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里可以看到香港直播的节目
在网上的一些网站里同样的时间有直播,广州这边也有香港直播的节目
② 有人知道香港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截止2007年10月31日香制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数量总数为1220家(包含主板和创业板)(5562个证券品种),请见香港联交所的统计数据页面:
http://www.hkex.com.hk/data/markstat/mkthl200710.htm
其中,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截止10月31日是193家(196个证券品种),请见GEM板的统计数字页面:http://www.hkgem.com/statistics/ms1/e_MktHighlights.html
③ 翡翠台的发展历程
1965年港英政府有意发出无线电视牌照,吸引有六个财团参与竞投;结果由香港和英美资金组成的“香港电视”(即无线电视)投得,由于无线电视是免费广播观众因此迅速受落。无线启播初期本土制作并不多且以本地新闻节目为主,成为整个70年代最高收视的节目类型之一。另方面港英政府在牌照上要求无线多播西方节目而且无线当时的股东包括美国广播机构,所以这时期充斥大量粤语配音的外国节目。
1967年11月19日翡翠台在当天9时直播第14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为香港首次的现场直播节目。16时在尖沙咀海运大厦举行启播仪式,当时的总督戴麟趾乘坐直升机来临主持。首任总经理是澳大利亚人贝诺(Colin Bednall)。
1968年制作香港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梦断情天》,更首次利用人造卫星转播奥林匹克运动会和1969年人类首次登陆月球。
1972年6月18日首次利用电子新闻采访设备,报道香港翠屏道山泥倾泻事件,领先全东南亚。
1973年,举办首届香港小姐竞选。
1976年无线开拍第一套长篇连续剧《狂潮》,加上在1980年取消进口节目的规定无线的本土制作自此大增。当时无线吸纳了大量本土创作人材,建立起香港本土的电视文化亦为无线的观众群打下基础。1976年7月11日以人造卫星全球转播首次在香港举行的环球小姐竞选,全球观众逾五亿人。
1980年无线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因心脏病逝世,由另一大股东邵逸夫继任;邵逸夫遂将自己的主力转到TVB,利希慎家族亦渐渐淡出但仍占董事局的一席位。邵逸夫接手之后一方面减产电影,另一方面将清水湾影城的地皮租给TVB作录影厂。
70至80年代是无线电视制作比较“茁壮”的年代。电视台间的竞争激烈,佳视启播和亚视的“挖角”行动,导致部份幕后人和艺人流失。但最终无线仍能够保持优势,佳视开业约3年亦宣告倒闭。当时无线电视以创作为主导,因为盈利增长迅速,无线给予制作人较大的创作空间。
1984年1月5日,香港电视有限公司(HK-TVB Limited)成为上市公司(当时“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为其附属公司),1985年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当时无线业务渐趋多元化,开始经营电视之外的生意。但因为政府收紧政策,例如实施“电视台股份二级管制”,不允许免费电视台是其他公司的附属机构,触发公司改组,“香港电视集团”一分为二,电视业务为主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取代“香港电视”的上市地位,而其他非广播业务就归予“电视企业”。
80年代中至90年代,香港正处于滞胀时期,制作成本大幅上升,但经济增长渐渐放缓,令经营转趋困难。1991年,政府禁止电台和电视台播放香烟广告,加上印刷和其他新兴媒体涌现,一同争夺广告费开支,使无线盈利受压。
同时,人口急速分化,令电视失去“重心观众”。为了留住普罗大众,电视制作走向通俗路线,难以像70年代一样,兼顾“大众”和“精英”的口味。整体的收视人口比例减少,促使无线电视进入制度化的年代,严格控制成本。节目制作过程的分工变得更细致和具体,编导的自主性大为降低。例如在80年代,无线的监制、编导仍然是固定组合,到90年起转用“流动制”,即编导等人会被指派到不同摄制队,令制作人的工作排期更紧密,工作量更繁重。
管理方面,无线亦变成行政人员主导,例如无线前总经理何定钧便是会计主任出身,亦非创作人。前无线监制杜琪峰表示:“这些制度我们(创作人)要适应,但不代表要被它牵着走。”他认为这些“管账的人”扼杀了创作空间,从而使无线新一代的导演缺乏创作力,制作变得平平无奇,他认为这是无线制作的“没落,或者应该说是‘不长进’”。而这个年代对无线来说相对稳定,1988年亚视邀周梁淑怡发动改革,但三年过后亚视已亏蚀逾3亿元,失败告终;其后90年代中期再尝试改革,例如引入外国资讯节目形式,推出《今日睇真D》,这些举措曾一度将无线和亚视的收视拉成“七三”之比,但亦只是对翡翠台的收视带来短暂的影响。
奉行“制播合一”的无线电视,首次将节目创作交由独立制作人负责,前港台编导单慧珠在2002年为无线制作了纪录片《情常在》,引了文化界的回向,亦得到一定的赞誉。但这次的成功,并未为无线带来太多这类外判/半外判的节目。至2006年,始出现少有的外判剧集《老冯日记》,2007年亦有从商台广播剧改编而来的《森之爱情》;2008年则有《苏GOOD》。另一方面,无线开始制作一些具知识和思考性的节目,例如《向世界出发》《细说名城》《冰天动地》等,在节目类型上增添了一些新元素。
1992年11月,在银禧纪念,举办全球首个华语电视广播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spect & challenges in Chinese Television Broadcasting),逾200位世界各地华语广播业界代表参与。
2000年,方逸华升任无线董事局副主席,无线终于出现较大的转变。2003年无线电视迁入电视广播城后,不足半年便开始裁员,以控制成本,但引起了员工的不满。无线亦起用和擢升一批新的管理层,发展外地市场和拓展新业务。期间不少自制和外购的节目都受到观众欢迎,基本保持了收视上优势。
2004年2月14日,裁减制作部门综艺科约70个职位,引起香港职工会联盟协助无线员工成立第一个职工会,更于2月16日发起“黑衣行动”表达不满,并与资方在2月23日召开第一次劳资会议,反映不满。
2004年,无线开展了收费电视业务,虽然经营困难下业务按年改善,但2007年无线就已经减持收费电视的股权。无线副董事总经理陈祯祥指,无线正追求更国际化格局,在海外寻找更多发展机会。而无线的外地业务比重,在1995年只占整体的两成,增长至2006年已经接近一半。另一方面,因为邵逸夫计划退休,甚至有意出售无线,加上无线逐步发展数码电视和流动电视,令无线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新局面。
2007年12月31日19时,正式启动数码地面广播服务。
2008年8月,获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邀请,参与制作奥运马术比赛的电视直播,为香港广播机构的第一次。
