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使直尺处于水平状态,使直尺处于水平状态(平衡),救出他们的合力(合力为0),可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两端悬挂一定数量的砝码,调节砝码的悬挂点。
探究时应注意耐心调节砝码的悬挂点,然后对直尺受力分析(共受四力作用)。通过此简单实验可取一均匀的直杆或直尺(重量要已知),直尺两端挂在测力计下面
B.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左 左
右 右
一般规律,比如,左端下倾,说明左端重了,此时,将两个平衡螺母都向右调节,相当于使右端也变重,才能平衡。
也可以用平衡条件解释,左端下倾,说明左端力太大,需要减小左端的力臂,故螺母要向右调节。
做题的时候,可以这样记:“高调” 哪边高就往那边调节。
C.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设计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
2、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实验器材:杠杆、支架、一盒钩码、固定在杠杆上的挂物环、弹簧测力计.
实验要求:1、会组装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使杠杆水平静止.
第二步、先在支点左侧,20cm处挂一个0.5N的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指点的右侧10cm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则F1=0.5N,动力臂L1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1N,阻力臂L2为10cm,F2×L2=10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
第三步、将支点左侧,距支点5cm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15cm处,需要挂几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
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动力F1,F1=1.5N,动力臂L1为5cm,F1×L1=7.5,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0.5N,阻力臂L2为15cm,F2×L2=7.5.
第四步、通过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结论:a、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静止时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M) 动力×动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D. 跪求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具体步骤。先后顺序分好
探究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含支架)、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和
A
。
探究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方案
设计
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
B
,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再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改变动力臂l1的大小,保持动力F1和阻力F2不变,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表中。
步骤6.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动力F1
(N)
动力臂l1
(cm)
动力×动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论证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报告中的A、B、C、D四个相应部分的内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报告中,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进?1)A、B、C
B、螺母
C、0.1
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读取力臂)(3)记录数据只有一组,应多测多记几组数据
E.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把杠杆水平调平,可以消除杠杆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即:把杠杆的重心调节到支点处,于是杠杆自身的重力的力臂为0,这样,杠杆自身的重力既不属于动力,又不属于阻力,可以不考虑了。
F.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是什么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杠杆在平衡时才得出你提问的那个平衡公式。而版力所做的功权(该力产生的能量)等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杠杆左右两端只能做围绕支撑点(可以看作圆心)作圆弧运动,凡是经过支撑点(圆心)的力都不做功,因为支撑点是固定的,力通过该点都不产生位移,能量也为零。所以,运用力的分解原理,杠杆一端所受的力都可以分解成垂直于杠杆的力与平行于杠杆的力,该两个力中,平行于杠杆的力(实际就是沿着杠杆方向的力)因为通过圆心而不做功,而垂直杠杆的力要达到两边平衡(能量守恒):力*位移 两边要相等。位移的大小就是圆弧的长度,因为杠杆两端只能作标准圆周运动:由数学得知,圆弧长度只与半径成正比,那就得出了:力*半径 要两半相等,而该垂直力的力臂就是半径的长度,由此得出该公式的成立。
G.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支点
你好!
因为你从杠杆的另一端输出到支撑点的力和从支撑点传送到被杠的物体的长度是一样版的,
和天秤一权样的道理,中立才能保持不倾向嘛,但杠杆离被扛得物体越近越省力,不知道你为什么要他保持平衡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H.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是什么急
运用能量复守恒定律。制杠杆在平衡时才得出你提问的那个平衡公式。而力所做的功(该力产生的能量)等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杠杆左右两端只能做围绕支撑点(可以看作圆心)作圆弧运动,凡是经过支撑点(圆心)的力都不做功,因为支撑点是固定的,力通过该点都不产生位移,能量也为零。所以,运用力的分解原理,杠杆一端所受的力都可以分解成垂直于杠杆的力与平行于杠杆的力,该两个力中,平行于杠杆的力(实际就是沿着杠杆方向的力)因为通过圆心而不做功,而垂直杠杆的力要达到两边平衡(能量守恒):力*位移
两边要相等。位移的大小就是圆弧的长度,因为杠杆两端只能作标准圆周运动:由数学得知,圆弧长度只与半径成正比,那就得出了:力*半径
要两半相等,而该垂直力的力臂就是半径的长度,由此得出该公式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