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平安万能险如何计算
你选择的是期交方式。比如你今年是2月1日缴了第一笔保费,明年2月1日之前你应该把等额的保费打到账户上,保险公司会自动扣除。另外根据《保险法》,2月1日之后的60个自然日属于“宽限期”,你在这个期限内把钱打到银行账户都有效。如果超过这60日,你就要连本带息缴保费了,不合算的。
至于说利率是多少,这个没人能告诉你。保险的收益主要来自于红利,而根据《保险法》,红利本身是不确定的,业务员关于红利所作的一切介绍均属演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具体分红多少,由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状况确定。保险公司每年应将不少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用于红利分配,但若经营不善,完全可能出现可分配盈余为0的状况,也就没有分红。
换言之,业务员可以跟你说到天花乱坠,5年翻一番(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业务员),5年后你拿不到这么多,合同上写了,红利是不确定的;或者你看中一个公司,前面几年的分红挺丰厚的,等你买进去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情,你也不能指责保险公司骗你,因为以前的分红状况也只是参考,你进来以后公司经营不如以前了,你咋办呢?
保险的收益水平一般来说只能和中短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比比,和5年期存款比谁高都不好说。因为保险的本质功能是保障,投资理财只是附带功能而已。如果你是想有高收益,那不要买保险,买股票做期货,收益都比保险高很多。
有啥问题可以联系,我做过保险。
『贰』 万能险收益是怎么计算的
大家买理财产品,都希望收益越高越好,买保险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件事,看看万能险收益为什么降低?我们又该怎么办?
主要内容如下:
万能险有什么优点,竟如此受欢迎?
收益全面降低,万能险还值得买吗?
就像主播带货一样,产品人气有多旺,看销售收入就好了。
我们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整理了过去 5 年万能险的保费收入情况。同时为方便理解,也加入健康险的保费作为对比。
具体如下:

总结下来就是:收益越高越好,手续费越低越好,限制条件越少越好。
更多保险产品测评和科普,欢迎到深蓝保官网查看。
『叁』 万能险的保障成本怎么算
保哥说保险,专注保险测评!新鲜出炉,想要了解36款万能险和其他热门的100款保险产品的可以先收藏。
万能险的保障成本是保险公司精算师计算的,这个算法我们消费者不用过于纠结,对于想买万能险的朋友来讲,怎么看懂合同,买到一款好的万能险才是最重要的,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讲讲万能险。
万能险,是一种集投资收益、身故保障、重大疾病保障于一身,一张保单多重保障的保险险种。万能险一能买到保障二能理财,于是就被很多人喜欢,但是万能险,真的能有万能的保障吗?也许并非如此,万能险只是看起来各方面都顾及到,一般都会有以下几种问题:
例如保费不低,性价比低,有可能在万能险中的保险产品会比单独购买的贵几倍之多;还有在保障方面看起来齐全,但是其实保障的额度都不高,买保险要买保额高的才有意义,过低的保额是没有什么用的;这只是其中两点,还有这几点也不得不知道,由于篇幅太长就不在这里一一列出了,好学的朋友直接看这篇吧
接下来再看看万能险的收益情况,就最近的情况来看,这类产品的保底利率不会高于3%,甚至会低至1.75%,除了固定的保底利率以外,也会有一部分根据保险公司经营情况而决定的收益,但这部分收益是不确定的。综合这些条件来看,万能险这类产品的收益不太让人看好,远远比不上在理财方面出色的年金险。对年金险感兴趣的朋友,建议收藏这一篇最新榜单!全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结合上述内容来看,万能险的万能在于可以同时兼备保障和理财等多种功能,一般来说,看起来功能越多的保险产品,能给到我们的保障就越不专业。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买保险:首先购买保障类的保险产品,有多余的预算再去购买理财产品。
『肆』 万能险的保障成本怎么计算
你说的仅仅是初始费用,另外还要扣除基本保障成本和重疾保障成本,会随年龄不断增长,60岁以后飞涨;你只要长寿,2万多元钱不够,还会再交6000元,再扣光,再交6000元。
你59岁玩万能险有点冒险。
『伍』 我买了个理财产品 怎么计算得到的收益
你只需要看你保单的第一页,你究竟有多少份投资单位,再看当前的单位价格。
然后乘法,算吧,得出的是当前市值,也就是你能拿回来的钱。
11年九月买的,那么到了14年九月之后再卖掉的话,就不会有退保费的产生。如果没到那个时间就想卖,就按第一年1.5% 第二年1% 第三年0.5%这个比例从当前市值里面扣除。这个比例不是扣3次啊,是如果没满一年,按1.5扣,满一年没满2年,按1扣,满两年,没满3年,按0.5扣。
『陆』 平安智赢人生万能险的投资收益如何计算
扣完初始费用后,
再扣取相应的保障成本费用,
剩余账户部分才是要计息的。
此类险种做保障较宜,
不宜做储蓄用。
『柒』 10万本金,买万能险,如果保证年化收益5.2%,3年后,可以拿到多少,计算公式怎么算的
这是一款银保产品吧,不是个险吧?
你需要知道的几个关键问题是:
初始费用问题;
保障成本问题;
还有就是,现实中,不存在固定什么5.2%的情况,所以这种假设讨论,无意义。
如果你想获得保障,就找代理人投保个险产品。
如果想要获得短期收益或者其他理财目的,请关注其他形式,尽可能的选择更适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