2008年11月8日,制作在澳门举办的第48届国际小姐选美电视节目。
从香港的免费电视起步,无线最初只有员工约200人。发展至今无线的业务已遍及全球各地,并涉足节目的发行、收费电视、音乐、电影、电视出版等其他行业;属全球最大的华语商营传媒之一,拥有超过4500名全职雇员。
成立四十多年来,作为全球最大中文栏目制作商的TVB拥有全亚洲最具规模的商业电视制作及营运中心;累计栏目超过800,000小时,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栏目宝库。TVB拥有庞大的制作资源,旗下拥有众多艺人、歌手和专业制作人员;栏目产量更高达每年16,500小时,其质与量都稳占全球中文电视栏目的领导地位。
无线由香港的免费电视起步,现时业务已遍及各地;渐趋多元发展,包括节目租赁、收费电视、音乐、电影、杂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业务各占约一半。无线现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华语电视台,以及最大的华语节目供应商之一,在2007年的营业额就超过43亿港元,2008年营业额超过44亿港币。
④ 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有哪些
1、顺网科技(300113):
杭州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7月,是领先的网吧平台服务商。基于已有平台规模发展出的媒体平台——星传媒,已经成为互联网内容厂商重要的媒体及营销平台,为超过数百家的合作伙伴提供了服务。
作为全国高新软件企业,顺网发展10年来得到了国家、省、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十佳文明办网示范单位》、《杭州市十佳科技创新企业》、《杭州市最具投资价值企业》、《高速成长企业》等荣誉称号。
2、北巴传媒(600386):
北京巴士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18日,于2001年1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001年2月16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共有资产43.12亿元,总股本40320万股,主要经营城市及省际公交客运、旅游客运及公交广告等相关业务,2006年3月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
3、皖新传媒(601801):
皖新传媒是一支股票,专注于出版发行领域,主要从事教材、一般图书和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等,其主要经济指标居中部地区之首,已成为初具行业整合能力的区域性出版物发行龙头。皖新传媒股于2010-01-05发行。
皖新传媒专注于出版发行领域,主要从事教材、一般图书和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等,其主要经济指标居中部地区之首,已成为初具行业整合能力的区域性出版物发行龙头。
4、出版传媒(601999):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原名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 年1月份经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名称变更为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粤传媒(002181):
1992年12月,经批准,设立清远建北大厦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4月,清远建北大厦股份有限公司与清远市建北企业集团公司合并重组,设立清远建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以定向募集方式增资扩股。1993年4月28日,经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批准,本公司定向募集法人股在NET系统上市流通。
⑤ 香港上市公司有哪些分类
为了提高证券市场的信息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信息,中国回证监会公答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应该说,《指引》对上市公司的分类较原来两地交易所的行业划分更加细致,并且参考和借鉴了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国际产业分类、北美产业分类标准和摩根斯坦利全球行业分类等国内外权威行业划分标准。然而,不少证券业专业人士认为,目前两地交易所公布的分类结果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按照《指引》的规定,上市公司分类的原则与方法是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分类标准。当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若某类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高出30%,则将该公司划入此类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
⑥ 直播平台有上市公司吗
有啊,虎牙直播不就是上市了吗,这么大一个直播平台上市都没有听说消息吗。
⑦ 国内传媒上市公司有哪些
一,国内传媒上司公司如下:
⑧ 怎么查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有哪些
据了解,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已达数千家,其中有我们所知道的如小米科技、陆金所、蚂蚁金服、快手、腾讯音乐等等独角兽企业。
可以看出在香港公司上市背后有着巨大的优势。具体如下:
1,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又与大陆一衣带水,即能保证舆论有序可控,又能吸引全球投资资金。而香港自由且宽松的市场环境,也更利于上市公司的资本操作。
同时,香港便捷的上市流程,也是吸引内地企业上市的重要原因。
2,香港公司税率非常低,税项组成极为简单。
2017年起,香港政府更是宣布,香港公司首盈利200万港币,利得税仅征收8.25%;超过200万的部分,利得税也仅征收16.5%。而对于企业的高新科技研发,香港政府更给出最高300%的退税额度!
3,而对于公司运营必须的银行账户,香港本地的银行较之内地银行优势更加明显。
香港银行账户开立后,可以自由收付、兑换外币,没有外汇管制。对于国际贸易及金融商业领域的创业家们来说,这点至关重要。而对于研发和生产型企业来说,这也意味着能更便利的获得国际资金支持。
关于香港公司上市,欢迎随时与我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