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石旧事,当年放弃股权真是自愿高尚的么
王石仍像过去一样胸怀理想,一心为公司为股东利益着想,这样的混合制当然很好。但是,大家看到的是王石的奢华和游山玩水,在回应外界说他游山玩水、疏于管理,以至于造成如今局面时,王石表示:没有任何人指责万科企业管理不成功、经营业绩不好。说到此,王石话锋一转,表示:就用这点精力(来管理),这是水平;“我天天游山玩水,企业做得很好”。这是何等的骄傲自满!三国中的吕布武艺高强,能征善战,最后老巢被人给端了,你说他水平高还是不高?从古自今英雄豪杰凡骄奢淫逸者最终无不败亡。王石现在想用这种混合制来固化他的利益到老死为止,如果是为公司为股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股东们应十分地感谢他,但他现在的所做所为不是,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完全负面的形象。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的事物不在阳光下也会发霉变坏,混合制在没有既得利益集团时是好的,在有既得利益集团时就可能变坏,混合制只有在能约束监督管理层的情况下才有效,否则,就变成了管理层获取利益的工具和幌子。
信用不够,不欢迎民企,万科的混合制,这些在王石的反复说明下大家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本质,王石的高大上形象正在快速地萎缩,令人痛惜。万科的王石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行业的明片,为万科,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曾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现在时代变了,风气变了,作为一位年近古稀的董事长,还是保留荣誉,光荣地退下吧。让年青人去折腾,让他们去拚搏,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放下万科,才有万科。现在投资需谨慎,不能盲目,投资时必须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合法机构和场所去投资。不像腾讯众创空间有保证,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
2. 王石当年为什么要放弃万科股权
1984年,33岁的王石在深圳创办了万科的前身——“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1988年,通过股份化改组,公司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进入房地产产业。
到1991年底,万科的业务已经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饮料、影视、广告、印刷、电气工程等各大类,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以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1994年开始,万科放弃多元化业务,退出与住宅无关的产业。同时,减少房地产产品品种,从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
多年来专注于住宅的开发,让万科在该领域无人匹敌,在多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就连万达也避其锋芒,转而在商业地产中树立霸主地位。到去年底,万科管理住宅社区843个,管理面积约2.1亿平方米。
万科的成功不仅在于做的早,专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了成功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团队,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为了适应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和规模较大的现代产业的发展,分散的私人资本可以利用股份制这种形式,对权能完整的私人所有权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化。
1988年进行股份制改革时,原计划王石可以获得4100万股本中的40%,但他在最后一刻放弃了。王石解释过放弃的原因:一是他自信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仍然有能力管理好万科;二是在上世纪80年代,突然变得有钱是件危险的事情。
