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攻略 > 公司收购IBM公司理财题目

公司收购IBM公司理财题目

发布时间:2021-04-25 12:09:31

㈠ IBM的测试题目

先将乒乓球分三组,每组四个,记为A,B,C。

将A,B放在天平两端(第一次)。有两种结果:

一、结果一,平衡,那异常的在C组。

1、取A组的三个放在一端,C组的三个C1C2C3放在一端(第二次)。

2、平衡:C4异常,把C4和A组的一个称一次就知道C4是轻还是重了。

3、不平衡:已经确定C1C2C3中的一个是异常的,而且也知道是轻还是重了,假设是重异常。

4、取C1和C2进行称重,哪个重就是哪个异常,如果平衡就是C3重异常。

二、结果二,不平衡,那异常的在A,B组里。现将重的四个记为A组,这样A组里的四个编号为A1,A2,A3,A4。B组里的四个为B1,B2,B3,B4,从C组里取一个记为C,重新编组:第1组为A1A2C,第2组A3A4B1,第3组B2B3B4。将第1组、第2组放在天平两端(第二次):

1、如果平衡,那异常在第3组B2B3B4里,而且是比正常的轻。只要一次就可以了,任取两个一称(第三次),就知道了。

2、如果第1组重,那就是A1A2B1三个有一个异常,将A1A2分开放在天平两端,哪个重,就是哪个异常(重);平衡,就是B1异常(轻)。

3、如果第2组重,那就是A3A4两个有一个异常,而且是比正常的重,将两个放在天平上一称就可以了(第三次)。

这样三次就能称出来了,而且还能知道异常的是轻重。

㈡ 管理学作业:《联想收购IBM的利弊分析》(在线等)

