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司上市筹备期(三年左右)是否需要更换有证券资格的会计事务所 还是等到上市时再换就可以
最好更换
如果现在不换临上市前再换的话新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前面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很麻烦的……
而且上市前最怕报表有问题,报表不实或者存在的问题如果比较大的话会严重推迟上市进程,因此要聘水平高一些的会计师事务所,而且一开始就要以上市的标准进行审计。
㈡ 上市公司为什么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原因复杂多样,通过查阅中注协相关信息,变更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年报、公告等相关资料,将事务所变更的原因归结为三方面:上市公司方面、事务所方面和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方面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损害公司形象和利益而从主观上采取某些手段,比如强行更换事务所。当然,有时更换事务所并非上市公司意愿,而是由于控股股东要求、前任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年限较长或聘期届满、前任事务所失去执业资格等客观原因所致。下面着重介绍从主观上来说,上市公司更换事务所的意图。
1、购买审计意见。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审计报告向市场传递乐观积极的信息。然而,当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甚至处于财务困境和面临破产时,事务所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并不一定能迎合公司的需求。当与前任事务所沟通无果,为了实现掩盖或推迟传递不利信息的目的,上市公司选择更换事务所,寻找那些能满足管理层需求的“更好的”合作伙伴。
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ST水井)2015年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随着事务所的变更,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由14年的保留意见变更为15年的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ST水井通过更换事务所来购买审计意见。
2、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事务所的声誉、行业专长及特殊技术、地域分布、规模以及提供非审计服务的能力影响着事务所审计服务质量。当上市公司认为事务所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时,通常会选择更换大型事务所。延华智能2015年因业务规模扩大由普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满足公司长期的发展要求。
(二)事务所方面
1、主动请辞。诉讼风险是事务所主动辞聘的一个因素。诉讼风险主要是由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事务所自身及社会方面的原因。
2、审计成本。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的复杂性等原因使得审计业务难度增加,事务所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当审计成本大于审计收益时致使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委托关系的终结,上市公司更换事务所。
(三)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政府的影响。一方面,国家监管部门规定,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连续承担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业务不应该超过5年,达到规定年限的上市公司必须强制轮换。另一方面,在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作用下,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地方主管部门为了保护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要求上市公司选择本地事务所。
㈢ ipo为什么更换签字律师和会计师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IPO对股市具有四大影响。
第一、强化了股市的融资色彩。虽说不能实现融资的股市不是一个健全的市场,但是对长期以来过分重视融资的市场而言,就应该区别对待。据统计,近10年A股市场的融资是现金分红的1.76倍。尽管近两年市场通过IPO融资的数额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但是再融资的现象却持续升温。在前十个月时间内,再融资余额达到了IPO金额的2.81倍。约有4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再融资预案。预计抽血达到107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稍有回暖,一些再融资大户又开始进行圈钱活动。如在本月27日,中国平安(601318)一项不超过260亿元的可转债募集计划通过了审批。前一段时间,民生银行(600016)发行的200亿可转债也通过了获准。面对这样一个股息率较低的市场,融资现象却频繁出现,试问A股的吸引力何在?若IPO重启,只会A股的融资现象推向新的高潮。
第二、打击了股民的投资信心。股市必向下!随着利空政策的陆续推出,股民的持股信心也必下降。
第三、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IPO重启难免会牵涉到不少的问题,如股票的“三高现象”、部分企业力求上市而出现造假的行为等等。假设一家企业上市前的PE值约15倍,而未来三年公司的净利润会以30%的增速增长。也就是说,股民以15倍左右的PE长期持有,未来仍可取得不错的收益率。然而,该股上市后就得到了热炒,PE值飙升至50倍的水平,严重透支了企业的增长预期。这时,股民选择买入并长期持有,亏损的概率相当大。因此,在缺乏严格监管的前提下,IPO重启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
