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和北京同仁堂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是北京同仁堂集团下面的一个制药厂。
一九九二年七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8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集团成立大会,江泽民主席为同仁堂题词,“发扬同仁堂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二零零零年五月,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实现了国内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
同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一步。
现代制药技术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继承发扬同仁堂皇家御药制药传统,依托现代制药技术,企业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感冒清热颗粒、牛黄解毒片等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公司有数个品种销往香港、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产品种类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涉及20多个剂型,200多个品种,并有已开发新产品和在开发新产品的储备。
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采用无糖制作、全提取浓缩丸技术和片剂薄膜包衣、超微粉碎等新工艺等新技术,推出了无糖感冒清热颗粒、六味地黄浓缩丸、多种薄膜包衣片、片剂、软胶囊剂型等新产品。
拥有先进的片剂、软胶囊、浓缩丸、蜜丸、颗粒生产线,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贰』 H股同仁堂科技和A股同仁堂是不是一样的
A股同仁堂股份公司600085和H股同仁堂科技HK8069的母公司都是同仁堂集团,即它们的家长是一个。但600085持有HK8069 51.02%的股本份额,前者对后者拥有控股权。
『叁』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怎么样
所有的工作都差不多,你不去怎么知道好不好呢,去体验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支持你。
『肆』 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将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分析这种资本经营方式属于哪里类
分拆上市 书上156页 你也是电大的呢
『伍』 同仁堂A股和同仁堂科技H股是一个公司吗是子母公司
同是一个集团,但是是两个公司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陆』 张生瑜的主要贡献
2007年年报显示,张生瑜税前年薪为89.1万元,未持有同仁堂股份的任何股份。目前,他还在同仁堂集团内部身兼数项要职:同仁堂集团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副董事长、同仁堂健康药业副董事长。
同仁堂股份历年报表显示,张生瑜完全成长于同仁堂,曾任同仁堂集团企业管理处副处长、综合计划处副处长,同仁堂股份证券部副主任、主任,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董事会秘书,同仁堂股份董事会秘书、副董事长。曾担任同仁堂股份副董事长、2007年刚从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职位退休的田大方先生提到此事,语气沉重连称“可惜”。他说:“我在同仁堂很多年了,张生瑜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也是集团努力培养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年轻干部,他非常聪明、勤奋钻研资本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在田大方担任同仁堂股份副董事长时,张生瑜担任董秘。田大方介绍,张生瑜从大学毕业后不久就进入同仁堂集团,从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做起,对同仁堂有深厚感情和高度的忠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到今天实属不易,去年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也是集团用人“知识化、年轻化”的标志。
虽然还不满40岁,但张生瑜在资本市场名声显赫。除了前文所担任的多项职务,他还是另两家上市公司的独董:从2008年6月担任顺鑫农业的独董,从2008年4月担任紫光股份的独董,上述两家企业均为在深交所上市的北京本地公司。
2007年张生瑜出任同仁堂股份新董事长时,引起机构热议。申银万国认为,同仁堂股份近年高管变化虽频繁,但董事长一职10年没有变动,54岁的殷顺海此番让位于38岁的张生瑜,表明公司开始将重任交给年轻一代,标志着古老的同仁堂迈向年轻化时代。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明芳曾评价,张生瑜深知资本市场对同仁堂的期待,在担任董事长后,有望消除公司营销瓶颈,推动公司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996年1月至1997年7月,张生瑜同志任同仁堂集团公司企业管理处、综合计划处副处长,参与了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方案及有关公司章程的制定工作,为同仁堂股改上市奠定了基础。1996年参与申报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以及申报国家中医药局全国中药“五十强”工作,扩大了同仁堂的影响;参与湖南国公酒打假,有力打击了造假行为,维护了品牌信誉。这期间,他还规范了下属企业乱担保现象,规范了经济合同文本,修订统计报表并定期编制集团公司季度、年度工作运行分析报告,为领导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1997年,他勇担重任,在集团公司拨离部分绩优资产组建股份公司的上市工作中,负责股份公司框架构成、改组方式、可行性方案的设计及招股说明书的制定等工作,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募集资金做了大量工作。
1997年7月至1999年8月,张生瑜同志任同仁堂股份公司证券部副主任,成功筹办了股东大会并参与了股份公司的资本运作工作。
1999年8月至2000年3月,张生瑜同志任同仁堂发展办公室第一项目组副经理,2000年3月至2001年4月,张生瑜同志任同仁堂科技公司董事会秘书。期间,负责同仁堂科技公司到香港融资并在创业板上市工作,他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根据董事会决议精神,从同仁堂股份公司分拆出1亿元科技含量高的绩优资产,组建了同仁堂科技公司,并于当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2.4亿港元,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使用同一国有资产进行二次融资并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被业内称为“同仁堂模式”。 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张生瑜同志历任同仁堂股份公司证券部主任、董事会秘书、同仁堂科技公司董事会秘书、同仁堂集团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期间,他认真贯彻董事会决议,在企业资本运作、企业融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同仁堂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五年入选“中证·亚商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并于2002年至2003年连续排名第一,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180家上市公司中股价最高,2003年入选标准普尔创业指数,是五家权重最大的公司之一。特别是2005年,同仁堂股份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取得圆满成功,并创沪市三个之最,即“对价比例最低、投票率最高、同意票率最高”。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张生瑜同志任同仁堂集团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同仁堂股份公司、同仁堂科技公司副董事长。2007年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香港实现了海外增发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共计增发1320万股,募集资金约2.3亿港元。这是同仁堂科技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这次增发也拓宽了股东层面,促使公司管理更加规范化,为同仁堂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07年4月,张生瑜同志担任同仁堂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同仁堂股份公司董事长、同仁堂科技公司副董事长。他能够认真领会董事会意图,坚决贯彻执行董事会决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他结合同仁堂实际,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在他领导下,同仁堂股份公司、同仁堂科技公司在推动维护同仁堂品牌、改革营销体制、提升经营和资产质量、加强基础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
