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古代提水杠杆示意图

古代提水杠杆示意图

发布时间:2021-03-29 13:58:41

1. 杠杆在我国使用久远.古人从水井中提起8kg的水(如图所示),若人用50N的力把绳拉下2.5m,使水桶上升1m,

(1)由密度公式ρ=

m
V
得:V=
m
ρ
=
8kg
1000kg/m3
=8×10-3m3
(2)人拉力做的功为:W=Fs=50N×2.5m=125J;功率为:P=
W
t
=
125J
10s
=12.5W;
(3)水的重力为:G=mg=8kg×10N/kg=80N;
提水过程中做的有用功为:W=Gh=80N×1m=80J;
杠杆的机械效率是:η=
W有
W总
=
80J
125J
=64%;
答:(1)水桶的容积至少是8×10-3m3
(2)人拉力做功的功率是12.5W;
(3)杠杆的机械效率是64%.

2. (2012东营)以前,我国北方经常用辘轳将水从井里提上来,如下图所示.辘轳的本质是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1)满桶水的质量:
m1=ρV=1.0×103kg/m3×8×10-3m3=8kg,
人所做的有用功:
W=m1gh=8kg×10N/kg×5m=400J,
人所做有用功的功率:
P=

W有
t
=
400J
20s
=20W;
提升吊桶所做总功:
W=Gh=(m1+m2)gh=(8kg+2kg)×10N/kg×5m=500J,
机械效率:
η=
W有
W总
=
400J
500J
×100%=80%;
答:人所做的有用功是400J,人所做有用功的功率是20W,该机械的机械效率是80%.
(2)半桶水的质量:
m1′=ρV′=1.0×103kg/m3×4×10-3m3=4kg,
所做有用功:
W′=m1′gh=4kg×10N/kg×5m=200J,
所做总功:
W′=Gh=(m1′+m2)gh=(4kg+2kg)×10N/kg×5m=300J,
机械效率:
η′=
W有′
W总′
×100%=
200J
300J
×100%≈66.7%;
答:该机械的机械效率约为66.7%.
(3)根据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可知:在所提水的质量不变时,可以减小桶自身的重力减小额外功,来提高机械效率;在桶的重力不变时,增大桶的容积增大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减小吊桶的质量,增大吊桶的容积.
(4)由图可知辘轳相当于一个定滑轮,所以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方便用力;
该装置还相当于一个杠杆,且轴相当于支点、辘轳的半径是阻力臂、把手与轴的垂直距离为动力臂,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可以省力;使用辘轳可以远离井口达到安全的目的.
故答案为:省力;改变施力方向,方便用力(或“方便”或安全).

3. 旋钮水龙头杠杆示意图

你用手扭水龙头的把,就是轮轴知识啊.不需要知道里面什么样子.你只要分析把的受力就可以了.如果你是设计水龙头的话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4. 厨房中的杠杆。工业生产中的杠杆。农业生产中的杠杆。古代杠杆。(配示意图、说明作用)急用~~

厨房中的杠杆原理:搅面机(知道方向盘也是一种杠杆吧,变形的杠杆),手摇鼓风机,筷子(费力杠杆,灵活),啤酒起子(省力杠杆),水龙头,各种旋转开关(天然气总开关,燃气灶开关等),各种旋转运动(门,柜门,房门,冰箱门等等),各种搅拌运动(铲子,勺子,豆浆机)
工业生产中:太多了,各种工具(扳手,钳子,螺丝刀,订书机,)工具的作用就是省力,想得到的都差不多,至于大型机械(吊车,铲车,翻斗车,卡车)多不胜数
农业生产中:道理一样,各种器具基本都是(铲子,锄头,剪刀,埽除,)想一想你为什么都抓在把手末端,而不抓在前端就懂了
古代的上面都包括了。
图难找难发,我说的很细了,不懂的可以问我

5. 古代水车原理

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水车也叫天车,车高10米多,由一根长5米,口径0.5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

