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实验小组人员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1)若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则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
1)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则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才会使杠杆平衡.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F1×L1=2×0.2,F2×L2=1×0.1,F1×L1≠F2×L2,
因此第一组数据错误,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1×L1=F2×L2,即:2×L1=1×0.1,动力臂L1=0.05;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因此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为:(1)左;(2)1;0.05;(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贰』 某小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
①实验前,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调节时,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将两边的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②弹簧测力计竖直拉和倾斜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③当杠杆上挂多组钩码时,力和力臂数目增加,虽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使实验复杂化,给实验带来难度.所以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①水平;力臂;将右端(或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②变大;③D. |
『叁』 在学习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三个要素后,某小组同学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
(1)(a)和(b)的实验,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增大,动力减小.
(2)(a)和(c)的实验,在阻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变,杠杆平衡时,拉力倾斜,动力臂减小,动力增大.
故答案为:(1)当动力的方向相同时,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越大,动力越小;(2)当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相同时,动力与杠杆的夹角越小,动力越大.
『肆』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只通过一次测量,数据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
(3)图2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故答案为:(1)左、水平;
(2)6;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3)杠杆自重的影响.
『伍』 图所示是某校物理实验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某一次杠杆平衡后,保持钩码的数量
(1)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把弹簧测力计向右移动,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即F2L2不变,L1减小,所以F1变大;
(2)第一次实验数据中,F1L1=2N×20cm,而F2L2=1N×10cm,F1L1≠F2L2,经检查是动力臂错误,F1L1=2N×L1=1N×10cm,解出L1=5cm,杠杆才会平衡;
(3)他们只从一次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且力和力臂是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故不能相加
故答案为:(1)变大;(2)5cm;(3)他们只从一次是研究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相加.
『陆』 如图所示是某班同学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实验开始若发现杠杆在使用前右端低左端高,要
(1)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或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因此杠杆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竖直作用在杠杆上时,力臂是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倾斜拉动杠杆时,力臂小于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4)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当在相同时间内,右端的硬币先到达支点,左端的硬币在支点的左侧,杠杆会向左倾斜.
故答案为:(1)左;(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方向;大小;(4)向左倾斜.
『柒』 如图所示是某校物理实验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过程中,第一步是调节杠杆两端的螺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杠杆在使用前右端低左端高,说明杠杆的左端上翘,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实验1:2N×20cm=1N×L2,所以,L2=40cm.
实验2:1N×8cm=F2×4cm,所以,F2=2N.如表格:
实验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2 | 20 | 1 | 40 |
2 | 1 | 8 | 2 | 4 |
『捌』 某小组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端平衡螺
(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二组实验设计的好,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直接从杠杆上直接读取.
(3)分析图乙和图丙能看出,两图中的阻力和阻力臂都是相等的,但图丙中测力计的力臂小于图乙中测力计的力臂,故据F1L1=F2L2可知,图丙中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故答案为:(1)右;(2)乙图更好一些,因为该图进行试验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3)丙图中测力计的力臂变小,故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玖』 如图1示,某小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将两边的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实验序号1中力与力臂的乘积不相等,故第1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其中动力臂错了,
由杠杆平衡条件知:2N×L1=1N×0.1m,动力臂的实际值为:L1=0.05m<0.2m,则动力臂实际值比记录值小.
(3)弹簧测力计竖直拉和向右倾斜拉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拉动杠杆时,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水平;力臂;平衡螺母向左调;1;大;变大;动力臂变小.
『拾』 A:某小组研究“杠杆平衡条件”,(1)当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处于______(“平衡”或“不平衡”
A:(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测量力臂,同时是为了让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可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2)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阻力臂不变,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
B:(1)有用功为W有=Gh2=2mgh2,总功W总=F1h1,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
W有用 |
W总 |
2mgh2 |
F1h1 |
2mgh2 |
F1h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