征研究”,2002.6—2003.12,主持人
20.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重大项目:“企业理论与企业特征研究”,2002.6—2003.12,主持人
21. 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成长中的广东企业集团研究”,2000—2002,主持人
22. 中山大学发展研究院项目:“企业家在现代公司形成中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 ,2000—2001,主持人
23. 广东省社科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广东企业形态、特征与管理模式研究”,1997-2000,主持人
24. 湖北省信息中心项目湖北省商品市场供需模型。1990年(有关数据和结果已被九一年度湖北省经济分析与预测和两年滚动计划分析报告引用。”研究技术报告约60页)
企业横向课题:
25. 广州电梯配件有限公司:“公司信息导入研究”,2003,主持人
26. 三九集团项目:“企业领导体制研究”, 2000—2002,主持人
27. 丽珠集团:“丽珠集团股权激励方案设计”2001-2002,主持人
28. 广东联通公司项目:“广东省移动通讯市场研究”,2000 主持人
29. 广东省交通集团项目:“投资与管理制度设计方案”2000 专





译 著 1.《成长中的中国企业》(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4
2. 公司重构与竞争优势》 (第一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4
3. 企业集团-扩展动因、模式与案例》(第一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4
4.《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第一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7.2
(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6获1997年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社科学成果二等奖
5. 主编:《现代企业与市场研究》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已出版6本
6. 主编《国际企业管理》教材丛书一套,中山大学出版社,已出版4本.
获1999年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社科成果三等奖
7. 主编《中日管理比较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年2月
8. 《公司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6
9. 《管理学原著选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10.《公司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获1996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二等奖。获1995年中南地区高校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11.《现代经济计划与分析方法》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12.《管理学原理》(第3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13.《经济计量学指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论
文 1.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义,IT时代周刊IT Time Weekly.2004(4)P.66-67
2. 日本企业的生存危机与公司重构及其启示,管理世界,2003(8)
3. 硅谷是一种创业机制,IT时代周刊.2004(3)P.66-67
4. 《财富》500强企业成长特征解析,IT时代周刊.2004(2)P.96-97
5. IBM将成为“IBM Inside”,IT时代周刊.2004(1).P.64-65
6. 松下新社长的重构三部曲, IT时代周刊.2003(11)P.60-61
7. 重构是公司成长的永恒主题, IT时代周刊.2003(10)P.60-61
8. 市场导入者为何失败,IT时代周刊.2003(8)P.54-55
9. 时间领先企业竞争的核心, IT时代周刊.2003(7)P.75
10. 三洋电机公司重构案例—全球化进程中的重构,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3(4)
11.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特征识别模型—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的识别例证,学术研究。2003(4)P.5-11
12. 世界五百强的特征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中山大学学报.2002(5)P.76-83
13. 大企业集团扩展路径的实证研究—对广东40家大型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学术研究.2002(8) P.5-8
14. 硅谷机制与企业高速成长--再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管理世界.2002(6) P.102-108
15. Global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German MNCs in China: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Asian Crisis, Asian Post-Crisis Management, PALGRAVE,2002,P.64-80
16. 当代跨国公司撤资理论与其新发展,四川大学学报.2002(2)P.24-30
17.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要素动员方式,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P.27-30
18. 企业家历史作用及其与职业经理特征识别模型-再论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的区别,“企业家理论与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主题发言论文.2001.11.16-18
19. 独立董事制的产生、发展及启示,南方经济.2001(10)P.50-53
20. 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相对分散化的动因与方式, 中山大学学报.2001(5)P.1-8
