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木兰的英雄故事的会
一、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历史故事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可是,无人不知的花木兰是什么地方人,墓在何处,能说准的人就寥寥可数了。原来花木兰是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东南十六公里处的万花山下花源头村人氏,木兰园陵就建在万花山下。 她在“壮士十年归”时,路过洛阳、长安,看到当地农家种了许多美丽的牡丹,于是将种子采集后,亲手种于万花山上。她的家乡就在万花山。 花木兰为现商丘市虞城县营郭乡人。木兰本姓魏,名木兰,隋时募兵,木兰代父从军,名传四方,后人为纪念她,在其故里建木兰祠。木兰祠位于虞城县城南 35 公里营郭乡大周庄村。该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大殿内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戎装立像和记载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凯旋而归的雕塑和组画。祠内有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所立《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碑文载有对木兰身份、受封孝烈将军的确认及《木兰辞》全文。 花木兰家乡--木兰山木兰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北,海拔六百米,初名"牛头山",南朝时,民间以山中多木兰树而称之为"木兰山"。相传为唐朝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山上还保留不少遗迹,有"唐花木兰将军之墓"碑。 《黄陂县志》称:“木兰耸翠,为黄陂县第一胜景。”木兰山旧名青狮岭,明中叶始更名梁兰山,正所谓:“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藉梁兰传。”其地在武汉东北70公里,黄陂县北30公里处,海拔581米,山形峭拔嵯峨,翠峰壁立,远望如一仰天吼狮。相传隋朝代父从军之花木兰即诞生于此,其后花木兰破敌致胜,百战归来,终老故乡,享年90岁,葬于此山之北。唐代修有梁兰庙,后毁于元,明中叶重建旋毁。清初再建,更名木兰殿。木兰殿前石雕将军坊,刻有“忠孝勇节”四字,殿内有花木兰不同神态之塑像三尊:一为立像,塑花木兰手牵明驼,奔赴战场;一为坐像,塑花木兰身披盔甲,百战归来;一为女儿像,塑花木兰婀娜多姿,仍是女儿身。神像上悬有“扫灭羌胡,功悬日月“匾额,殿内并有名家书写《木兰辞》全文。
二、花木兰传奇流传至今,首先得益于那首文学性和情节性极强的乐府诗歌《木兰辞》。这其中既有“唧唧复唧唧”等口语诗句,又有“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哲学思辩。这首北朝民歌辞章和情怀俱佳,木兰战场杀敌不逊男儿,对镜贴花娇媚动人,堪称男女平权思想最早的诠释者。
1949年以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得到了深入的贯彻和弘扬。中国特色的女权思想如日中天,花木兰的英雄事迹成为了文艺作品中炙手可热的题材。姑且不算那些在各级戏班子和剧社里演出过的木兰戏,单是在中国人心目中产生过深入渗透的《花木兰》就有三部:常香玉上世纪50年代那部脍炙人口的豫剧、1997年袁咏仪主演的电视剧以及一年之后的好莱坞动画大片。
花木兰的生卒年代始终没有定于一尊,三部作品各弹各的调。豫剧《花木兰》取“北魏”说,花木兰托名花木梨代父花弧从军,剧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的传唱之广,不逊色于当今任何一首最红的网络歌曲。电视剧《花木兰》则把时间定在隋朝,有名有姓的隋朝帝王杨坚和杨广都有份参与,更有玉皇大帝率天庭诸神搅和其间,成一部神话和历史交杂、喜剧和正剧兼备的麋鹿作品。好莱坞的动画片《花木兰》模糊了确切时间,反正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人物形象和故事走向也是西方人看中国的路数。至于说花木兰的敌人,一会儿是“番邦”,一会是匈奴,一会儿是突厥,总之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中的一支。