“1995 年开始评选大陆富豪100 名,排第一的不时更换名字,但我从来不在100 名的名单里。其中原因是:1988 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 万资产做股份,40% 归个人,60% 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我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权,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拥有极少的股份。
“之所以放弃资产,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 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这个社会的这样一个文化,大家认同上呢,就是不管你合法非法,你非常有钱就不认同了。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有分析认为,在当时,“投机倒把”、“长途返运”、“雇工剥削”等罪名还没有正式取消。如果王石敢拿40%的股份,可能随时会被举报,被判刑。
这一选择的确也成就了万科,在一个更为分散和均衡的股权结构下,职业经理人帮助万科稳步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1988年万科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创始人团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股权,是为了避免公司成为少数创始成员乾纲独断的僵化组织。正因为如此,万科建立了中国企业当中可能是最平等的文化、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和最有效的纠错机制,吸引着一批批优秀的理想主义者加入万科。”
3. 万科作为知名企业,为何王石当初会放弃万科的股份
万科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房地产企业,其创始人王石曾在万科股份化改组的时候放弃了股权,让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有三个:(一)王石放弃股权,让万科的股权分散,为了让万科更有活力;(二)那个年代,突然间握有大量股权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又被举报的危险;(三)王石本人十分自信,相信没有股权一样能掌控万科。
相信自己的掌控力
王石至今仍是一个自信满满,敢于冒险的人,年轻时更是如此,他深信自己哪怕没有股权一样可以掌控万科。况且彼时的企业家对股权并无太多兴趣,二十一世纪之后才开始重视起来。从结果来看,王石的确在一段时间里掌控了万科,但没有想到随着资本的进入,自己会落得被万科扫地出门的结局。
4. 王石当时是怎么放弃万科的股权的
股份改革前,签字同意的。同类型企业改制没签字放弃股份的老总后来大多被抓了。
5. 王石40%的股权分给管理层给谁了
大家会误以为归个人的40%是王石的个人股份,其实,这40%是股改前职工个人的股份占比,即529.868万股,股改后总股本变大,占比只有12.84%,王石的股份只是这12.84%中的一小部分!$万科A(SZ000002)$
1988年深圳市政府万科股份化改造方案,按王石的好友秦朔“王石为什么对民营企业开炮?”一文所说:“1988年深圳市政府批准万科股份化改造方案,原现代企业公司以净资产1324万元折合1324万股,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资金2800万元。最后总计4100万股的股份中,万科职工股应得的股票约为500万出头。按照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股改文件,这部分只能有10%量化到个人名下,其余的由集体持有。
很客观地说,与那些完全是依靠自己奋斗、只是不得不带个“红帽子”的创业企业相比,万科先天就是国企,按照当时政府的股改规定,您为首的创业者能够量化到自己头上的股份比例非常有限(当然你们放弃的股权价值累积至今也是天价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主张万科董事会要长期性地从报酬上善待您的原因)。”
在同花顺软件上查上市公司中的历次股本变动,可知秦的文章说出了事情真相,1988年开始股改,上市前净资产1324.67万元折合1324.67万股,一元一股,国家占60%,即794.8万股,职员占40%,即529.868万股。1991.年1月29日完成股改上市募集股民资金2800万元,也是一元一股,折合2800万股,总股本变成4124.67万股,经过这次股改上市,社会公众股占67.88%,地方国资占19.28%,职工占12.84%,且大部分是集体持有,量化到王石个人头上的股份很小,他最后放弃了那一小点股份。不知是王石的误导还是财经媒体故意错误报导,连央视财经《遇见大咖》的报道也是说:“4100万股份中,40%归个人,60%归政府,而王石主动放弃了个人拥有的股权。
