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券交易 > 取消保险资金股票限制

取消保险资金股票限制

发布时间:2021-09-07 07:23:13

Ⅰ 怎样看待保险资金来源的不同对保险投资的限制

保险资金来源的不同对保险投资的限制,可以从以下角度看待:
(1)资本金。资本金是保险公司在开业时必须具备的注册资本。各类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由管理机构根据本国经济情况和保险业务情况的需要进行制定和调整。
(2)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按法律规定为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履行经济赔偿或保险金给付义务而将保险费予以提存的各种金额。准备金一般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总准备金。在我国则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和保险保障基金。
(3)其他投资资金。在保险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结算中形成的短期负债、未分配利润、公益金、企业债券等。这些资金可根据其期限的不同作相应的投资。
(4)完善投资工具。由于保险投资涉及不动产投资及金融市场的投资,因而投资工具包括不动产投资和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其中,金融市场的投资是保险投资的主体,因而金融工具的完善至关重要。其投资工具包括:债券、股票、票据、贷款、存款、外汇。其中;票据属于短期金融工具,分为汇票、支票和本票;债券和股票属于中长期金融工具,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分为公债券、国库券和地方政府债券;股票,含普通股和优先股。
不同资金的风险不用,对投资自然有限制。

Ⅱ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要进行差别监管吗

2018年保监会(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发布的一号文件——《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次将2017年的《通知》上升到部门规章,明确地纳入了新规的监管框架中。

办法还首次提出了“新三板”的股票投资——需要保监会另行规定。“保险资金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股票,以及以外币认购及交易的股票,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Ⅲ 银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非上市企业 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

11月13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一方面,银保监会放开了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另一方面,也列出负面清单,为投资标的划出红线。
其中明确,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所投资的标的企业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
具体来看,此次《通知》的核心内容在于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可以任意选择投资标的,负面清单设置了10项情形给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明确划出红线。
此次《通知》所指的财务性股权投资,是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统称保险机构)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未上市企业股权,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保险机构及其关联方对该企业不构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直接股权投资行为。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通知》中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规定,符合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监管的总体监管目标,保险资金采取“明股实债”方式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现象并不鲜现,由此产生的隐形风险不容忽视,因此这一政策无疑强化了资金监管的渗透性。
“一方面,当前房地产行业中TOP50房企中未上市的企业已经不多,未上市企业相对而言风险本身比较大;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保险资金投资一些高风险性资产,特别是房地产业作出明确限制性要求,也代表了保险资本对于房地产投资的进一步从严。”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提到。
张波认为,在“三道红线”等高压下,“债转股”融资需求增加。目前监管层做出上述禁止性规定,主要是源于整体控制房企的债券融资,这导致房企加大股权类融资,而股权类融资也存在一定风险,保险资金对于风险管控要求高,如果大量进入到房地产直接开发领域,并不利于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保险资金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老百姓交的保费,其带有公共属性,同时其资金成本也非常低,为了防止出现系统性的风险导致保费受损,因此保险资金财务投资此前多集中于养老金、债权性质的债券,给保险资金保值增值。此次,划定负面清单后,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扩大,可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业由于低估值高收益等特点一直受到险资青睐。据克而瑞地产研究公布的报告,2020年上半年排名TOP50的房企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房企的前十大股东中有险资的身影。其中,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投资TOP50强房企数量相对较多,特别是中国平安,目前均位列碧桂园、旭辉控股、中国金茂、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
报告显示,国家“房住不炒”的调控理念不改,险资进入房地产行业,主要集中在股权、债权类投资,资金不会直接流向房市。在险资权益性资产入房方面,一方面随着保费的近几年爆发式增长,险资需要寻找给其带来稳定收益的投资渠道,预期收益率高,风险相对较小,成长性强的产业则会得到青睐,同时险资青睐业绩稳健的价值型上市公司以获取长期分红和股价成长。
张波指出,此次《通知》未对投资房企上市公司提出相应要求,规定目前是禁止投资未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或会加剧险资向上市房企靠拢。但值得关注的是,已上市房企并不代表着自身当下的财务风险水平就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不排除对上市房企的资金监管,可能会通过证监会等部门进一步规范和升级。

Ⅳ 银保监会: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企业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

(记者 计思敏 胡志挺)11月13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一方面,银保监会放开了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另一方面,也列出负面清单,为投资标的划出红线。
其中明确,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所投资的标的企业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
具体来看,此次《通知》的核心内容在于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可以任意选择投资标的,负面清单设置了10项情形给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明确划出红线。
此次《通知》所指的财务性股权投资,是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统称保险机构)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未上市企业股权,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保险机构及其关联方对该企业不构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直接股权投资行为。
某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通知》中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规定,符合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监管的总体监管目标,保险资金采取“明股实债”方式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现象并不鲜现,由此产生的隐形风险不容忽视,因此这一政策无疑强化了资金监管的渗透性。
“一方面,当前房地产行业中TOP50房企中未上市的企业已经不多,未上市企业相对而言风险本身比较大;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保险资金投资一些高风险性资产,特别是房地产业作出明确限制性要求,也代表了保险资本对于房地产投资的进一步从严。”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提到。
张波认为,在“三道红线”等高压下,“债转股”融资需求增加。目前监管层做出上述禁止性规定,主要是源于整体控制房企的债券融资,这导致房企加大股权类融资,而股权类融资也存在一定风险,保险资金对于风险管控要求高,如果大量进入到房地产直接开发领域,并不利于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保险资金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老百姓交的保费,其带有公共属性,同时其资金成本也非常低,为了防止出现系统性的风险导致保费受损,因此保险资金财务投资此前多集中于养老金、债权性质的债券,给保险资金保值增值。此次,划定负面清单后,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扩大,可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业由于低估值高收益等特点一直受到险资青睐。据克而瑞地产研究公布的报告,2020年上半年排名TOP50的房企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房企的前十大股东中有险资的身影。其中,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投资TOP50强房企数量相对较多,特别是中国平安,目前均位列碧桂园、旭辉控股、中国金茂、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
报告显示,国家“房住不炒”的调控理念不改,险资进入房地产行业,主要集中在股权、债权类投资,资金不会直接流向房市。在险资权益性资产入房方面,一方面随着保费的近几年爆发式增长,险资需要寻找给其带来稳定收益的投资渠道,预期收益率高,风险相对较小,成长性强的产业则会得到青睐,同时险资青睐业绩稳健的价值型上市公司以获取长期分红和股价成长。
张波指出,此次《通知》未对投资房企上市公司提出相应要求,规定目前是禁止投资未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或会加剧险资向上市房企靠拢。但值得关注的是,已上市房企并不代表着自身当下的财务风险水平就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不排除对上市房企的资金监管,可能会通过证监会等部门进一步规范和升级。