21. 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问题与重构研究, 管理世界.2001(5) P.145-151
22. 家族式企业:形成、过渡、与变革,学术研究.2001(5) P.5-6
23. 跨国公司的进入与中国企业的战略反应,学术研究.2001(4) P.25-31
24. 美国企业竞争力超过日本企业之探究,南开管理评论.2001(4)P.55-61
25. 出口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3)P.5-9
26. 全球公司重构与我国企业战略重组,中山大学学报.2000(5)P.17-23
27. 范围紧缩为特征的公司重构与我国企业战略重组,管理世界.2000(5)P.169-179
28. 现代公司理论及其形成背景,学术研究.2000.(1) P.12-20
29. 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趋势、特点与国别比较, 中国工业经济. 1999.(11)P.60-62
30. 丝宝集团进入大陆的战略选择,武汉大学出版社(论文集)1999.(10) P.42-53
31. 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中山大学学报. 1999(6)P.91-95(广东社科九五课题)
32. 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5).P.27-31
33. 企业重构与竞争优势, 南开管理评论.1999.(4). P.35-39
34.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成功因素:战略管理分析,南方经济.1999(2-3)P.6-10
35. 中国需求导向的消费品零售总量模型——及其对市场波动的应用研究,中山大学学报.1999(1)P.14-18
36.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学术研究.1999(3)P.5-8
37. 从资本雇佣劳动到“劳动”雇佣资本,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5)P.23-27(人大复印)
38. 交叉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动因, 南方经济. 1998(2).P.43-45
39. 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与波动及其原因, 广东社会科学.1998.(2)P22-29
40.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企业: 构建开放市场经济有效运行主体群企业, 学术研究 .1998(1)p.13-18(人大复印资料)
41. 企业集团及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东大型企业集团概览.1997 P.7-14
42. 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与若干优秀企业的战略反应, 《中国—欧洲企业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97.10.29 p.18-25
43. 中国彩电市场的价格竞争及其影响, 世界管理大会论文.世界管理论坛.1997.(7)P.206
44. 论企业的生存危机及其原因, 中山大学学报.1997(5)P.
45. 论中国商品市场国际化趋势, 学术研究.1997.(5).P
46. 中国煤炭市场供需结构分析与预测, 中国工业经济.1997.(2) p.44-48
47. 20世纪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评述(上), 南方经济.1996(6)p.7-11
48. 20世纪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评述(下), 南方经济.1996(7)p.9-13
49. 论公司扩展及其动因, 广东社会科学.1996(1) p.26-32(获1996年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社科成果三等奖)
50. 广东省经济增长中的地区差异问题研究,南中国经济发展研讨会议论文.香港.1995.8
5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日管理比较研究国际会议论文.中大出版社.95.2.p.210-217
52. 中国消费品市场体制转换与结构转换的特征趋势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国际会议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学术研究(社科版).1995.(2) p.37-42 (被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商业经济、物资经济》95.6期复印转载,1.2万字,获1997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53. 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问题, 南方经济.94(10)p.14-18
54. 国际直接投资过程论,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2)p.1-9获95年广东社会科学三等奖
55. 论国际经济与技术环境的变化趋势与特征, 南方经济.1994(2)p.32-35.(1995年被收入中国“八五”期间科技成果大全)
56. 论我国物资市场供需结构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6)p.30-35
57. 经济计划工作的趋势, 经济评论.1992(4)
58. 对我国货币收入-支出-货币结余关系的动态分析,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1991(3)
59. 论析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及其启动因素, 价格理论与实践.1990.(3)
60. 中国购买力、消费经济计量模型,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4)p.42-53
61. 对改革前后农业增长因素的比较研究, 江汉论坛.1989 (10)
62. 中国宏观经济优化模型和对经济结构的经验研究,计划与发展.1988.(5)
63. 对中国总体经济活动的实证研究( 英文 ) , 1987年6月中美经济合作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64. 中国宏观经济优化模型和对产业结构的经验研究, 计划与发展.1988(5)
65. 试论资源投入的最优组合, 经济研究.1982.(5)
66. 项目投资评价的四种方法及其在国外的应用, 财政科研资料.1982(3)
67. 计划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管理体制的影响, 河南经济.1984.(4)
68. 译文: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管理.1981.(5),(6)