2004年12月7-8日,中国和亚洲领先的个人计算机厂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SEHK:992;ADR:LNVGY),和IBM (NYSE: IBM)宣布了一项重大协议:联想将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交易额包括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交易总额约17.5亿美元,IBM将占有联想18.9%的股份,预计在2005年第二季度底之前完成交易。组建世界第三大PC领导厂, 全球总部设立在纽约,主要运营中心设在北京、罗利(Raleigh, 位于美国北卡州)。 现任IBM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部总经理Stephen M. Ward, Jr.先生将担任收购完后的联想CEO。而现任联想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兼CEO杨元庆先生将担任收购完后的联想董事局主席。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好是坏呢?
有利之处:1、强强联合,打造全球PC领导企业。联想收购IBM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 与IBM组成战略联盟从而将IBM的企业级PC技术带给消费市场和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同时赋予联想在中国和亚洲之外、全球市场范围的覆盖能力。 2、 以双方2003年的销售业绩合并计算,此次并购意味着联想的PC年出货量将达到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到120亿美元,从而使得联想在目前PC业务规模的基础上增长4倍。 按照2003年同比计算,将产生收入约120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3、 收购完后的联想将把IBM举世闻名的“Think”品牌笔记本业务、联想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品牌知名度、对消费和商用客户的高品质服务和支持、在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IT市场上的强大实力和领导地位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遍及全球160国家的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和广泛的全球认知度。收购完成后,联想将拥有领先的商用笔记本产品、领先的研发和产品差异化能力、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新公司将具备全球市场覆盖、强大的品牌、多样化的产品和领先的研发能力。 4、使联想和IBM 双方在PC销售、服务和融资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联想和IBM将结成长期战略联盟,届时,IBM将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 联想将成为IBM的首选PC供应商,这样IBM就可以为其大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各种个人电脑解决方案。 5、总体上是肯定的。这对中国企业走上世界冲刺世界500强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联想现任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指出:“作为公司的创办人,我非常兴奋地看到,联想将迈上国际化发展的突破性的一步。在过去二十年中联想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乃至亚洲第一的PC企业,我们始终不移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从2003年联想更换标识,2004年签约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到今天与IBM形成战略联盟,我高兴的看到了联想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顶级企业的行列。” 6、能否是双赢局面呢?对IBM:甩掉了包袱,是股市利好消息。 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IBM希望在交易完成之后获得收益。 IBM董事长兼CEO Samuel J. Palmisano说,“在过去的多年中,我们主动地将IBM重新定位为:全世界领先的‘随需应变’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为各种规模、各种行业的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这要求我们专注于企业级客户,对研发持续大量投资以积累智力资本。同时,这一产业中的PC业务越来越需要巨大的规模经济,以专注于满足个人用户和个人购买者需求。今天的宣布进一步强化了IBM对企业级市场的专注,另一方面又打造了一个更好地定位于抓住PC产业发展机遇的全新的全球业务。” “联想是我们在中国和亚洲消费和台式机市场上具有强大实力的合作伙伴。我们积极与联想合作,力求提供形成这一强大、成功、长久的全球联盟所需要的所有因素。“IBM将持续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IBM、和Think品牌的PC。我们将通过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开发更先进的微处理器和开放式的软件技术,参与到家用和消费市场中,而这一机遇也将凸显IBM独特的创新能力。” 对联想: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IT业三巨头之一带有极大风险的一次冲刺。 联想集团现任总裁兼CEO杨元庆先生说:“互联网的发展为PC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只有具备世界级规模、领先技术、高效运作的企业,才能够决胜未来。通过收购IBM全球PC业务及与IBM形成战略联盟,联想将能够整合双方优势,迅速获得全球品牌认知、全球客户及庞大的分销网络,获得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更高效益的运作及领先的科技。” 同时对联想可以拥有一个五年期的对全球知名的IBM商标的许可使用协议,并且拥有了享誉全球的“Think”家族商标,从而使得联想可以利用IBM强大的全球性品牌,帮助自身建立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
不利或风险:
1、股市反映是对IBM是利好消息,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是甩掉包袱。对联想持谨慎态度,因为到目前为止,所有企业间此类收购整合都不成功 2、对于联想,是背水一战。整合成功则成为世界第三大PC厂商,整合不好,将使联想因消化不良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3、 交易完成时,联想将拥有大约19,000名员工。其中大约10000名员工来自IBM(他们中间有接近40%的人现在已经在中国工作,少于25%的员工在美国工作),大约10000名员工来自联想。联想管理和驾驭全球市场的能力将经受严峻的考验,同时可以预见,管理成本和费用将不可小视。
4、能否 使两家公司在持续创新、客户导向、创造股东价值方面拥有共同的文化理念,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㈢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启示与分析

摘 要
我国 IT 行业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规模与影响力,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庞大的产业规模与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带动我国经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联想集团是我国目前该领域的领军企业。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联想集团正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科学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无时无刻不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之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战略管理会计是服务于战略比较、选择和战略决策的一种新型会计,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它能够运用专门的方法为企业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场以及竞争者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有效的手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它使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要想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十分必要。
联想于2005年成功并购IBM的PC业务部,迈出了联想国际化坚实的一步。本文以战略绩效管理思想和并购理论为基础,对联想并购IBM的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分析其并购思路并为未来IT企业在企业发展方面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关键词】 战略成本 联想 IBM 并购理论

Abstract
China's IT instry has experienced nearly thi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initially have scale and influence, initially formed a complete instrial chain, the sheer scale of the instry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 to drive the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economy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lenovo group is a leader in this field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s the world economy integration, lenovo group is facing the competitive challenge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wo markets, especially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and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the behavior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always involves strategic issues, strategic management as a new type of management style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to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in the service of comparison, selection and strategic decision of a new type of accounting, it is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the extension and penetration in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t can use a special method for the enterprise itself and the external market and competitor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help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order to ob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the enterprise makes the strategy decisi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competition, i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odern cost management system, it makes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f you want to make the enterprise virtuous cycl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necessary.
Lenovo's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IBM's PC division in 2005, lenovo internationalization solid step.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trateg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m&a theory, analyze the lenovo acquisition of IBM's case, aims to analyze its m&a and thought for the future IT companies provide instructive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key words Strategic cost lenovo, IBM acquisition theory

