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股票的问题,帮下忙啊!!!
(一)趋势理论分析
股票的趋势分析理论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得来的,认为股票价格变化是有惯性的,表现在:
1、当股票价格上升时,会持续上升一段时间;
2、当股票价格下跌时,会持续下跌一段时间;
3、当股票价格平稳时,会持续平稳一段时间。
(二)价值理论分析
即以最低的价格买入以获得最高的价值的股票。
神话人物巴菲特在2007年以620亿美金高居榜首,成为世界的首富。在40年前,他就是以平均7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公司的股票,现在该股票价格已经上涨为7000多美元。
巴菲特认为股票投的四点原则:
1、选择好的上市公司;
2、等待好的价格买入;
3、正确投资;
4、长期持有。
(三)组合理论分析
有个路人问农夫,
路人:你种麦子了吗?
农夫:没有,因为我怕气候不好,下雨太多,没有收成。
路人:你种棉花了吗?
农夫:也没有,因为我怕虫子咬棉花。
路人: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我什么也没有种,因为我怕付出没有收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哲理:什么事也不做,当然不需要承担风险,但是必将颗粒无收,因为收获总是伴随着风险而存在的。
(四)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
故事:在一个股市门口有个卖茶叶蛋的太太,她买股票是根据股市里人的流动来买的。当股市里面人很少的时候,她就买入;当股市里人很多的时候,她就卖出。最后,她成为了最大的收益者。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的典范例子。
故事:哥伦比亚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值得庆幸的事。当他回到西班牙的时候,国王盛情款待他。但是有个大臣不屑一顾,他认为美洲大陆就在那里不动,谁去了都会发现。这时哥伦比亚没有说什么,他走进厨房里拿出几个熟鸡蛋,说:谁能把鸡蛋倒立在桌子上?那些大臣们没有一个能做到。这时哥伦比亚走过来,拿起一个鸡蛋朝桌子上“啪”的一声,扎破了鸡蛋的下端,将鸡蛋倒立起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一件事光有判断能力还是不行的,还要有魄力。
故事:有两杯牛奶,其中一杯是冷的,一杯是热的,如果把这两杯牛奶放到冰箱里面,哪杯先结冰?以前人们都认为是冷的那杯先结冰,可是后来姆贝姆巴经过实验发现热的牛奶先结冰,这个效应后来成为著名的姆贝姆巴效应。这个故事我们:生活中很多想当然的事情不一定是正确的。
故事:当你走在路上发现有两扇门,其一是宽门,另一是窄门,那么你一定要学会走窄门,因为宽门很多时候是通往死亡的道路,原因就是走的人多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人都去做的事,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2. 是一只股,还是一支股
“支”和“只”都在使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支”与“只”的释义中,没有具体说明一股票的“”到底是哪个“”,但词典收录“坐庄”词条:
1.商店派遣或特约的人常驻某地,采购货物。
2.打牌时做庄家。例如:一连坐了三把庄。
3.投资者依靠雄厚的资金,大比例地买卖某只股票,以控制股价,达到盈利的目的。
据悉,“一只股票”的说法源于上海方言,“只”在上海方言中应用灵活,不限于生物,类似于北方方言中的“个”。上海有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有新中国第一张以提供权威证券资讯为主的报纸《上海证券报》,有新中国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
因此,一些反映证券方面的语言现象先在上海出现,然后流行开来,并融入普通话体系。依此,“证券家族”里的债券、基金等也应该用“只”。如:一只基金。
北京方言中的“个”,将“只”的这一新的用法收录,说“只”现在也用于“股票”。
(2)股票桌子扩展阅读:
因为量词是用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所以“一个人、两只梨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都是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不同类型。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修饰名词的量词,又可根据名词是否可数分为两种情形:
可数名词,如人、桌子;
不可数名词,如糖、水。
参考资料来源:量词-网络
3. 这些股市常用术语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介入:进入事件之中进行干预,在股市里泛指进入。
买入:买进股票
斩出: 卖出
斩仓: 是在买入币品后,①币价下跌,投资者为避免损失扩大而低价卖出币品;②为需资金周转而低价卖出币品。这种投资行为叫做斩仓,又称割肉、停损。
减磅: 就是减持手中的股票
持有: 就是继续拿着股票
持仓: 和持有一个意思
放量: 量是成交量,成交量比前一段时间成交明显放大,就是放量.
无量: 指成交量很小。
高抛:高价卖出
低吸:低价买入
出局: 出局就是抛出股票
买/卖盘:买盘:主动去适应卖方的价格而成交的;卖盘:主动迎合买方的价格而成交的
中小版块:"0020XX"就是中小板块的所有公司,里面是中小企业,盘子小
中线持有: 买入某股票后保留3至6个月
多头市道: “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
减持: 为可在目前价位卖出股票
宽幅震荡: k线走的趋势就像山峰一样,或者盆地一样,而且力度很大.这种时上时下的大波动叫宽幅震荡
箱体震荡:就是说股票在最高点和相对于近期的一个低点之间形成了一个箱子一样的形态
4. 假如我花一万元买了一千股A公司股票,一直跌一直跌,最后倒闭退市了,然后我去A公司大楼搬走一些桌子椅
这是两码事,股市有风险,又不是你一个人投资他们的股票,就算破产清算了,也由不得你来处理。会由法院处置分配的问题。你动一下你就违法了。因为那个公司的东西是集体的,所以不是你想搬就搬的哦!
