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中考杠杆经典题目

中考杠杆经典题目

发布时间:2021-04-11 23:46:42

A. 初中物理简单杠杆题目(要解析)

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即A点
(阻力)
手向上支撑的力F看作动力,其作用点在手掌处设为B点
(动力)
支点只能是在脚尖处,设为O点
由杠杆原理:
G
x
OA
=
F
x
OB
F=
G
x
OA
÷OB
=
600x1.5÷0.9
=1000N

B. 初三杠杆类型题与解题技巧

杠杆这种东西
没有什么太大的解题技巧
需要多做题目
这个地方题目还好:
http://cooco.net.cn/

C. 初三物理有关杠杆的题目!

重力为490N。拉力最大为200N。490/200=2.45,此时只能取3.取2的话,绳子会断。取3,每段绳子上的力小于200,于是判断出绳子段数为3.

D. 有关几道初三物理杠杆的题目

机械效率=G/Fn是对的,但你要注意Fn=G+G',其中G是重物的重力,G'是动滑轮的重力,这样一来,机械效率=G/(G+G')。甲的机械效率为G1/(G1+G'),乙的机械效率为G2/(G2+G'),G2大于G1,乙的机械效率大(可以代入数值一试)。
这样看来,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这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股数没有关系,重物越沉,机械效率越高。

E. 初三中考杠杆问题

这题是说的微微抬离地面,也就是说力臂是水平的。如果抬A端,则B点是支点,设杆的重心到B端的距离是L1 到A端的距离是 L2,则第一次抬A,F1L=GL1 抬B时,F2L=GL2,再两式相加得 F1L+F2L=G L1+GL2 即(F1+F2)L=G(L1+L2)=GL 所以G=F1+F2

F. 初三杠杆作图的各地中考题 附答案 谢谢

杠杆画图题一共就三类:
其一,已知力画力臂,相信你没问题了吧。
其二,已知力臂画力,主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第二点动力和阻力使杠杆的转动效果相反,理解这两个要点就没问题了。
其三,画最小动力,此类题主要是找到最大力臂,也就是支点到离支点最远的杠杆上的点的距离,即可完成。
因此,不一定要做很多题,就把你手头的类型题做熟练就可以了。

G. 找几道有关物理合力(初中)的经典的题。

先看方法
解初中力学题常用的几种思维方法
【假设法】
假设法,是以科学的事实为基础,对物理模型、物理条件、物理命题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讨论、判断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或在研究某些物理量、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变化时,也可先提出一个假设,接着由假设进行推理论证,进而找出其变化规律。假设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题中给予的物理情景应用初中所学的规律无法求出物理量时,可以运用假设法思想重新创设一个新的合理的物理情景,使物理情景明朗化、具体化,迅速得到正确的答案。
假设法适用于难度较大的选择题、作图题或计算题的求解,同时假设法也是求解判断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1. 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图1
解析:由图可知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时,F只作用在B上,木块B肯定受到力的作用,而木块A受力情况却不清楚,与A接触的物体只有B,所以我们可以假设A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然后再分析、推理:如果A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同时又没有其他物体对它有力的作用,那么A就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这与题设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相符,故A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估计法】
估计法是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不精确计算,而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心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解析带有一定计算因素的选择、填空题时,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对数据进行粗略的估计或模糊计算,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笔者总结解决估算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从信息中排除干扰信息。有些估算题往往文句简洁,显性已知条件少或已知条件比较隐蔽,乍一看题,好像缺条件,只有认真审题,仔细推敲,才能挖掘出隐蔽的已知条件。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有关数学工具,并借助于物理常数及日常生活常识,进而得到满足实际需要的结果。
例2. 图2为某举重运动员在0.5s内由支撑到起立将杠铃举起过程中拍摄的两张照片,杠铃的质量为100kg,则杠杆重为________N。已知照片中杠铃的实际直径是40cm,根据照片可算出该运动员在上述过程中对杠铃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____W。(g取10N/kg)

图2
解析:本题创设生活情景,给出了一个想像的空间,要求我们挖掘出隐含在图片中人的高度和杠铃直径的比例关系,才可以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直接告知几个长度数据考查人做功的大小,就显得枯燥无味。(平均功率在1100W~1300W之间均算正确)

【极端法】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对一个物理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索性退或进到一个特殊位置,使问题变得简单;或当一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把问题推上极端,通过对极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情况下的结果。因为同一个问题在特殊情况下的结论往往与一般条件下的结论是一致的,所以可以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浅显,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叫极端法。
例3. 如图3所示,有一个轻质杠杆,挂有数目不等的钩码恰好平衡,若将两侧钩码都向支点移近相同的距离 ,则( )
A. 杠杆不平衡,A端下沉
B. 杠杆不平衡,B端下沉
C. 杠杆仍能平衡
D. 无法确定

图3
解析:此题的常规解法是:先判断两边力的大小,然后列出两边钩码都向支点移近相同的距离l时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再比较其大小就可判断出正确的结论。但这样做运算较繁。
若我们用“极端法”来解此题就快捷多了。取l就是右边钩码的力臂,所以当它向支点移动距离l时则右端力臂为零,力与力臂的乘积当然也为零,而左端力与力臂的乘积显然不为零,故左端下沉,应选A。