到了最新的电影《花木兰》里,时间又回到了北魏年间,而与北魏交战的是名气更小的“柔然”。影片的前二十分钟,基本上捋着《木兰辞》交代了木兰从军的前因,观众会觉得“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随后就出现了重大意外,花木兰(赵薇)的女儿身一上来就被她的直接领导文泰(陈坤)得知了,而且穿帮时她正在香汤沐浴。这也罢了,先知先觉者总是少数,“过家家”的游戏还玩得下去。
接下来,影片进入了最烧钱的环节:大漠孤烟,两军死战。在《木兰辞》中,十年鏖战只用了六句诗一带而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但在电影里,这是最浓墨重彩的部分。据说这部电影的总投资超过了8000万元,战场上花的钱估计在2/3以上。有真人上阵的层层兵甲,有镜头拉起时一眼看不到边的数字雄兵。有不逊色于好莱坞大片场面的战地沙尘暴,有一次次惨烈地倒下的骑兵马队。有《三国演义》一般的飞马斩将,有《笑傲江湖》一般的功夫肉搏。内地拍历史剧的经年心得,香港拍武打片的不传之秘,还有好莱坞神奇的视觉特效,在这部电影中都有反映。两军相逢勇者胜的豪气和刀光剑影散去后的反战意识,在不同的章节里得到了张扬。
这一次,被拉进来跟花木兰纠缠不休的历史人物是拓拔宏,也就是那位以力行汉化而知名的魏孝文帝。拓拔宏放着好好的王子不做,偏要潜伏军中历练。历练到一半突生成人之美的耶酥心肠,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手段激励花木兰成为名将。两人之间当然还有爱情,而爱情注定只是一场空幻的梦。这其实是得了金庸老先生的真传了,每每在虚构的江湖奇侠传中加入历史人物的行迹,可是又不能改变历史的真实走向,天花乱坠一番后,相爱的人还是要东西永诀。比如说,《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和大明长公主阿九,终究有缘无分。
陈坤虽然贵为王子,阴柔是他不变的旋律。房祖名还是那种说着台湾话的邻家小子,老做配角的他免不了中间横死。表现最出色的还是赵薇,她在完成了《画皮》里向贤妻良母的惊人转型之后,又在这部电影里显示了塑造“中性”人物的功力。当年的小燕子就是一个性别不明显的假小子,这次的花木兰在军中号令三军,也完全不能体现柔弱的女儿态。只不过,小燕子少不更事,闯祸为乐,而花将军却身先士卒,心藏大爱。《花木兰》的外景地有两处:河北的易水湖和甘肃的黄河石林。拍摄《赤壁》时,赵薇作为东吴间谍“胖猪”曾经在易水湖畔刺探情报,此次算是故地重游了。而在多年以前的《天地英雄》中,赵薇扮演将军的女儿“文珠”,也曾在广袤的西域纵横奔突,这次在黄河石林大峡谷里,她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战场演说。十几年过去了,很多人对赵薇的感觉还停留在小燕子时代,但经历了人生几度秋凉的她早已是一个沉静、走心的演员。
就个人的感觉而言,在已经加入贺岁大战的几部电影里,《花木兰》是最饱满的一部;在导演马楚成近年来的几部作品中,《花木兰》也是最有营养的一部。
2. 花木兰的儿子是
北朝时番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的父亲列名征兵军帖。木兰虑及老父体弱,弟弟年幼,思之再三,决定女扮男装,冒弟弟木力之名,代父从军。木兰辞别双亲,披星戴月,快马加鞭,奔赴边关。途中,她还结识了几个朋友,全是应征入伍的战士,相伴同行。他们在接近前线时,忽闻战鼓齐鸣,杀声震天,魏军正与敌兵交战,突力子等三人夹战魏军贺元帅,木兰一马当先,杀退敌人。从此,她便得到贺元帅的赏识。戎马倥偬,十二年过去,身经百战的木兰已晋升为将军。某夜,木兰外出巡营,忽听群鸟飞鸣,她料想必是敌兵前来偷袭,惊起宿鸟。便禀告元帅,建议四面埋伏,智擒敌酋。果然,敌军中计,突力子被擒。元帅拟为木兰封官进爵,并把爱女许与将军。木兰不慕官爵,更不能与元帅之女成婚,只求赐与千里马,回故乡探亲。木兰返回桑梓,脱去战时袍,换上旧时装。朝廷册封木兰为尚书郎,元帅率领众将,抬着礼物,亲临花家,请见花木力将军。木兰出堂,相见之下,元帅惊讶不已。于是,木兰细述从军经过,元帅盛赞木兰不愧是一位巾帼英雄。 该剧是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在1952年10月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常香玉演出此剧获荣誉奖。1953年4月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1956年10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 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徐碧云、言慧珠等均有演出。 地方戏中也有不同版本面世,评剧名家崔连润的演出很有影响。 常香玉:是戏曲界公认的豫剧大师。1938年获得“豫剧皇后”之誉。1948年创办香玉剧校,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后改建为香玉剧社。