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浮动汇率制度的中国发展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当考虑介于两者之间的、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较优的选择,是因为它吸收了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灵活性和固定汇率之下汇率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汇率机制,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经济、金融未来发展的态势。首先,我国的经济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宏观经济预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金融市场还不是完善、有效的市场,还不具备健全的金融法规、高水平的监管队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良好的投资理念等条件。同时,在我国进一步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实际对外开放的程度也比较低,不能过高地依靠汇率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因此也就不适宜采用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其次,我国的经济自由化程度还比较低:我国在贸易领域、投资领域还存在着较多的管制,人民币利率还是非市场化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价格就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因此货币当局需要对这种状况进行及时纠正,即所谓的有管理就十分必要。再次,目前人民币还未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因此也就不宜采取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但是,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我国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从长期来看,放松对资本流动和外汇管制是必经的过程,而且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大部分都采用了灵活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科学的正确的选择。
我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管理表现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被明确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里就一篮子货币而言,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这里不仅有币种问题,更重要的是有权重问题。即使央行公布了其中币种的构成,但权重还是保密。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热衷于计算出这一篮子货币中各币种的权重到底是多少,以为就此就可以掌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走势,殊不知,即使计算出各币种的权重,但是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节只是参照调整,不是直接挂钩,而是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其灵活性和可控性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新体制为央行进行汇率调控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同时增大了汇率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这就相对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正是我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所在。
我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管理还表现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这里所讲的主动性,就是主要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这里所讲的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这里所讲的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半年多的实践证明,我国央行2005年年中开始的汇率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事实说明央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当年底,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汇制改革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也是充满智慧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出台时间才半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不可能朝令夕改,老是变化,这个政策会长期保持下去,汇率政策不应该经常、随意地变动,这是很慎重的事情。”展望2006年,央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将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不断深化。
② 中国现在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中国截止到2018年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
(2)中国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扩展阅读:
汇率制度的内容:
1.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表的价值为依据等。
2.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
3.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
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
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
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参考链接:网络--中国汇率制度
③ 中国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还是固定汇率制度好理由是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背景: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个问题嘛具体是复杂的,谈谈个人看法仅做参考。我认为要采取宏观的浮动利率。
1.如果是一个内需型国家,对外没有什么依赖性的话固定汇率当然好。计划经济时代一去不复返,全球化的今天谁也离开不了谁,谁也不能独自封闭存在。中国是一个依赖出口的大国,常年贸易顺差,固定利率给升值带来很大的压力。央行只有不断的够买美元外汇才能维持货币汇率出于相对固定,这么多的外汇结余没有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资本的大量浪费。因为通货膨胀是一直存在的,央行就会购买美国债券,投资美国基金,股票。美元不值钱了你拿再多和拿日元有什么区别。中国现在目前持有美国国债近6000亿美元,成为第一债权国,美国次债危机把中国也搭进去了。感觉很冤枉。资产瞬间巨大缩水。楼主觉得呢?
2 央行固定汇率容易货币容易受攻击在热钱流入的时候,为维持既定的人民币与美元汇价目标,中央银行都必须通过发行本币来吸收“过剩的”外汇市场资金;这就形成国内货币供给持续性扩大并进而导致未来通货膨胀的局面或可能性。 在面对国内通货膨胀出现爬升倾向时,对汇率目标的顾虑又可能使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操作受到明显束缚,即难以充分地根据国内经济形势需要显著提高利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国际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出现低落的同时,提高国内利率水平很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从而引起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上升的压力。
3.应该采取适当浮动的货币汇率。美利坚合众国在08中已经牺牲了, 中国在以前是单一盯紧美元战略,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升值时,人民币的国际价值随之升高;当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贬值时,人民币的国际价值随之下降。为了降低货币风险中国已经更多盯紧日元 欧元等发达国家货币。中国应该建立多元化货币政策,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减少因为地区政治,产业因素引起的货币因素。把人民币同世界稳点的大国连续在一起。我们没必要替美利坚买单,发展自己主权经济,把债权分散投资,尤其是投资实体经济,购买外国技术。印钞机可以不挺的工作,人却不能,不能成为西方国家的奴隶了。固定的汇率简直像,别人跳楼,我们也跟着跳,很吃亏。
④ 什么是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是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⑤ 中国现在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
