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联系汇率具体意义是什么
联系汇率制(英语:Linked exchange rate)是固定汇率制的一种,即将本币与某特定外币的汇率固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如果所联系的货币是美元,也可称作“美元化制度(dollarization)”。
特点:对本币汇率稳定的更强承诺和更小的逆转可能
优点:稳定了币值,降低了市场的交易费用
缺陷:联系汇率制被认为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动荡中放弃了联系汇率制,大幅下调了官方汇率,并引进了双重汇率制。
中央银行采用联系汇率制,无法发挥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能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也不能直接融资来支援陷入问题的商业银行,实际上把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让给了所联系货币的管理当局。
联系美元的情况下,经济美元化,中央银行损失本币发行、本币需求增长和本币存量利息这三项铸币税收入。
Ⅱ 我国的汇率政策有哪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适用于外汇指定银行(中资与外资)进行的所有外汇与人民币的结算与兑换,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适用于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往来;适用于居民与非居民的交往活动。总之是适用于所有交易范围的一切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
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
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Ⅲ 一国两制下,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我国大陆货币制度的内容:1、信用货币;2、无限法偿;3、无法定含金量;4、发行权集中于中央;5、货币单位;6、有管理的市场汇率、经常项目可兑换。
香港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有:1、上世纪70年代前,与英镑挂钩;2、1972年与美元挂钩;3、1974年实行浮动汇率制;4、1983年实行联系汇率制;
在一国两制下,由于香港地位发生改变,新的货币制度正在酝酿中~~
Ⅳ 联系汇率制度的特点
对本币汇率稳定的更强承诺和更小的逆转可能
Ⅳ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有利影响
香港属于小规模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商品及服务贸易总额约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 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情况下,维持联系汇率制度非常重要,香港能受惠于美国大致稳定的货币环境及其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和合同的缔结以及国际资本的积聚。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汇集,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但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对香港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首先,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货币管理当局不能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运用汇率变化作为经济调节机制,与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情况比较,香港面临竞争对手的货币大幅贬值或出口市场经济衰退等情况时,香港的产品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局面; 还有就是香港要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但由于香港与美国的经济周期却可能不一致,香港的利率水平可能会不大适应本地的宏观经济形式,港元利率短暂偏离美元利率,产生利率差,而利率差波动有时可能会影响货币稳定,甚至被投机者操控以图利; 港元在货币上继续与美元挂钩,同时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却受内地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香港现行货币政策愈加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协调性,像热钱涌入,息口差距扩大正是这种不协调性的集中表现。
Ⅵ 我国对待汇率的态度
调控宏观经济的经济政策共有两大类,即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
换政策。所谓支出调整政策是指凯恩斯理论所阐述的需求管理政策,
即通常所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支出转换政策指能够影响贸易
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
的政策,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
一、先从我国的汇率政策方面考察目前我国名义上实行的是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都很稳定(自1994年汇
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不超过1%),而对其他币种则
是随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而浮动,因此我国实际上是采用的单一钉住美
元的固定汇率制(即联系汇率制)。
我国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汇率政策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目前我国
经常项目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25%;而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了
50%。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采取固定汇率制,一方面有利于国内企业
避免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消除交易的不确定性,提
高交易的成功率。综上所述,不难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固定汇率制
度。
二、从目前汇率政策的影响来考察(一)对各经济主体的影响固
定汇率制度有利于稳定出口部门的预期,促进外贸的发展和外资流入,
但我国目前仍以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果以企业的
出口换汇成本来分析企业的出口效益时,可以看出存在着出口贫困增
长的隐患,因此若要提高企业的出口效益,出口企业并不倾向于维护
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而主要应当从调整出口战略着手。对各商业银
行来说,目前黑市上美元兑人民币的比例已经达到1:8.18,在这种
形势下,银行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态度不言自明。对中央银行来说,单
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同时也使中央银
行承担了巨大的外汇风险,影响了资源总体配置的效率。
(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保持着国际收支的顺差,
但长期大量的顺差也造成了我国沉重的外汇储备压力,而且目前的顺
差中资本项目所占比例过高,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应是保持国际收
支的大致平衡,这就要求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但我国目前的固定汇
率制度对此难以胜任。
(三)对外资的影响在利用外资方面,汇率是通过影响投资预期
收益来发挥作用的,汇率稳定不是吸引投资的必要条件,即使汇率经
常变动,只要投资者能够找到有效的保值手段,或者能够对未来汇率
变动作出合理预期,从而能够要求投资收益中包含对汇率的适当补偿,
仍然能够有效吸引外资流入,因此从扩大外汇投资方面来看,也不是
要求必须保持固定汇率制度。
三、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实和经济目标考察
经济增长率一直是我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增长