”这里有两个错误,一是把股改前政府与个人股份占比当成了股改后股份占比,4100万股份是股改后的总股本,此时根本不可能有40%归个人,60%归政府,如果这样说股民的2800万股份在哪?二是这样报道的结果,大家会误以为归个人的40%是王石的个人股份,其实,这40%是股改前职工个人的股份占比,即529.868万股,股改后总股本变大,占比只有12.84%,王石的股份只是这12.84%中的一小部分。长期以来大家都错误地以为万科是王石的,王石可以控股万科而他没有这样做,事实是当时的制度、观念和舆论根本不允许他这样做,也根本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除非他一开始就单干,所以,确切的说法应是万科的王石而不是王石的万科。万科后经多次增发向市场募集资金,原第一大股东也从地方国资换成了央资华润,后来华润占比也仅15.23%,是第一大股东,但不是控股股东,所以,万科不是国企,国资委管不着,万科只是一个有第一大股东的公众公司,也就是王石说的混合制。
万科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呢?万科的总经理郁亮一次向当时华润的老总宋林汇报工作,谈万科的远大规划,宋林问:“那股东的利益在哪呢?”诚如第一大股东央企华润尚且如此无奈,可见王石背后的力量和王石有多大的权利和自由,但是,这种混合制当时并没有阻碍万科的发展,相反万科得以高速发展。
可以说,王石及管理团队是有巨大贡献的,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以前的无利害关系的管理人员现在都成了既得利益者,为确保既得利益,管理层明着一个盈安合伙人金鹏资管计划,背后一个德盈资管计划,被曝已购买万科7.79%股权,涉及资金60亿元,资金来源成谜。这是想把自己的利益固化,而宝能的突然闯入令王石们惊慌失措,一下子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这才是王石不顾一切反对的原因。
王石在天山峰会上说:“这么多年来,(万科)一直是国有股占第一大股东,我过去设计是这样的,现在是这样的,将来也会是这样的。所以民营企业,不管我喜欢你,不喜欢你,你要想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我就告诉你,我不欢迎你。”这是王石的真情表露,后来王石公开道歉说这不是他的本意。大家都知道,前一个发言是在完全自主无压力下的言论,后一个道歉是一个在巨大压力下的言论,很明显,前一个是真情,后一个是假意。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万科如同混进了鸡群中的一只鸭子,由于这只鸭子是从鸡窝中孵化出来的,鸡妈妈把他当儿子,小鸡把他当兄弟,而水中的小鸭也把他当兄弟,这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可以在岸上吃食,也可以在水中吃食,而其他小鸭子一上岸找食就会被鸡妈妈驱赶,由于两边吃食所以长得特别硕大,一天,这只小鸭子说:“鸡比鸭好”,小鸭子们不愿意了,说:“你凭什么看不起我们,你也是一只鸭。”这只鸭子后来说:“呃,对不起,看不起你们就是看不起我自己。”
就算如此,王石也只说出了一半,他的真实意图是混合制下他的完全自由和控制权,这也是他所说的万科文化。由于万科可以享受国企的好处,也可以有私企的自由,所以,他一再说要国企当第一大股东,他没有说出来的是,他不要国企当控股股东,这就是他设计的混合制,这种特殊混合制遍查房地产行业不会有第二家。按他的意思,一个国资华润也好,三个国资类华润也好,每家都持股不过15%,最关键的是,每家股东都给他完全的自由,最好的结果是,王石及管理层也持股15%,如此股权结构,没有一家独大,也没有一家股东能给他以约束。大家知道,再好的领导放在一个完全无约束和监督的位置久了,都会出现腐败,都会攫取自己的利益,这也是他们一明一暗两个资管计划来固化利益的本质。这样的股权结构,国资委管不着,中央巡视组更管不着,至于其他股东根本不放在眼里。
可以说,他不是不欢迎民企,他是想一直这样模糊身份,游走于公私之间,两边叨食和不受约束,这就不难解释他为何死抱着国企大腿不放了,当然,如果华润现在控股,王石必然会以改革急先锋面目跳出来反对,他要的不是公司的控股权,而是公司的控制权,谁来争夺公司的控制权,他就给谁急。王石说他不欢迎宝能的原因有两条,一信用不够,二不是国企。当年华润想控股万科的时候,华润的信用够不够?而且还是央企,结果被人搅黄,再说当年的君万之争,君安信用足够又是国企,王石一样坚决反对,所以说,信用不够和不欢迎民企掩盖了王石的本意,只是说辞借口而已。假设宝能现在公开说他不再增持股份,像华润一样不管事,相信王石会接受现实改口说,国企民企都一样,也不会再提什么信用不够了,他现在反复说的这两条有些人就相信了,而且有些官员也相信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宝能不说这话,一声不吭,反做抢夺状,王石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惊慌之下说错话就在所难免了,宝能的行为反倒让中小股东们为之喝彩,王石现在再也不提他代表中小股东们的利益了,而在此之前,他在回忆录中反复提到,当初设计混合制的目的就是要分散大股东的权利,而他代表的是中小股东们的利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这个董事长现在既不代表中小股东们的利益,又不代表大股东的利益,你代表谁的利益呢?总不能任性地说我就代表我自己。
