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股票出什么问题了

股票出什么问题了

发布时间:2021-08-10 05:15:05

❶ 中国股市究竟有哪些悲剧问题

股市低迷,各种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讨论也就风生水起。这本身已经暗示了悲剧之所在。因为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时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2007年牛市高峰时专文论危机,在2005年股市极度低迷时,倒是专文谈制度和市场转折的契机。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们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认清大势,必须超越一时的功利之心,摆脱诱惑和纠结人们的假问题,敢于面对市场真正的病症和挑战。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转化为机遇。
一.股市低迷本身不是问题
今天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道琼斯指数已经快要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了,A股还在熊市中挣扎,这是不是充分说明了中国股市自身有问题?
客观地说,这个比较并不严谨。美国经济在经过金融风暴冲击后在曲折缓慢复苏,开始释放积极信号,而中国经济在2008年底4万亿的强刺激后,现在面临经济转折和下台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的,美国股市也是在危机后逐步缓步回升,而中国A股则在2009年领涨全球后又开始回调。
同时,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危机前就长期窄幅徘徊,中国股市在2007年刚刚经历了疯狂的顶点。就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点相比,今天还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经225指数,现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点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国A股市场,自设立来,指数涨了20倍。
可见,选一个特定时间段来对比,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场间做比较,国际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比较。它反映了市场估值与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的比值。因为任何经济增长最终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积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这些指标看,中国A股与世界主要市场,与中国周边市场,只能说相差无几,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从股息回报来看,中国A股过去和现在都显著低于国内定期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其他主要国家恰好相反,用这个指标看A股的回报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国企业在境内境外不同市场的表现来看,A股市场估值还算是最好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国际规范市场上大多数表现从来比较差。香港没什么人指责中国股市制度或政策的种种问题,国企股红筹股估值也并不高。美国市场近年来走势确实不错,但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则并没有享受这个好运,相反还遭遇了滑铁卢,以至纷纷主动或被动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别是国内A股来上市。可见A股市场的价值在中国企业眼中,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效益型的,一旦经济减速、增长受限,企业盈利马上滑坡。这与美国的蓝筹企业占尽技术、专利和创新优势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及中国周边市场的估值比美国市场低一些也很正常。总之,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的表现,应当说在总体上反映了我们经济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并没有什么冤枉和异常,没必要自作悲情。
还有很多人批评,A股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为融资者服务,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这个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怎样才叫为投资者服务?打击违法犯罪肯定是一方面,客观地说,监管层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议的进一步限制大股东、高管变现,对上市公司附加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束缚,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合国际惯例。试想限制到极端也就是退回到与国际规范市场背道而驰的股权分置时代,原始股东全不让套现流通,上市价格、指标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时的市场仍然是牛短熊长、投资者一样怨声载道。
有人说,关键是公司发行不能有三高,应全部低价上市。新股发行改革之前,从来是这么做的,无论什么公司,按统一的市盈率定价发行。许多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翻好几倍,二级市场仍然高位接盘,那也没能真正保护投资者。2012年以来,监管层干预新股定价和首日涨幅,但一当市场稍稍平稳,首日大幅上涨的股票依然很多。有人说应严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买入的几乎全部是中小散户。又有人说要严格审查拟上市公司,其实,现在A股上市审查已属世界上最严之列,不仅上市公司为支付中介机构审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项费用越来越多,相关打点越来越多,甚至连不少媒体都开始借审查敛财,以发负面消息为由收封口费,审查越多、权力越大、花费越多,还是不能避免上市后变脸。