Ⅳ 如何看待监管层表示鼓励保险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呢

保险资金要是真的能够进入市场购买优质股票,那确实能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市场行情的“维稳”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鼓励、呼吁乃至于号召,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就是未知数了,毕竟保险公司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们也需要防范风险、保证投资的收益。


期望中的“赚钱效应”是有出现过,但是往往时间短暂,还没来得及获利出局,随之而来的下挫行情就已经吞噬了他们的收益。甚至不少投资者开始后悔:要是当初放弃炒股,听家人的建议买一套房子就好了。

投资者信心的严重受挫已经不是几个“利好消息”就能改善的了,即便是保险资金真的大幅度建仓进入股市,在大股东减持、股权质押、业绩爆雷等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的现状下,市场糟糕的态势仍旧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Ⅵ 因为某些原因,如果法院要求冻结我们的帐户,除了资金、股票帐户等会被冻结,那么保险会不会被冻结

保险资产不会被冻结,也不会被用来抵债

Ⅶ 险资投资股票新政出炉 对中国股市有什么影响

从整个保险资管行业看,权益类的投资比例一直在20%左右。2016年11月保监会数据显示,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3.1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8万亿元,占比14.37%。从数据看,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比例仍有上升空间。该负责人表示,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将会保持快速增长,即使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例可能会下降,但投资的绝对金额不会下降反倒会增加。“比例是相对的,规模是绝对的。”
数据显示,目前超出30%投资比例的保险机构有6家,超出比例的涉及资金仅占整个行业的1%。这也意味着,将有6家保险机构需要在2年内卖出一定金额的股票。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大型的保险机构月度规模增长带来的投资股票额度就可能可以覆盖这一影响。这个宽限期的设置将大幅降低对资本市场的扰动,甚至是实现“零影响”。

Ⅷ 保监会将降低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怎么看待险资入市(一)
监管言论持续发酵,昨日晚间,消息传出,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一时间,市场谈“险”变色,处于“黄金发展期”的保险业被“标签化”。
市场哗然,保险业内却格外冷静。“理性看待保险资金,切忌一棒子打死”,业内普遍认为,险资之所以被推向风口浪尖,仅因个别激进险企,“总体来看,保险资金运用仍以‘长线’‘稳健’的价值投资为主”,险资举牌无可厚非。而如何走出谈“险”变色困局,业内支招,“险资要做价值投资者”。
险资入市双面看:直击“散户市”痛点
先从国内的融资环境来看,一直以来,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直接融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社会融资总量中,直接融资所占比重由2006年末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3左右,其中股票市场融资由06年末约3.6%上升到目前约7.5%的水平,直接融资比重大幅提升。
尽管股票市场融资在社会融资中所占的比重大幅提升,但结构上仍然是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据统计,截至2016年2月份,我国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账户数量占比99.71%,机构投资者账户占比仅为0.29%。
近年,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保险产品作为居民风险管理和投资理财的载体越发重要,保险资金规模的扩大以及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放宽,使得保险资金作为股票市场上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重要性不断增强。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最新保险业经营数据,截止2016年10月末,保险资金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资产规模达到1.86万亿元,占同期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达到5%左右。
“其实,保险资金对于‘散户市’向机构主导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当对蓝鲸保险表示,在其看来,散户主导的股票市场相对情绪化,易导致对公司基本面的判断不够准确,这不仅加大了市场波动,也使上市公司的股价与业绩基本面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这对投资者保护和股市资源配置作用的发挥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丁当表示,由于传统寿险资金久期长,对资产安全性要求高,往往坚持价值指引下的逆周期投资,是股票市场波动的平滑者和公司价值的发现者。未来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将对“散户市”向机构主导的转变发挥更大的作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阅读全文

与取消保险资金股票限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腾讯通理财基金取出净值如何算 浏览:95
淘宝客以什么方式获取佣金 浏览:624
薛瑞锋兴业信托 浏览:432
5倍股票杠杆利率 浏览:646
股票补一档 浏览:264
保险公司理财可靠吗 浏览:552
文化企业融资租赁案例 浏览:769
北京长峰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605
中国财富传媒集团面试 浏览:571
公司金融te 浏览:500
单位开设外汇账号百科 浏览:866
印度尼西亚外汇清算所是 浏览:103
潞安集团暖气 浏览:968
雄安融资爆仓 浏览:339
证券交易通常都必须 浏览:611
金融招聘公司 浏览:62
钒产品价格 浏览:675
人民币况美金汇率 浏览:946
上海国际金融人才服务中心在哪里 浏览:777
招商证券账户忘记了 浏览: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