『柒』 同仁堂分拆上市如何规避风险
分析同仁堂分拆上市如何规避风险。 (一) 加强监管。虽然证监会拟定了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的六个条件(即 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未投向发行人业务;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盈利,业务经营正常; 上市公司与发行人不存在同业竞争且出具未来不竞争承诺,不存在严重关联交易;发 行人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不超过50%;发行人净资产占上市公司净资产不超过30%; 上市公司及下属企业董、监、高及亲属持有发行人发行前股份不超过10%。)但对于信 息披露、关联交易的认定与监管、母公司股东的表决权等方面涉及较少,因此同仁堂 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借鉴境内外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规则的制定,从母子公司分拆上 市模式、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的监管、新公司股份的分配等方面,完善相应的规则, 并且对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等问题严格执法,以保证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 (二) 符合公司战略。上市公司决定分拆上市时,要根据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从自身的盈 利能力、独立能力和未来成长空间等角度去分析,真正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同 仁堂的分拆提高了科技实力,增强了国际竞争力,符合公司战略,从这方面来说,是 比较成功的减少了风险。 (三) 周密规划。创业板分拆上市需要将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新规划,并涉及主板 和创业板,程序复杂,因此在实施分拆上市时,一般应寻找一个有经验的投资银行, 全面评估公司业务,把真正有潜力的高科技子公司分拆上市,并利用分拆上市的机会, 引进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在融资的同时,获得战略投资者的经验、渠道和资源等,使 公司能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 (四) 理性投资。由于创业板市场市盈率较高,子公司分拆上市后,有利于增加母公司的估值, 因此证券市场上出现了以同方股份为首的分拆上市板块,在股市下跌时逆势上扬。但我国证 券市场发展不够成熟,跟风炒作较多,特别是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通货膨胀 较为明显、刺激政策退出预期、我国股市扩容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投资于这类股票时,要细 致分析,理性投资,避免盲目操作,造成损失。
『捌』 同仁堂的十大子公司是哪些
同仁堂十大子公司分别为: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香港)国药有限公司、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药材参茸投资集团、同仁堂制药公司、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投资公司、北京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
1992年7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2000年5月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实现了国内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五月成立了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了向生物工程领域的初步探索。
2000年10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2010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同仁堂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也是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目前,同仁堂已经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两个中心的“ 1032工程”。横跨现代制药工业、零售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同仁堂的宗旨是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国际驰名的中医药集团,全面提升同仁堂现有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
(8)同仁堂科技分拆股东大会扩展阅读
同仁堂的发展历程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同仁堂”所在公司的全称,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同仁堂商标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同在在世界 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
同仁堂目前在全国1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 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在全国各地一共拥有 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
『玖』 北京同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有限公司有什么不同
都是隶属于同仁堂集团公司旗下的公司 但是两家公司有很大的不同 1、法人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是顾海鸥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是梅群 2、注册资金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52082.6278 万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19600 万 3、经营范围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范围是: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经营中成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以下项目仅限分公司经营:销售定型包装食品(含乳冷食品)、保健食品、中药材、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中药饮片、图书、百货;制造酒剂、涂膜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保健酒、营养液(不含医药作用的营养液);鹿、乌鸡产品的加工;养殖梅花鹿、乌骨鸡、麝、马鹿;中西药广告设计;劳务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培训;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皮肤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诊疗。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范围是:制造、销售中成药、生物制剂、中药饮片(限零售)、保健食品;批发预包装食品;普通货物运输;以下项目限分公司经营:加工袋装茶。 医药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经营所属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开展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来料加工及补偿贸易业务;经营经贸部批准的其他商品的进出口业务(未取得专项许可的项目除外);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不另附进出口商品目录);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经营转口贸易和对销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