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对吗
你好,
流动性风险
除你说的风险之外,还包括需要现金时,产品无法及时赎回卖出的风险,或者无法贴现或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贴现的风险。
② 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
利率和你在银行存款之间的利息有关哈,汇率是不同的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③ 利率,税率和汇率,哪个更重要
目前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大势已定,中国正在向货币政策回归。那么存在一个问题,是先调利率还是先调人民币汇率?
这里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前提:一是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由来已久:二是中国经济出现“潮涌现象”:
国研网预测,2010年流动性生成机制将发生较大的结构转换。以新增贷款派生存款为主的内生货币创造占比将由2009年的超高水平回落;而以人民币升值、外贸复苏为主的外汇占款增加将弥补2010年新增贷款量下降所减少的流动性损失,并将形成2010年流动性的主要补充力量,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教授曾引入“潮涌现象”形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由于后发势力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时,企业所要投资的是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而非前沿)的产业,企业对哪一个产业是新的或者是有前景的很容易“英雄所见略同”,于是纷纷涌向相同的某个产业。[1]
由于企业投资过度集中,难免出现产能过剩,于是企业又纷纷涌向下一个产业,再产能过剩就再涌入下一个产业……企业这样一波接一波地涌向相同的某个行业,就出现了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潮涌现象”。
由于流动性过剩,中国的经济正处于“潮涌现象”。
一是房市存在“潮涌现象”,房地产泡沫不胜枚举。
二是股市存在“潮涌现象”,以创业板为甚。在2009年各大银行的突击放贷中,流入股市的资金规模恐怕更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关紧资金的闸门,阻止当前资产泡沫化过度发展,防止其威胁到经济的整体健康。
三是产业存在“潮涌现象”,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泡沫。
无论是国际的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等),还是国内的新兴产业(比如物流、旅游和消费品等),“潮涌现象”导致中国实体经济投资领域呈现“非理性繁荣”。
四是区域存在“潮涌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蔡仿指出,从2000-2007年的情况来看,东北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体现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和贡献率都高于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这种发展路径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各地区在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看做是一种非理性的“潮涌现象”。
由于流动性过剩,引发产业过剩、房市过剩、股市过剩、区域过剩。因此,中国似乎存在一个流动性陷阱,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房市、股市、产业和地区。
“潮涌现象”还说明高投资并不一定会带来高回报。按照凯恩斯解释,如果储蓄大于投资,将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发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他将自己的论证建立在三大心理定律的基础上,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问题。
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货币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呈现的不同特征。
人们不禁要问,调整准备金率有力度够吗?
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是中国的特征。并且处于二大的预期: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就业。
鉴于中国仍然处于人口参与率较高且长期持续的状态,鉴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仍然将长期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三高格局将在我国长期持续的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必定无疑。
目前通过提高准备金率以收缩货币和信贷减少外汇占款压力,也使商业银行间的不均衡发展扩大。真正能通过货币乘数起到明显收缩货币作用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能得到应有的收缩,而乘数作用较小的中小银行却刚性地大力收缩,弱化了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不利于货币政策效率的提高。
如果“潮涌现象”持续不退是由存量投资项目造成的,用加息来抑制投资增长就无效。加息只对抑制新上项目有效,而对存量投资项目是无效的,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废弃已经发生大量建设费用的项目,其损失远比加息所形成的财务负担要大得多。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对于已经出现的资产泡沫而言,利率手段的效果是不明显的。用利率手段来抑制效果也会极为有限,因为中国外汇储备仍是美国的第一债务国,加息会对国际“热钱”流入形成新的刺激,迫使中国央行继续投放更多的货币,却导致了增加货币供给,是得不偿失的。
应对流动性过剩,采用加息政策,中国进场的热钱和产业“闲钱”会转向短期套利的投机行为中,这反而增加人民币增值的压力,恶性循环;应对“潮涌现象”,启动税收政策,会更加影响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的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
中国的利率、税率和汇率应该是相互关联的。虽然人民币汇率上升有N个不利,权衡之下,人民币汇率转为浮动的重要性更大。
中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已越来越紧密,货币政策调控下的财政政策,中国经济才能“硬着陆”。
④ 资本流动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利率上升在短期内会使该货币的需要量增加,该货币短期汇率上升,即币值上升,而对于长期,由于市场的作用,会使该货币远期贬值.给你一个案例,也许能够说明你的问题:
假如A货币利率为10%,B货币利率20%(虽然这里利率差较为夸张,但事实上每种货币的利率都不一样,有利率差的存在)
即期汇率A=2B(这里不考虑买入与卖出价,为简便起见)
就有一种可能:借1A货币(借期一年,存与贷利率一样),即期兑换成2B货币,存款(存期一样,利率20%),一年以后连本带利取出,再兑换成A货币,以偿还借1A的本利,如果一年取出的汇率不变,不计交易费用,在这过程中,就可赚取:
2*(1+20%)/2-1*(1+10%)=1*10%=0.1A(如果是1亿,赚取1000万A) (公式一)
由于货币利差的事实存在,但都没有这么做,因为当一年后(远期)B本利取出时,兑换成A的汇率改变了,市场处于均衡,理论上可以计算出均衡汇率R
2*(1+20%)/R=1*(1+10%) ,R=2.1818
显然R增大了,也就是说B货币贬值(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主要意思就是即期利率高的货币远期贬值)
理论上,当远期(在这里是一年)汇率小于2.1818时,低息货币兑换成高息货币存款有利可图(套取了利差)
