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在汉融宝投资理财产品被骗了3万元,现在账号也不能进了,有什么办法能追回来吗
网络理财被骗了,就报警备案,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人说的能帮你追回,小心二次上当受骗。
网络理财产品从去年开始爆雷、跑路、良性清盘的很多,发现自己的账号不能登录进去,就要小心被套牢,被骗的可能,这时候要报警,积极整理线索向警方提供信息,请求警方协助处理,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人说的可以帮你追回,小心二次上当受骗。
网络理财高利息伴随着高风险,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B. 买了工行理财产品,感觉被骗了!!!!
不能听信,这二种选择时间不一样长,相差近二个月,还有二个月可以作一次选择。四个月后的机会与陆个月后的机会是不一样的。不确定性存在。
C.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理财是骗人的
别人认为理财是骗人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认为理财是骗人的是因为我被骗过。
还记得大学时期比较幼稚,经常相信别人说的话。当时我姐姐给我5万块钱让我去银行存一年定期存款,我特意去工商银行存钱。然后在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说:现在我们新出的理财产品,存三年不仅利息比定期一年的高很多,而且每年还给你很多的分红,非常的优惠。当时认为这样也很好啊,我姐也不急着用钱,所以没怎么思考就同意了。毕竟它是一个大银行,还是值得信赖的。
三年后我去银行取钱,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那不是他们的理财产品,我办理的是一个飞机出事故会赔偿的保险。然后我找到保险公司,用了两天的时间才把钱取了出来。而且五万块钱三年时间,他给我的利息是100块钱。
所以从那之后有几年的时间我都感觉理财就是骗人的。而且还告诉了家里人,之后家里人也不再相信理财这个说法。
后来我想过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理财持否定的态度呢?毕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会理财的人钱才只会越来越多。
那是因为有些工作人员他完全只为了他的业务介绍一些完全没有用处的产品,把缺点全部掩盖起来。这样当缺点暴露的时候,他们的信用就会大打折扣,人们也不会再相信他们说的话了。
有的人上过一次当了之后,会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都不要再上当,这样传下去之后人们都会有一个感觉,理财就是骗人的,我们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D. 我被网友骗了8万,说投资理财产品,哎呀,上当受骗了,我该找谁追回
网友的话最不可信,连对方是男是女都不知道,运气好还有办法拿回来,还有看具体的情况
E. 理财产品为何成诈骗工具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利用与银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进行金融凭证诈骗的案件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呈现出犯罪人员分工协助,犯罪手法智能化趋势。 纵观近来政法系统查办的有关金融凭证诈骗、票据诈骗等案件,犯罪分子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法进行诈骗。
1.通过为被害人办理开户和存款,偷开U盾及网上银行功能将钱盗划。
犯罪分子以高息为饵,诱骗被害人至银行开户并存款,然后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
在陪同被害人开户、存款之际,偷开存折对应的U盾及网上银行外转账功能,通过网上银行将钱盗划出去。
2.通过调换被害单位印鉴卡的方法将钱盗划。
如金融凭证诈骗案中,犯罪分子以高息为饵,诱骗被害单位至银行开户并存款,
然后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调换被害单位的印鉴卡,以电汇方式将钱盗划出去。
3.通过为被害人办理开户和存款的过程,偷开存折对应的借记卡将钱盗划。
犯罪分子以高息为饵,诱骗被害人至银行开户并存款,然后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
在陪同被害人开户、存款之际,偷开存折对应的借记卡,通过借记卡将盗划出去。
此类金融诈骗犯罪中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起着关键作用。
这类案件中被害人之所以上当受骗,是与犯罪分子中有银行工作人员分不开的。
正是由于犯罪分子中有银行工作人员做掩护,而犯罪的地点又是在银行这一特殊的环境,
被害人才会轻信犯罪分子所说的“理财产品”,才会失去警惕同意犯罪分子帮助其开户和存款。
当然,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外部犯罪人员在诈骗中起着主要作用。
诈骗的起意是由外部犯罪人员首先造意,整个诈骗手段和方法是外部犯罪人员策划,
寻找资金掮客、拉拢银行工作人员、私刻印章等一系列客观方面的行为均是其完成。
分析此类案件,不难看出犯罪是由外部犯罪分子首先起意,谋划以高额息差为饵,
诱骗被害人将钱存入指定银行,然后利用银行工作人员将钱盗划出去;
其次,外部犯罪分子策划并实施了整个诈骗行为,外部犯罪分子先通过资金掮客找到被害人,
然后拉拢银行工作人员为其“办事”,最后冒充存款人员将钱盗划占为己有。
同时,在此类犯罪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获取“好处费”,帮助外部犯罪分子偷换印鉴卡或偷开借记卡,
其行为的性质实际上是协助外部犯罪分子进行诈骗,是为外部犯罪分子犯罪提供帮助,
因此,银行工作人员与外部犯罪分子是诈骗犯罪团伙的共犯,其行为构成金融凭证诈骗。
笔者认为,完善防范此类案件应加强银行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管理。
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加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管理是防范外部犯罪人员勾结银行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防范途径之一。
此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公众防范意识,及时揭露犯罪分子最新的犯罪手法,从而提高公众防范意识,辨别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F. 四川男子“投资理财”被骗484万,他的如何一步步落入“陷阱”的
4月7日,四川男子下载了该微信群里投资理财刘经理发来的“50etf上证”APP,并在该平台投入了几十万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几十万元很快就变成了100余万元。四川男子激动不已,于是又分几次投入了200余万元,通过“专业老师”的一顿操作,四川男子的账户金额竟达到了900余万元。
这里还是建议大家理财规划要合理,风险投资比例一定要小,高息千万不能做。保险性比较高的比如国债和信托产品,风险性投资比例不能超过总投资的10%。这样即使损失了,其他保收益的产品还能弥补这方面的损失。
G. 为什么理财诈骗就没人管了
我们认为只要公开发行理财就是合法的否则监管机构政府部门是不作为!百姓不是火眼……