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任上汽集团最年轻副总
【导读】近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的《上海市市管干部提任前公示》中,三位“70后”干部获得拟任推荐,其中,现年36岁的吴磊成为此批任前公示的市管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上述公示中的消息显示,吴磊1977年7月出生,1996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挂职),拟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
原标题:上海三位“70后”副厅任前公示
近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的《上海市市管干部提任前公示》中,三位“70后”干部获得拟任推荐,其中,现年36岁的吴磊成为此批任前公示的市管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
上述公示中的消息显示,吴磊1977年7月出生,1996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挂职),拟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
根据公开的简历,吴磊曾在包括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大众变速器(上海)有限公司等多个上汽集团下属公司及上汽集团总公司任职。
2012年1月,上汽集团发布《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届三十四次董事会会议决定公告》,时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财务部执行总监、财务总监兼财务部执行总监的吴磊年仅35岁,被上汽集团选聘为副总裁。
此后不久,吴磊到工信部规划司挂职副司长。根据公开的报道,在工信部规划司挂职期间,吴磊曾赴安徽、江苏、山东、浙江、陕西等地调研当地企业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及政策建议。
吴磊拟赴任的经信委正是工信部在地方对口的委办,是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工业项目投资、产业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主要管理作用的职能部门。
⑵ 上汽通用集团总裁是谁
陈虹,男,196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曾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裁兼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1980年09月—1984年07月,同济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年12月—1985年09月,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轿车项目组联络员。
1985年09月-1995年09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作(其中:1985年09月-1988年05月,人事执行经理助理;1988年05月-1989[1] 年05月,兼任政策研究室主任。1992年11月-1994年07月,发动机厂副厂长。1994年07月-1995年09月,发动机厂厂长。)
1995年10月-1997年06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浦东轿车项目组副总经理。
1997年06月-2003年03月,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其中:1997年06月-1999年07月,副总经理,1999年07月—2003年03月,总经理。)
2003年03月—2004年12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裁兼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12月—2007年05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
2007年05月—2013年12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013年12月—2014年05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副董事长
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第十届、十一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第十、十一届上海市委委员
⑶ 有谁知道上汽创始人是谁,上汽总部所在地及上汽基本车型还有上汽发展历史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工业具有代表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2004年7月12日,上汽集团以上一年度合并销售收入117亿美元的业绩,首次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近年来,上汽集团在SAIC价值观的指导下,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整车销售连年攀新高,2004年实现整车销售84.7万辆,其中主导产品乘用车的销量达到61.7万辆,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出口创汇7亿美元,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
2004年底,为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指示精神,上汽集团进行了重大的改制重组,发起成立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股份”)。改制后,上汽集团的发展将定位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综合性投资公司,并将以更加精简和高效的现代化运作管理,不断探索进取,从优秀迈向卓越。
主要品牌有:
斯柯达(上海大众) 、荣威(上汽汽车)、别克(上海通用)、雪佛兰(上汽通用五菱)、伊思坦纳(上海汇众)。
⑷ 上汽R-tech出场 亡羊补牢缓解高端化焦虑
如亡羊补牢一般接连推出两个高端品牌,上汽加速高端化进程。
今年年初诞生的上汽R品牌,近日宣布将于1月发布全新技术品牌R-TECH。该品牌将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科技等领域的技术,意在为R品牌的整体发展蓄力赋能。