目 录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1
(一)战略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2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3
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况分析 4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3
(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现状 3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分析 4
(一)案例背景 4
(二)并购过程与动机 5
(三)联想并购IBM的战略成本分析 6
四、联想并购IBM案例的启示 7
(一)合理选择目标企业 7
(二)并购双方优势互补 8
(三)严谨的并购计划 8
参考文献 9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战略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1.战略
企业战略的概念出现于 20 世纪中后期,伴随着产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发展起来,是企业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目标所必须拥有的条件,能够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基本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作用。经济学中的战略管理就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能力,综合考评外界环境后制定的企业长期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以全局性、系统性经营模式为主导,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最终管理目的,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而进行管理活动,并不是“虚空的东西”,而是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性决策,对企业保持长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两层关键内容:其一,必须从成本角度出发,分析与选择最适合企业本身的战略,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其二,根据前面形成的企业战略对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办法、措施等进行部署,以提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实际利润。
3. 战略成本管理的途径
在现代企业中,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职能战略、竞争战略和总体战略。职能战略是指企业各个部门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各个部门为了实现更高级别战略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竞争战略则是指公司具体的经营战略,是企业总体目标的具体化表现,包括企业目标、总体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最终企业的发展方向等。总体战略主要就是指企业的最高层次战略,是根据企业竞争战略而制定的整体发展方案。
通常情况下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是先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计划,然后将整体战略计划分解到具体的环节中,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确定适于企业发展的定位,建立有利的、长久的竞争优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策略,最终将这些实施措施划分到具体的部门中,要求各个部门根据措施制定出自己的职能战略,以推动企业总体战略的实施与完善。随着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开始寻找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战略成本管理办法不断地调整与优化。目前较常见的竞争实施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1.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就是运用多种方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与自身特点为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最大的优势。从现实情况来讲,战略定位是企业保持长久战斗力的基础,正确的战略定位更是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但是错误、不恰当的战略定位则可能对企业造成致命的威胁,使其逐渐走向失败。因此,怎样利用战略定位分析法选择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是目前我国企业制订战略成本管理方案时必须要做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 价值链分析
内部价值链主要由作业构成,因此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也需要从作业入手,统一地将企业内部价值链划分为各项作业,然后根据之前确定的战略目标,将各项作业按照重要度进行排序,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重要性较高的作业中;同时,对那些不增值的作业进行剔除,最大化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以小米公司为例,新产品研发、产业链拓展、新媒体模式影响等作业都是增值作业,返工、退货、维修等作业都属于不增值作业,要适当地进行缩减,优化价值链的必要方法就是学会消除不增值作业。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所在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主要是对企业外部纵向价值链的分析,在这条价值链中企业是单独的一个整体,原材料供应商是上游企业,消费者是下游企业,以此为例将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加入到这个链条中,企业则根据自身在这条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探索与不同的上下游企业应当采用哪些战略,以增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实现双赢局面的最终目的。比如,与供应商则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了解供应商的成本需求,结合自身产品,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往来关系;与消费者则增加交流频率和深度,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生产或销售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只有按照类似这样的思路,从上下游企业的角度出发,制定恰当的价值链关系,才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3. 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指产生成本的根本原因,企业要想控制产品或作业的成本,就必须要找到成本动因,从根部调整及控制企业的成本。一般情况下,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对这两个层次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全面掌握成本的动态变化情况,有效地管理与控制成本支出费用。结构性成本动因主要是指那些影响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变化并决定成本动态变化趋势的成本动因,其形成过程比执行性成本动因要长,但一旦形成确定后很难再发生变化。同时,这些成本动因通常是在企业开展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前就已经产生并给予确定的,比如涉及产品订单数、原材料采购数量等方面的成本动因。行性成本动因主要指与企业作业执行过程相关的各种成本因素。通常产生于结构性成本动因之后,因企业的不同而对成本的影响有所不同。现代企业的战略性成本管理通常是在确定基础性经济结构后,通过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来了解不同作业环节的成本动因,然后将所有执行性成本动因进行优化重组,促使企业的各层次价值链达到最佳成本效果。一般情况下,现代企业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包括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以及价值作业间的联系。