由此可见,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股市对经济下行的反映,这是股市开始发挥经济晴雨表功能的表现。这一点并非坏事,反而值得欢迎。它也意味着只要经济出现回稳上升的信号,股市必然也会回暖。另一种是证券市场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这才是真要认真对待的。这种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误,一方面会在市场低迷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如同样反映调整中的中国经济,2012年香港国企股和红筹股的表现就比A股强很多)。另一方面是当经济和市场稍有回暖,监管者和投资者都松口气、好了伤疤忘了疼时,IPO提速、投机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内在缺陷就会放大发作,从而很快迎来新的失望和悲剧。
二.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是真问题
A股市场确实存在重大的问题,只是A股的真正问题与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人想的并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场极度低迷时,上市企业排队还越来越长,现在发号已到750开外,若非明里暗里地控制继续发号,估计早已过千。这显然是全球股市都没有的怪事。
A股另一个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绩优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场历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组股莫属。即便在今天监管层高调打压ST等垃圾股的强势氛围下,垃圾股依然不时在熊市中咸鱼翻生,连连涨停,身价翻番,成为一大奇观。
A股市场的第三个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级市场投资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发行仍然不断不败,老股东套现绵绵不绝。这样,境外已上市的中国公司想回来上市,境内上市的原始股东和高管锁定期一完,就忙着抛售套现,与境外市场熊市中新股发不出去大股东和高管不但不减持反而纷纷增持适成对照。
显然,以上这三个怪现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连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对,我们当然就不可能找对病灶病根,更不用说治病的药方。
A股的三大怪现象,说穿了,反映一个许多人讳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价扭曲结构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谈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许多人不免会跳起来。但股价是否扭曲高估并不是由争论或感情决定,而是由真金白银决定的。市场经济从来靠价格和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不怜悯眼泪,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价格合适,供求就平衡。价格错了,供求就失衡。现在A股市场想上市的人打破了头,只能说明价格过高导致供过于求,于是靠控制供给、严格筛选和排长队来勉力维持秩序。
应当指出,这里说的价格不仅是上市发行价。上市发行价仅仅是公司让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权的价格,二级市场的价格才是原始股东衡量自身财富和套现退出的价格。因此,打开窗户说亮话,二级市场的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既是太多企业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业不怕发行价再被管制压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股市低迷原始股东和高管们也要抛售套现的原因。所谓圈钱,所谓有利于融资者,无非是说股价高了。因为东西不在贵贱,黄铜也好,黄金也罢,定价太高了,都是圈钱蒙人;定价合适了,都是投资,都是物有所值。无论专家媒体还是投资者监管者,找了股市那么多问题,独独不能正视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这个基本事实,不愿说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绕着圈子乱找别的毛病。承认二级市场股价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国际通用的市盈率、市净率,不是说与海外规范市场接轨了吗?这个判断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国的接轨是加权平均的接轨,大盘蓝筹股特别是银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经到5到10倍,但量大权重,一只抵几百只,从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场估值。实际绝大多数中小盘股,熊市至此,其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现在2432只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来物以稀为贵,故境外市场,一般是大盘蓝筹股估值高些,中小盘股估值低些。特别在熊市,所谓涨时看势,跌时看质,这时中小盘股股价往往跌至几倍市盈率、每股净资产之下。港台股市,内地在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都是这个情况。日本东京日经225指数市净率现为1.25倍,东京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净率就降到了0.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来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轻易不会减持。而A股现在鼓励来上市排队的恰恰是市盈率、市净率高的中小盘,价格当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❷ 现在的中国股市出什么问题了求解答!