王石及管理层想把自己的利益固化,这将极大地打击公司的年轻人,公司会逐渐失去活力,他的合伙人资管计划远不如员工持股计划更能激励全体员工,他们只想固化自己的利益,那最合适的合作对象就是类华润一样的央企,但这样的央企也的确是太少了,所以王石找重组对象真的很难,一个只出钱不管事的主真是不好找,国企如此,民企更不会像华润那样。所以,王石现在有三大任务:一是找只出钱不管事的主,二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别人控股,三是要固化管理层的既得利益。如果说在宝能突入之前悄悄地完成这三大任务还是有可能的,但如今在聚光灯下完成这三大任务是不可能的。
王石在宝能增持到24%时情急之下中午紧急停牌,临时去找这样只出钱不管事的主,大家都知道这是假重组,还没影的事就停牌,几年前郁亮就知道会有这样的危险,假设真有这样只出钱不管事的主,还会等到今天吗?王石自己也清楚,他现在难啊,只能说自己还在找这样的主,请多给我时间。可是,谁愿做这样的冤大头呢?只有一个可能,城下之盟以解王石当下之围,也就是说,万科只能私下给对方输送利益,否则没人当这冤大头,而这是对万科极大的损害,是对股东极大的损害。
如果王石仍像过去一样胸怀理想,一心为公司为股东利益着想,这样的混合制当然很好。但是,大家看到的是王石的奢华和游山玩水,在回应外界说他游山玩水、疏于管理,以至于造成如今局面时,王石表示:没有任何人指责万科企业管理不成功、经营业绩不好。说到此,王石话锋一转,表示:就用这点精力(来管理),这是水平;“我天天游山玩水,企业做得很好”。这是何等的骄傲自满!三国中的吕布武艺高强,能征善战,最后老巢被人给端了,你说他水平高还是不高?从古自今英雄豪杰凡骄奢淫逸者最终无不败亡。王石现在想用这种混合制来固化他的利益到老死为止,如果是为公司为股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股东们应十分地感谢他,但他现在的所做所为不是,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完全负面的形象。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的事物不在阳光下也会发霉变坏,混合制在没有既得利益集团时是好的,在有既得利益集团时就可能变坏,混合制只有在能约束监督管理层的情况下才有效,否则,就变成了管理层获取利益的工具和幌子。
信用不够,不欢迎民企,万科的混合制,这些在王石的反复说明下大家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本质,王石的高大上形象正在快速地萎缩,令人痛惜。万科的王石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行业的明片,为万科,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曾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现在时代变了,风气变了,作为一位年近古稀的董事长,还是保留荣誉,光荣地退下吧。让年青人去折腾,让他们去拚搏,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放下万科,才有万科。 因为创业,才有腾讯众创空间。
6. 王石当年放弃股权真是自愿高尚的么
回过头来看王石当年放弃股权的举动,并不是虚情假意,更不是杞人忧天。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怪胎。中国企业家纷纷重视掌握股权、表决权的清晰安排,大多发生在2000年后,尤其互联网经济崛起之后。
而与万科同时代经过国企改制的企业至今很多仍然是一笔烂账,创业者身陷囹圄的所在多有。
此次王石的悲剧,除了历史进程原因,当然也有个人因素。
从宝能敲门开始,王石表现得过于自信,过于直率,太不老谋深算,率性而为。过早暴露了决绝的态度,又不能有效的合纵连横,最终大股东关系搞得很差。不断刺激大股东的,很多就是自己乾纲独断甚至可能说是暴走的行为。
用评论员魏英杰的话说,“作为公司创始人,王石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理解;但作为职业经理人,这可能已经越过边界,走得太远了。”腾讯众创空间,一个去创业的平台。现王石不是万科的大股东,只是股东大会任命他为董事长。
7. 为什么作为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的股份却这么少
因为王石开始成立万科的时候,为了给万科一个合法的身份,就挂在了深特发国企下面,万科才可以发展起来,因此深特发就占有万科60%股份,所以到了以后,王石处于“避险”的考虑,就主动放弃了万科的股份,就留下4%股份打理万科而已。
最后,谁也没有想到王石可以把万科发展这么好,王石出于“避险”的考虑,就主动放弃自己手里的40%的股份,从而只是拿万科的4%,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怪异的局面了,都是历史的原因,也是王石的个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