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损献“香玉剧团社号”战斗机一架。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木兰》一剧获荣誉奖。1987年12月,她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以奖励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代表作《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等。 戏的背景是:《花木兰》是常香玉的爱人陈宪章编写的,两口子为了抗美援朝捐献一架战斗机陈宪章先写报告后又决定排一出爱国主义题材剧目巡回演出,用演出的利润买一架飞机捐献给国家,《花木兰》就是在时侯有陈宪章一边写一边改终于排演了优秀剧目《花木兰》为了捐献飞机他们的剧社在全国各地整整跑了两年,为捐献飞机整整攒了15亿人民币旧币。还不清楚去看详情《常香玉和陈宪章》 历史的背景:故事发生在1300多年以前,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南北朝时期国家是四分五裂,分为梁、唐、晋、汉、周、南陈、北齐一个国家,成了大小十几个国家,军阀割据,拥兵自重,正成站立,连年争杀,老百姓苦不堪言,在山西忻州府,五台县管辖下,有一座花家峪,这里很偏僻,有几十户人家,住着一位姓花的主人叫花胡,花百露,娶妻梁氏,生两女一男,长女取名叫花木兰,次女花木会,儿子花木里,因生活所迫,参军保大周后又保了大隋,在隋文帝杨坚手下所用,在军队干了十年,战功显赫,从兵升成为军校,这时隋文帝统一中国,自立为大隋,隋的开国皇帝,大赏功臣,国家稳定太平,花胡由于战争有病回家养病,要保留军籍,一旦战争就要听从分配,回到家中长女花木兰已经14岁,次女12岁,儿子9岁了,一家5口生活小康 因某年的一天,有一恶霸,来花木兰家抢劫,在这紧急关头,幸遇风尘3侠红拂女107岁搭救......后来红拂女收花木兰为徒,花木兰学徒5年,红拂女赠给其一匹胭脂红宝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头戴天王盔,身披太岁铠和战袍并传授绝技,女扮男装...... 隋文帝病重后杨广篡位,弑父震兄,图嫂欺娘戏妹,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逼反了了南洋侯武文周,18路反王64路燕臣72家英雄好汉,混世魔王程咬金在瓦岗领众好汉举旗造反等内忧外患,突厥国趁机侵犯,占地240里36个城镇,杨广找宇文化及商量,让开国公罗洪姚为兵马大元帅,前部正印,都先锋,含情报太平侯,让两位老将帅老弱病残5万去打仗,他两位发了愁,花了重金贿赂找宇文化及去商量,凡是保留军籍的都去打仗,到了忻州府后,就开始了增兵,山西陕西宁夏一带招兵,另外查底部好几万保留军籍的,其中包括花胡...... 花木兰的故事就是从这开始的...... 父亲年老体迈多病,花木兰因是女的不能从军,就用他师父教他的绝技女扮男装,用他弟弟的名字花木里充军,校军场比武,因她是女的,能当上先锋官就可以一个人帐篷居住,各方面都很方便,争当先锋官,因官场黑暗,行贿受贿,没当成,因武艺高强,罗洪姚同韩青豹商议,却让其在老侯爷帐下当马童,她历经千辛万苦,东挡西杀,平山贼收降将说服山贼起义从军,历经磨难立下赫赫战功收复失地,历时数年,让突厥国王巴里山顿认罪投降。 花木兰正准备班师回朝,谁知京城也出事了,昏君杨广死在扬州,中原也发生变化,隋灭唐初,李渊以取代江山社稷,花木兰也只好在原地听侯消息,转过年来唐高宗李渊,奖赏攻打突厥的功臣,让他们都改成唐军,胜利班师,帮助花木兰的军人按功行赏,加封官职,花木兰也被封为定户侯之职,花木兰衣锦还乡,回到花家峪,满朝文武前来祝贺,没想到其脱去戎装,换成女儿装,等他一出现众人目瞪口呆,原来他是女的,女扮男装10年,其师傅红拂女,从中为媒,让刘仁同其结婚成为夫妇,成就百年之好,这是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就是花木兰替父充军十载风霜建奇功,武凤楼前封侯位,光耀赫赫留美名。还不清楚听详情见单田芳播讲的评书《花木兰》在我爱评书网。
3. 欲钱买花木兰猜生肖
答案是 鸡