中国股市好没问题啊,涨多了就要跌,很正常啊

❸ 炒股有哪些常见问题

金斧子配资当然信得过了,这可是一个正规的渠道。

❹ 股票的资金流出问题

有的,分2种情况。
一种就是庄家故意在开盘时先大量买进,拉高股价,然后在盘中大量卖出,卖出的同时再少量买进维持股价的高位,直到收盘,导致卖出比买入 的量多,这种行为绝大多数是主力悄悄出货所致。
另一种是受大盘的影响,本来大盘走的很好,个股跟随大盘,但后来大盘走势下跌,个股又受其影响,就像这次日本地震当天,大部分股票都是在市场得知日本大地震后尾盘急速下跌,本来红的也泛绿了。

❺ 002260股票出什么问题了

1、002260是德奥通航的股票代码,该股票目前正常交易,暂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2、德奥通航(16.18,-1.800,-10.01%)(002260)在2015年8月6日晚间公告,2015年7月7日,公司因筹划重要收购项目开始停牌。目前,双方仍在支付对价及相关资产剥离方面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公司预计标的公司及其股东尚需约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完成若干约定交易条件事项。因此,公司经审慎考虑,决定终止对该标的公司的收购事项。公司股票将于2015年8月7日(星期五)开市起复牌。

❻ 中国股市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每天涨,不能超过10%;每天跌,也不能超过10%,这就是涨停板制度。
不知不觉之中,涨跌板制度已经伴随了我们将近10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制度并不是中国股市的"原配",而是始于1996年12月16日政策打压股市的"变种"。10年前的中国股市彼时彼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第一波跨年度牛市。上证指数从500多点起步,一路过关斩将直奔1000点而去,尽管有喊话,尽管有禁令,但是狂热的市场并没有把管理层放在眼中,
香港97年回归的预期刺激着投资者欲罢不忍,眼看着市场可能会失控,人民日报的本报评论员文章终于出现在新闻联播之中,"正确认识当前的中国股市"的后果是可以预见,为了抵消这种后果的后果,也为了切实地降低这种风险的风险,管理层同时对涨跌停作出了限制,沪深股市在连续三天跌停之后才渐渐完成硬着陆。
其实,在股市的T股价格上实行限制,并不是国际惯例。为了防范风险,成熟市场一般会对指数跌幅超过10%作出停市的安排,但这种停市一般也就是半个小时,目的还是缓和场内投资者的情绪,降低非理性的操作,减小羊群效应。比如最近日本东京股市就为活力门事件引发的恐慌而停过市,印度股市也在跌幅超过10%的时候停过市,但是个股的涨跌上却没有这样的限制,因为作出这样的限制是和股市价值发现的功能不相称的,也是矛盾的。
的确,在没有涨跌板限制的日子里,股市涨起来惊心动魄,跌起来也惊心动魄。很多老股民也许还都记得"二桥一嘴"鼎盛时期的风光,外高桥、浦东金桥大比例送股之后当天盘中就能填满权,当天就能带动市场掀起新一轮的涨幅。当然在遭遇"健康问题"这样的谣言扰市的时候,个股也都能跌出30%甚至40%的跌幅来。
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的第一股,上市当天的走势让看惯了涨跌板限制的投资者极不适应,不光投资者不适应,就是管理层也极不适应。明明知道,这是机构的操纵,但是查起来未必能够把罪名落到实处。50元,为什么就不是投资者冲动的后果呢,谁又能规定股市上的投资者都是一种理性的抉择呢?谁让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停板限制的呢?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琢磨,一琢磨,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上市首日可以不设限制,而在平时却要加以限制?如果首日不加限制有其合理性,那么平时的限制合理性在哪里,如果不合理,是不是应该取消?如果不应该取消,那么上市首日是不是也应该设涨停板
如果涨跌板取消会有什么风险没有,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取消了涨跌板只会活跃市场,加快交易节奏,价值发现可以一步到位,价值回归也可以一步到位.那么,取消涨跌板会不会助长市场的投机热情,换句话讲,对市场是利好还是利空?方泉认为是中性的消息,水皮则认为在目前的市况中会构成一个推动指数向上的利好,会刺激市场的震荡幅度,加大市场对游资的吸引力度,恰恰是因为是利好,管理层现在未必能下得了这个决心。
这个决心是不好下,不过牛市里不下,熊市里就更不好下,晚下不如早下,下了也就下了

❼ 股票里出现奇怪的事了

你是要买入还是卖出?具体哪只股票。
比亚迪。应该说你券商的通道比较慢了,80.01的单子比你的单子先进入的交易所进行了成交。

❽ 股票公司出了什么问题

股改是一方面原因,05年980点以前的时候是属于机构大量进入,但散户没有进入,机构开始全面撤退,05年众多利好消息在加之大盘跌至低位,机构、国外资金、散户都大量介入,导致股价直线上升。在股市上流通的股票只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大概25%左右吧,上市公司收益好只是个利好消息,股票的价格主要是炒作,价格和公司状况联系不是很大

❾ 股票大智慧出了什么问题

大智慧实际控制人被公安机关拘留了,而且一季度亏损,一季度正是大势行情还不错的时候,居然还亏损,无语。。。

阅读全文

与股票出什么问题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港集团价值链 浏览:92
股东增持的st股票 浏览:932
股票什么岗 浏览:313
公司理财第九版11答案 浏览:800
股票明细p 浏览:776
融资管理的启示 浏览:28
传智集团郭 浏览:675
威创股份金色摇篮 浏览:307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实务pdf 浏览:556
2015股灾做空股指期货 浏览:630
盛行国际信托公司 浏览:407
台头防水股票 浏览:961
期货多头资金多就涨 浏览:421
n岱美股份 浏览:188
浦发银行向境外汇款 浏览:420
大同证券大智慧下载 浏览:485
幸福时贷金融服务外包北京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837
二轮生肖猴邮票价格 浏览:503
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做房屋抵押业务吗 浏览:652
喜马拉雅是哪个融资的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