财经网汽车从R品牌内部人士了解到,不同于早些时候流传的“荣威R标”,R品牌在架构上与荣威和名爵独立,是上汽集团乘用车下的第三个自主品牌,定位高端,在价格上也将高于荣威和名爵。
上汽今年动作频频。年初新推出的“R标”引发业界浮想联翩,不久前又与浦东新区、阿里巴巴等合资成立高端品牌智己汽车。汽车分析师任万付指出,接连用两个新品牌冲击高端,体现了上汽对高端自主品牌的迫切需要。
作为市值和销量常年盘踞在首位的巨型车企,上汽早在2006年就开始深耕自主。鉴于长城和吉利各自的中高端品牌销量逐渐企稳,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R品牌起步已晚,甚至在当下已是红海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车市,其风险大于机遇。
缺乏向上基础
“上汽乘用车荣威品牌虽然成立多年,但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缺乏向上的基础”,任万付向财经网汽车表示。
2006-2007年之际,随着以合资产品为主流的国内乘用车市场加速壮大,上汽依托英国罗孚汽车,先后创立了荣威和名爵两大自主品牌。根据时任上海汽车集团副董事长、上海汽车股份总裁陈虹的说法,“荣威以高起点的产品为基础,是上汽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
上汽对大众、通用等外资品牌的运营已熟能生巧,将英系品牌罗孚收入麾下后改成自主品牌,颇有几分“洋为中用”的味道。但成立以来,定位高端的荣威并未成功复制合资品牌的口碑和认知度,反而备受冷落。
数据显示,2008年,上汽荣威和上汽名爵总销量为3.6万辆。五年内消耗上汽120多亿元的荣威和名爵逐渐陷入了有价无市、有产品无销量的境地。2011年上市的荣威RX和2012年上市的荣威950价位一度上探至30万元,其中950更是晋升公务用车,但两款产品最终均因销量不济,宣告了品牌溢价策略的失败。
2016年,荣威推出首款主打“互联网”车机概念的RX5,月销量一度超2万辆。遗憾的是,随着长安CS75PLUS和吉利博越PRO等产品纷纷推出车机,荣威RX5在性能上不但未见突破,还因双离合变速箱的质量问题口碑尽失。2018年末以来,RX5销量开始下行。
为时或晚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当下各大车企的高端品牌无一不是从电气化切入;最早开启智能化的上汽荣威,却未借此机会迅速推出高端电气化品牌,更像是满足于制造“首款互联网汽车”的营销噱头。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曾表示,“如果我们不能颠覆自己,那肯定被别人颠覆”。回顾上汽过去十四年的历程:早早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布局荣威,未实现产品力的突破时,便推出950和W5;“无心”进军智能大获成功,却在四年后才宣布成立高端智能化的R品牌。
财经网汽车从R品牌内部人士了解到,该品牌在未来将不再推出20万元以下级别车型。张翔认为,定位高端的智己汽车,只推出30万元以上车型的可能性不大,未来部分车型若定价20-30万元,与R品牌必然形成一定重合。
不仅要与智己汽车形成内部竞争,R品牌面对的外部市场也与四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好的方面是,在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成长的同时,消费者的心智日渐成熟:以长城WEY、吉利领克、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为代表的自主车企,靠实力出圈,已收获不少声量。
此外,电气化为长期被合资、外资品牌碾压的自主品牌提供绝佳机会。在电气化和智能化方面,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这为各大车企提供“换道超车”的绝佳机会。更不用说,作为首屈一指的汽车集团,在供应链和本土化上具备一定优势。
尽管整个市场在品牌接受度上更加包容,上汽自身也有一定积累,但外部市场的白热化,叠加上汽最近才加速的高端品牌,不得不面临时间窗口关闭的风险。张翔预测,正如美国的林肯和凯迪拉克,日本的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未来胜出的中国高端自主品牌数量或许相当;目前各家车企均在抢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细分赛道,早已是红海一片,“个人认为,上汽风险大于机遇。”
今年6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股东大会上谈及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时表示,特斯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车企,更像是科技企业。
如今,发力电气化和智能化的蔚来和比亚迪,也都一度超过了上汽集团曾经常年位列国内车企市值第一的位置。徐徐切入高端智能汽车市场的上汽,“亡羊补牢”一般地推出双品牌,它的焦虑能被化解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⑸ 王晓秋将接班陈志鑫出任上汽集团总裁,这会对上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7月4日,“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刊登的一则“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的消息显示,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王晓秋,拟任市管企业正职。这意味着,王晓秋将接替陈志鑫,成为上汽集团总裁。
当天,上汽集团总部二层食堂入口的公示牌张贴出了《王晓秋同志任职前公示》,详细介绍了王晓秋的个人基本信息和过往简历。公示显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7月4日至7月11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可在公示期间向市委组织部反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与王晓秋一起提名的,还有现任上汽集团代理CFO卫勇、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祖似杰、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晓东。
7月3日,上汽集团总部公示了两份《考察预告》,分别是由中共上海市组织部企业干部处发出的对王晓秋的《考察预告》、由上海市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发布的卫勇、祖似杰、杨晓东等人的《考察预告》。据了解,公示期结束后,卫勇、祖似杰、杨晓东都将提升至副总裁级别,卫勇将担任上汽集团CFO,祖似杰提拔为上汽集团总工程师,杨晓东将升任为上汽集团副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上汽集团现任总裁陈志鑫于1959年5月生人,今年刚满60周岁,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一直以来,执掌自主品牌的王晓秋被业内看作是陈志鑫的接班人之一。
