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六年级科学题:请用杠杆原理分析为什么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把力臂画出来就知道了
轮上用力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省力(但费距离)
相反,轴上用力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费力(但省距离)
2.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8页杠杆类别记录表怎么填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杆
3.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8页<杠杆类别记录表>怎么填
给张图 马上给你答案 我科学书被我撕了 但我科学 5 6年级 全班第一 现在毕业了-,-
4. 这题,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科学,杠杆。
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距离又省力,这几类杠杆有如下特征:
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
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开瓶器,轧刀,动滑轮,手推车 剪铁皮的剪刀及剪钢筋用的剪刀等。
费力杠杆
L1<L2,F1>F2,费力、省距离。
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 理发师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5. 六年级下册的科学练习上,杠杆的科学中用力点的具体含义
力的作用点:作用点是力施加在物体上的具体位置。
作用点是力的性质,作用点不同,力就不同,但是效果可能等效
确定作用点:重力一般我们说作用在重心上,弹力就在接触面、接触点上。
6. 小学六年级科学书中杠杆原理课中规律有哪些
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距离又省力,这几类杠杆有如下特征:
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
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开瓶器,轧刀,动滑轮,手推车 剪铁皮的剪刀及剪钢筋用的剪刀等。
费力杠杆
L1<L2,F1>F2,费力、省距离。
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 理发师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杆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7.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机械与工具 杠杆的科学 怎样省力 怎样费力 怎样既不省力 也不费力
比如杆是10米,支点放在中点的话,你压杆的力就等于物体的重量,因为,支点处力矩和为零,也就是说G(物体的重量)乘以物体到支点的距离,其大小等于F(人压杆的力量)乘以人到支点的距离。按照这个道理,显然,人离支点的距离越远就越省力,越近就越费力,说明白了吗?不明白的话,可以续问哦~!
8. 6年级科学小论文400字杠杆
给点启发材料:说到杠杆,首先想到阿基米德,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罗河边散步,看到农民提 水浇地相当费力,经过思考之后他发明了一种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转而把水 杠杆原理吸上来的工具,后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杠杆是一种助力器械,当力作用在其上两点并使之绕第三点旋转时能传递和改变力或运动的刚性部件。杠杆原理的应用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比如推门的时候,开窗的时候,开启瓶盖的时候,刷牙的时候,开车的时候,都用到了。由此想到,我们要善于利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