第四、助长了利益输送等关键问题。谈及此点,我们很容易联想到IPO的四大辅助机构,分别是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IPO咨询机构。从细分工作来看,证券公司主要负责证券发行承销工作、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进行核查,并出具保荐意见等;律师事务所主要对发行上市相关法律问题出具法律意见;会计师事务所主要针对企业财务、盈利预期等作出专业意见等;而IPO咨询机构对企业融资服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相关问题提供服务。以负责证券发行承销工作的机构为例,承销费用属于机构争取的主要利益。也就是说,承销费用越高,机构取得的利益越大。根据资料显示,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的承销费用约5%,而创业板企业IPO的承销费用约总募资额的3%。如果机构通过某种方式实现企业的超募现象,则机构获得的承销费用会随之增长,利益输送也就由此产生。另外,股市“寻租”现象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逐渐恶化。甚至出现一种现象,如部分企业不符合上市的条件,却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顺利IPO,最后实现圈钱的目的等等。
㈣ 一家企业为什么要请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
审计目的不一样吧。比如,有的是为了年审,有的是为了重组,有的是为了上市等等。
㈤ 三一重工为什么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审批程序不明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只是规定了:会计估计变更需要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报备。而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3月19日修订的《信息披露备忘录第28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中的规定,会计估计变更一般只需经过董事会等相关机构批准,只有达到以下三个标准之一的才要求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并在定期报告披露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这就导致了想要真正通过会计估计变更达到虚增利润目的的公司将尽可能避免达到上诉指标,借以逃避专项审计。并且不论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还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信息备忘录都没有明确审批程序,也没有说明哪些内容需要哪些机构审计,造成权责不清。
(二)缺少评价会计估计变更信息的质量标准
我国会计准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会计估计变更所要披露的信息规定的很全面,但是对于披露信息的质量却没有规定专门的评价标准。我国《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中规定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企业应当披露变更的性质、原因、内容及对当期和未来期的影响数等。三一重工在公告中也披露了所有要求披露的信息,可是正如上文分析所述,变更的性质原因及条件不详,整个公告没有传递充分或可靠的信息,如此,会计准则就失去了其原来的意义。
(三)滥用会计估计变更的成本低
一方面我国准则规定对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这样就给企业创造了机会,当企业业绩很好的时候就提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通过增加资产减值准备来达到减少企业利润的目的,从而可以减轻企业税负;当预期业绩下降时,再通过会计估计变更,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提高利润,美化业绩,同时由于采用未来适用法,不必追溯调整,从而使企业免于补税,降低其滥用会计估计变更的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对于滥用会计估计变更的企业处罚较轻,使得违法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违法产生的成本。 (四)外部审计与监管法规缺位
我国相关准则规范并没有强制规定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要经过外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这样就使得在年中进行的会计估计变更并不能及时得到外部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真实性与可靠性;此外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也没能发挥其监管功能,缺乏对会计估计变更的外部监管规定,缺少对滥用会计估计变更的监控措施,从而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趁。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㈥ 股份有限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决定是由谁来作出的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因此,对于聘任、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并没有严格规定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而是由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来确定。不过上市公司中这是由股东大会决定的。
㈦ 两年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吗
一般而言,我给我的顾问单位客户的建议是出纳要经常换最少两年换一次,会计可以不用怎么换。因为会计是做账的跟公司板在一块,出纳基本上是取现金等等他会知道公司很多内幕和秘密…
㈧ 公司发行前更换会计师、律师是否需要重新上会
这么古老的条文,估计证监会自己的人都搞不清楚了。仅从逻辑上讲,倒能自洽:未处罚,或未更换
是
不再提交发审会
的必要条件其等价的逆否命题是:处罚且更换
是
提交发审会
的充分条件所以,仅仅更换中介机构但后者未受处罚,不一定要提交。
㈨ 请教业内人士,一般企业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1.可能是审计师主动辞职,原因在于审计师无法获得满意审计证据,且对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存在严重怀疑,但企业又不同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报告,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等。审计师这时候会认为风险过大,一般会选择主动辞职。
2.其他审计公司的竞争,比如更低的审计费或者与企业老总拉上了关系,但这一般不会频繁。
3.为了保持审计师的独立性,有些公司章程会规定定期轮换审计师,但一般会3年以上,也不频繁。
所以,一旦企业频繁更换审计师,其财务作假的可能性极高,一般证监会会特别留意,企业必须提供很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