【分析和综合法】
运用物理知识解答物理题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分析、比较、综合、演绎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而分析和综合法是解答物理习题、提高我们素质的基本方法。分析法是“逆流而上”,从所求量出发,根据一系列的公式、定律,最终和已知量联系起来,即所求量完全可用已知量来表示(思路通了,便可着手计算)。综合法是“顺流而下”,从题目的已知量出发,根据一系列公式、定律,递推有关物理量,最终得出所求量为止。
例4. 功率相等的甲、乙两汽车,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距离之比为3:2,则它们发动机牵引力的大小之比及所做的功之比分别为:
A. 2:3 3:2 B. 2:3 1:1
C. 1:1 2:3 D. 3:2 2:3
解析:分析法:由问题逆向推理,要求功之比,根据W=Pt或W=Fs,要从题目中找到功率、时间关系或力、距离的关系。若要求发动机牵引力的大小之比,因为已经有了发动机做功之比,根据 ,则只要找到距离之比就能解题了。具体来说,根据 , ,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 2:3。选项B正确。
综合法:根据已知条件: , ,就可求 ,再结合 ,就可求 了,最后得答案B。

【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当研究几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时,先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让其它物理量相同或保持不变。换一种角度说,就是研究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时,保持x不变,研究y与z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课本在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
例5. 某同学使用的水和酒精( )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液体 液体的深度(cm) 液体内部的压强(Pa)
1 水 10 0.98×103
2 水 20 1.96×103
3 水 30 2.94×103
4 酒精 10 0.78×103
5 酒精 20 1.56×103
6 酒精 30 2.34×103
(1)分析表中1、2、3(或4、5、6)次的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表中1、4(或2、5;3、6)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研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从实验提供的数据,根据控制变量法:1、2、3(或4、5、6)次相比,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浓度成正比的关系;1与4(或2与5;3与6)相比,当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H. 初中杠杆题目

先看1,2,4砖块, 把2砖看作一个杠杆,支点在4 的边缘上。设露出的边缘部分为 X;。1砖作用在2砖上的力等于G/2,力臂为X,2砖受到的重力等于G,力臂为(L/2-X)。 (G/2) X = G ×(L /2 - Χ) X = L/3 把4砖看作一个杠杆,支点在6的边缘上,设4的边缘到6的边缘(支点)为y。 把1和2看成一个整体,作用在4的边缘上的力等于(G/2 + G ),力臂为y,4砖受到的重力为G,力臂为(L/2 - y ) (G/2 + G )× y= G ×(L/2 - y ) Y = L/5 ∴ S = L + 2(X+Y) = 31L/15

I. 给我一些有关杠杆的题目

1、在杠杆两端分别县挂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铅块,杠杆平衡,现将杠杆与挂着的铁块和铅块同时浸入水中,则( )。
A. 杠杆仍平衡 B. 杠杆失去平衡,悬挂铁块的一端下沉
C. 杠杆失去平衡,悬挂铅块的一端下沉 D. 无法判断
2、
一轻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质量不同的实心铁球(左边的小),恰好保持水平,若将两铁块同时浸没水中后,则杠杆( )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 D 无法确定

3、杠杆两边挂有等体积的铁球和铜球,水平平衡后,浸没水中,杠杆挂哪个球的一端下沉?
4、 杠杆两边挂有等体积的铁球和铝球,浸没水中杠杆平衡,将他们提出水面,杠杆挂哪个球的一端下沉?
答案;1、既然知道浮力小,前面的就不说了。假设两端原来平衡比如都是100N,现在从下面推两个球,第一个力大50N,第二个力小10N,那么结合起来,第一个往下的力共50N,第二个90N,肯定第二个下沉。所以浮力小的下沉,这样明白了不?
2、.设两球M,m,杆长L,l,由条件ML=ml。
两个体积:M/p,m/p,受到的浮力各是PgM/p,Pgm/p,其中P水的密度,p铁的密度。
现在两侧同样满足(PgM/p)*L=(Pgm/p)*l
所以总的合力满足平衡(Mg-PgM/p)*L=(mg-Pgm/p)*l ,C 3、因为;铁的重力为G,铜的重力为G',则由杠杆平衡原理得GL=G'L'.
又因为他们体积相等,所以他们在受的浮力F也相等,且ρ铁<ρ铜,所以G〈G'、L〉L'.故(G-F)*L<(G'-F)*L'.所以铜的一边先下沉.

4、因为G铁>G'铜.在水中平衡,同理(G-F)*L=(G'-F)*L',(G-F)>(G'-F),所以
L<L'.所以FL<FL',所以GL-FL=G'L'-FL',故GL>G'L',所以是铁的一边下沉.

J. 中考物理杠杆专题复习易错分析,题文如下

你想要让别人给你画出所有情况的 力臂?


你确定?


把这个杠杆从竖直一直拉到水平,这其间有无数根杠杆,你让别人怎么帮你?


这个题很简单! 我告诉你, 因为动力臂始终不变 ,而阻力臂最开始是小于动力臂的,在转动过程中,阻力臂不变断变长,所以,根据 F1 X L1 = F2 X L2 可知,刚开始时是省力的,接着人用力越来越大,最后变为费力的了!


给你画个图吧!

我只给你画一次 动力臂和阻力臂, 剩下的你自己想想,再看看书上的定义吧!

不学习 是永远不会的!

祝学习进步!

阅读全文

与中考杠杆经典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吉翔股份股票行情 浏览:230
武汉运输股票 浏览:196
联合证券手机交易 浏览:634
企业拖期货款 浏览:689
航班管家王江融资 浏览:485
资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33
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不保息 浏览:414
货车帮融资造假 浏览:917
经营杠杆就是成本函数 浏览:826
一套80年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浏览:121
专访福期货 浏览:978
6分钟3万的贷款 浏览:784
小光股票 浏览:365
货运融资的最快方式 浏览:142
金隅股份最新消息 浏览:313
农业银行网上那个银行跨行转账汇率多少 浏览:674
亚世光电价格估值 浏览:870
上海八方金融有限公司 浏览:1000
在建行app上买的买的理财产品怎么找不到 浏览:880
应收租赁款保理政府融资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