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喜马拉雅FM怎样回应明年A股上市
日前,有喜马拉雅FM股东透露,喜马拉雅FM今年估值已达200亿元,明年希望能够在A股上市。针对这一消息,喜马拉雅FM5月25日作出回应。
针对此消息,喜马拉雅FM方面回应称,消息不属实。据报道,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也向媒体透露,公司没有任何IPO安排。
据了解,喜马拉雅FM于2013年3月上线,2014年和2015年先后完成了1150万美元A轮融资和5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喜马拉雅FM获得城市传媒投资,被视作C轮融资完成。
来源: 中国网科技
㈡ 喜马拉雅拟上市、荔枝股价大涨,“音频热”是否是个伪命题
海外Clubhouse以名人效应与近乎古典的语音聊天室功用掀起语音社交高潮;国内巨头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传出赴美上市音讯,拟募资至多10亿美圆,同时“国内音频第一股”荔枝发布2020年全年财报,公司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原则(NON-GAAP)下连续两季度完成盈利,全年营收到达15亿元。
但是盈利数据与Clubhouse效应带来的利好,并不能处理荔枝存在的问题。财报数据显现,荔枝的用户增长速度与付费用户增长速度都不算快速,“盈利”脱离了一定的计算规范,就是一个伪命题。
数据显现,2020年Q4荔枝MAU到达5840万,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增加12.52%;月均总付费用户为42.24万,同比去年的43.41万则有所降落。而从2017年至2020年,荔枝累计亏损到达3.7亿元。
而从收入状况来看,荔枝的收入主要依托音频收入。2020年荔枝的收入中,音频收入到达14.81亿元,播客、广告和其他收入为2180万元。
音频收入占比到达了98%以上,这难免让人诟病收入过于单一。假如音频收入江河日下,可以成为公司现金奶牛,那么问题也不算大。可是音频平台不断普遍存在用户付费率低的问题,而音频收入大局部依赖用户付费,2020年下半年,荔枝付费用户占比还在降落,这就意味着荔枝的营收并不高。
言论市场关于荔枝的商业变现愈加焦虑,喜马拉雅、蜻蜓同样存在用户付费率低的问题,但是头部平台曾经在音频收入之外开端探索广告、直播、游戏、学问付费等多元变现方式,而荔枝变现方式照旧以主播UGC内容为中心,经过免费内容吸收用户,经过用户虚拟消费完成营收变现。
2020年年底,荔枝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车载音频方向协作,这被以为是荔枝品牌营销变现的新途径,但是品牌跨界协作推进双方消费的理想能否真正完成,谁也不能保证。
同时,热浪总有散去的一天。Clubhouse吸收国内一批互联网大厂跟风打造语音社交产品,但是真正在国内APP市场上活下来并产生生命力的产品目前尚未呈现,而Clubhouse这股热潮在美股市场为荔枝带来的关注同样有限,固然公众与产业扯起了语音社交、耳朵经济等大旗,但是挥舞旗子的人精神用完之后,看繁华的人就会散去。
资本围城里,围墙外的喜马拉雅,和围墙里的荔枝,考虑的或许是同样一件事,如何在波涛汹涌的红海市场里,稳定持久地生存下去。
㈢ 喜马拉雅究竟上不上市
多次传出即将上市的喜马拉雅FM最终走到了关键性的一步,难道移动音频第一股或许很快就要诞生?
5月25日,在私享桥主办的中国新时代企业家论坛上,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在演讲时表示:“2011年,我们投资了喜马拉雅FM,(是)我们投资孵化互联网的独角兽,今年已经估值200亿,明年希望能够进入国家A股上市,正在做这样的准备。”
喜马拉雅方面虽明确否认暂无IPO计划,但其有关股东投资美元基金、重新搭建VIE架构的信息并未给出明确信息。而如果城市传媒投资美元基金的举动确为投资喜马拉雅,或意味着已于2015年底拆除VIE架构的喜马拉雅正再次重新规划自己的上市路径。
来源:网络
㈣ 喜马拉雅上市成效好吗
日前,有喜马拉雅FM股东透露,喜马拉雅FM今年估值已达200亿元,明年希望能够在A股上市。针对这一消息,喜马拉雅FM5月25日作出回应。
针对此消息,喜马拉雅FM方面回应称,消息不属实。据报道,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也向媒体透露,公司没有任何IPO安排。
喜马拉雅FM于2013年3月上线,2014年和2015年先后完成了1150万美元A轮融资和5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喜马拉雅FM获得城市传媒投资,被视作C轮融资完成。
来源:中国网科技
㈤ 喜马拉雅方面回应否认明年上市了吗
喜马拉雅FM已经多次传出即将上市的传闻,不过都遭到官方否认。
近日,有喜马拉雅FM第二大股东透露,喜马拉雅FM估值已达200亿元,有望明年在A股上市。针对这一消息,喜马拉雅FM回应称:消息不属实。
之前有传闻说喜马拉雅FM将重新搭建VIE架构在香港上市。但当时喜马拉雅FM公关人员表示:“不知情。”