面对车市“寒冬”,王晓秋不止一次强调“活下去”:“这一年会淘汰很多企业,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先活下去。”在王晓秋看来,“市场越来越差也是在提醒我们的团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必须时刻要有拼命的精神。”
面对下半年车市大考,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7月1日召开的年中干部大会上强调:“上汽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把‘稳’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未来上汽该怎么走,创新工作如何落地,陈虹指出,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干部人才队伍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创新的重要支撑。
此次高层大变动,王晓秋、卫勇、祖似杰、杨晓东等人将成为陈虹的“左膀右臂”,助力上汽集团“新四化”加速落地。新团队能否给上汽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业内将拭目以待。
⑹ 上海大众的老总是谁
上海集团董事长兼上海大众董事长胡茂元 他是两个职位哦 1968年入上海拖拉机厂当工人;1983年2月起先后任上海拖拉机厂厂长、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副总裁;1995年8月就任上海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裁、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9月起兼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浦东轿车项目组总经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1999年7月至今,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 呵呵好像在做 人口调查似的
⑺ 有责任,有担当!十大车企掌门人 共抗“疫”情
面对疫情,他们讲的,也是所有汽车人想说的。
从春节前夕到现在,一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正在肆虐全球,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是目前最常提及的“提气”词汇,来自各行各业的援助相继抵达湖北武汉等重灾区。汽车作为国家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各大汽车“掌门人”纷纷出来发声,为共同度过疫情难关贡献属于汽车人的力量。(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上汽集团董事长是什么级别
陈虹,男,196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1-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⑼ 车企高层开年巨震:3个月26位高管被换,副总裁以上占8成
▲赵刚(图源网络)
零跑汽车的首款车S01在2019年1月正式上市,由于定位较为小众,且售价并无显著优势,S01在上市后市场表现与官方预期相差较大,这款车的交付时间还出现了延期的问题,2019年销量远未达到最初预期的1万辆。
在新造车公司兴起之后,为了快速进入汽车行业很多新造车公司都高薪从传统车企挖人,为了实现更好的理想抱负,也为了更好的待遇条件,很多传统车企工作人员也进入了新造车公司。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新造车公司的资金、管理、产品等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暴漏出来了,多个来自传统车企的高管又开始回流到传统车企去了,新造车公司正在面临最难捱的时刻。
结语:车企急需提振销量,度过寒冬
目前国内外都还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也都陷入了停滞,为了在疫情结束后能够更好的发展,车企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完善自身的结构体系,换帅成为了车企最好的选择。
一个好的领导者确实能够改变一支队伍的状态,为了提振销量,多个车企的高层都发生了变动,寻找资历更加丰富的领导人来带领企业前进。
在汽车业的长期发展中,也确实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这也是车企选择更换高层的信心来源,不过这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如果用人不当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危机。
至于这些公司更换领导人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还需要等时间来证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车市寒冬对车企的持续影响,车企高管变动的情况还会继续发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⑽ 上汽高管团队为什么要进行内部调整
毕竟大象转身,对于上汽集团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而言,任何一个小小的改变,都意味着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也是很多国际大型公司,为什么宁愿守旧也不愿意革新的原因。
继今年3月原上汽集团副总裁张海亮离职并加入乐视后,上汽集团高管团队再次出现变动。
1972年出生的谷峰,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会计师。作为科班出身的金融男,如果看重收入,早就没必要呆在上汽集团,作为传统制造业,上汽集团高管的年薪,最高不过200万元人民币,这个级别与金融业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
本可以顺理成章进入最炙手可热金融业的谷峰,却将毕业后至今近20年的职业生涯交给了上汽集团。1997年进入上汽集团的谷峰,全程参与了上海通用财务体系设立。2001年,调任上汽集团后,领导和参与了上汽集团2004年整体改制三地上市工作,2016年,领导了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整体注入上市公司,2007年领导收购上柴股份),2008年参与巴士股份重组,后更名华域汽车。同时利用资本市场平台积极开拓上汽集团融资渠道,在任期间,通过分离交易和转债,定向增发,中期票据等金融品种融资近400亿,最后又负责牵头组建上汽集团历史上第一个200亿备用银团贷款,银团贷款的使用范围又开拓了备用银团贷款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