8.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

1992年,太太药业的前身——爱迷尔食品公司在深圳正式成立。1993年3月8日太太口服液正式投放市场。从那时起直到1995年,创业获得了成功,产品在市场站稳脚跟,不仅有了很好的销售量,也成功创建了一个新的保健品品牌。
太太药业在创立之初,就下定决心要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中药产业,并确定了中药生产现代化、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化的目标,这是太太药业实现中药现代化创新之路的起点。实现中药现代化,提取工艺是关键,传统的提取工艺无法摆脱产品的“粗、大、黑”。1993年太太药业在全国中药生产厂中第一家采用超滤技术提纯中药有效成分;1995年,太太药业开始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并于1996年1月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
1997年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区的太太药业生产中心竣工投产,中心占地3.8万平方米,投资额1.3亿元,该药业基地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严格按照GMP标准设计兴建,并于1998年6月正式通过国家GMP论证,标志着太太药业的生产制造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都达到国际水平;7月获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颁发的《中国药品GMP认证证书》及标志;之后连续三年所有生产车间都通过国家GMP认证或复审;1999年投资8000多万元兴建的全球第一条中药口服液全自动生产线通过验收,并正式投产。 丽珠集团的创建得益于珠海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于1985年1月26日成立——当时全称为珠海经济特区丽珠医药发展有限公司。丽珠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1985-1989年间为“以贸养工”阶段。集团利用特区的地缘和政策优势,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以此为集团工业发展积累了必要的资金;
1990-1992年间为“技工贸相结合”阶段。在“科技兴企”方针指导下,集团开发出以“丽珠得乐”为代表的一系列拳头产品,以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和有效的市场推广和促销方式,迅速占领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丽珠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1993-1996年为“股份制改造”阶段。丽珠抓住国家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契机,依靠企业良好素质和自身经营业绩的优势,跳出了依靠自身积累发展的模式,通过股份制改造募集了大量发展资金,为集团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股份制改造强化了集团的科学管理和资本运营,现代企业制度在集团全面推行,建立并完善了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经营管理机制,使集团真正具备了现代企业特征和相应的管理能力;
1996——2001年为“建设大企业集团”阶段。1996年5月,集团被列入广东省重点企业集团行列,标志丽珠集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集团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的步伐加快,确定了以“生产组合化、营销专业化、科研市场化、后勤服务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全面落实整体改革方案和组织重组方案。
2001——今为企业的第二次创业阶段。2002年6月,健康元集团(原太太药业)入主丽珠,民营资本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活力。企业家慧眼独具地组建了职业经理人管理层,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观念创新到机制创新,从产品创新到管理创新,最后到企业文化的创新,丽珠20年的发展之路就是丽珠顽强探索,锐意进取的创新之路。
今天,丽珠集团已经成为集医药产品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型制药企业集团,在处方药的生产与销售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全国共设有82个办事机构;市场网络覆盖了4,800家县级以上医院(医疗机构)、800多个医药商业批发企业。丽珠集团在产品种300余个,类别涉及化学药品、生化药品、生物工程药品、微生态制剂、中成药、诊断试剂等,产品领域涉及消化道、心脑血管、抗感染、生殖内分泌等领域,药物制剂的主要品牌有丽珠得乐系列、抗病毒颗粒、参芪扶正注射液、脑力隆、丽珠威,以及丽珠肠乐、前列安栓、丽珠赛乐、丽珠广乐(胰激肽原酶)、利脉胶囊等重点品种;另外还拥有抗生素、他汀类及氨基糖苷类原料药。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有38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公司本身及4家控股子公司通过了GSP认证。
丽珠集团秉承“务实、创新、高效”的新文化,致力于人类生命常青的事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已经明确:在2010年前进入中国制药工业企业前五名。 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总投资1300万美元,现为太太药业的全资子公司。2001年6月被认定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海滨药厂主要生产抗感染药物,是国内第一家由卫生部批准大规模生产舒巴坦钠复合制剂的厂家,拥有成熟的抗生素类产品、雄厚的科研开发、生产能力和先进生产、检测设施,可生产经营化学药品原料、各种制剂、生物制品和中成药,拥有年产70吨半合抗原料的合成车间,年产8,000万支头孢类粉针线,年产1000万支青霉素类新生产线和年产2亿片剂,3亿胶囊,1000万包冲剂的制剂车间。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不断推出优新产品。海滨制药公司抗感染药物系列产品包括以抗生素针剂产品为主的倍能、海他欣、海舒必、舒氨西林等和以抗生素片剂为辅的安西林、阿莫西林、舒氨片等。其中,海他欣和倍能是新近开发成功的新一代抗生素药物,并于1999年1月和9月分别取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2000年又向市场推出了抗肿瘤新药胜城(注射用拓普替康)、抗高血压新药苏适(厄贝沙坦片剂)和治疗尿失禁新药乐在(酒石酸托特罗定)等属国家二类新药的产品,大大增强了公司销售实力。 位于济南市南辛南街18号,占地面积34607平方米。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是由深圳健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东风制药厂有限公司、香港天诚实业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公司可生产片剂、膏剂、酊水剂、软胶囊、粉散剂、药用原料等12种剂型120余种产品。其中新肤螨灵霜(国家级新产品),泉盈(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芬那克(双氯芬酸纳凝胶)、感冒灵等产品为国内首创,杏仁水、枸橼酸他莫昔芬等产品为国内及省内独家生产,公司生产的新肤螨灵霜以其独特的除螨抑菌、消炎止痒和护肤美容作用,被国家科委、外国专家局、技术监督局等五部门审定为国家级新产品。自1986年投放市场以来,始终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2002年3月,该产品被山东省工商局认定为知名商品及特有名称。 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健康元)是由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香港天诚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其中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投资总额的75%,天诚实业有限公司占25%。公司主要生产医药抗生素—头孢菌素类的关键中间体7-氨基头孢烷酸(简称7-ACA)。
2007年被河南省政府评为“河南省百户重点”企业,2010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工业企业”,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07年12月按ISO9001:2000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按GMP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2008年6月通过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的现场审核,取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证书。 健康元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康元日用)由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注册。
健康元日用定位在:向美容专业线(美容院线)提供品质最佳,技术最新的养生美容产品和技术。 天诚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诚实业)于2001年10月19日成立于香港,是由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天诚实业的设立已于二零零二年六月十三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
天诚实业主要从事商业投资等业务。 广东太太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系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深圳太太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属鉴定所,是2002年12月17日经广东省司法厅核准设立的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所医资力量雄厚,各专业鉴定人员均是从事司法鉴定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教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鉴定所机器先进,设备齐全,拥有1660万元高精仪器设备和标准实验场地3600平方米。其司法鉴定许可证号为4402202。。
2010年4月23日正式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检测实验室认可证书;2010年4月29日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国家资质认定证书。并按规定使用检测实验室认可标识(CNAS)、国家资质认定标识(CMA)。