在法国住过的人都知道,号称“公鸡之国”的法兰西,鸡并非“贵族”,鸡肉差不多是肉类中最便宜的一种。但有趣的是,在不少法国传统家庭,尤其在乡村的大家庭里,吃鸡是件郑重其事的事,不但要特意放在周末吃,而且最好全家一起吃。其中的原因要追溯到16世纪赫赫有名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他原本是法国南部一个又小又穷的邦国君主,靠着文韬武略当上法国国王。上任时法国还是一个烂摊子,百姓终年劳作,却连最便宜的鸡肉也吃不起。亨利四世发誓“要让农民们每个周末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经过多年改革,法国经济好转,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平时基本能吃到鸡肉了。从那时起,法国人开始把吃鸡的周末当作过节一样。为纪念亨利四世,许多法国南方城市还在出售一种叫“亨利四世”的彩色水果糖,不少传统家庭仍恪守周末吃鸡的传统,“要让农民们每个周末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的名言也写进小学课本,一代代传承下来。
4. 赵薇版的花木兰的结局是什么
木兰军队由于大将军的背叛 被困于大峡谷 出口被胡军扮演的新禅于包围 木兰又受伤整个军队被困 没有食物和药品 在生死边缘 文泰说出自己是七皇子的身份 用自己来做人质 要求胡军放了木兰和军队 胡军同意 带走了文泰并以此威胁魏国皇帝 木兰伤好后独自一人闯进敌军 乔装后听到了敌军公主想嫁给魏国当皇后 从而和魏国结成友邦国 停止战争 木兰跟公主透露了自己是女儿身的身份 并一起杀死了胡军 木兰回国 接受赏赐 皇帝也免去了她女扮男装进军营的事 准她回乡孝敬父亲 而文泰和那个公主结婚了
5. 带邦字的股票有那些
带"邦"字的股票有22只:
6. 女黑侠木兰花的剧情简介
最新杀人武器死光表快将流入,立时成为警方及犯罪集团的争夺目标。忠的一方找来行侠仗义的木兰花(雪妮)相助,奸的一方则以一百万利诱大盗高翔(曾江)出手,一场场身手与智慧的比试就此展开。
《女黑侠木兰花》拥有一切珍姐邦电影的原素,而且在处理上极具心思。以雪妮扮演女侠,证实了珍姐邦电影的类型公式,不必依靠陈宝珠、萧芳芳两位肖像性钜星来压场。而主角那窄身衣加一头长发的剪影,更确定了珍姐邦的形象标记。
7. 花木兰的档案
花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末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只要给女子一个机会,就会做得比男生好!
8. 木兰的介绍
中日合作原创音乐舞剧《木兰》
时 间:2012.04.25-2012.04.26
场 馆:保利剧院
票 价:180, 280, 480, 680, 880,1080, 1280, 1680 ,2000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特别纪念演出
第十二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
日合作原创音乐舞剧 《木兰》
中日两国艺术家联袂出演
传统舞蹈与当代舞蹈的跨界融合
日本雅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
木兰扮演者:黄豆豆 中国著名舞蹈家
将军扮演者:真琴翼 日本著名原宝冢明星
总制作人:颜安 江凌
导演:上田 遥 音乐总监:东仪秀树(日本雅乐第一人) 编舞:上田 遥 黄豆豆
音乐舞剧《木兰》取材于中国人民家喻户晓、同时也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喜爱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古老故事,是一部中国题材、中日国际团队共同创作、展示英雄主义精神、集中国妇女美德于一身的优秀作品。该剧以情景音乐剧和舞剧的崭新形式弘扬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
该剧曾在2010年日本东方艺术剧院成功首演,并于2011年作为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在上海大剧院成功公演,获得国际的良好反响与关注。这部中日合作的音乐舞剧《木兰》由日本著名导演上田 遥导演,上田 遥和黄豆豆共同编舞,集日本雅乐与现代流行音乐、传统舞蹈与当代舞蹈等于一体,以全新方式成功诠释了中国古代传奇女英雄木兰的故事。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由该剧总策划、日本中华总商会特别顾问(前会长)颜安先生提出的将这部由中日两国共同创作编排的音乐舞剧《木兰》作为建交40周年纪念演出参演剧目的提案,获得政府部门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并定于2012年4月25、2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奉献演出。
9. 股票邦讯技术最近怎么样
邦讯技术这只股票最近较强势,昨日23号有较小下跌,但还未跌破趋势线,是一只较为强势的股票,但仍需注意风险,目前大盘还有下探低点2460的可能。祝您投资顺利!更多问题可以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