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的运动惯性缓缓转动着辐条,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水车外形酷似古式车轮。轮幅直径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达15-18米。轮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一般大水车可灌溉农田六、七百亩,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亩。水车省工、省力、省资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进的灌溉工具。

(5)古代提水杠杆示意图扩展阅读:

水车的发展到了唐宋时代,在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利用水力为动力,作出了"筒车",配合水池和连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仅功效更大,同时节约了宝贵的人力。

到了元明时代,轮轴的发展更进步。一架水车不仅有一组齿轮,有多至三组,而有"水转翻车"、"牛转翻车"或"驴转翻车",可以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

这项发展,使翻车的利用更有效益。翻车打东汉三国时代发明以来,一直停滞在人力的运转。至此,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使人力终于从翻车脚踏板上解放。

6. 古人是如何使用杠杆原理的

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作杠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是比较发达的,因此简单机械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

杠杆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石器时代,人们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绑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这表明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的经验法则:延长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桔槔在春秋时期就相当普遍,是我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用于汲水。

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的使用或许可以追溯至原始人时期。当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和野兽搏斗,或用它撬动一块巨石,他们实际上就是在使用杠杆原理。

石器时代人们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束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这表明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的经验法则:延长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杠杆在我国的典型发展是秤的发明和它的广泛应用。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

南朝宋时的画家张僧繇所绘的《二十八宿神像图》中,就有一人手执一根有个支点的秤。

可变换支点的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杆秤上的重大发明,表明了我国古人在实践中已经完全掌握了杆秤的原理。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是在湖南省长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制品,是个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

7.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如图

(1)由图可见,支点为O点,阻力为桥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动力为绳子的拉力,方向沿绳回子向上;过支点答分别向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就得到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

8. 古代中国是怎样运用杠杆原理的

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作杠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是比较发达的,因此简单机械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

杠杆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石器时代,人们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绑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这表明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的经验法则:延长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桔槔在春秋时期就相当普遍,是我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用于汲水。

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的使用或许可以追溯至原始人时期。当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和野兽搏斗,或用它撬动一块巨石,他们实际上就是在使用杠杆原理。

石器时代人们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束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这表明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的经验法则:延长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杠杆在我国的典型发展是秤的发明和它的广泛应用。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

南朝宋时的画家张僧繇所绘的《二十八宿神像图》中,就有一人手执一根有个支点的秤。

可变换支点的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杆秤上的重大发明,表明了我国古人在实践中已经完全掌握了杆秤的原理。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是在湖南省长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制品,是个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

唐宋时期,民间出现一种铢秤,它有两个支点即两根提绳,可以不需置换秤杆,就可称量不同重量的物体。这是我国人在衡器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也表明我国先民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了杠杆原理。

《墨经》一书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墨经》把秤的支点到重物一端的距离称作“本”,今天通常称“重臂”;把支点到杆一端的距离称作“标”,今天称“力臂”。

《墨经•经下》记载:称重物时秤杆之所以会平衡,原因是“本”短“标”长。

它指出,第一,当重物和权相等而衡器平衡时,如果加重物在衡器的一端,重物端必定下垂;第二,如果因为加上重物而衡器平衡,那是本短标长的缘故;第三,如果在本短标长的衡器两端加上重量相等的物体,那么标端必下垂。

墨家在这里把杠杆平衡的各种情形都讨论了。他们既考虑了“本”和“标”相等的平衡,也考虑了“本”和“标”不相等的平衡;既注意到杠杆两端的力,也注意到力和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大小。

虽然他们没有给我们留下定量的数字关系,但这些文字记述肯定是墨家亲身实验的结果,它比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要早约200年。

桔槔也是杠杆的一种,是古代的取水工具。作为取水工具,一般用它改变力的方向。为其他目的使用时,也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只要把桔槔的长臂端当做人施加力的一端就行。

桔槔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吸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

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如下两条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使用桔槔的地区主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鲁、卫、郑等国。

桔槔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杠杆。在其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横杆的一端用一根直杆与汲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上一块重石头。当不汲水时,石头位置较低;当要汲水时,人则用力将直杆与吸器往下压。

