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四大红筹股是什么简介历史发展
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它实际是指最大控股权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有关部门或企业,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所发行的股份。即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
红筹股中并没有说香港四大红筹股的说法
只听说香港四大中资企业
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❷ 什么是红筹股 龙筹股
红筹股是香港股市对在港上市的内地蓝筹股的称呼
龙筹股是指在新加坡上市的内地股票
❸ 红筹股和蓝筹股有什么区别
红筹股和蓝筹股的区别:
1、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上。
2、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由于人们形容中国是红色中国,因此把中国相联系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称为红筹股。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
3、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蓝筹股是在行业内占有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丰厚的大公司股票。
(3)红筹股香港证券交易所扩展阅读
红筹股的发展
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来出现的红筹股,主要是内地一些省市将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组并在香港上市后形成由,如“上海实业”、“北京控股”等。
红筹股已经成了除B股、H股外,内地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红筹股的兴起和发展,对香港股市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从1993年至1997年6月底,红筹股公司通过首次发行及增资配股筹集的资金为115.5亿美元。1997年1至6月,香港股票市场的总筹资额约为1433亿港元,其中,红筹股占了23.8%。
蓝筹股的分类
蓝筹股有很多,可以分为:一线蓝筹股,二线蓝筹股,绩优蓝筹股,大盘蓝筹股;还有蓝筹股基金。
一线蓝筹股
一、二线,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有些人认为的一线蓝筹股,在另一些人眼中却属于二线。一般来讲,公认的一线蓝筹,是指业绩稳定,流股盘和总股本较大,也就是权重较大的个股,这类股一般来讲,价位不是太高,但群众基础好。这类股票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类个股主要有:工商银行、中国石化、贵州茅台、民生银行、万科、平安银行、五粮液、浦发银行、保利地产、山东黄金、大秦铁路等。
二线蓝筹股
A股市场中一般所说的二线蓝筹,是指在市值、行业地位上以及知名度上略逊于以上所指的一线蓝筹公司,是相对于几只一线蓝筹而言的。比如海螺水泥、烟台万华、三一重工、葛洲坝、广汇股份、中联重科、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宁电器、云南白药、张裕、中兴通讯等等,其实这些公司也是行业内部响当当的龙头企业(如果单从行业内部来看,它们又是各自行业的一线蓝筹)。
❹ H股和红筹股有什么不同
3.
香港的上市公司如何分类?如何分别「H股公司」、「红筹公司」及「蓝筹公司」?
上市公司的分类视乎分类的目的。对香港交易所而言,旗下的证券市场有主板和创业板两个交易平台。主板公司指那些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创业板公司指那些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的证券代号为一个以「8」字为首的四位数字,有别于在主板上市的证券。
对于指数编制公司及投资者而言,他们或会把公司按行业、或公司的规模(例如大型股、中型股及小型股)分类,投资者如要参考这些公司分类名单,可参考指数编制公司的成份股名单,例如恒指服务有限公司在网页公布的成份股名单http://www.hsi.com.hk/。
「H股」、「红筹股」及「蓝筹股」则属香港证券市场的常用语。
「H股公司」指那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注册成立并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批准来港上市的公司。这些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以港币或其他货币认购及买卖的中国内地企业股份称为「H股」,自从《上市规则》列载有关H股的上市规定后,「H股」一词已为市场接受并广泛使用。「H股」中的「H」字代表香港(Hong Kong)。
「红筹公司」指至少有30%股份由中国内地实体直接持有的公司;及/或该公司由中国内地实体透过其所控制并属单一最大股东的公司间接持有;又或由中国内地实体直接及/或间接持有的股份合共不足30%,但达到20%或以上,而与中国内地有联系的人士在该公司的董事会内有重大影响力的公司。中国内地实体包括国营企业及由国内的省、市机关所控制的实体。
「蓝筹公司」一般指那些经由恒指服务有限公司挑选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公司。
❺ 在中国境内注册,在香港上市。红筹股概念中的境内注册是什么意思,在香港上市是说股票在香港证券交发行么
这个是看发行主体的注册地,在境内注册的企业只要符合条件也可以在沪深交易所上市
❻ 什么是红筹股
