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杠杆为什么会人感到费力或省力
杠杆的三点是:动力点、支点、阻力点!支点到动力点的垂直距离(动力臂)A乘以施加的动力F1=支点到阻力点的垂直距离(阻力臂)B乘以阻力F2。这样的结果说明了动力臂A越长,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所用的力F1越小,就是越省力。相反则是越费力!
⑵ 杠杆原理公式.杠杆为什么会省力。
因为能量守恒,又因为杠杆可以费力距(距离)。这样即要满足守恒,又要满足费力距,那么只有省力,才能同时产生两个满足,所以杠杆会省力。
⑶ 以杠杆原理解释轮轴为什么能省力
轮轴是变形的杠杆.它的轴心相当于杠杆的支点,轮和轴的周边分别是力点或重点.在工作时,可以用轮带动轴,也可以用轴带动轮.
当轮带动轴时,工作省力.
⑷ 杠杆原理中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列力矩平衡方程,即动力矩=阻力矩,其中阻力矩守恒,动力矩=F×l
⑸ 杠杆为什么能省力
杠杆分为等臂杠杆,省力杠杆,省距杠杆。其中当举起省力杠杆的长力矩端时,长臂的重心将以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而短臂的重心将以小幅度的向下偏转,此时你在长臂端以一定的力作用于长臂,而长臂的重心被抬升的高度定然比短臂的重心下降的距长,那么为了能达到做功平衡长臂端的作用力定小于短臂的作用力,即小力乘以大的提升高度=大力乘以小的下降距离。下面我举一个例子吧:现在以有杠杆长短臂的比为2:1那么当他们运动时长动力比短动力臂的比始终为2:1,现有一块X千克的石头于短臂,现在你取长臂中点A点匀速做功至一点,现在你可比较长短臂末端因运动而划过的弧长他们的比是2:1两端做功是平衡的,如果你在长臂末端做功至B点,则为了能达到做功平衡B点的力一定为短臂端C点的一半。如果不能达到做功平衡杠杆则会断(你可回家试试)。其实这与天体椭圆运动也有关系,相同时间内天体做功相等,这是算是省力杠杆原理的推论吧!
⑹ 用杠杆原理说明为什么会省力
杠杆又分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希望能帮助到你,
望采纳
⑺ 为什么利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可以省力
(1)杠杆的基本概念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的五个术语: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3)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②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③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⑻ 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动滑轮为什么能省力
杠杆原理公式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
在使用动滑轮时,支点在滑轮一侧则动力臂为2R;使用定滑轮时,支点在滑轮的中心,动力臂为R。
那么,在阻力、阻力臂都相等的情况下,因为使用动滑轮时,动力臂更大,所以动滑轮所需要的动力更小,即动滑轮比较省力。
下边可以有助于理解。
(8)杠杆原理为什么省力扩展阅读:
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
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参考资料:网络-杠杆原理
⑼ 为什么使用杠杆原理会省力一些
杠杆原理只是省力但不省功力小了作用距离就变大了杠杆原理实际就是将很大部分的功在更长距离上用更小的力做出来简单说就是加大了作用距离减小了力 W=Fx
⑽ 杠杆原理是力臂越长.越省力.这是为什么呢
从科学分析,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
则阻力臂越长,力则可以越小,则越省力
从常识分析,支点是不改变的,则离支点越远,改变的效果越大
因此阻力臂越长,力则可以越小,则越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