9. 横琴新区包括哪些股票

横琴新区概念股包括股票如下:
珠海港(000507)
格力地产(600185)
华发股份(600325)
世荣兆业(002016)
恒基达鑫(002492)
丽珠集团(000513)
珠海中富(000659)
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概念股是依靠某一种题材比如资产重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撑价格。中国概念股就是外资因为看好中国经济成长而对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称呼。也有称中国概念股是"就是为了使人相信其谎言而编造的一切谎言"。概念股是与业绩股相对而言的。业绩股需要有良好的业绩支撑。概念股则是依靠某一种题材比如资产重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撑价格。而这一内涵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和炒作题材,成为股市的热点。

阅读全文

与丽珠集团重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费用摊销做账 浏览:680
大师谈外汇 浏览:832
公司回购股票未来如何 浏览:621
恒逸集团资产评估报告PDF 浏览:418
滚动杠杆机构的自由度 浏览:802
银行存款金融服务方案 浏览:993
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向 浏览:753
工行个人信用贷款短信 浏览:129
昆明外汇招聘信息 浏览:482
支付宝帐户可以付外汇 浏览:33
欧元英镑汇率2014年 浏览:757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事业部 浏览:148
外汇中转行都在哪国 浏览:54
贵金属二级考试 浏览:431
融资租赁费增值税 浏览:360
中国银行外汇实时查询 浏览:140
币系交易所app 浏览:510
黑龙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地址 浏览:261
非融资融券标的可以抵押融资吗 浏览:820
远东控股集团薪酬 浏览: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