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况分析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1.确定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战略成本管理的最基本原理就是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对企业经营项目及范围的分析,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寻找企业最佳的竞争优势,引导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以取得长期利益、保持长期竞争力为最终目标。以联想集团为例,企业分析法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尤其是要根据现在市场的发展情况,权衡当前成本存在的风险,基于实现较高收益的目的确定战略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米公司在同行业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2. 建立长期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联想集团对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应用,对现有供应商进行重新梳理与挑选,建立相关的供应商评定考核标准,寻找能够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伙伴,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优化与改善,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只有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供应商参与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存在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合作。
(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现状
1.成本费用构成
目前,联想集团的成本费用主要分为四部分: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其中,销售成本包括产品进行销售的各项成本,比如销售人员薪酬、产地租赁费用、广告宣传费用等;研发成本包括样机成本、研发人员薪酬、研发费用等;生产成本则主要是指给予代加工企业的成本,生产加工一件产品的成本;其他成本则包括联想集团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人际交往费用、办公费用等。其中由于联想集团基本都是外包生产,所以其生产成本比较难核算,主要包括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其他间接成本。其一,材料成本主要是联想集团提供给代加工工厂的所有原材料,其计算方法是由实际消耗材料数量*(单个产品采购价格+单个产品加工价格)。因此,对于材料成本的管理则需要从两方面进行控制,一方面是与代加工企业协商控制加工产品时的原材料使用数量,一方面是提升采购原材料的价格。其二,加工成本主要是指企业支付给代加工工厂的人工费用,代加工工厂主要用于给负责PC电脑加工的员工支付工资和支付水电费等,其中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机器成本占份额最大。因此,对于加工成本的管理基本也就是对代加工工厂人工和机器生产效率的控制,通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PC电脑的加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三,其他间接成本则主要是指联想公司与代加工工厂以及各地区存储仓库之间沟通、往来的费用,包括仓库折旧费、差旅费、运费、固定资产的折旧等。这些间接费用基本都会在月末直接分摊到各个产品成本中。
2.成本管理制度
之前,公司采用的成本控制措施非常简单。第一步先由财务部门结合往年情况做出财政预算,并根据整体的财务预算制定出各部门的经营费用以及产品的计划任务与目标成本等;第二步,各部门根据财务部门的预算设定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案;第三步,各部门将成本管理方案提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将各个部门的成本计划方案进行核算、汇总并记录下来。年终总结时,按照计划完成成本管理任务的,公司给予部门奖励,如果没有完成的则相应地给予处罚。
但由于近几年国内PC电脑竞争越来越激烈,联想也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定了自己的成本核算和预算制度,以保障企业各项成本、资金耗用的合理有效性。同时,企业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自身成本控制对象的特点,将企业成本分为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并将生产制造涉及的各种成本进行重新划分,对不同的成本进行仔细的核算。另外,企业还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PC市场的变化,制定了成本预算制度,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实现企业经济的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为中国企业及个人带来了很多机遇。1984 年由中科院计算机所投资 20 万,11 名技术人员创办了现在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跨国企业集团——联想,英文为legend,翻译过来即传奇。联想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以个人电脑业务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先后扩展到移动业务、企业级业务及云服务业务,形成 4 个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其主导产品为台式电脑、服务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打印机、平板电脑等商品。联想集团目前是全球第四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及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及美国纽约,在全球有 27000 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产品出口欧美及亚太等地区。
2003年联想企业开始考虑国际化的可能性,而并购是成效快、风险相对较小的方式。2004 年 12 月 8 日,联想董事长柳传志郑重向外界宣布正式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这既为联想集团带来了机遇,又使其不得不面对一些挑战。此次收购 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使联想获得相应的品牌、销售渠道、人才和专利技术,在国际化的进程上实现了质的跃进,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国内同行业的发展。但是此次的收购也为联想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原有 IBM 的客户对新股东联想的不信任使得联想在并购之后丢失了一些定单,企业文化的融合及人力资源整合等问题。除此之外,并购所花的资金为联想的现金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且在随后的几年中联想的利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8-2009 财年公司亏损 2.26 亿美元,利润同比下滑了 95%,净利为-1.5%。受业绩的刺激,联想股票在 2009 年 1 月 8 日复牌后全天跌幅达到 25.969%。这使得联想不得不裁员 2500 人。为应对这场危机,联想调整了他的国际化道路,而此次调整,使得联想在以后的国际化路径上更加顺畅。2014年,联想电脑销量仍领先其他品牌,居世界第一。

