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后 发起机构还拥有不良资产所有权吗
在涅槃网上有关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详细分析,第一步是要在尽职调查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入池资产。不良资产由于其特殊性,部分财产可能涉及诉讼及执行程序,因此在尽职调查过程中除了对主债务人、担保人的法律存续状态和重大财产情况进行调查外,还需要对涉及的诉讼及执行程序保持关注,判断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债权实现的可能性,为资产评估机构、受托机构等中介机构进行不良资产现金流分析与回收价值评估提供法律支持及意见。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诸如现金流预测、资产评估等都建立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之上,不同类型不良资产法律尽职调查的方法及注意要点不尽相同,需要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研究。
❷ 如何评价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的一大创新。因为它能够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资产负债表上的信贷资产表外化,也就是说将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转化为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债券,以达到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的。然而,商业银行由于体制等影响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不仅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容易导致巨大的金融风险。鉴于此,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开始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来解决其银行体系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问题,之后欧洲各国、日本等也都有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大量的成功国际实践经验证明不良资产证券化手段确实能有效解决商业银行的严重不良资产问题。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资产证券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尤其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亚洲次贷危机的相继爆发,更是给我国刚刚起步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敲响了警钟。因此,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易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有效管理是关键。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评价,并将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与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具体的案例分析来阐明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过程,以及运作的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风险,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相比较以汲取借鉴经验,并运用了案例分析法,结合某一商业银行的具体案例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步骤、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点进行总结与分析,最后给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与建议。总的来说,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不良资产以及证券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本文的研究难点体现在专门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特别是涉及到的风险控制方面的资料难以获取,并且缺乏对风险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
❸ 我国商业银行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几档
近年来,中国经济“三期叠加”,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不断累积。截止至2016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3,921亿元,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至1.75%,商业银行经营持续承压,对不良资产的处理需求极为迫切。在市场环境逐渐成熟的背景下,适时引入不良资产证券化,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和分散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保持我国银行业市场的稳定运行。
❹ 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关书籍材料
书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研究
武魏巍 著
ISBN:9787312011559
出版时间:2008-8-1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❺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什么意思
简单的理解 就是把商业银行的烂账,死帐包装一下上市间接买给股票投资人,
让这些烂账有投资人买单。
❻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是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来讲,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相对较差的、但具有潜在现金流的金融资产(如住房抵押、应收账款等)汇集起来,分类整理为各种资产组合,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债务证券的融资过程。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方面,是商业银行将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不良贷款、应收账款等不良资产集中起来(主要是不良贷款),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安排,对资产池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割和重组,将其转变为符合投资要求的可销售证券,以此加速回收资金的过程。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正面效益(1)资产证券化过程引入市场竞争和市场定价机制,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2)增加资产流动性,有效降低风险。(3)有利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4)资产证券化能减少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5)有利于形成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❼ 资产证券化在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的作用
其一,转移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其他风险。商业银行
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将不良债权直接转化为可流通的有价证券,变间接融
资为直接融资,使银行的信用风险得以转移。同时,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
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加快银行资产的周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使得流动性风险
得以控制。
其二,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更新资产结构。资产证券化可以将
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信贷资产从表内移至表外,减少风险资产额,从而提高
资本充足率。
其三,避免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再生。在证券化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作为
特设机构,可参股或控股企业,依靠自身管理能力、信息资源和资本市场操作技
术的优势,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扼制不良资产的再生。同时,资产管理公司从商业银行收
购不良资产以后,可将银行的正常资产与不良资产隔离,避免不良资产的恶性循
环。而银行则能依托资产证券化,有效地进行分散化的资产组合安排,降低贷款
的非系统性风险。
❽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1)资产证券化对于一国的法律、会计、税收制度有特殊要求,在经历了金融或银行业危机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不良资产处置的需要成为推动当地资产证券化市场及其制度建设的主要动力。NPAS的发展取决于各国对解决银行系统风险的迫切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
(2)NPAS具有阶段性的发起主体。初期以政府支持的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发起为主,如美国的RTC,韩国的KAMCO,日本的RCCJ,泰国的FSRA,但这类机构具有阶段性。随着各国证券化立法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商业性NPAS成为市场主体。其中商业银行对自有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称为直接不良资产证券化(direct NPA securitization),专业投资银行同时收购多家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称为委托证券化(principalled NPA securitization)。
(3)受发起主体演变影响,NPAS从融资证券化向表外证券化形式转变。政府支持机构自身并没有满足资本充足率指标等方面的压力,只需尽快回收资金,达到融资目的。如KAMCO的大部分NPAS中,最终风险仍由银行保留。商业性NPAS对不良资产剥离的要求更为迫切。事实上如果只需融资,银行不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对正常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所需的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更低。
(4)NPAS交易结构不断完善,能更有效地解决证券现金流和不良资产现金流之间的不对称性,适应处置手段的多样性,从而使可证券化的不良资产类型扩大。
(5)逐渐培育、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不良资产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欧美机构投资者成为亚洲不良资产及其支持证券的主要购买力和推动力,促进了国内投资者的培育和当地信用环境的改善,也促使不良资产的风险溢价逐渐降低。
(6)形成了专门针对NPAS的价值评估、证券评级、资产管理人评级标准。外资机构凭借着专有技术以各种中介机构的身份几乎垄断性地介入到证券化过程。
❾ 不良资产证券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怎么那么赚钱
不良资产证券化(NPAS)包括不良贷款(NPL)、准履约贷款(SPL)、重组贷款、不良债券和抵债资产的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通过证券化,可以将流动性较差的不良资产转化为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一块资金来源。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加快银行资产的周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将高风险权重的不良资产,变为风险权重相对较低的证券,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风险资产的比例。
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规避风险,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释放资本,以从事具有更高边际收益的项目。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来筹集信贷资金的成本,要低于通过证券化筹资的成本(由于资产支持证券风险要高于国债及银行存款,根据一般定价原则,其利率必然要高于国债及银行存款),因此,商业银行在资金充裕又无合适贷款项目的情况下,对优良资产证券化缺乏经济效益。
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加快批量处置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与效益,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则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