与此同时,另一端石头的位置则上升。当汲器汲满后,就让另一端石头下降,石头原来所储存的位能因而转化,通过杠杆作用,就可能将汲器提升。这样,汲水过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

这种提水工具,由于向下用力可以借助人的体重,因而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也就大大减少了人们提水的疲劳程度。桔槔延续了几千年,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灌溉机械。这种简单的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9. 中国古代对杠杆原理的运用有哪些

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作杠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是比较发达的,因此简单机械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

杠杆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石器时代,人们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绑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这表明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的经验法则:延长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桔槔在春秋时期就相当普遍,是我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用于汲水。

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的使用或许可以追溯至原始人时期。当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和野兽搏斗,或用它撬动一块巨石,他们实际上就是在使用杠杆原理。

石器时代人们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束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这表明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的经验法则:延长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杠杆在我国的典型发展是秤的发明和它的广泛应用。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

南朝宋时的画家张僧繇所绘的《二十八宿神像图》中,就有一人手执一根有个支点的秤。

可变换支点的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杆秤上的重大发明,表明了我国古人在实践中已经完全掌握了杆秤的原理。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是在湖南省长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制品,是个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

唐宋时期,民间出现一种铢秤,它有两个支点即两根提绳,可以不需置换秤杆,就可称量不同重量的物体。这是我国人在衡器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也表明我国先民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了杠杆原理。

《墨经》一书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墨经》把秤的支点到重物一端的距离称作“本”,今天通常称“重臂”;把支点到杆一端的距离称作“标”,今天称“力臂”。

《墨经•经下》记载:称重物时秤杆之所以会平衡,原因是“本”短“标”长。

它指出,第一,当重物和权相等而衡器平衡时,如果加重物在衡器的一端,重物端必定下垂;第二,如果因为加上重物而衡器平衡,那是本短标长的缘故;第三,如果在本短标长的衡器两端加上重量相等的物体,那么标端必下垂。

墨家在这里把杠杆平衡的各种情形都讨论了。他们既考虑了“本”和“标”相等的平衡,也考虑了“本”和“标”不相等的平衡;既注意到杠杆两端的力,也注意到力和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大小。

虽然他们没有给我们留下定量的数字关系,但这些文字记述肯定是墨家亲身实验的结果,它比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要早约200年。

桔槔也是杠杆的一种,是古代的取水工具。作为取水工具,一般用它改变力的方向。为其他目的使用时,也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只要把桔槔的长臂端当做人施加力的一端就行。

桔槔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吸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

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如下两条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使用桔槔的地区主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鲁、卫、郑等国。

桔槔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杠杆。在其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横杆的一端用一根直杆与汲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上一块重石头。当不汲水时,石头位置较低;当要汲水时,人则用力将直杆与吸器往下压。

与此同时,另一端石头的位置则上升。当汲器汲满后,就让另一端石头下降,石头原来所储存的位能因而转化,通过杠杆作用,就可能将汲器提升。这样,汲水过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

这种提水工具,由于向下用力可以借助人的体重,因而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也就大大减少了人们提水的疲劳程度。桔槔延续了几千年,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灌溉机械。这种简单的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阅读全文

与古代提水杠杆示意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顺股份上市公司 浏览:275
蚊子股票 浏览:725
房产公司融资经理 浏览:593
贵州学生贷款申请表 浏览:214
被51收购小股东 浏览:242
存金保对实物黄金 浏览:719
融资性担保工作信息 浏览:81
佣金宝网上能开融资吗 浏览:480
阿里巴巴从中国银行贷款 浏览:560
ppp项目融资方案收费 浏览:581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年报 浏览:879
什么地方的贷款好贷款 浏览:355
北京公积金贷款需要办联名卡吗 浏览:706
即墨不用抵押贷款 浏览:241
淮安市上市公司 浏览:70
唯一上市信托 浏览:14
银行业存款金融机构 浏览:100
石油期货交易费率 浏览:702
炒白银是期货的一种吗 浏览:203
2015证券论文题目 浏览: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