红筹股这一概念诞生于90年代初期的香港证券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有时被称为红色中国,相应地,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本世纪以来在美国、新加坡以红筹模式上市的公司也越来越多,红筹股的概念便延伸为在海外注册、在海外上市,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
具体如何定义红筹股,尚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应该按照业务范围来区分。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国际信息公司彭博资讯所编的红筹股指数就是按照这一标准来遴选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权益多寡来划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大部分直接来自中国大陆,或具有大陆背景,也就是为中资所控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属于红筹股之列。1997年4月,恒生指数服务公司着手编制恒生红筹股指数时,就是按这一标准来划定红筹股的。由于恒生的实用性,后一种划分方法被更广泛的使用。
香港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香港资本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英资和华资公司的划分。后随着香港的回归前后与大陆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大陆资金逐步进入香港,形成第三类机构——中资企业。
80年代末,越秀集团、粤海集团分别间接或直接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取得了上市的地位。90年代初,中信收购泰富及其后的一系列成功运作掀起中资企业在港收购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92年7月至1993年底的一年半时间,被中资收购或参股成为主要股东 持股10%以上 的香港上市公司有28家,占1993年底香港全部上市公司477家的5.9%。红筹股概念初步形成。
1996—1997年,深业控股、越秀交通、中国电信陆续上市,红筹股开始被市场热炒注资重组概念,红筹股板块正式确立。
2000年后,红筹股再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年红筹上市12家,筹资3539亿港元,占当年香港主板和创业板筹资总额的77%。到2004年,香港红筹企业总数达84家(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所)。
新加坡
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始于1993年的中远投资。在2002年前,在新加坡上市以国有企业居多,有一些直接上市的通道,比如中新药业。但也有一些用的是红筹模式,比如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中远投资,也是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市值最大的中资公司,就是买壳上市。其后的联合食品、大众食品也都采用红筹模式上市。这一阶段在新上市的中国企业有16家。
2003年以后,中国企业赴新上市形成了热潮,上市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红筹模式被广泛运用。2003、2004两年每年都有12家中国企业在新上市。加上7家中国大陆相关公司,形成47家中国概念板快,被称为“龙筹股”。
美国
从1992年起,中国公司开始在美国上市。这一阶段包含了两类企业,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并存:一类是在香港上市的国企H股以美国存托凭证方式(ADR)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如青岛啤酒、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等8家公司,另一类为外资或中资的公司以红筹方式上市,如华晨金杯汽车、中国中策轮胎和正大易初摩托。
当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以制造业为主,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强劲吸引了国际投资者,华晨金杯汽车在上市后的一个多月内,股价从发行价的16美元上涨至33美元。这是第一波中国热。
这股热潮到1994年开始消退,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引发的新兴市场信心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上市公司本身的原因,公司在上市后公布的中报和年报业绩与公司管理层在上市推荐时所做的预测有很大出入。
1997年上半年,中资股迎来第二次上市高潮。主要是一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同时,在美国以ADR方式上市或在OTC市场挂牌交易,包括华能电力国际、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大唐发电等H股,也包括北京控股、上海实业等红筹股。
1999年和2004年,又掀起连续两波在美上市的高潮,主力都是网络股。前一波的代表是中华网和三大门户网站;后一波的代表是Tom 在线、掌上灵通、盛大娱乐等。而这两次高潮的主力都是红筹股。
除此之外,在伦敦、多伦多、东京都有少量红筹股存在。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海外市场除香港外,并不特别强调红筹的概念,而是统一定义为“中国概念”。无论H股、S股、买壳、造壳,不管来源如何,只要满足各交易所上市标准,就可以上市。红筹股与非红筹股间的界限一直比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