5. 股市长200点是什么概念比如:20万可以赚多少
股市涨200点:就是涨2倍。20万可以赚:40万-股票交易手续费。
分析及过程:
在股市中一个点就是:1%。
200点:200×1%=200%=2倍。
20万可赚:20×2=40万。
所以:股市涨200点:就是涨2倍。20万可以赚:40万-股票交易手续费。
股票交易手续费就是指投资者在委托买卖证券时应支付的各种税收和费用的总和。
通常包括印花税、佣金、过户费、其他费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印花税:成交金额的1‰ 。目前由向双边征收改为向卖方单边征收。投资者在买卖成交后支付给财税部门的税收。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实际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支付,此税收由券商代扣后由交易所统一代缴。债券与基金交易均免交此项税收。
2.证券监管费(俗称三费):约为成交金额的0.2‰,实际还有尾数,一般省略为0.2‰
3.证券交易经手费:A股,按成交额双边收取0.087‰;B股,按成交额双边收取0.0001%;基金,按成交额双边收取0.00975%;权证,按成交额双边收取0.0045%。
4.过户费(仅上海股票收取):这是指股票成交后,更换户名所需支付的费用。由于我国两家交易所不同的运作方式,上海股票采取的是”中央登记、统一托管“,所以此费用只在投资者进行上海股票、基金交易中才支付此费用,深股交易时无此费用。此费用按成交股票面值(发行面值每股一元,等同于成交股数)的0.06%收取。
5.券商交易佣金:最高为成交金额的3‰,最低5元起,单笔交易佣金不满5元按5元收取。
6. 股市是个什么局
在个人理解中股市就像一张牌桌,这张桌子通常不产生超额利润。但总有一些人大叫着:“这张桌子是个宝地,只要面南而坐就能赚大钱!”
于是,大量的散户带着必赚500万的目标冲到了这张桌子旁边,玩将起来。(“永远的散户”很难摆脱贪婪的意识,也可以说不贪婪就不会成为“永远的散户”!)一不小心,赢了两把,哈哈,那就玩更大的,然后呢?然后一“失手”就被庄家死死的套住了。
这便是个人理解的股市之本来面目。当然,思考并没有至此为止,于是,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总有一些智慧的人在思考,股市中有两千多张桌子,选哪张坐下来呢?既然不是庄,就不能贪心做大,捂上耳朵选两张不太热闹(PE为10倍左右)又不易散架(自己看好,有一定基础)的桌子坐下来,慢慢等,赚取了x%之后就换一张用同样方法选取的桌子捂上耳朵继续等!
股票就像传说中的江湖,每天都在上演离奇又平凡的故事。
7. 无量阴跌和缩量洗盘有什么区别
两者相同的都是缩量,小量,不同的是无主力和有主力.
无量阴跌的多半是主力早已脱逃,散户套牢较深的,以后只能随大盘波动表现也一般,没什么惊喜.
缩量洗盘的主力大半是在等待时机,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就会有巨大的表现.
无量阴跌:也叫无量空跌,简单说就是一支股票在下跌,但是成交量很小(一般换手率小于1%就称无量)。这是由于空方力量远大于多方力量造成的,许多卖盘无法成交。
当股票下跌时,许多投资者都会出现正常的恐慌,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卖出,仅有少数人在股价快速下跌之初抛售股票,大多数人在股票下跌时或下跌以后都会以观望为主,因为股票下跌往往来的突然,而更多时候投资者总觉得目前价位远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价位,所以在跌势里投资者一般不会轻意卖出持股,当然投资者更不愿意在股价下跌时买进,那么就可能出现股票下跌时交投极不活跃的状态。
股价下跌时成交量极不活跃,说明没有人卖出的同时也没有人买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股价的空跌。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
第一,股价在前一波上涨过程中筹码始终处于集中状态,也就是说,股价在拉升过程中没有实现拉高出货的目的,而在股价下跌时,因市场投资者的持仓状态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即使股价下跌,卖出的人也寥寥无几。
第二,股价的前一波涨幅不大,而且在股价回调整理后,致使原来的上涨趋势变得模糊,此时股价下跌,市场的观望情绪就成了主导,而且因为获利盘和套牢盘均不明显,投资者卖出意愿不强烈,而上涨趋势不明朗,买盘也不敢轻意介入,于是形成了缩量下跌的格局。股价涨幅相对有限,原来的持有者不愿意卖出,而走势太弱,其他的投资者又不愿意买入,形成了无量空跌的走势。
无量空跌 网络
8. 股票持有多少只比较好
理由一:所谓的用分散投资进行分散风险的方法并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这里所讲的系统性风险并不是指的大的金融危机,而是政策性系统风险。比如,央行收紧信贷政策,提高利率,造成市场资金不足,那么股市就是大概率下跌,这种下跌基本是无差别的,不管是买一只股票,还是买十只股票,大概率都会下跌,就好比你把十个鸡蛋放到了桌子上的十个篮子里,你以为是安全的,但是一旦桌子到了,鸡蛋大概率都会受损,这个桌子指的就是央行。
分散风险未必完全正确
理由二:炒股这种东西是反人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知道长时间的投资优质公司大概率会受益,但是真正能够那么久股票的人几乎寥寥无几,因为每个人都想要的是确定性,但是这种确定性是未来很久才能实现的,那么很多就坚持不下来,既然坚持不下来,不如干脆不要考虑,省得让自己不断的陷入到纠结当中。再说,长线投资真正的主升浪也是在短期实现的,大多数情况也是横盘过程中,把自己的资金放那么久没有收益,资金心态上也接受不来,很容易割肉离场,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