喜马拉雅FM是国内音频分享平台,2013年3月上线。2018年1月中国在线音频渗透率(App活跃用户数/全网用户规模)显示,喜马拉雅FM的渗透率为5.12%排名第一,其后是蜻蜓FM和荔枝,渗透率分别为2.29%和2.18%。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也传出喜马拉雅将赴港上市,当时喜马拉雅同样回应表示,公司暂无IPO计划。
来源:网络
㈥ 喜马拉雅赴美上市月活2.5亿,喜马拉雅主要靠啥营收
喜马拉雅的主要营收来源于三大部分,分别是广告收益壹、内容付费、还有自有产品销售等三大部分组成。
喜马拉雅就是一个主流的音频APP,那么类似于这样的APP和很多传统的自媒体APP的收益模式都几乎一样,就是广告、知识付费、带货电商等三板斧。
1、广告收益永远是音频APP的主流收益。
喜马拉雅平台也靠卖货来产生收益,和其他平台不同的是,喜马拉雅平台是卖的自营创造的产品。
比如喜马拉雅平台方自己开发的“随车听”和“听书宝”等硬件产品,就是这样的硬件措施配合与自己平台APP的共同使用,使得喜马拉雅的自有硬件销售能力,也是具备一定的收益能力的。
结束语:综合上述所说的三大块的收益,就足以支持喜马拉雅的盈利良好。
所以自媒体时代永远是流量为王的时代,很显然,喜马拉雅在流量这一块做的是非常不错的。
㈦ 喜马拉雅赴美IPO,商业变现模式多元,喜马拉雅的主营业务是啥
喜马拉雅的主营业务是订阅付费以及广告收入,这两种变现模式主要的支撑来自于巨大的流量,喜马拉雅的用户人数已经超过了2亿人。
喜马拉雅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商业模式就是来自于广告的收入,但是和其他的互联网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喜马拉雅可以通过知识获得收费,喜马拉雅的很多节目都是非常有质量的,而且也拥有很多人的订阅。
一、利用流量实现广告收入。这种收入模式其实是很多互联网最通用的一种收入模式,因为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也就是所谓的流量。喜马拉雅的这个模式其实也是非常有潜力的,喜马拉雅的用户数不仅仅数量比较多,而且也是更加的忠诚的。
喜马拉雅已经决定在美国上市,这对于喜马拉雅未来的发展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尤其可以拿到更多的资金拓展市场。目前所拥有的用户数量是非常多的,但是依然有很多下沉市场的老百姓不喜欢用这个软件。
㈧ 喜马拉雅回应融资说了些什么
8月13日,针对有关喜马拉雅完成40亿人民币新一轮融资签约且将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登陆港交所的消息,喜马拉雅方向向腾讯《一线》回应,融资消息不属实,IPO具体时间还没定。
今年以来,有关喜马拉雅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且已启动上市计划的市场传闻一直不断,对此,喜马拉雅始终以“不实”口径对外回应。
喜马拉雅FM于2014年先后完成了A轮1150万美元、B轮5000万美元融资。2015年底,喜马拉雅宣布完成VIE架构拆除,计划在国内IPO。
2016年6月13日,城市传媒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与前海兴旺签订有限合伙协议,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6000万元,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喜马拉雅”)。预计完成本轮融资后,公司出资比例约占喜马拉雅1.45%的股权。这意味着,喜马拉雅完成了C轮融资。
今年5月24日,有报道称喜马拉雅已重拾VIE架构,拟上市地点为香港。围绕该次市场传闻,喜马拉雅方面虽向腾讯《一线》明确否认暂无IPO计划,但其有关股东投资美元基金、重新搭建VIE架构的信息并未给出明确信息。而如果城市传媒投资美元基金的举动确为投资喜马拉雅,或意味着已于2015年底拆除VIE架构的喜马拉雅正再次重新规划自己的上市路径。
㈨ 喜马拉雅承认赴港上市了吗
近日,有消息称,从接近摩根士丹利投行人士处确认,喜马拉雅已重拾VIE架构,拟上市地点为香港,摩根士丹利已确定参与保荐。
喜马拉雅回应称:完全不属实,既没有IPO计划,也没有确定保荐人。
戴志康在演讲时说,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今年估值已经达到200亿元,明年希望能够在A股上市。他表示:“2011年,我们投资了喜马拉雅FM,(是)我们投资孵化互联网的独角兽,今年已经估值200亿,明年希望能够进入国家A股上市,正在做这样的准备。”
半个月前,有媒体报道喜马拉雅FM将重新搭建VIE架构在香港上市。但当时喜马拉雅FM公关人员表示:“不知情。”
喜马拉雅FM是国内音频分享平台,2013年3月上线。根据艾媒咨询在4月发布的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研究报告,2018年1月中国在线音频渗透率(App活跃用户数/全网用户规模)显示,喜马拉雅FM的渗透率为5.12%排名第一,其后是蜻蜓FM和荔枝,渗透率分别为2.29%和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