中国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当考虑介于两者之间的、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7月实行参考篮子货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所谓“单一的”是指把改革前的官定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合而为一。
1985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是官定汇率和外汇调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1994年的改革将两种汇率并轨,形成了单一汇率。所谓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
(5)中国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扩展阅读:
优缺点:
它具有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它有助于遏制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它使各国政府摆脱了固定汇率制对经济政策自主权的约束;它有更强的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生命力;它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浮动汇率制的缺陷:汇率波动给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带来外汇风险,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它们的顺利发展。它削弱了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纪律,助长了货币政策中的通货膨胀倾向,各国政府无需通过抑制通货膨胀来履行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
⑥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它对中国经济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有利于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如同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四)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货币贬值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影响储备货币的地位。
(五)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当一国本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有利于促进该国出口增加而抑制进口,这就使得其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工业得以大力发展,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内就业机会因此增加,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反之,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该国出口受阻;进口因汇率刺激而大量增加,造成该国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萎缩,则资源就会从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部门转移到其他部门。
(六)汇率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小国的汇率变动只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轻微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自由兑换货币汇率的变动对国际经济则产生比较大的,甚至巨大的影响。
经济和股市
在理想状态下,不同国家的货币比值反映的是购买力的差异。然而现实中,汇率既可以是国家信用水平的标志、政府调节经济的工具和贸易战的武器,也是技术层面上交易商之间博弈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在制度上走过了政府绝对管制、官方和民间渠道的双轨制、有控制的市场化等阶段,正朝着完全自由兑换的方向逐步迈进。
从趋势上看,1981年至1995年,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由1.55比1一路下行至8.46比1;随后的十年间,汇率就稳定在8.3比1的水平上。自2005年起,市场化进程启动,人民币在经济基本面和各种外部因素推动下开始走强,累计升值26%。按照资产价格的长期波动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来判断,升值的趋势很可能要延续至2015年,届时可能5.3元人民币就兑换1美元。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导致的需求上升,那么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可能又是一个升值周期。在本币牛市的前景下,经济和股市会作何表现呢?
日本的历史经验表明,上涨的汇率可能会对经济产生阶段性或局部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利大于弊,对于股市来说利好的几率更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挺的日元提升了日本在海外的资产购买力,增强了企业跨国经营并购的实力,加快了日元国际化进程,推动东京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日元持续走高,实际有效汇率分别累计上涨了28.6%、26.3%和31.7%;虽然2000年以来回落了34.8%,仍有39.5%的累计涨幅。自70年代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18%降至不足1%的水平。在汇率加速上涨的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日元指数分别由95点和105点涨至123点和148点,GDP增速由6.7%和8.7%降至2.2%和-0.9%。这其中既有出口因汇率走强而放缓的因素,更多的是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造成的危害,长期而言是日本经济结构老化的结果。
观察GNP(国民生产总值)和海外净收入数据可以发现,日本经济的扩张脚步并未停歇,汇率在这里发挥了积极作用。1994年,日本GDP的季度均值为123.94万亿日元,而GNP则为460万亿日元;2012年分别为118.95万亿日元和520万亿日元,相当于在境外“再造”了两三个日本。同期日本贸易顺差在GDP中的占比由4%降至-1%,而海外净收入占比则由1%升至4%。日本股市在1970年至1989年间涨幅惊人,日经225指数由2402点涨至38915点,年均复合收益率高达14.5%;在80个季度中,只有11个出现调整,幅度显著的只有1987年第四季度(主要受累于华尔街的短暂“股灾”)。上市公司市值总额占比GDP最高达到145.5%。当然这其中地产泡沫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汇率走强导致热钱流入也是重要因素。后来泡沫破裂,股指在过去20多年来累计下跌了66%,基本上稳定在8400点至21500点的区间内,相当于历史高位的22%至56%。但投资并未远离股市,入市资金不减反增,在鼎盛时期的1989年,证券投资组合的资金净流入额为69.5亿美元,2010年时增至403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虽然我国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困难时期,本币升值积压了出口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但过去几年来政府推出的几项重要调控措施有望帮助经济趋利避害。一是抑制房地产泡沫,二是促进国内消费需求,三是大力促进产业创新升级,而逐步展开的改革也将释放中长期制度红利。因此有理由期待,在低估值的市场环境下,在强势人民币的带动下,A股有望走出一波2年至3年的慢牛行情。
⑦ 中国现行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⑧ 中国汇率制度
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是有中国中央银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小。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
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8)中国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扩展阅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早期,其成员国很难找到一个与其国际收支均衡相一致的平价,以及伴随货币危机而来的对平价的重新调整,人们由此开始了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持久争论。传统上的汇率制度分类是两分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这也是最简单的汇率制度分类。但固定或浮动的程度是很难掌握的,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之间还存在众多的中间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指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做出的系统规定。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西方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实行固定汇制。后来由于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