赚取:2*(1+20%)/R-1*(1+10%)>0
当远期(在这里是一年)汇率小于2.1818时,则是高利率货币兑换成低利率货币有利可图
赚取:1*(1+10%)-2*(1+20%)/R>0
⑤ 怎样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是外币存在一家银行里,这家银行所支付的利息率,一般是年利率。
汇率是将外币换成本币(人民币)或用本币申请兑换外币时用到的兑换比例。
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利率就是资本的价格,在开放经济浮动汇率制度下,当一国的利率上升时,必定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动,造成本币升值。(反之亦然)
固定汇率则利率不会发生改变。
IS-LM-BP模型对此的解释
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了。结果是,LM曲线移回左上方。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初始均衡为止。当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时,与此相反的是财政扩张却极为有效。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向右上方,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会引起资本流入,将使汇率升值。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给,于是收入会进一步增加。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复了。
在可变汇率情况下,财政扩张并不能改变均衡产出。相反,它倒是会产生抵消性的汇率升值与本国需求结构的变动,那将会使国内的一些需求从本国商品转向外国商品。而货币存量的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与汇率的贬值。
望采纳,谢谢!
⑥ 汇率变动对利率有什么影响
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地作用,即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对利率产生影响。
首先,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时,有利于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这种状况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从而造成借贷资本供求失衡,最终导致名义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对利率的影响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其次,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人们产生该国货币汇率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在本币贬值预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资本外逃,国内资金供应的减少将推动本币利率的上升。如果本币汇率下降之后,人们存在汇率将会反弹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则可能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变化,即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金供应将随之增加,造成本币利率下降。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能够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促使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国内资金供应的增加,资金供应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降低。相反,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将造成该国外汇储备的减少,则有可能导致国内资金供应的减少,而资金供应的减少将影响利率使之上升。
⑦ 利率和货币流速(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1、货币流动性是指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若央行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
2、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本金x时间×100%。加上x100%是为了将数字切换成百分率,与乘一的意思相同,计算中可不加,只需记住即可。
3、利率越高,人们就越倾向将钱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益,而不是投入流通领域,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利率的提高,投资的成本也提高了(机会成本,筹资成本……)。可以看到,在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时,政府往往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降低流动性,也说明了他们是负相关的。
⑧ 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由于国际资本流动,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高的货币即期汇率会升值,远期汇率会贬值.
利率相对较低,会引起套利行为,即将低利率货币即期兑换成高利率货币进行投资的行为,短期内使高利率货币升值,在套利中,为了防范汇率变动的损失,投资者往往会对套利行为进行远期的抛补,即在即期兑换高利率货币的同时,卖出远期高利率货币,使远期高利率货币贬值。
⑨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汇率和利率的区别:
1、汇率又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2、利率政策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得以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
(1)利率又称利息率,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
(2)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
(3)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
利率与汇率的高低,能反映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利率与汇率的变动,又将影响所有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等等。
利率与汇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利率与汇率的变动是判断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率与汇率的走势分析是宏观经济形势预测的主要手段。
⑩ 汇率和利率的差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指的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具体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2、作用不同
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3、影响因素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即利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上升(直接标价法),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