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头号政治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资源闲置
情况比较严重,这主要是指人力资源,而其他资源由于受各种瓶颈的
制约,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况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
源的利用空间将进一步加大,因此我国目前存在经济增长的客观条件。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无非是四个方面: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
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在中国现阶段基本实现,甚至个别地区
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苗头;国际收支平衡应当主要靠支出转换政策来完
成,这样支出调整政策的目标就只剩下了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而经
济增长包含着对各种要素的充分使用,因此充分就业的目标与之并不
矛盾,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支出调整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经济增长。
四、再考察在我国目前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的,采取这
样的政策可以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到解释。该模型专门论述了
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两种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模型以资本完全流动作为分析背景,我国目前的外汇政策是经常
项目下基本可以自由流动,对资本项目控制相对较严格,但绝不是资
本无法流动,而且随着我国外汇政策改革的深化,必然会实现人民币
的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的自由流动,因此该模型对研究我国目前的
政策取向仍是适用的。我们以固定汇率制度下推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为
例进行分析:
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目标肯定是经济增长,其政策效果包括
两方面:一是会导致产出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
将导致本国货币市场利息率的上升。在资本流动的情况下,由于存在
利差,则资本重新配置。外汇资本流入过多则会对本币产生升值的压
力,为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目标,货币当局将会动用本币买进外
汇以抵消升值的压力,这样会扩大对本币的需求,从而抵消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原先扩张货币供给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
策效果远不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效果明显。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财政政策相对有效得多。这样就不难理解我国在当前的汇率制度下,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原因。
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如果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那么
无论资本是否能够自由流动,货币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财政政策
有效得多。分析方法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情况。
前面已经论述过我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因此为了实现经济
增长的目标,我国必然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五、我国难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自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率主
要是得益于政府支出的增长,而企业和私人投资由于挤出效应的影响,
一直比较疲软。我国依靠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是有限的。推行积极
的财政政策必然形成高额的财政赤字,国际上公认的赤字安全标准是
赤字/GDP应小于3%,而我国2002年度该指标已经达到3.004%,超过了
警戒线。对债务的考核指标是净债务(显性债务+隐性债务)/GDP应
小于50%,而我国当年的债务余额已经超过了当年的GDP。由此不难看
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难以为继。
六、未来政策取向我国目前继续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已经很
小,如果仍然要实现经济增长,则只能转而依靠积极的货币政策,而
货币政策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只能放弃
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样中国未来的政策取向应当是放弃目前
的联系汇率制度,支出调整政策由主要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主要
依靠积极的货币政策。
综上所述,我国未来的经济政策取向是汇率政策发生改变,支出
调整政策改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Ⅶ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
港元联系汇率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香港特区的发钞银行(目前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如发行港钞,要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现并入金融管理局)交存美元,并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港钞的发行准备。(2)如发钞银行向外汇基金退回港钞与“负债证明书”则按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赎回美元。(3)众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港钞也按上述比价,向发钞银行交付美元领取港钞;如退回港钞,则按原比价,赎回美元。
上述联系汇率规定的1美元: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率变动由是擦汗那个供求力量决定。
由此可见,香港特区实际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以及商业银行等与发钞银行之间的发行汇率,也即1美元:7.8港元的联系汇率;另一种在外汇市场受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汇率。
Ⅷ 联系汇率制度的历史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由来已久,是港元与其他货币挂勾的制度。港元于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间,曾经与英镑挂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间,1英镑可兑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镑则可兑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则与美元挂勾,之后曾自由浮动。
1980年代初,香港面临回归谈判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 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联系汇率制度依赖香港庞大的外汇储备支持。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投放资金稳定汇价,才使得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得以维持。
Ⅸ 联系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我国采用什么制度
我国实行政府管制下的浮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