㈣ 关于联想收购IBM的商务谈判

IBM属于是要出售自己的股权,当然要把自己的价值展现的越全面越值钱越有价值。
这是联想收购IBM的案例分析 是下载观看的 麻烦你给分!!

㈤ 1 如何利用领导理论来领导企业2联想收购IBM后,如何度过磨合期 3企业增长速度计算题

我不知道你这个问题用在哪里,如果是正式的场合,千万别说联想收购IBM这话,会出笑话的,就收购了IBM旗下的一个部门而已。而且至今磨合的也不尽人意,主要是thinkpad承载了太多辉煌和历史,经典的东西要超越是很难的

㈥ IBM 历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收购案例

答:IBM收购LOTUS是一次震惊全球的大型并购案,当时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并够的全过程是资本运营历史上的典型。从以下几个角度上分析,可以明确其成功要点:

第一、并购机会,国际资本运营特别是在上市公司里带来的威胁在公司的困难期,无论是财政困难还是经营困难或是品牌灾难都容易造成被并购的机会。这个时期是企业风险时期,资本投资本身就有风险性,所以在这个角度上讲资本运作本身大都属于风险投资。莲花公司被并购的机会同样不具备特殊性。

第二、并购行为的发生应该是一个长期酝酿和短期完成的行为,本案就有这个特点,对于并购本身也需要考虑到价值本身,与产品不同的是他的买卖关系是一个整体企业,所以IBM应该通过酝酿后,立刻采取行动的收购行为在并购历史上也是典型方法。一是快速达到预期,一是避免并购竞争,一是消除价值缩水的麻烦,甚至是规避其他方面形成的威胁。

第三、并购是价值交换并非资本交换,从IBM收购LOTUS案来看反映了这点,为了达到预期,价格不停的提升,最终是超高价格完成,但就收购前来说IBM已经做好了高价收购的准备,说明收购和反收购是一场战争,甚至是市场竞争。

阅读全文

与公司收购IBM公司理财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义务教育学校融资 浏览:721
ppp模式融资担保 浏览:157
沈阳有外汇业务的工商银行 浏览:269
申购理财产品的原始凭证 浏览:530
美丽华集团市值 浏览:524
贵金属公司待遇 浏览:9
国际结算在国际融资中的作用 浏览:49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不得超过 浏览:464
博信股份2019年一季度 浏览:982
华泰证券债券回购 浏览:788
上升下跌速率外汇指标 浏览:442
杠杆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吗 浏览:504
手机工行怎么换外汇 浏览:408
中原证券风险权限 浏览:719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胡继之 浏览:447
恒天财富信托延期兑付 浏览:822
人鬼交易所2云资源 浏览:903
邮储银行可以境外汇款吗 浏览:682
温岭易转金融服务包装有限公司 浏览:782
2016年日本汇率走势 浏览: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